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美(石羡);张志魁;周俊仁;张雪白;周文革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油炸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B2 (AFB2),G1 (AFG1),G2 (AFG2)水平的方法.方法 样品用乙腈水(84:16)提取液提取后过滤,滤液经黄曲霉毒素多功能净化柱(MPC)净化,纯化液经浓缩挥干后,加三氟乙酸(TFA)衍生后,用带有荧光检测器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 4种黄曲霉毒素5 min完全分离,线性范围质量浓度分别为0.10~100.00μg/L(AFB1,AFG1),0.05-50.00μg/L(AFB2,AFG2),低检出质量分数分别为0.04μg/kg(AFB1,AFG1),0.02μg/kg(AFB2,AFG2),油炸食品回收率为82.0%~101.2%,相对标准偏差<5%,r≥0.999.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油炸食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水平的同时测定.
作者:张英;蔡志斌;郑志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某戒毒所的277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杳,并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CV抗体、HIV抗体及梅毒检测.结果 277例吸毒者中,吸毒方式以单一静脉注射吸毒为主(64.26%),其次为口吸+注射(占20.22%),单一口吸者少(占15-52%).吸毒人员的HBV,HCV,HIV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46.21% (128/277),66-06% (183/277),6.50% (18/277)和0.72% (2/277).重叠感染HBV/HCV共96人,占34.66%;重叠感染HBV/HIV共12人,占4.33%;重叠感染HCV/HIV共17人,占6.14%;重叠感染HBV/HCV/HIV共11人,占3.97%.结论 吸毒人群中,HBV,HCV,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与他们注射毒品方式有关.应加大对吸毒人群防病知识的宣传,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欧阳瑞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血糖动态水平监测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綦江县人民医院急诊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60例,以入院时空腹血糖升高的程度进行分组:A组(血糖≤6.1 tnmol/L) 21例,B组(血糖6.1~10mmol/L)68例,C组(血糖≥10 mrnol/L)71例.应用美国强生one Touch~R ultra~TM微机血糖仪及试纸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动态监测.观察三组患者入ICU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Ⅲ评分)、住ICU天数、多器官功能衰蝎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住院死亡情况.同时根据患者预后,将160例病例分为生存组112例和死亡组48例,收集所有患者入ICU 1,6,12,24,48,72 h时的血糖动态监测结果.结果 三组APACHE Ⅲ评分、住ICU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和B组MO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1),而A组MODS发生率略高于B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住院死亡率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1),而C组住院死亡率略高于A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入ICU 1,6,12,24,48,72 h每个时间点上,生存组的血糖水平呈持续下降,而死亡组血糖呈持续升高,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1).结论 血糖动态变化与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监测指标.
作者:张文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率振荡(HR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ACS组60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同期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系统获得其室性早搏,分别计算3组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2个指标.结果 ACS组TO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TS则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异常的HRT现象,猝死风险较高.
作者:董能斌;胡凯;王仲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老年牙齿楔状缺损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2010年10月清苑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老年牙齿楔状缺损患者165例,记录患者的患病情况并采用提间的方式对与发病可能有关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牙齿楔状缺损好发于第一双尖牙,且楔缺损害以盘型,2度更为常见;横刷法刷牙、刷牙次数≥3次/d、喜食酸性食物以及牙周退缩者更容易发生楔状缺损.结论 临床医生应该掌握老年牙齿楔状缺损的发病特点,针对性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以减少牙齿楔状缺损的发病率.
