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义;胡海芹;李国庆;邬蒙
目的 检测人微小病毒B19基因与COX-2表达的关系,揭示该病毒在结直肠腺癌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7例结直肠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别检测B19病毒衣壳蛋白VP1/VP2和COX-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检测抗原表达定位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转染pCDNA3.1/VP1u的结肠癌Lovo细胞COX-2的表达.结果 衣壳蛋白和COX-2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率的吻合度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结果 直观显示两种蛋白表达的定位关系,衣壳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COX-2定位细胞质内.Western blot结果 示VP1u细胞转染组COX-2的表达水平明显较空载体转染组上调.结论 人微小病毒319衣壳蛋白的表达与COX-2表达具有相关性,B19病毒可能通过VP1u上调COX-2的表达从而在结直肠腺癌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李袁飞;赵和平;朱国强;王娟红;黄高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干扰和转染Runx2基因后对K7M2骨肉瘤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阴性对照质粒、携带Runx2和siRNA Runx2的质粒转染到K7M2细胞中.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和干扰Runx2基因对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检测细胞体外的增殖能力(MTT)、侵袭性、迁移性和黏附性的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相应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转染Runx2和siRunx2组的K7M2细胞中Runx2蛋白表达分别明显增强和减弱,而阴性对照质粒组没有明显改变.转染siRunx2组的细胞,MTT结果 显示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迁移性、侵袭性和增殖指数(PD也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附性和凋亡率却没有明显变化.转染Runx2组K7M2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性、侵袭性和PI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附性和凋亡率没有明显变化.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上述指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Runx2可以促进K7M2细胞增殖,增强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和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使细胞更快的进入G2/M期有关.
作者:吴丹凯;赵燕颖;杨泽成;吕佳音;张舵舵;高忠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伊利替康(CPT-11)联合顺铂(DDP)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8例经组织学及影像学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按CPT-11/DDP方案化疗.具体:CPT-11 70 mg/m2d1,81h静脉输注;DDP70 mg/m2 d1 2 h静脉输注,3周为1周期.每化疗2周期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每1周期后根据CTCAE3.0进行不良反应分级.所有患者随访30月,结果 采用Kaplan-Meier 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例(3.6%),部分缓解(PR)11例(39.3%),疾病稳定(SD)6例(21.4%),疾病进展(PD) 10例(35.7%),有效率(CR+ PR)42.9%.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TTP)5月(95%[CI],3.0~24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8月(95%[CI],5.0~30.0月).3~4级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分别为35.7%、25%及14.3%.3~4级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高的是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5.7%;腹泻发生率为17.8%.本研究中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伊利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耐受性好.
作者:王居峰;张艳玲;刘文静;侯新芳;李克;徐淑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概率,为临床选择吻合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分析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食管癌患者采用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12篇文献资料.结果 采用手工吻合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机械吻合,合并OR值为0.53(>0,95%CI:0.40~0.71,P<0.01).结论 对于降低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方面,机械吻合优于手工吻合.
作者:吴正国;龚家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理论的提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肿瘤发生、发展的本质,自从该理论提出后便承载了人类靶向、根治肿瘤的希望.尽管近年来TSCs存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TSCs的研究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人们对于它的起源及其机制仍未清楚.本文综述当今TSCs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结合作者的研究体会,对TSCs的起源及机制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肿瘤防治策略问题提出新的见解.
作者:陆云飞;黄名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蛇毒精氨酸酯酶Agkihpin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系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表达的影响,并试图阐明Agkihpin抑制CNE-2细胞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Agkihpin处理细胞72 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MRP1在CNE-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Agkihpin作用CNE-2细胞72 h后MRP1表达均降低,并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显示Agkihpin可显著下调CNE-2细胞中MRP1表达.各加药组与不加Agkihpin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人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系中,Agkihpin能抑制MRP1的表达,并且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加,这可能是Agkihpin能降低鼻咽癌细胞活力的原因之一;Agkihpin抑制MRP1的表达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
作者:许淑茹;马军;袁志刚;黄勇奇;苏上贵;胡启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STAT5和c-myc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大肠癌组织STAT5和c-myc蛋白的表达,同时选取16例大肠腺瘤组织作对照.结果 STAT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4/56,60.7%)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3/16,18.8%),P<0.01.STAT5表达与肿瘤Dukes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cmy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5/56,62.5%)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4/16,25.0%),P<0.01.c-myc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明显相关(P>0.05).STAT5和c-myc在大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59,P<0.01).结论 STAT5和c-myc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TAT5检测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大肠癌中c-myc表达可能受STAT5调控.
