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多参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夏冰;韩力群;傅政;单妍;唐曼

关键词:乳腺肿瘤, 癌, 常规超声, 弹性超声, 腋窝淋巴结转移
摘要: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原发灶的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图像特点,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获得超声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佳组合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图像资料,获得原发病灶常规超声特征及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的平均值.以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原发病灶常规超声特征及内部剪切波速度的平均值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103例乳腺癌患者中有45 (43.69%)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03例患者的超声特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尺寸≥20 mm、边界不清、纵横比>1及丰富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超声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利用ROC曲线评价各独立特征及回归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高(曲线下面积为0.853).结论 乳腺癌患者原发乳腺病灶的超声图像特征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术在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术在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48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取后路经皮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椎体高度的变化,评估后凸畸形矫正能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量表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功能等变化;统计术后螺钉松动、断钉发生率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0~1.5h,平均1.3h,术中出血量50~160ml,平均ll0ml;术中C型臂透视骨折复位良好,48例均顺利出院.术后l周、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伤椎高度百分率、Cobb角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访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VAS、ODI指数均较术前改善,随访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拆除内固定后6个月复查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与术后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病例.结论 后路经皮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减少脊柱旁软组织的损伤,有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序列,伤椎在拆除内固定后椎体高度丢失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科军;楼超;刘飞俊;俞伟杨;何登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T灌注成像技术在颅脑创伤周围缺血病灶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技术指导治疗颅脑创伤周围缺血病灶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头颅CT提示颅脑创伤病灶周围低密度影的患者行CTP检查,选取低灌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容量并改善微循环;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简明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比两组预后及认识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GOS评分、MMSE评分及Mo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颅脑创伤周围缺血病灶患者早期增加血容量并改善微循环可增加该病灶区域的血流灌注,改善认知功能.CTP技术可以为临床指导治疗颅脑创伤周围缺血病灶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戴君侠;孙军;林群;蔡建勇;陈献东;陆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相关问题探讨

    随着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以及手术技艺的不断进步,脊柱内固定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脊柱骨折、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及脊柱肿瘤等脊柱常见疾病的治疗中.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不可避免,当前内置物相关的术后切口感染被认为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为频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20%,77%以上的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死亡与感染相关.感染发生后,患者住院周期延长,医疗成本增加,致残率及致死率增加,潜在的医疗纠纷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给患者、医院均带来巨大负担.

    作者:胡勇;朱秉科;孙肖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长链非编码RNA AFAP1-AS1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FAP1-AS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56例结肠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AFAP 1-AS1的表达水平,分析AFAP 1-AS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腺病毒感染的方法在结肠癌细胞系中过表达AFAP1-AS1,细胞穿孔实验确定AFAP 1-AS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AFAP1-AS1对AFAP1表达的影响.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AFAP1-AS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均无相关性(均P> 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均P< 0.05);AFAP1-AS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率较低表达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腺病毒后,结肠癌细胞AFAP1-AS1水平明显增加,穿膜细胞数目也明显增多(P<0.05);AFAP1-AS1过表达能抑制AFA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信息学预测发现AFAP1-AS1序列上存在3个AFAP1的互补结合区域.结论 AFAP 1-AS1在结肠癌组织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AFAP1表达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提示AFAP 1-AS1可能是结肠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在靶点和重要指标.

