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润东;曹蕾;刘蕊;宋冰雪;刘静;曹永孝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液联合抗菌药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三型)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0.2 g,ivd,,bid,连续用药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灌肠液250 ml(湿热瘀结型患者给予柏薏灌肠液,气滞血瘀型患者给予蒲药灌肠液,寒湿凝滞型患者给予柏药灌肠液),qd,月经后3~5 d 开始用药14 d,连续用药2个月经周期。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P <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沉积率、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药灌肠液与抗菌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伟;李燕;姜海英;王慧丽;钱坤;于桂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临床科室处方合理率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急诊骨科已调剂的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处方不合理的原因,并按照品管圈手法实施各项活动,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并考核实施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急诊骨科处方不合理率由活动前70%,降低至活动后21%,目标达成率140%,进步率70%。结论:品管圈对提高急诊骨科处方合理率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程希;奚磊;钱自明;殷桐;陈泳伍;杜陈侠;江贺春;伍章保;史天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ADRs)和临床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回顾国外有关沙利度胺的临床文献报道,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涉及胃肠道反应、血液毒性、心血管毒性、神经毒性、皮肤损害、肺栓塞等。此外,其新的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结论:临床医师及药师应重视沙利度胺的用药风险与合理用药,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裴丽;罗艳;黄显金;王丽伟;刘京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蚓激酶的纤溶酶谱鉴别方法,同时考察5个企业产品及同一企业不同批次的一致性。方法:纤溶酶谱法,纤维蛋白原终浓度为5×10-4 g·ml -1,2.5% Triton-x-100溶液中复性30 min,在 PBS 缓冲液(pH =7.4)中37℃孵育30 min,供试品蛋白质浓度为5.0~37.5μg。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5家企业的活性蛋白条带均分布在15~40KD 间,有6个相同特征活性蛋白条带;5个企业产品之间酶谱图略有差异,同一企业不同批次产品批间无差异。结论:该方法专属性较强,能够反映蚓激酶活性成分的分子量大小分布及种类,也能反映产品的批间一致性,生产工艺稳定性,且易于标准化,可作为蚓激酶的鉴别方法,同时为评价上市后产品质量一致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彭鑫;姜红;郭江红;柯兵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分别联合奥沙利铂、顺铂腹膜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癌性腹腔积液患者分为 A 组32例,B 组28例。A 组采用腹膜腔内置细导管持续引流后腹腔内灌注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B 组采用腹膜腔内置细导管持续引流后腹腔内灌注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每周治疗1次,连用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A 组腹腔积液治疗完全缓解率18.8%,总有效率90.7%,均明显高于 B组(P <0.05)。A组腹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其余症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腹腔内灌注与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比较疗效更高,虽腹痛不良反应较明显,但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能耐受,可作为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聆;张为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 ICU 重症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重点。方法:通过参与1例脑胶质瘤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协助医师制订用药方案并针对抗感染治疗、镇静镇痛、抗血小板治疗以及用药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以及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全程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抗感染治疗有效,顺利转出 ICU 继续巩固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协助医师制订合理有效的个体化用药方案,为患者提供专业、有效、优质的药学服务。
作者:乐可佳;崔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给药。方法:临床药师在参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通过基因分型,结合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对氯吡格雷慢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超快代谢型的3例患者综合判断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氯吡格雷及合适的使用剂量。结果: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半月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氯吡格雷慢代谢型患者,建议改用替格瑞洛口服;抗血小板治疗反复发生皮下出血的超快代谢型患者,建议降低氯吡格雷给药剂量,暂时停用脉血康胶囊并常规口服维生素 C 片;联合使用兰索拉唑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患者,建议增加氯吡格雷给药剂量或换用替格瑞洛,必要时可考虑选择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甚或换用其他抑酸药如雷尼替丁等。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药物基因检测工具,结合药物相互作用等,可以指导氯吡格雷的临床使用,优化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案,实现药物的个体化治疗目标。
作者:惠红岩;周祥;陈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作用。方法:以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1例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会诊工作为例,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病情,细菌学培养药敏结果,为患者制定佳的个体治疗方案,先后给予注射用头孢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和安宫牛黄丸等药物抗感染治疗。结果:患者颅内感染情况逐渐好转,后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临床药师更好地融入到临床治疗团队中。