作者:吴民华;陈小毅;梁艳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在正常生理和特定病理情况下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现象.研究表明,乳腺恶性肿瘤细胞借助EMT方式增强癌细胞迁移和运动能力,促进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其发生机制与多种调控因素有关.本文就影响乳腺肿瘤EMT的一些调控因素及EMT与乳腺癌干细胞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包俊杰;吴诚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全内脏反位(all internal organs reverse)合并胃癌罕见.现结合国内文献将我院2010年5月-7月收治的2例经病理确诊的全内脏反位合并胃腺癌并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马友龙;胡大为;祁海艳;张学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利用小RNA干扰技术降低COX-2表达对高度恶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趋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合成的小RNA干扰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株,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X-2 mRNA的表达.通过趋化运动实验检测细胞的运动能力;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结果 和DNA测序结果 显示成功构建了干扰质粒pSUPER- siCOX-2,转染后的细胞株分别命名为MDA-MB-231/pSUPER-basic(对照组)和MDA-MB-231/pSUPER-siCOOX-2(实验组).转染后48 h,与MDA-MB-231/pSUPER-basic细胞相比,MDA-MB-231/pSUPER- siCOX-2细胞的COX-2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COX-2减低的乳腺癌细胞的趋化运动能力比对照组细胞降低(P<0.01);COX-2减低的乳腺癌细胞侵袭并穿透Matrivgel膜基质的细胞数量比对照组细胞少(P<0.01).结论 利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COX-2表达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趋化和侵袭能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赵云;李媛媛;张宝刚;刘秀静;徐滨;赵一诺;刘雨清;王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优劣和剂量学特点.方法 应用Varian Eclipse DX计划系统,对经病理证实的27例LA-NSCLC患者设计ENI和IFI两种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适形指数(CI)、肿瘤控制概率(TCP)、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评价治疗计划优劣.结果 IFI组GTV的大剂量、小剂量、平均剂量、CI和TCP均高于ENI组,分别为77.1Gy和73.9 Gy、67.3 Gy和63.6Gy、70.9Gy和67.1 Gy、0.82和0.73、96.7%和93.1% (P<0.05);IFI组肺平均剂量、V20和NTCP均低于ENI组,分别为13.2 Gy和16.0 Gy、22.1%和24.7%、5.2%和5.8% (P<0.05);IFI组的食管V45低于ENI 组,分别为16.3%和21.7%(P<0.05),而LETT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与ENI组心脏受照平均剂量和脊髓受照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I较ENI提高了靶区的照射剂量和肿瘤控制概率,可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正常组织并发症的概率.
作者:姚元虎;章龙珍;辛勇;吴阳;唐天友;王建设;徐钰梅;覃朝晖;许晶;张鑫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 O3)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 MB-231后,对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As2O3处理ERα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DA- MB-231,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检测ERα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反转录PCR(RT-PCR)检测ERα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雌激素受体α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阳性对照.结果 MDA- MB-231细胞ERα启动子CpG岛存在高甲基化,经过As2O3处理后,CpG岛高甲基化水平降低,ERα mRNA恢复表达.结论 一定浓度的As2 O3能够使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 ERα启动子中的CpG岛发生去甲基化,重新恢复mRNA的表达.
作者:马志俊;张伟杰;赵培荣;王留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影响超低位直肠/直肠肛管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选择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同一组专业医师共同完成的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5cm或距齿状线≤3cm)切除术患者156例.纳入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病理TNM分期、术前CS分期和新辅助治疗.结果 共有63例患者接受ISR,93例患者未接受此术式.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病理T分期(P=0.038)、N分期(P=0.044)和术前CS分期(P<0.001)与ISR选择有关.多因素分期显示肿瘤病理T分期、N分期和CS分期是影响直肠肛管癌ISR选择的独立因素.结论 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是否可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肿瘤局部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情况有关,而与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化程度及新辅助化疗无关.直肠指检仍是决定是否可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有效方法.
