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比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付云琼

关键词:胰岛素泵, 皮下输注, 糖尿病治疗,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胰岛素用量与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胰岛素用量为(51.2±9.4)U/d,明显少于对照组(57.7±10.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具有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的特点,具有临床医药推广价值。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134例低龄产妇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勐腊县低龄产妇现状,探索护理对策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2014年~2015年分娩登记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及低龄产妇产后护理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2014年~2015年共有产妇855人,20岁以下低龄产妇134人,占15.67%,其中农村低龄产妇121人,占90.3%。城市低龄产妇13人,占9.7%。少数民族低龄产妇107人,占79.85%,汉族低龄产妇27人,占20.1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低龄产妇85人,占63.43%,初中文化程度低龄产妇49人,占36.57%。18岁以下未成年产妇53人,占低龄产妇的39.55%,其中农村未成年产妇是48人,占农村低龄产妇的39.67%。城市5人,占城市低龄产妇的38.46%,少数民族未成年产妇是47人,占少数民族低龄产妇的43.93%,汉族未成年产妇是6人,占汉族低龄产妇的22.22%。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未成年产妇是39人,占小学文化程度低龄产妇的45.88%,初中文化程度未成年产妇是14人,占初中文化程度低龄产妇的28.57%。结论:勐腊县低龄产妇占有一定比例,而未成年产妇又占低龄产妇很大比例,低龄产妇或未成年产妇以少数民族、居住农村、小学文化层次居多,在产后护理上存在着语言、文化程度及交流沟通障碍,应广泛培养及广招少数民族护理人员,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降低低龄产妇尤其是18岁以下未成年产妇的发生,以降低高危孕妇及新生儿低体重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风险,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蔡明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绵阳盐亭县农村地区常见疾病与医疗现状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四川省盐亭县常见疾病的发生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7月对盐亭县农村地区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盐亭县农村地区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主要有:胃病、鼻炎、高血压、风湿病、糖尿病、癌症、哮喘、失眠症,其中胃病占17.10%,鼻炎占13.97%,高血压占12.97%,风湿病占10.25%;对该地区疾病发生率较高原因的调查中,饮食习惯占43.49%,卫生环境因素占29.67%,运动锻炼因素占20.88%;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购买率为74.88%,36.34%村民认为当地疾病治疗费用合理,49.01%村民认为治疗费用偏高,14.65%群众认为当地治疗费用非常高。结论:盐亭县农村地区胃病、鼻炎、高血压等疾病较为常见,当地饮食习惯有待改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有待提高,就医费用偏高。

    作者:邓志霖;李波;谢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层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探索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当中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选取近年来因慢性心力衰竭入院的患者28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平均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类,对观察组患者运用针对性的基层社区疾病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回访模式进行管理,将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心理状态以及再次入院治疗的例数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不同的疾病管理模式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再次入院治疗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基层社区疾病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再次入院治疗几率。

    作者:艾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三种消毒剂对乙肝病毒消毒效果实验研究

    现阶段,在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当中,胃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诊疗方式,并且已经成为治疗胃肠道和胰胆管道病症微创治疗的可靠手段之一。然而,在胃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所带来的消毒措施和感染等问题也被越来越重视,对胃镜及其附件进行消毒和灭菌是防止病原体出现交叉感染的关键。为此,本文对三种消毒剂对乙肝病毒的消毒效果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药学职业道德在血站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基层血站在为临床提供充足血液的工作过程中,会有少量药物的应用。基层血站的药物应用需要药学职业道德的规范和指导。药学职业道德作为基层血站工作人员必备的特殊职业道德,在血站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阐述药学职业道德的含义,分析药学职业道德与血站工作之间的关系,明确药学职业道德在血站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探讨其在血站工作中的作用,为药学职业道德在血站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者:邓克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院药剂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目的:对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对改进措施进行讨论。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药剂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对改进措施进行讨论。结果: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出现4例药品调配错误情况,有2例药物过期事件,有3例药师对药物信息不了解事件。综合分析后得出: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齐、药剂科信息化管理较差是影响药剂科管理的主要因素。结论:药剂科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应该根据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药剂科服务治疗。

