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活血方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耿艳华;王昌兴;石仕元;董黎强;谢文君;赵毅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血粘度, SD大鼠, 补肾活血,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病变早期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中药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及中药组先予腹腔注射内毒素20g/kg,间隔24h,分2次注射,然后肌注甲强龙40mg/kg,连续注射3次,间隔24h。造模后中药组予补肾活血方灌胃,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分别在造模后第3周处死大鼠,取大鼠左侧股骨头洗净、做矢状对半分开,一半行石蜡包埋、制备组织病理HE切片,另一半行基因芯片制作、分析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骨髓腔未见扩张,营养血管充盈情况良好,血管密度轻度增加。骨小梁间基质未见萎缩、退变,关节软骨厚度、细胞成熟度、生发层次序及生长板上中药组均好于实验组,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组织。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中药组与实验组比较,ASPG, CRISPLD2和PLA2G2A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倍数变化>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三种基因ASPG, CRISPLD2和PLA2G2A表达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相关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均出现明显下调,提示信号传导分子基因ASPG,CRISPLD2和PLA2G2A是早期的SNFH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关键基因。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恢复股骨头血液粘滞性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促进骨代谢动态平衡恢复,使早期股骨头病损得以及时修复。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肾损伤新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数天)内突然下降,导致含氮和非含氮代谢物蓄积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如能早期发现,及早纠正引起 ARF 的因素,肾损伤是可以完全逆转。晚期 AKI 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肾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而发展成慢性肾脏疾病,终依赖肾脏替代疗法(RRT)。早期生物标志物的缺乏是目前 AKI 治疗预防策略的障碍,因此,寻找新的早于Scr 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用以早期发现,早期医疗干预,是目前 AKI 治疗的关键。

    作者:王海莹;涂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节镜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关节镜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中长期的疗效。方法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36例,在关节镜下多点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将炎性增厚的滑膜和尿酸盐结晶尽可能清除,彻底冲洗。术后观察手术疗效,常规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结果34例获随访,时间60~72个月,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改善明显,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HHS)评分由术前(43±8.3)分到末次随访时提高至(90±4.6)分,疗效评定:优19例,良15例。结论以膝关节为主发病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应用关节镜技术具有重要的诊断与治疗价值,中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龙树明;吴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片100~300mg/d(低剂量组),400~800mg/d(中等剂量组)和900~1200mg/d(高剂量组)口服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和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后各周末,3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中等剂量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PANSS阴性症状分与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末,中等剂量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1);3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锥体外系反应、月经改变或泌乳方面(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3组不同剂量的氨磺必利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疗效,但中等剂量氨磺必利组在3组中的优势更为明显。

    作者:腾建民;袁天懿;周勇;吴永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抵抗素与老年糖尿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力衰竭(HF)发病过程中可能机制及其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0例和合并心力衰竭组30例,另选择老年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及相关代谢指标,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采用NT-proBNP及EF值反映心脏功能,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采用相关分析显示,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清抵抗素浓度与HOMA-IR、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等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过高水平的血清抵抗素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和途径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从而加速心力衰竭的形成。

    作者:杨伟;李耘;马淑;刘川;马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过程和规律及其发生机制的科学。传统的生理学授课侧重于教师对教材的讲授,学生通过课堂笔记被动的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比较枯燥,教师教学效果一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医学教育界的当务之急。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校生理教研室对生理学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探索性改革,现总结如下。

    作者:孟巍;王邦华;余良主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跟骨外侧切口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1~61岁,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4~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例出现伤口感染,渗液,植入的人工骨漏出,3例出现表皮坏死,均经对症治疗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20足,良6足,可2足。结论把握好手术时机,保护好跟骨外周软组织,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效果满意。

    作者:王玮;袁瑞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与Singh指数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和Singh指数相关性。分析不同节段及不同性别胸腰椎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数的相关性,从而为基层医院筛选骨折高危人群提供可靠简便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非骨折的住院患者40例及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280例,均予以骨盆正位X线片评估Singh指数,并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节段及不同性别胸腰椎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骨折40例患者的骨密度值与Singh指数有显著相关性(P<0.001)。单纯胸椎和单纯腰椎骨折两者Singh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胸椎与合并胸腰椎骨折Singh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腰椎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Singh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骨折患者Singh指数平均级数为(3.03±1.005),女性骨折患者平均级数为(2.08±1.2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骨盆X线片的Singh指数在不同节段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玮琪;牟永忠;刘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三例分析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简称 TO)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气道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其在 CT 和气管镜下有特殊表现,需引起重视,本院近3年收治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沈建英;翁晓菲;沈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创面灌洗术在深部复杂创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创面灌洗术在深部复杂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深部复杂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联合创面灌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及清洁方法治疗),每组各25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面情况、换药次数及予手术关闭创面的时间;比较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创面予关闭的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创面灌洗术,对于深部复杂创面治疗能够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并能提高Ⅱ期手术治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山林;计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改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空腹胆囊壁厚度、餐后1h、2h胆囊壁增厚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空腹胆囊前后径、餐后1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但餐后2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相关性(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大、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及胆红素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而白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P<0.05);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血尿素氮(BUN)、尿肌酐(Cr)、血尿酸(UA),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但年龄、性别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关系。