作者:欧阳书睿;陈华;邓磊;吕东昊;陈小龙;肖凌;曾天芳;汪晓东;李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诱捕受体3(DcR3)单克隆中和性抗体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以及DcR3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DcR3单克隆中和性抗体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Caspase 3/7活性变化,应用Hoechst 33342及碘化丙啶双重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及计算凋亡率.应用ELISA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DcR3的表达.结果 DcR3中和性抗体可抑制MCF-7细胞生长并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DcR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DcR3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及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DcR3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DcR3与乳腺癌的发生及恶性进展有关,检测DcR3血清表达有助于乳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
作者:杨梅松竹;陈罡;党裔武;罗殿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的分化/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 mRN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及其他分子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48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Id1 mRNA进行检测.以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Id1蛋白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中VEGF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2-△CT值分别为:(3.4581±1.3644)、(1.1042±0.0125).乳腺癌组织的Id1 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其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303,P=0.037).而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Id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可能与血管形成有关.
作者:张德才;张景华;汪萍;何津;刘远廷;马杰;牛凤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26和Cx43的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以及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检测Cx26和Cx43在4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1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42例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中Cx26、Cx43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食管黏膜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Cx26、Cx43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均随癌组织浸润深度的加深而明显降低,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Cx26、Cx4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mRNA相对表达量均随分化程度降低呈下降趋势.Cx26与Cx43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Cx26、Cx43基因抑制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是早期预测食管鳞癌发生和浸润转移的有效指标.
作者:林宏伟;白桦;栗敏;肖鹏;陈奎生;张红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汤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结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研究方法,将8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用中药加化疗治疗,对照组(44例)单用化疗治疗,两组疗程相同均为6月.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提高生活质量、症候改善及减少相关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健脾汤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结肠癌术后脾虚证患者是有一定效果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灵芝孢子油(GSSO)对BGC823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探讨其对胃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GSSO干预BGC823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溶剂DMSO)相比,GSSO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P<0.05);体积分数>0.005%时,即可促进细胞凋亡(P<0.001).与对照组相比较,灵芝孢子油体积分数达到0.005%,即可显著性抑制BGC823细胞迁移(P<0.001).结论 孢子油能显著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BGC823细胞凋亡.
作者:何伶芳;高倩颖;侯亚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与自由呼吸状态(FB)下常规切线野放疗比较,探讨呼吸门控技术(ABC)加调强放疗( IMRT)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例接受保乳手术的T1~2N0M0乳腺癌病例,其中左侧4例,右侧4例,分别在ABC及FB状态下行CT扫描,并在ABC状态下设计IMRT(ABC-IMRT)与FB状态下常规切线野放疗(FB-WBI)放疗计划.采用DVH及等剂量曲线来比较2种计划中PTV、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在两种计划中,95%PTV均接受47.5 Gy/25次;ABC-IM-RT组与FB-WBI组的V90%、V105%、V110%分别为98.29% vs.97.71% (P=0.041)、54.54% vs.72.22% (P=0.035)、11.71%vs.30.69%(P=0.014);两组同侧肺的V20、V30分别为17.89% vs.22.20%(P=0.000)、14.39% vs.18.15% (P=0.000),平均剂量为9.81 Gy vs.12.67 Gy (P=0.004);4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V5、V30分别为9.40%vs.15.23% (P=0.014)、0.58% vs.5.95% (P=0.074),30 Gy等剂量线包括的心脏大厚度为0.45 cm vs.1.35 cm (P=0.003),心脏的平均剂量为2.36 Gy vs.4.35 Gy (P=0.044).结论 呼吸门控加全乳调强放疗改善了靶区的均匀性;降低了同侧肺、心脏的照射剂量和体积,可能降低晚期放射性肺炎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作者:彭世义;胡海芹;李国庆;邬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在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非侵袭性的影像学手段对食管癌进行及时诊断、准确分期,并据以制定出恰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随后的疗效评估、预后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以18F-脱氧葡萄糖(18 F-FDG)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利用肿瘤组织内葡萄糖转运活跃、己糖磷酸激酶活性高,导致靶本比增高的原理,较好地达到了上述目的.PET/CT图像融合技术结合PET提供的功能信息和CT提供的解剖信息,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更多依据.
作者:巩合义;和光;李宝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