作者:杨士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0年4月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300例肺活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组)150例和B组(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组)150例,后将两组患者肺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与后诊断相符率、活检阳性率、并发症(气胸)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患者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与后诊断相符率、活检阳性率、并发症(气胸)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勇;吴恳;王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6-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 按照WHO规定的方法,对湖南省2006-2010年所有AFP病例粪便标本均采用L20B和RD两种细胞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鉴定,脊灰病毒阳性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结果 湖南省2006-2010年AFP病例病原学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在1 291例(2 566份)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PV)88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 333株,分离率分别为3.43%,12.98%;52例PV阳性标本行型内鉴别,共检出45株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其余均为疫苗相关脊灰病毒,未发现脊灰野病毒.PV与NPEV全年均可检出,PV分离率5,6,7月较高;全省14个地市除湘潭和张家界外,其它地市均检出脊灰病毒(PV)阳性病例;各年龄组之间PV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不同免疫史之间PV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成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3次以上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低于未完成全程免疫者.结论 湖南省2006-2010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仍应加强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工作,以确保终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作者:张帆;周帅锋;黄威;巫森;刘运芝;张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对汉阳区2010年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控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0年汉阳区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三间分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年汉阳区手足口病报告1 106例,发病率为266.56/10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男性661例,女性445例.患者小6个月,大23岁,5岁以下发病人数979例,占发病总数的88-52%.发病职业以幼托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53-61%,42.30%,其他4.07%.高峰在4-7月份,共计发病911例,占发病总数的82.37%.全区11个街道都有病例报告,其中发病数多的是琴断口街,发病率为565.79/10万,各个街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出病毒以EV71为主,占病毒检出的78.95%.结论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应以散居及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托幼机构为重点场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艾运生;赵丽;汪欢;刘振宇;周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顺铂(DDP)、恩度序贯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50例恶性胸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治疗组采用顺铂、恩度序贯灌注治疗.每4周1次,1次为1周期,治疗2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胸腹腔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d和第7d采用ELISA法测定胸腹水和血清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3d,两组胸腹水和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胸腹水和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后3d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了1~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组近期临床疗效有效率为64.0%,高于对照组(4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结论 顺铂、恩度序贯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近期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轻,并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作者:郑立平;夏立平;许铁峰;陈国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8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感染科室及耐药情况.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以痰标本和支气管吸出物多,其次是分泌物和血液,感染科室以ICU(重症监护室)和呼吸内科多,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敏感性高,敏感率为95%,其次为亚胺培南.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所以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马滴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掌握芗城区土源性线虫病感染及流行规律,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查3~12周岁儿童烧虫卵;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检测土壤蛔虫卵;用直接镜检法判定蛔虫卵生活力.结果 共检查4 812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1842人,感染率为38.28%;儿童蛲虫检测560人,感染者254人,感染率为45.36%;分离检测不同环境类型的土壤200份,发现蛔虫卵15份,具有生活力者1份.结论 芗城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且以钩虫与烧虫感染为主.因此,加强卫生宣传,开展防治措施对预防土源性线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美(石羡);张志魁;周俊仁;张雪白;周文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临床筛查的600例HBbAg阳性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按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HBsAg和HBe戈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HBV-DNA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HBeAg阴性模式的阳性率,亦高于HBsAg阳性的其它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者HBV-DNA检出阳性率高(100%),检测乙肝患者HBV-M的同时检测HBV-DNA,对于早期诊断、判断患者传染性程度、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智钢;刘运芝;黄一伟;刘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ral hypoglycemic drugs,OADs)治疗方案对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预混胰岛素30/70单独或联合使用OADs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停用预混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 (n= 30)和对照组(继续使用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联合OADs)(n=20),各组均依据血糖监测水平调整胰岛素及OADs用量.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三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Alc(glycated hemoglobin Alc,HbAl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试验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HbAlc,FBG、三餐2hPG均有所下降(P均<0.01);治疗组BMI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BMI较治疗前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FBG、午餐2hPG及HbAlc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BMI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期间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可使FBG和HbAlc显著改善,不增加体重,简便易行,且降低了低血糖风险.
