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泪液和血液中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对比研究

崔巍;格日勒图;高伟;刘森玉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肺炎, 抗体, 泪液, 血清学诊断
摘要:目的:通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泪液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寻找SARS病毒是否通过泪液或眼结膜传播的理论依据,了解泪液和血液中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8例不同病程的SARS患者泪液及血清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18例SARS患者泪液中的特异性IgM类和IgG类抗体均为阴性,而同组患者有13例其血液中的特异性IgM类和IgG类抗体呈阳性.结论:SARS病毒可能不通过泪液或结膜传播.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0例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的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后采取不同的拔针方法,对皮肤瘀血的影响.方法:观察80例静脉输液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观察患者皮肤拔针后局部皮肤瘀血等情况.结果:经观察证明,采用胶布固定肢体抬高法明显降低穿刺局部皮肤的瘀血.结论:静脉输液后拔针时用棉签胶布自然固定,同时抬高肢体法比输液后拔针时棉签按压法效果好.

    作者:康嵘;李四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粱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与预防探讨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及有效预防途径.方法:对7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25例术后并发浅前房,占35.2%.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级法进行分级.Ⅰ度16眼、Ⅱ度7眼、Ⅲ度2眼.结论:皮质类固醇,睫状肌麻痹剂及高渗脱水剂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瑞芳;张伟杰;杨美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治疗观察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一种角膜失代偿性疾病,常见于白内障术后,角膜炎、青光眼术后,眼底玻切硅油填充术后,角膜内皮受损、缺少后,房水一角膜屏障功能破坏,房水渗入角膜基质内,引起角膜基质水肿和大泡性角膜病变,本组病例20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治疗观察.

    作者:乌云;其其格;金宝泉;胡础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透明质酸钠在角膜裂伤缝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角膜裂伤缝合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53例角膜裂伤缝合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形成前房,维持眼压,分离虹膜前粘连,保护眼内组织.结果:术后43例无虹膜前粘连,瞳孔圆;6例轻度虹膜前粘连,瞳孔欠圆;4例瞳孔不同程度变形,部分虹膜缺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在角膜裂伤缝合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有助于形成前房,保护眼内组织,分离虹膜嵌顿,利于缝合,对于外伤眼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云丽娜;格日勒图;高伟;韩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684只眼泪道激光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我们从1998年2月至2004年3月,应用Na.YAG激光泪道成形术加留置导管术治疗泪道阻塞636例(684只眼),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波洲;郭永强;郭保安;吴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兔实验性形觉剥夺性近视的研究

    目的:探讨实验性兔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缝合眼睑方法制成形觉剥夺近视模型,A超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球进行生物学测量,应用光镜和电镜对巩膜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实验眼与对照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玻璃体腔深度和玻璃体深度/眼轴长度、眼动脉阻力及血流流速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眼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细、排列紊乱、纤维层明显薄于对照眼.结论:形觉剥夺能导致眼轴延长,其中玻璃体腔长度和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占主导地位为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态学改变;眼球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的变细、变长及排列紊乱为病理学原因.近视眼中血液动力学异常客观存在.

    作者:格日勒图;李晓芳;崔巍;王晶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上肢无脉症的眼部表现一例

    上肢无脉症是一种缩窄性大动脉炎,是因头部、臂部动脉受累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其眼部表现较为少见.本院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郭保安;吴强;吉久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改良闭合式虹膜复位术的设计及应用

    目的:为治疗虹膜根部离断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002年3月~2003年11月共收治8例虹膜根部离断患者,应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在完全闭合状态下,利用爱惜康10~0聚丙烯双直针经角膜缘一孔过双针的方式将虹膜根部固定在原位,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8例病人经过该手术方法修复,虹膜均恢复原住,术后经2~16个月的临床观察,8例病人虹膜缝线无脱落现象,佳视力1.2,低视力0.6,无任何手术并发症发生.讨论:改良闭合式虹膜复位术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云旭;赵艳;包玉霞;李春霞;李建华;张丽娜;龚茫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弱视双生子屈光状态与遗传的关系

    本文对弱视双生子屈光状态等进行眼球生物数据测量,以了解遗传对某些形状的相对效应.使屈光不正的弱视双生子同时及早进行治疗.

