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云
傅青主治疗经带病,其立论着眼于肝脾肾三脏,治疗重在培补气血,调理脾胃,疏肝益肾.其法不拘于古,治病求本,理法严谨,用药精良,随证多变.
作者:李少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在伤口愈合障碍的患者皮下放置引流管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存在伤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剖宫产手术妇女42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210例.治疗组,进行腹壁缝合时,在脂肪层放置自制的引流管引流;对照组切口和缝合部位相同,只是不放置引流管.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210例患者中,伤口愈合为甲级者176例,乙级30例,丙级4例,没有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甲级116例,乙级70例,丙级20例,丁级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所用的时间和手术完成后住院的天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在其皮下置引流管引流可以促进切口的愈合.
作者:梁淑君;陈解萍;邓丽芳;胡建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活性炭对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含量及pH值的影响.方法:将活性炭加入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中,考察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结果:活性炭对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有很大吸附作用,同时浓度越大,吸附程度越强;pH在接近中性范围内活性炭对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的吸附较少.结论:活性炭对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含量和pH有明显影响.
作者:吴双俊;尚艳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养容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口服养容胶囊,对照组(32例)口服保肝药,疗程为6个月.观察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指标(ALT、TBil、Alb)及血清肝硬化指标(HA、LN、Ⅳ-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综合临床疗效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容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建孟;姜良华;程显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变化,了解安装起搏器的时机.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获得心房颤动的患者350例,将其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1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70例.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出现R-R间期>1.5s共321次,白天发生70次,夜间发生251次,恢复后150例出现传导阻滞,30例发生P-R间期延长,12例于夜间12时至次日凌晨6时发生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出现R-R间期>1.5s的次数为290次,白天发生35次,夜间发生135次,恢复后有150例为出现传导阻滞,20例患者出现PR间期延长,10例患者于夜间11时至次日凌晨5时发生传导阻滞.结论: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监测其心率变化情况,提高传导阻滞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唐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薏苡为禾本科薏苡属(coix)植物,其种仁、根、茎和叶都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薏苡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认为需要加强薏苡仁的度量控制方法和薏苡仁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以期为薏苡的下一步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周爱芬;朱虹;叶挺梅;童应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预混胰岛素,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量,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低血糖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控制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共发生8例低血糖事件,实验组低血糖症发生率(2.6%)低于对照组(18.4%)(P<0.05).两组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安全可靠.
作者:黄敏瑜;梁东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以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为指标成分,评价5个厂家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方法:选择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mm×15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溶液(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6nm,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含量;选择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5个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均符合药典(2010版)规定,但不同厂家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本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当前复方丹参片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作者:李晓燕;刘庆;张巧珍;王人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约占所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0.0%左右.目前仍为难以治愈性疾病,通过治疗以控制其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无病生存期为主要目标.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Carfilzomib、NPI-0052等)、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热休克蛋白(HSP)抑制剂等以及单克隆抗体治疗MM,目前已在临床试验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缓解率、无病生存率均有较大提高.现对MM的国内外新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马勇;汪兴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患者的出血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出血原因,对照组临床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临床给予奥曲肽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0例上消化道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主要是由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原因引起的.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比较复杂,是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以及质量.
作者:陈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加对症治疗,对照组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加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颗粒.
作者:陈永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病例分析患者,男,58岁,因反复四肢麻木、无力,颈肩痛、胸背痛10余年,伴胸腰部束带感,双下肢抽痛、无力,行走困难1年,再发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前多次在院内外住院保守治疗,疗效不佳.
作者:郭春;杨建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吸入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成人哮喘常规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哮喘的轻中度成人患者应用吸入信必可都保(160μg/45μg/吸)常规维持治疗,每日2次,观察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4周、12周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I)、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等肺功能动态变化及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明显提高,6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26例(43.3%),显效16例(26.7%),好转11例(18.3%).结论:信必可都保可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提高控制率,在成人哮喘常规维持治疗中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晓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损害.痤疮的治疗手段众多,而近年来光学疗法的发展为痤疮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就近年来文献报道有关痤疮的光疗法及进展进行述评.
作者:陈芳;闵仲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72例作为实验组,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分别监测7天平均24h动态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 hDBP)均值;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均值尿毒症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BP夜间下降率(d-nSBP)尿毒症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毒症患者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昼夜节律变化不明显,24h平稳降压对于改善预后,减轻靶器官受损至关重要.
作者:金杯;范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尤善用于治疗各种痛症,疗效显著.综述近十年来该方在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症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关枫;张衍秀;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采用BiPAP通气方法对患有AE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64例患有AE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低流量吸氧治疗和BiPAP通气治疗.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H、PaO2、SpO2、PaCO2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发生反复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Bi-PAP通气方法对患有AE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谭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各影响因素关系.方法:测定383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生率为5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I、HbA1c、病程与DPN的发生存在相关性(OR值分别为2.042、1.494、1.85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与DPN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踝肱指数降低(ABI≤0.9)、高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破伤风患者临床救治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救治的90例破伤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痉挛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痉挛窒息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破伤风应加强临床鉴别诊断,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力西月对于破伤风痉挛能取得比安定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黄连生物碱单体(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及其复合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活性和氧化应激能力.方法:细胞实验评价3种生物碱及其复合生物碱促进葡萄糖消耗的能力;动物实验评价3种生物碱,复合生物碱、高糖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糖脉康组小鼠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液丙二醛(MDA),SOD和醛糖还原酶(AR)活性.结果:三种生物碱单体均能促进细胞葡萄糖消耗,都有抗氧化作用,但是复合生物碱的效果好.动物实验表明复合物的降糖能力优于单体,且能明显增加SOD活力,降低mALB和MDA含量和AR活性.结论:黄连复合生物碱较强的降糖和抗氧化能力可能通过黄连生物碱单体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实现.
作者:陈新;黄静;李盼盼;李学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