    作者:莫如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双瓣置换术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型号不匹配对患者中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瓣置换术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膜型号不匹配对患者中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双瓣置换术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瓣膜型号不匹配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配对10例瓣膜型号匹配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4~9年,无死亡病例,术后心功能恢复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瓣置换术中,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型号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实测瓣环的直径、左室容积及患者的体重来决定,无需过度强调瓣膜型号的匹配问题而使手术复杂化。

    作者:李艳琼;朱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60岁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组28例和心尖部(RVA)起搏组24例,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测量术前与术后射血分数(LVEF);RT3D-STI测量术前与术后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轴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 RVA组患者的LVEF术后与术前及术后RVOT组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T3D-STI测量的GLS、GCS、GRS、GAS指标RV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及与术后RVO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TI能够无创、简便、准确地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胡文泽;杨明;韩凌;陈欣;陈萍;孙晓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延迟抽气对首次发作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抽气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肺复张时间和抽气次数的影响并探寻合适的抽气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112例。按发病至抽气治疗时间分为1d、2d、3d、>3d 4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肺复张时间和抽气次数。结果1d治疗组22例,2d治疗组41例,3d治疗组30例,>3d组19例。1d组、2d组、3d组和>3d组患者肺复张时间分别为(4.59±2.08)d、(3.41±1.37)d,、(2.56±1.65)d、(2.47±1.07)d,其中1d组和2d组与其他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气次数分别为(2.00±0.97)次、(1.68±0.81)次、(1.33±0.71)次、(1.15±0.37)次,其中>3d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发作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延迟抽气可以减短肺复张所需的时间,减少抽气的次数,而3d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延迟治疗时间点。

    作者:洪辉华;陈瑜;吕昕;周林水;王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复发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复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肾积水占60.0%,贫血占33.3%,低蛋白血症占20.0%,糖尿病占33.3%,抗生素治疗<7d占26.7%,8例分离出大肠埃希菌中的6例ESBLs为阳性。结论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复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导致尿液引流不畅;抗感染治疗疗程不足;耐药菌感染的增加;营养不良;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合并糖尿病;卫生习惯不良。

    作者:许永良;王娜;朱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腔镜治疗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效果。方法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患者86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例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2例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术后周期性腹痛发生率,术后3个月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和有生育要求者术后<6个月妊娠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5%,周期性腹痛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恢复月经者93.2%显著高于对照组7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生育要求者术后6个月妊娠率71.4%,高于对照组53.8%。结论采用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治疗成功率高,全面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旭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依巴斯汀,3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率35.19%,明显高于观察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怀远;金永南;吕嫔果;林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Keap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73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3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eap1蛋白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Keap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1.9%,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82.2%(P<0.05);Keap1蛋白的的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和T分类无关,与患者的Gleason评分、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eap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4)结论 Keap1蛋白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

    作者:张普;孔丽敏;金雷钢;俞佳文;卢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延续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COPD稳定期患者94例,未实施延续护理前47例为对照组,实施延续护理后47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2个月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7.41±5.51)分、(38.43±5.73)分;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4.65±5.73)分、(35.47±5.81)分,心理状态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2.38~4.37,P<0.01);出院后2个月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分别为(40.38±1.85)、(26.42±0.84),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分别为(44.31±1.12)、(29.35±0.87),生活质量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12.30~16.64, 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劭泱;林云琴;郑锦辉;郑贞苍;杨江明;管敏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静脉扩张症在低颅压头痛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静脉扩张症(VDS)在低颅压头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低颅压头痛患者的头颅MRI矢状位的表现。结果16例低颅压头痛患者中,12例头颅MRI矢状位的T1相上出现静脉扩张症。其中3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再次头颅MRI检查,随着病情好转,VDS消失。结论 VDS可作为低颅压头痛的诊断标准之一。

    作者:王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78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并行左右心导管、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应用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蘑菇伞封堵法、弹簧栓法、Amplatzer第二代封堵器(ADO-II)封堵法],术后即刻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疗效,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随访观察。结果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成功率98.9%。失败原因:大型PDA1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放置封堵器后血压下降1例。并发症:术后1h封堵器脱落1例,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溶血1例。结论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操作安全,并发症低,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替代外科治疗。

    作者:余忠琴;朱辉银;李涛;肖玉;张勇;席世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