    作者:李利;艾育德;黄武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目的:为重度上睑下垂寻求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重度上睑下垂62眼行额肌腱膜悬吊术.结果:术后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48眼(77.4%),位于角膜上缘和瞳孔上缘之间11眼(17.7%),位于瞳孔上缘下3眼(4.8%).上睑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术后早期轻度闭合不全及上睑停滞现象,2个月以上均不明显.结论: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在治疗和美容方面均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董竞;杨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泪液和血液中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泪液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寻找SARS病毒是否通过泪液或眼结膜传播的理论依据,了解泪液和血液中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8例不同病程的SARS患者泪液及血清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18例SARS患者泪液中的特异性IgM类和IgG类抗体均为阴性,而同组患者有13例其血液中的特异性IgM类和IgG类抗体呈阳性.结论:SARS病毒可能不通过泪液或结膜传播.

    作者:崔巍;格日勒图;高伟;刘森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一例

    患者,男,26岁.1周前无明确原因出现右眼不适,视物模糊,轻度疼痛,于2003年5月19日在当地医院诊为右眼角结膜炎,经局部全身抗生素药物治疗不缓解,求诊我院门诊治疗.

    作者:李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致过敏性环状角膜炎一例

    患者,男,33岁.于2003年6月9日以口眼歪斜2d来我科就诊.患者2d前晨起,感觉口唇活动不适,语言略含糊,照镜发现口眼歪斜,无头痛、头晕感,四肢活动良好,2d后不见好转,来我科就诊.

    作者:杨世耀;段易存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的光镜和超微结构研究

    目的:研究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为探讨斜视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和20例眼球摘除者的眼外肌组织标本,每例标本1/2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1/2标本作超薄切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疏松,肌纤维数量较少,间质成分多.小年龄组中可见萎缩变性的横纹肌细胞和排列混乱的肌纤维.而大年龄组则只有少量萎缩变性的肌细胞排列在大量胶原纤维结缔组织中.电镜下整个眼肌组织结构模糊,肌膜不完整,细胞内结构紊乱,细胞核固缩.且在大龄组中肌丝紊乱,肌纤维弯曲排列、间隙变宽以及空泡样改变更明显.结论: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有明显的改变,且病程越长,肌纤维的损害程度越重.从组织学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共同性斜视的发病机理.

    作者:高伟;崔巍;格日勒图;刘森玉;云丽娜;宋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呼和浩特市地区高中毕业生视力调查分析

    青少年视力不良十分普遍,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为进一步探讨近视眼防治的有效措施,我科视光学组对2002~2003年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两所重点中学和郊区两所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2004人,进行近视眼调查、分析.现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李四昭;康嵘;郭克玲;韩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ALport综合征一例

    患者达楞太,男,26岁.鄂尔多斯市人,毛纺工人.自幼双眼视力尚可,6年前无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2年前曾到我院就诊,视力右眼0.5、左眼0.3,双眼晶体呈锥形,左眼晶体前囊下混浊,诊断为双眼晶体发育不良、双眼近视散光.给予配镜,视力有所提高.

    作者:樊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眼前房积血的护理体会

    前房积血是眼外伤及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其预后,而预后不良可导致复明效果差.现将我科2003年1月~10月间收治的30例前房积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爱萍;王跃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60眼分析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眼底改变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30例(60只眼)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30例(60只眼)DR患者中,有44只眼(73.3%)显示微血管瘤样改变,有23只眼(38.3%)显示新生血管,其检出率远比眼底镜检查高,FFA检查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的价值.结论:FFA能更早的显示DR的眼底改变,在DR的诊断和治疗上已被广泛地使用.

    作者:李丽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A型肉毒毒素对眼睑痉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对84例眼睑痉挛的病人进行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部位多点注射,每点注射2.5u.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84例病人总有效率为100%,经χ2检验P<0.001,差异显著,证明A型肉毒毒素有明显的疗效.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是治疗眼睑痉挛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无副反应、简便的方法.

    作者:钱志敏;金凤琴;张桂荣;李四召;赵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

    本院自2000年5月~2003年3月对28例(34眼)高度和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励;何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