陆丽娟;郜琳娜;胡兰
目的 探讨引导式健步走对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予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术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功能锻炼,观察组进行引导式健步走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膝关节功能、肌力及活动舒适度.结果 经训练后观察组康复疗效、膝关节功能、肌力及活动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引导式健步走,制定不同阶段的行走方案可促进患者人工关节的功能重建及适应,使训练过程均达到佳效应,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淑君;郑荷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开展“哨兵护士”评选活动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 对护士进行动员、讲解活动意义、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制定评选细则,给予“哨兵护士”奖励,并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开展“哨兵护士”评选活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活动前,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抢救成功率,患者、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活动前(均P<0.01).结论 “哨兵护士”评选活动能够进一步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作者:向凤玲;田继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系统评价成人鼻饲患者不同喂养体住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5年第1期)、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MEDLINE(1946~2015)、EMbase(1974~2015)、CINAHL(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5(CBMdisc)、中国知网1994~2015(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78~2015(VIP),收集所有关于不同鼻饲体位对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参考Coehrane Handbook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1 5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床头抬高≥30°与床头抬高<30°比较,鼻饲患者反流、误吸、呛咳、胃潴留、呕吐、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方法比较,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床头抬高≥30°喂养,可以降低鼻饲患者反流、误吸、呛咳、胃潴留、呕吐、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压疮发生率,是提高鼻饲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银云;程云;胡延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介绍了针刺疗法、中药熏洗、中药足浴、灸法、耳穴压籽疗法、穴位按摩6项中医护理技术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疼痛的应用现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作者:穆欣;刘瑞荣;任蓁;李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疑难护理病例工作坊多专科讨论模式的组织管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危重症、病情复杂存在疑难问题与安全隐患的病例30例,采用工作坊模式讨论,非本科室专业能够胜任的护理问题,组织多专科参与讨论,将讨论结果采用情景模似方式进行演示.结果 实施后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护士对应用疑难护理病例工作坊多专科讨论模式满意度提高,86.4%~100%的护士对运用疑难护理病例工作坊多专科讨论模式表示赞同.结论 疑难护理病例工作坊多专科讨论模式能激发护士学习热情及兴趣,提高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及护理质量.
作者:袁艳梅;何素娇;黄建冰;李冬梅;张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临床工作模拟微视频在护生实习前综合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临床工作模拟微视频应用于2014级护生的实习前综合训练中,在培训后采用学生自评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并在实习2个月后将实习医院对护生岗位适应能力的评价与采用传统培训方式的2013级护生进行比较.结果 80%以上护生对该教学方式的各项效果很满意;2014级护生临床工作流程适应能力、礼仪与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与采用传统培训方法的2013级护生比较有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临床工作模拟微视频能有效帮助护生适应临床工作,并进一步提高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郑莉茗;杨青;王文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乳腺癌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37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5.04±14.30)分;生存质量总分为(71.84±16.41)分;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和回避维度呈正相关,而与屈服维度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呈中等水平,其创伤后成长与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相关.临床护理中应鼓励患者正视疾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方式,鼓励并激发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程和瑞;张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检验高职校企合作“1+1+1”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远期效果,为更好地培养护理大专生及高素质的临床护士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高职院校3年制护理专业毕业且从事临床工作的76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1+1+1”教学模式的36人为观察组,传统的“2+1”教学模式的40人为对照组,应用中文版护理行为六维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除领导能力与专业发展维度外,两组的总分、计划/评估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职校企合作“1+1+1”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新护士能力;高职院校与合作办学医院在人才培养中仍需加强领导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力度.
作者:陈光毅;李华萍;郑翠红;李淼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情感传递反馈技巧在训练新入职护士护患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效果,进而总结出可操作性强、便于掌握和临床应用的护患沟通方法,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方法 将136名新入职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8名,两组共同进行人际沟通理论授课8学时,然后对照组继续进行沟通课程理论授课4学时,实验组进行情感传递反馈技巧训练4学时.实施干预前后采用自制沟通能力量表评定两组沟通能力.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情感传递反馈技巧训练能提高年轻护士临床沟通能力.
作者:温绣蔺;辛霞;李洁琼;辛华;刘金金;郭媛;霍晓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神经内科仪器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仪器管理团队,对共计8类设备,187台诊疗仪器,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干预,计算优先风险指数,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 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指数均下降,护理质控反馈护士对仪器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 FMEA法应用于科室医疗仪器的管理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控制,提高仪器管理质量.
