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贾富滨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 舒血宁注射液, 养血清脑颗粒,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试验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脑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北方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溶栓治疗5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52例进行药物溶栓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取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药物溶栓治疗,用药期间52例接受全面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48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进行药物溶栓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秀环;赖雪萍;徐雪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肺炎及相互作用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肺炎临床效果及药物相互作用。方法:对80例肺炎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实施中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为65%)(P<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躯体功能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药物不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17.5%)(X2=4.04,P<0.05)。结论:中西药物联合使用在肺炎患者中治疗效果理想,但是患者用药过程中应该从作用机理、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优化的给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巧玲;雷国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病例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监护,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针2.0g,每天一次静滴。结果:治疗组24h CK,CK-MB,CTnI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4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4d住院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磷酸肌酸对无条件进行再灌注治疗的病人,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起到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艳;周明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剂量倍他乐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倍他乐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疗效。结果:经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未出现明显的心衰加重症状,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倍他乐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安全范围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孙晓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血宁片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血宁片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各类原发性高血压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心血宁片治疗,治疗周期8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IL-6和IL-8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宁片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用药,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对血压的控制能力,也可降低高血压继发疾病的风险。

    作者:李兆华;钟巧诗;陈婉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人血浆茶碱浓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EIA)测定血浆茶碱浓度,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FPIA法与CLEIA法平行测定患者血浆茶碱浓度。结果:采用FPIA法测得血浆茶碱浓度比CLEIA法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定结果房室模型均为单室开放模型,拟合的药动学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PIA法与CLEIA法两种测定方法均为准确、简便、快速且重现性好的定量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可相互媲美,均适用于临床给药方案设计。

    作者:臧宁;岑美婷;张意钗;黄燕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治疗

    1流行病学在美国大约每年要进行28000个分流器操作,花费超过10亿美元。脑室分流器的感染几率<10%[1]。也有报道称体内脑室引流术后的脑膜炎(例如脑脊液分流器,通常是为了治疗脑积水),发生率范围从4%到17%。大多数患者是因为手术时导管定植,大多数的感染发生在术后一个月内[2]。

    作者:白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21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5例给予添加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并配合西医补液,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抗病毒等治疗5~6d。对照组105例给予西医补液,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抗病毒等治疗。结果:研究组治愈98例(93.33%),好转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89例(84.76%),好转11例,无效5例。结论:用祖国医学联合西医方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方法肯定,可在基层推广。

    作者:刘远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对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切除术后患者排痰及其各项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对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切除术后患者排痰及其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癌肺切除的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肺切除手术后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庆大霉素加糜蛋白酶液。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痰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体温等。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吸氧时间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每天吸痰次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来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协助患者进行排痰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李智佳;章海波;黄壮荣;梁葳;陈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59% vs 78.3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SV(mL:63.15±6.31 vs 51.17±6.28)、CI(L/min:6.02±0.70 vs 4.01±0.36)、CO(L/m2:4.26±0.31 vs 3.68±0.35)及LVEF水平(%:58.02±20.01 vs 49.01±17.02)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金李鹏;尹晓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当归有效成分分离及含量测定

    目的:探讨近年来中药当归有效成分的分离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对中药当归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多糖、挥发油的分离方式和含量测定进行归纳。结果:当归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阿魏酸含量则采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测定。结论:对中药当归的产地及处理方式的差异体现了含量的差异,其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采用了毛细管电泳法,该方法精确,简便,是一种有效的测定手段。

    作者:吴梓春;刘肖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再次给药方案的研究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三种再次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C组,每组30例;治疗A组:单纯转氨酶升高而无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3倍ULN时,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异烟肼,每周复查肝功能,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决定是否加吡嗪酰胺。治疗B组: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降至<3倍ULN,胆红素<2倍ULN,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如果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异烟肼,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决定是否加利福平和吡嗪酰胺。 C组为对于肝损伤合并过敏反应(伴发热、皮疹)的患者,待机体过敏反应全部消退后逐个试用抗结核药物。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三组患者肝损伤再发率,结果显示治疗A、B组非常低(P<0.05);C组中再次用药后仍以吡嗪酰胺导致肝损伤较多,其次为利福平。结论:A、B两组不同再次给药方案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的要求。但三组中吡嗪酰胺发生再次肝损伤较多,其次为利福平,异烟肼排在第三位,C组病例中建议不再应用吡嗪酰胺、利福平和异烟肼。

    作者:田涛;谢红东;陈明贵;陈绍发;林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讨高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多西他赛辅助化疗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高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多西他赛辅助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年龄超过70岁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于术后3d开始应用多西他赛每周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开始给予相同的辅助化疗方案,对比观察两组化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后,血清内白细胞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六周后观察组白细胞水平为[(3.59±0.91)×109/L],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显著(t=9.365,P<0.05);观察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为(10.31±2.56)d,对照组为(10.51±3.11)d,两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对比并无显著差异(t=0.157,P>0.05)。结论:对高龄乳腺癌术后治疗宜选用早期多西他赛每周化疗方案,在降低肿瘤复发可能性的同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罗超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菊科等自然植物中,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药理作用被发现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基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药动学,对其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为该化合物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丹萍;丁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联合中西药治疗盆腔脓肿21例临床体会

    目的:通过对21例盆腔脓肿腹腔镜联合中西药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此种方法的优点。方法:回顾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住院的盆腔脓肿患者的治疗方法、术后相关炎症检验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此种联合方法治疗效果好,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发热时间短,腹痛消失快。结论:腹腔镜联合中西药治疗盆腔脓肿可广泛使用。

    作者:郭修权;胡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应用套管针作连续阻滞从麻醉效果与维持时间两方面满足长时间断指再植术和术后镇痛的需要。方法:收集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次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将两组临床麻醉效果和维持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治疗麻醉过程中使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高麻醉的效果和麻醉持续的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曾志民;黄以庭;池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HPLC测定不同时期款冬花中芦丁、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时期河北蔚县野生款冬花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方法。方法:Krosmosil C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A(乙腈)∶B(0.1%磷酸水)(80∶20);检测波长:254nm。结果:款冬花花蕾芦丁与槲皮素的含量在0.31%、0.12%左右,已开放的款冬花芦丁与槲皮素的含量在0.18%、0.65%左右。

    作者:冯亭亭;罗飞;王晓远;张永鹏;李永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0%复方甘油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10%复方甘油注射液(Glyerol Infusion,GI)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治疗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CH)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H后脑水肿患者作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案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10%GI联合DXM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缺失度显著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GI滴速过快出现血尿,停药2d后症状消失。结论:10%GI联合DXM治疗CH后脑水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毅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试验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脑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富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治疗;对照组单行西药治疗,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生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的心绞痛发生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为65.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钟承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北方药学杂志

北方药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冶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