    作者:李翔;史志霞;李先鹏;许丰;金永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重组人干扰素联合途径给药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皮损部位注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片阴道置入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8例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4)和研究组(n=104).两组患者均采用CO2激光对宫颈皮损创面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皮损部位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研究组患者皮损部位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患者宫颈炎近期疗效,统计患者治疗后宫颈炎症消失及高危型HPV转阴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6个月宫颈炎症病变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宫颈感染近期治疗总体有效率(97.11%)高于对照组(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宫颈炎症消失率(88.47%)和高危型HPV转阴率(74.04%)均高于对照组(67.31%和50.9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宫颈炎症病变复发率(11/92)低于对照组(32.8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81%)与对照组(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较单纯重组人干扰素α2b皮损部位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途径给药可显著提升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近期疗效水平,促进宫颈炎症病变消失和高危型HPV转阴,减少宫颈炎症病变复发,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缪新颖;孙文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人工骨微创减压植骨“保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创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般骨头坏死21例(28侧髋),股骨头坏死国际分期(ARCO)为Ⅱ期和ⅢA期,均使用微创减压植骨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HS),视觉疼痛评分(VAS)和术后新随访影像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随访25.4个月.术后HHS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影像学随访8例髋关节坏死进一步加重,其中5例行髋关节置换术,3例股骨头塌陷>4mam,余20例髋关节坏死无明显进展.结论 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微创减压植骨“保髋”手术,早期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防止股骨头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陶崑;曾智敏;凌晶;章军辉;何志勇;狄正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A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7例ACL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17~57岁,中位年龄41岁.肿瘤均界限清,位于肾实质的皮质区,显微镜下观察呈多囊状结构,扩大的囊腔被覆单层扁平上皮.部分囊腔内含均一、嗜伊红的淋巴液.免疫组化染色中,肿瘤细胞显示D2-40胞浆阳性,AE1/AE3胞浆阴性.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87个月,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 ACL是一种良性的多囊性肿瘤,其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标记为D2-40,该肿瘤需要依据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与其他肾上腺囊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余晶晶;杨育生;陈东;陈鲧;杨芳;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掌侧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附48例报告)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术后复查X线显示,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6~18周.6例术前有正中神经损伤症状患者,术后1.5~3周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及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Diemt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31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91.66%(44/48).结论 掌侧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且手术损伤小及并发症少,可以尽早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杰;张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疏风宣肺止咳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gE、 IL-4、 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疏风宣肺止咳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CVA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抗感染、止咳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和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疏风宣肺止咳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气道高反应性(BHR)、肺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有效受试患儿各57例、56例.治疗2个月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气道传导率下降斜度(SGrs)及血清IgE、IL-4、TNF-α水平均降低均P<0.05),低反应阈值(Dmin)及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呼气峰值流速(PEF)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咳嗽减轻时间、夜咳停止时间、咳嗽消退时间、SGrs及血清IgE、IL-4、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Dmin及FVC、FEV1、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 0.05).除观察组1例患儿出现1过性皮肤症状外,末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疏风宣肺止咳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CV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了肺功能,降低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石筱林;潘晓英;李苏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宁海县儿童尿液筛查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尿液筛查早期发现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减少或延缓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方法 门诊就诊的8 970例儿童,其中有451例因初步尿液筛查异常,再次就诊本院门诊留取尿液标本,通过第2次尿液筛查并作尿沉渣镜检,判定细菌性尿、血尿和蛋白尿结果.结果 初步尿液筛查有异常者451例,再次复查异常者131例,发现尿路感染41例(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4例,其中1例出现右肾萎缩),血尿60例,蛋白尿24例,合并血尿及蛋白尿6例.结论 儿童通过尿液筛查并进行长期随访,可发现部分隐匿性泌尿系统疾病,早期干预治疗,有助减缓或防止病情发展成为CKD.

    作者:葛主辉;毛建华;李玉峰;陈斌斌;章惠彬;郭琴华;童静渊;葛红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阴道三维彩超诊断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和30例经腹部三维彩超诊断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途径的彩超检查对于诊断的子宫切口妊娠准确率,并比较两种彩超的图像特征等.结果 经阴道三维彩超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经腹部三维彩超(P<0.05),经阴道三维彩超的误诊率显著低于经腹部三维彩超(P<0.05).经阴道三维彩超组6例(22.2%)表现为孕囊部分植入型.11例(40.74%)表现为混合包块型;5例(18.52%)表现为孕囊完全植入型;5例(18.52%)表现为宫腔型,分型结果与临床病理分型一致.经腹部三维彩超组10例(47.62%)表现为孕囊部分植入型;5例(23.81%)表现为混合包块型;6例(28.57%)表现为宫腔型,分型结果与临床病理分型不完全一致.结论 与经腹部三维彩超相比,经阴道三维超声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能力更强;并可用于子宫切口妊娠的分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俊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盐酸戊乙奎醚、右美托咪定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比较盐酸戊乙奎醚(PHC)、右美托咪定(DEX)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10只.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NS组)、内毒素致大鼠肺损伤模型组(ALI组)、DEX治疗组(L+D组)、PHC治疗组(L+P组).ALI组、L+D组、L+P组均采用内毒素(LPS)6 mg/kg经股静脉注射建立大鼠ALI模型.L+D组在LPS注射0.5 h后2min内股静脉注射DEX 50 μg/kg,随后以5μg·kg-1· h-1泵入,直到实验结束;L+P组在LPS注射0.5h后2 min内股静脉注射PHC 0.5 mg/kg,随后以50μg·kg-1·h-1泵入,直到实验结束;对照组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以6h为实验终点,采取颈动脉血2 ml、制备肺组织标本,随后放血致死.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取右中肺叶,称重后计算肺湿/干重比(W/D)值;取右肺上叶,光镜下观察病理结果并进行弥漫性肺泡损伤标准(DAD)评分;左肺支气管灌洗,采集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TNF-α、IL-6、总蛋白(TP)水平.结果 LPS静脉注射后肺组织发生损伤性改变.3个实验组血浆TNF-α、IL-1β及IL-6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L+P组血浆TNF-α、IL-lβ3、IL-6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W/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L+P组W/D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P>0.05).3个实验组病理损伤明显,DA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与L+P组的病理损伤较轻、DAD评分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BALF中的TNF-α、IL-6、TP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L+P组BALF中的TNF-α、IL-6及TP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或DEX治疗均对LPS致大鼠ALI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孟志鹏;刘静;胡四平;童飞;龚浩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行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康复效果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主要急重症之一,具有病情复杂,发病急骤及临床预后差等特点[1].近年来静脉溶栓被逐渐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在促进脑补血流灌注恢复、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及降低致死致残率方面具有确切疗效[2].以往患者病情平稳后出院,但因急性脑梗死治疗护理是长期持续整体,在居家康复阶段往往难以得到积极有效护理干预,不利于远期康复效果提高[3].持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将护理干预自出院阶段延伸至居家康复阶段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保证患者在出院后可获得完整有效护理服务,进而改善总体疗效[4].本文旨在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行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康复效果及遵医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丽萍;王静;周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血凝影响及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血凝影响及疗效.方法 收集76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并记录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出血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Angle角、血栓大振幅(MA)及凝血综合指数(CI).结果 两组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Ddimer、PT、APTT、TT、R、K、Angel、MA及CI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显著纠正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预防VTE的发生率,并显著降低出血发生率.