作者:李玲;黄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构建亚专业手术护士胜任能力评价指标.方法 通过两轮针对手术室护士长、手术护士、外科手术专家的调查,确定亚专业手术护士胜任能力各级指标及权重.结果 确定的亚专业手术护士胜任能力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个人能力4个一级指标和23项二级指标.结论 胜任能力指标的确定有利于从整体角度对手术护士进行更加合理、针对性的培训,并为遴选亚专业手术护士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作者:包安竹;白晓霞;谭君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PDCA循环对2014年1月随机抽查的39例患者的手术安全核查三方(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执行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现状结果发放三方对手术安全核查认知度调查表,调查显示3个主要问题:部分手术人员不知晓手术安全核查方法,对护士核查依赖性强,无人监督.针对主要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实施院科两级培训,明确三方手术安全核查时段责任人,纳入医院三级质量控制标准.实施PDCA后,随机抽查2014年2~3月42例患者手术安全核查三方执行率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前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应用PDCA循环可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并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作者:高兴莲;李婷婷;余文静;张义丹;胡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提高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护士分层分组排班,P、N班实行双班制,调整A、P、N各班次时间,交接班计入工作时间,责任班长提前1h上班参与过程质量控制.将2014年7~9月实行改良APN排班与201 3年7~9月实行传统APN排班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改良排班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排班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均P<0.01).结论 改良APN排班可提高护士对排班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巧云;刘贵云;许小琴;李晓霞;陈金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改良浅层吸痰法在颅脑手术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ICU收治的颅脑手术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浅层吸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颅内压的变化幅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吸痰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小,呛咳、气道黏膜损伤、血性痰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ICU颅脑手术患者采用浅层吸痰法,对患者刺激小,可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稳定,且并发症少.
作者:彭粤铭;杨璐丹;余幸儿;卓奕端;谭晓梨;黄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黏膜保护剂保留灌肠预防宫颈癌放疗所致直肠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宫颈癌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于放疗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观察组患者排空大小便后于放射治疗前1h用生理盐水50 mL加思密达3 g、地塞米松5 mg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急、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放射治疗4~5周,放疗结束后6个月、12个月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黏膜保护剂保留灌肠可预防宫颈癌放疗所致直肠炎,可减少急、慢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赵慧玲;林高娟;吴冬梅;邓恋;吕春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保温对术中唤醒全麻手术患者寒颤和躁动发生率、失血量、术中和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行术中唤醒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体温处理,即棉被覆盖保暖,输入液体及冲洗液加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保温毯.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直肠温度监测,对两组寒战、躁动、失血量、术中苏醒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记录.结果 观察组术中核心体温及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率,失血量、术中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围手术期保温能够降低患者寒战、躁动发生率,减少失血量,缩短术中苏醒和术后住院时间.
作者:胡玲;谢红珍;杨翠凤;刘佳;郭金友;蔡佩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贴式温度计应用于鼻饲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81例昏迷需要鼻饲进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利用水温计监测患者鼻饲液温度;观察组利用贴式温度计贴于患者的灌食器与胃管上,根据灌食器上所粘贴的温度计进行鼻饲液温度的控制.结果 观察组患者鼻饲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利用贴式温度计对患者鼻饲温度进行实时观察有利于减少鼻饲并发症,减轻工作量,提高鼻饲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石天奇;姜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新入职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培养护士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护士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及自尊量表对251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新入职护士职业价值观得分为(3.98±0.40)分;不同性别、学制、生源学校、自尊水平新入职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护士职业价值观与个人、家庭、医院、社会和自尊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新入职护士总体职业价值观认同度较高,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影响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因素,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提升他们对职业价值的认同.
作者:陆丽娟;郜琳娜;胡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调查问卷对29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平均分为(92.65±30.00)分,文化程度、是否在职和患病时间为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自我感受负担普遍存在于乳腺癌患者中,文化程度低、无职业及患病时间短的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相对较重.
作者:王大遒;王爱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阶梯渐进式培训模式对伤口专科护理进修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 设计3个月阶梯式培训计划,成立带教小组,以58名进修护士为研究对象,专人辅导每名进修护士第1个月完成读书报告,第2个月完成个案护理报告,第3个月完成结业答辩和专科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由带教小组按标准评定成绩.随访进修后1~6年的专业成长情况.结果 58名进修护士各项理论和技能考试合格率为91.38%~96.55%.进修后1~6年18.97%成为专科护士,65.52%开展了全院伤口护理会诊,100%开展了新技术新方法,17.24%获得了课题,79.31%发表了论文.不同职称和学历、军队和地方医院进修护士的培训成绩和专业成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阶梯式培训有益于快速提升进修护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作者:蒋琪霞;张爱琴;王桂玲;王金金;彭青;周昕;李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