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安全性

吴仁擎

关键词:活血化痰通络法, 缺血性脑中风,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辛伐他汀及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针刺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委中及三阴交,服用活血化痰通络汤。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6-酮-PGF1α、DD及TXB2表达水平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PLT、6-酮-PGF1α、DD及TXB2表达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痰通络法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北方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8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80例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瑞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BNP、CK-MB及TnT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BNP、CK-MB及TnT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CK-MB及TnT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复发率及出血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治疗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陈陆根;袁丽华;谢建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当归有效成分分离及含量测定

    目的:探讨近年来中药当归有效成分的分离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对中药当归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多糖、挥发油的分离方式和含量测定进行归纳。结果:当归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阿魏酸含量则采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测定。结论:对中药当归的产地及处理方式的差异体现了含量的差异,其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采用了毛细管电泳法,该方法精确,简便,是一种有效的测定手段。

    作者:吴梓春;刘肖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可行性分析

    目的:观察在手术前对宫颈癌的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宫颈癌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手术前是否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两组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实施手术治疗之前,给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淋巴和脉管转移情况、宫旁和阴道切缘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淋巴和脉管转移率为35.71%,低于对照组的63.33%(P<0.05);观察组宫旁和阴道切缘阳性率为12.86%,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在手术前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控制亚临床转移,在保证较高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作者:彭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59例围手术期肛周脓肿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探究肛周脓肿的细菌类型,分析培养出的细菌对不同的抗生素的敏感性,使肛周脓肿得到佳的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肛周脓肿治疗的患者共59例,用5mL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在培养基上培养细菌,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的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多,复方新诺明对于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率仅为29.67%,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多,红霉素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率仅为25.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肠脓肿手术围手术期,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可以指导临床手术,对于手术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温圣荣;余智涛;王悦辉;李学化;侯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手术患者,根据电脑产生序列号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M组,n=30)和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n=30),观察并记录患者给药前、给药后15min、分离阑尾时以及阑尾切除后5min时的MAP、HR、SPO2和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MA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HR减慢较M组明显(P<0.05)。 D组较M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动过缓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较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苏醒更快,副作用更小。

    作者:肖颖琨;许立新;李天远;阮祥才;佘守章;何莉;苏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分为两组,所有患者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32例,口服木丹颗粒3次/d,1袋/次;对照组30例,采用甲钴胺治疗3次/d,1粒/次。两组均在治疗8周前后记录总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有所改善。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上,木丹颗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非常显著。

    作者:黄萍娟;张向红;李玉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ICU中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咪达唑仑替代右美托咪定负荷量进行镇静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使用咪达唑仑替代右美托咪定负荷量进行镇静治疗帮助降低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CU中不耐受经口气管插管,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28例)和右美托咪定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达到理想镇静状态(Ramsay评分4分、Riker评分4分)时间,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患者比例及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较右美托咪定组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两组患者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比例、发生低血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较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更易发生心动过缓。结论:使用咪达唑仑代替右美托咪定负荷量有利于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及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但本方案不能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作者:庄乐;陆岑琳;周丹;吴青云;蒋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热疗联合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尽可能排尽胸腔积液后,治疗组18例用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后行射频热疗,对照组18例单用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皮下脂肪硬结、局部皮肤灼伤。结论:热疗联合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维;魏涛;陈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12月入我院就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采取甘露醇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1.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5.8%>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地塞米松治疗术后多次复发的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量较少的慢性硬膜下血肿以及不能耐受手术的以及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效果良好,患者满意,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何云文;钱春生;李益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咳药品中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止咳药品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醋酸(35∶61∶4);检测波长285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结果:橙皮苷在0.45~2.22μg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川贝枇杷糖浆及强力枇杷露不含橙皮苷,其余止咳药品橙皮苷含量大小依次为半夏止咳糖浆、百咳静止咳糖浆及雪梨膏。结论:该方法测定止咳药品中橙皮苷的含量具有准确性好、精密程度高、简便快捷等特点,可作为测定止咳药品中橙皮苷的含量的方法。

    作者:宋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5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5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54例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治疗组(头孢曲松钠组)28例和对照组(氨苄青霉素组)26例。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患儿必须腹泻停止,体温正常,大便培养转阴后才能出院。对照组给予氨苄青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的腹泻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培养转阴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可供临床医生借鉴。

    作者:裴宏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4年度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基本药物抽验质量分析报告

    目的:通过对2014年度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基本药物抽验的分析,促进基本药物抽样工作优化。方法:从基本药物抽验概况、检验结果及总体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基本药物总体质量好,抽验工作有待规范。

    作者:李绪翠;王舒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妊娠期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硫酸镁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应用到妊娠期高血压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徐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中医辨证属痰瘀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辨证属痰瘀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治疗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42例。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痹阻型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晓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抗病毒咀嚼片稳定性考察研究

    目的:考察抗病毒咀嚼片(薄膜衣片)的稳定性,检验确定其贮藏条件和有效期限。方法:以性状、鉴别、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含量为质量指标,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试验观察其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各项考察指标符合药品质量规定。结论:抗病毒咀嚼片在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条件下稳定,因长期试验24个月内其含量无明显变化,可初步确定该制剂有效期为2年。

    作者:潘梅;唐靖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药剂科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探讨

    目的:探究在医院药剂科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药剂科使用抗菌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的使用以药剂科为主,加强对抗菌药使用的监管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质量。结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要在严格的监管、科学的使用原则指导下进行,加强医院的系统监管对于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金玲;辛振杰;陈敏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HPLC测定不同时期款冬花中芦丁、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时期河北蔚县野生款冬花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方法。方法:Krosmosil C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A(乙腈)∶B(0.1%磷酸水)(80∶20);检测波长:254nm。结果:款冬花花蕾芦丁与槲皮素的含量在0.31%、0.12%左右,已开放的款冬花芦丁与槲皮素的含量在0.18%、0.65%左右。

    作者:冯亭亭;罗飞;王晓远;张永鹏;李永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应用套管针作连续阻滞从麻醉效果与维持时间两方面满足长时间断指再植术和术后镇痛的需要。方法:收集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次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将两组临床麻醉效果和维持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治疗麻醉过程中使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高麻醉的效果和麻醉持续的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曾志民;黄以庭;池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对临床用药的指导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共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性疾病。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初步研究表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与基因的易感性和体内多种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本文就这方面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闫党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7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4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联合常规吸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11.5±2.4)d,治疗时间(4.2±1.5)d,治疗总有效率83.3%,痰液培养阳性率69.4%,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8.6±3.2)d,治疗时间(7.4±2.6)d,治疗总有效率63.9%,痰液培养阳性率43.1%。两组各方面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白俊杰;钟艺文;陈刚;白智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北方药学杂志

北方药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冶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