作者:李敬华;刘丽楠;王素莉;关树梅;候雯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直肠癌患者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1月湖北省肿瘤医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98例患者,统计术后局部复发比例,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98例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1.2% (11/98),其发生与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全系膜切除、辅助化疗、病理分型恶性程度及Duck's分期相关(P<0.05).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了解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注意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谈凯;张克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与低年资注册护士在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核心能力上的差异,以明确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培养重点.方法 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CIRN),对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n=30)与低年资注册护士(n = 34)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在CTDI-CV量表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判性思维能力倾向于中等,且自信心、系统化能力、寻找真相三个维度的得分低.低年资注册护士在CIRN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P<0.01),且两组均在CIRN量表的人际交往维度得分高,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维度得分低.结论 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与低年资注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系统化能力和寻找真相均较薄弱.但是,低年资注册护士CIRN量表中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
作者:吴睿;廖晓艳;周春兰;滕中华;吴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消化道不适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为做好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技术对2007年3月-2009年3月来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13 795名消化道不适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检测,并对年龄、性别和季节因素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北京地区消化道不适儿童Hp感染率为13.40%~35.48%,平均感染率为20.34%.7 607名男性患儿现症感染阳性率18.79%,IgG阳性率21.31%;6 188例女性患儿现症感染阳性率16.53 %,IgG阳性率19-15%;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Hp感染呈上升趋势.从7岁开始Hp感染显著增高,到17岁时达到35.48%.一、四季度儿童Hp感染率明显高于二、三季度.结论 北京地区消化道不适儿童Hp感染率低于国内报道平均水平,但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儿童Hp感染呈现年龄、性别和季节性差异.
作者:王艳;宋文琪;徐樨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的诊治及预后.方法 收集本院煤工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煤工尘肺院内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共66例,且随尘肺期别增高其患病率增加;4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8.2%.结论 尘肺肺部感染易并发呼吸衰竭,且病情危急、病死率高,防治的要点是:进行健康宣教,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体质,住院患者病区集中,应避免交叉感染.
作者:孙文静;王秋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梅县人民医院手术室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麻醉手术患者2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7例,给予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106例,常规静脉输液技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静脉方式的输液疗效,并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地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107例,一次性操作成功103例,操作失误4例,操作成功率为96.26%,并发症发生2例,发生率为1.87%,无输液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选择使用常规静脉输液106例,一次性操作成功99例,操作失误7例,操作成功率为93.40%,并发症发生9例,发生率为8.49%,输液反应发生1例,经及时处理很快好转;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套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可以减少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手术中麻醉和更换体位,有效地保护了血管,同时减少患者术后输液穿刺次数,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何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手术保持乳头外形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实行保乳手术26例,术后从双乳头水平差距、乳头外形、胸骨中线与两侧乳头水平距离的差值以及疤痕对乳房外形影响4个方面,对保留乳房的外形美观效果进行评估.4项指标量化评估标准为得分≥14分为优,8-13分为良,<7分为差.结果 术后评估乳房外形优良者22例,占84.62%,乳房外形较差者5例,占19.23%.其中乳头不自然挺立2例,占7.69%,切口疤痕致乳房畸形1例,占3.85%,与对侧乳头水平高度差距明显1例,占3.85%,乳头歪斜1例,占3.85%,为影响乳腺癌乳头外形手术的术后常见问题.结论 术前手术切口的设计,术后切口包扎注意避免压迫乳头、切除乳腺组织的量、术中皮瓣的厚薄、保留乳腺组织的切除、缝合技巧均是保持术后乳房良好外形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梅;陈伟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本研究在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基础上,观察机体肺损伤的现象以及发生机制.方法 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建立,选取BIb/c小鼠,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连续3d,随后静脉注射内毒素,10 mg/kg剂量,于注射后2,6 h时点取血浆,在此基础上,50只小鼠分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组(模型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激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检测指标分别:①肺部病理学改变,采用HE染色;②肺组织细胞因子表达检测:分别用免疫组化与ELISA检测肺组织中TNF-α与IL-10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情况,肺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③是采用化学比色法与ELISA检测血浆一氧化氮、TNF-α,INF-γ,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出现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TNF-α,IL-10与iNOS在肺间质浸润的炎性细胞中阳性表达;在2h与6h时点,肺组织与血浆TNF-α与NO的水平明显高于激素组与空白组(P<0.05);在6h时点,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与血浆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激素组与空白组(P<0.05).结论 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急性肺损伤与机体巨噬细胞过度活化而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黄晨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