    作者:付文辉;虞智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在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诊断及术中切口定位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诊断及术中定位的应用.方法 11例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患者,均急诊行手术治疗,5例双侧海绵体血肿严重、合并尿道损伤采取阴茎脱套术,6例超声定位下行局部切开行白膜修补术,合并尿道海绵体破裂者行尿道修补术.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探查所见与术前超声检查完全符合.平均住院时间(6.8士1.2)d,术后1个月复查阴茎形态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32个月,均未发生海绵体纤维化、阴茎弯曲或畸形、痛性勃起及阴茎硬结等并发症,性功能均正常,合并尿道海绵体破裂者未发生尿道狭窄.结论 根据明确的外伤史和典型的局部表现,阴茎白膜破裂易诊断,但是对于局部表现不明显者,高频超声可以明确诊断.高频超声对白膜破裂位置、破裂口方向、血肿部位及是否合并尿道损伤判断较为准确,是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可为术中定位提供可靠的信息.

    作者:杨芳;宋正尧;殷国林;章庆华;朱江波;施展;林谦;倪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甘露醇疗程与基底节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甘露醇疗程与基底节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20%甘露醇125ml,每8小时应用1次,疗程10d;观察组予20%甘露醇125 ml,每8小时应用1次,疗程15d.两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0、14天行颅脑CT检查,评估血肿体积及脑水肿体积.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0 d时脑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观察组脑水肿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疗程的甘露醇应用容易导致基底节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

    作者:张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多参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原发灶的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图像特点,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获得超声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佳组合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图像资料,获得原发病灶常规超声特征及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的平均值.以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原发病灶常规超声特征及内部剪切波速度的平均值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103例乳腺癌患者中有45 (43.69%)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03例患者的超声特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尺寸≥20 mm、边界不清、纵横比>1及丰富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超声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利用ROC曲线评价各独立特征及回归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高(曲线下面积为0.853).结论 乳腺癌患者原发乳腺病灶的超声图像特征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

    作者:夏冰;韩力群;傅政;单妍;唐曼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极速脉搏波技术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颈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在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构正常颈动脉弹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颈动脉结构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为高血压病组,健康同龄颈动脉结构正常的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UFPWV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开始时和收缩期结束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PWVES).分析两组间颈动脉弹性参数的差异,分析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弹性参数与年龄、IMT、脉压及高血压患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组颈动脉IMT、PWVBS、PWVES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PWVBS、PWVES与年龄、脉压、高血压患病时间呈正相关(r=0.366、0.329、0.542,均P<0.05).结论 UFPWV技术能快速、直接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PWVBS和PWVES,能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受损前发现血管弹性功能是否受损,有望成为早期评价血管病变的新方法.

    作者:薛念余;许幼峰;张盛敏;程劲松;陈立斌;俞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冠心病心电图ST-T段压低状况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电图ST-T段压低状况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80例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为心电图持续性ST-T段发生压低情况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心电图ST-T段未发生压低情况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CAG的情况,比较两组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程度,探究ST-T段压低情况与冠心病诊断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与心电图ST-T段压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A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5.68% vs 53.49%,P<0.05);观察组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高于对照组(72.97% vs 67.44%),敏感性高于对照组(56.75%vs53.48%),准确度高于对照组(62.16%vs58.1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电图ST-T段压低患者的多支病变率较高,虽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但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轻重预后的依据.

    作者:阮蓉;史习宝;龚世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管理研究进展

    关节置换术属骨科大手术范畴,尤其是髋关节置换术(THA)和膝关节置换术(TKA),已在国内普遍开展.由于THA和TKA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术前贫血,加之手术创伤大,容易导致术后贫血或贫血加重.根据我国76家医院数据显示,THA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6.1%,TKA为25.5%,股骨头置换术为43.9%;THA术后贫血发生率为89.1%,TKA为83.9%,股骨头置换术为81.9%,术后血红蛋白(Hb)平均下降30 g/L.如果贫血得不到纠正,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感染风险、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和功能恢复、增加致残率及死亡风险.因此,在骨科快速康复理念下,THA和TKA患者围术期的血液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庞清江;王诚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