作者:周至品;唐秀能;叶晓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吡啦西坦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7例 LI 合并 VCI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单用吡拉西坦片(1.2 g tid),观察组联用吡拉西坦片(1.2 g tid)和丁苯酞软胶囊(0.2 g qid),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 MMSE 积分、SOD 含量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MMSE 积分、血清 SOD 水平均较前升高(P <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和 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6.05%,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结论:吡拉西坦联用丁苯酞可有效改善 LI 合并 VCI 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通过提高 SOD 水平实现的。
作者:周幼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为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参照国内外文献及糖尿病治疗的权威指南,结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经评价、干预、再评价的过程得出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的终 DUE 标准。结果: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DUE 标准包括用药指征、用药过程、用药结果三个部分,具有临床可行性。结论:DUE 模式对规范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为相关医疗机构开展 DUE 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朱丽莎;曾友志;杨思芸;苏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女,83岁,因“外伤致头部疼痛17天”于2015年9月1日入住我院。患者17 d前因外伤致头面部剧痛伴视物眩晕曾入住社区医院。患者否认一过性昏迷史,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无大小便失禁等。该院根据CT结果诊断为颅内出血,并给予止血、消除颅内水肿等治疗。具体用药情况:氨甲苯酸注射液0.6 g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ivd,qd。因住院过程中突发昏迷转至我院,继续给予止血、消除颅内水肿等治疗,具体用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ivd,qd,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氨甲环酸注射液1200 mg,ivd,qd。患者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T 37.0℃,P 85次/min,R 19次/ min,BP 122/67 mmHg,神清,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3 mm,心、肺、腹查体无殊,头面部局部稍肿胀、瘀青,四肢大动脉搏动可,末梢血供感觉可,胃纳睡眠可,二便无殊,体质量无明显改变。血常规:WBC 3.14×109·L -1,L 0.94×109·L -1,Hb 136.0 g·L -1,超敏 C 反应蛋白1.1 mg·L -1;生化指标:总蛋白57.4 g·L -1,白蛋白31.8 g ·L -1,白球比例1.24。诊断为:①头部外伤(双侧硬膜下积液伴右侧硬膜下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②多处软组织挫伤。2015年9月3日,为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给予7%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凡命,华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按总氨基酸计250 ml ∶17.5 g,批号:80HG088)250 ml,ivd,qd。输注约7 min 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呼之不应,两眼凝视,嘴角抽搐,口吐白沫,叹息样呼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无。体检:P 114次/ min,R 25次/ min,BP 71/49 mmHg。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床边心电监护,氧气5 L·min -1吸入,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sc,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iv,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ml +50%葡萄糖注射液30 ml,ivd。约6 min 后,患者面色转红润,呼之能应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2 mm,心、肺、腹查体无殊,四肢大动脉搏动可,末梢血供感觉可。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后,其他药物和剂量未作调整,在密切观察下继续使用,患者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上述过敏反应。
作者:寿张轩;金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复方参芪软胶囊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平行组对照非盲法设计,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按年龄分层后随机入组。观察组给予复方参芪软胶囊,对照组给予复方参芪颗粒。1个月为一疗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改善腹痛、腹胀、食少早饱、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并监测两组患者儿的胃电指标变化。结果:复方参芪软胶囊能明显改善患儿腹痛、腹胀、食少早饱、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能明显增加正常胃电节律,减少过缓胃电节律,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在改善腹痛、腹胀、食少早饱,减少胃动过缓方面,与复方参芪颗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复方参芪软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见,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王春艳;李云霞;郑丽娜;杨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肾炎Ⅱ号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镜对石韦进行显微特征性鉴别;采用 TLC 法对主要成分地黄、茜草、小蓟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 HPLC 法测定西洋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色谱柱:WONDER CRACT ODS-2(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8∶72),流速:1.1 ml·min -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在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西洋参中人参皂苷的线性浓度38.9~194.5μg·ml -1(r =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3%,RSD 为1.9%(n =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高、重复性好,可作为肾炎Ⅱ号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马善波;曹金一;赵锐帆;王晶;石小鹏;杨志福;爱东;胡本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荷叶碱是一种从荷叶中提取的阿朴啡类生物碱,有降脂减肥、抗氧化、抑菌、抗癌等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荷叶碱的药理作用及其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现状,为荷叶碱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戴谆;宋金春;杨小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丹酚酸 B 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 GK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丹酚酸 B 低、中、高剂量组(40,80,160 mg·kg -1),另选取正常8只 Wistar 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 GK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16周后以 L-N-硝基甲酯(L-NAME)10 mg·kg -1·d -1灌胃,连续8周。给药开始及结束前对大鼠的血糖和血压进行检测,麻醉后取腹主动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放血后取胸主动脉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血管病变,Western-blot 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所有 GK 大鼠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但模型组与给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大鼠实验结束时血压显著升高,给予丹酚酸 B 可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丹酚酸 B 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明显减轻血管病变程度并减少 VEGF 的表达。结论:丹酚酸 B 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的大血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降低血压、抗炎以及降低 VEGF 的表达。
作者:林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制备银杏总黄酮自乳化释药系统,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和伪三元相图中形成微乳区域面积的大小来确定银杏总黄酮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并考察了该释药系统经水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 电位以及体外药物溶出度。结果:所得银杏总黄酮的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油相)、聚山梨酯-80(表面活性剂)、二乙二醇单乙基醚(XCF,助表面活性剂),佳配比为10∶6∶4,载药量10.0 mg·g -1。经水稀释后形成澄清、透明状溶液,透射电镜观察微乳呈大小均一,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87.4±26.7)nm,Zeta 电位为(-13.1±1.5) mV。溶出度结果表明,银杏总黄酮的自乳化释药系统在 pH1.2的盐酸溶液中45 min 内累积溶出度可达(96.1±4.8)%。结论:自乳化释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银杏总黄酮的体外溶出速度,有望成为银叶总黄酮的优良口服制剂。
作者:廖祥茹;史琼枝;方松;陈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化疗致肺癌患者严重粒细胞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找出与严重粒细胞减少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严重粒细胞减少与放疗史、化疗周期和粒细胞集落因子使用时机具有相关性。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史、粒细胞集落因子使用时机是肺癌患者严重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放疗史的患者,可选用细胞毒性小的化疗方案,或降低药物剂量,或预防使用集落刺激因子;合理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减轻肺癌化疗引起的严重粒细胞减少。
作者:樊迪;尤海生;胡萨萨;王茂义;封卫毅;董亚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早幼粒白血病 HL-60单核细胞激活实验在疫苗类生物制品热原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 HL-60单核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热原(内毒素、酵母多糖和脂壁酸)标准品溶液、样品溶液进行孵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孵育体系中 IL-6的含量。以热原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IL-6量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将样品测得的 IL-6值代入该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热原的含量。选取处于标准曲线中间点的热原浓度,作为样品干扰试验中添加的热原浓度,参照《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光度测定法中的干扰试验,用 HL-60/ IL-6单核细胞激活实验检测三种热原在流感疫苗、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和 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7种疫苗中的回收率及其热原含量。结果:①不同浓度内毒素、酵母多糖和脂壁酸三种热原标准品刺激 HL-60细胞后,该细胞分泌 IL-6的量与热原浓度线性良好,R2分别为0.996,0.993,0.997。②该方法测定三种热原在以上7种疫苗中的回收率,回收率均在50%~200%之间。③以上方法测2个厂家10个批号 A 群 C 群脑膜炎疫苗中的内毒素含量,厂家 A 的6批样品内毒素平均值为134.73 EU·ml -1,厂家 B 的4批样品内毒素平均值为40.75 EU·ml-1。该方法检测其他6种疫苗中热原含量,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以上7种疫苗样品的热原检测。
作者:董闪闪;王灿;周勤;吴利红;邵泓;陈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综述吸入给药系统新研究进展和实践成果。方法:根据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和重要会议论文,对吸入给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合与分析。结果:阐明了吸入给药的优越性,并对吸入给药剂型装置的种类、优缺点、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及吸入治疗的发展方向加以综述。结论:吸入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斐烨;游一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提高养血育发颗粒的质量,进一步完善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方中制首乌、枸杞子、地黄、丹参和女贞子5味药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专属性强;芍药苷在14.3~286.0μg·ml -1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4),平均回收率为96.61%,RSD =0.86%(n =9)。结论:所用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定量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养血育发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汤淏;贡磊;唐安福;崔恩忠;王曙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