    作者:周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析小儿哮喘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析小儿哮喘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实验组应用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具有护理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佳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锚钉植入治疗肩关节 bankart 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关节镜下锚钉植入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治疗的30例肩关节bankart损伤患者,术前均实施X线与 M RI检查,给予关节镜下锚钉植入进行治疗,术后给予肩关节康复早期训练,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等。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是(12.3±2.7)个月。治疗后,肩关节 bankart 损伤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与功能评分分别是(0.53±0.02)分、(33.6±5.2)分,治疗前分别是(3.56±0.21)分、(20.0±2.5)分,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锚钉植入治疗肩关节 bankart损伤的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罗廷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寒战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寒战的原因以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在寒战发生前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中保温、胎儿娩出后心理安慰和控制环境温度等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寒战发生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对两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寒战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寒战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寒战发生率(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寒战的原因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寒战的发生率,而且寒战的持续时间也能缩短,非常值得在临床得到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状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地减轻普外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且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马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00例,合并冠心病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其余100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的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的患者分别占73.0%、77.0%和83.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出现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缺血性S T 左偏的患者分别占19.0%、38.0%和87.0%,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观察组(85.0%),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特征明显,预后效果差,临床医师应科学把握诊断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艾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卫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情况、执行率及影响洗手行为的相关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护理人员178名,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对手卫生知识认知情况、洗手执行率及自我评价影响洗手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86.6%的护理人员掌握七步洗手法,45.53%掌握外科手消毒方法,83.92%掌握卫生洗手指征。护理人员认为影响洗手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忙、洗手设备不方便,缺乏设施供应,未面临检查,缺乏指导及管理。结论: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不均衡,临床工作中手卫生执行率不理想,应加强洗手意识、管理及学习,普及及宣传手卫生知识,改善善手卫生设施,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文佳;侯宁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断指再植的方法与体会

    目的:分析1218例断指再植的治疗体会。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10年来进行的断指再植1218例。1218例患者,1230个手指,在手术显微镜下彻底清创,吻合血管,仔细修复肌腱及指神经。采用重新手术探查及抗痉挛药物治疗后,危象手指成活18例。本组1218例,1230指术后经1年时间随访,1230指坏死4指,成活率99.6%,其余再植手指均有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指间关节有较好的屈伸活动度。结论:断指再植中充足的液体稀释血液,彻底的清创,高标准精确无误的血管吻合,罂粟碱的指根注射,术后血管危象的防治是再植成功的关键。适时康复锻炼是断指术后获得良好功能的重要环节。

    作者:宋熙尧;孙建光;杨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07年3月至2015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时间的先后将本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的来源于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本组患者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则来源于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的保宫率。

    作者:张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营养知识普及在儿童保健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对营养知识普及在儿童保健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存在营养问题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家属不实施保健知识教育及营养知识普及,观察组患者实施保健知识教育及营养知识普及,对比两组患儿营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问题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营养知识普及在儿童保健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营养问题,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周咏梅;张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管理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护理工作人员60名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结果:经过本院分组研究,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薛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对比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胰岛素用量与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胰岛素用量为(51.2±9.4)U/d,明显少于对照组(57.7±10.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具有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的特点,具有临床医药推广价值。

    作者:付云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强化党支部工作促进医院建设发展

    近年来,医院的发展建设逐渐复杂化与系统化,在医院发展建设过程中,思政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所有组织发展都会涉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尤其在管理具有巨大潜能、专业能力比较高与情感比较丰富的医疗人员时,需要充分应用党政工作效应,尽可能提高医疗工作者工作积极性,推动医院发展与建设。本文就党支部的工作对于医院发展与建设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文永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 LA组(36例)和 OA 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除手术时间外,LA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均优于OA 组,术后镇痛率(5.6%)和并发症发生率(2.7%)低于 OA 组(30.0%、16.7%),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优势更为明显,可作为该类病症治疗的首选术式。

    作者:吴修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影响儿科护患沟通因素及对策

    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特殊群体,儿童表现直率,对社会还没有很高的认识,并且不善于将自己表达出去,儿童的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护理,在现实的护理中,儿科的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一方面直接扮演者儿童的护理人员,另外一个方面扮演着儿童的代言人,还扮演着儿童的教育者,所以,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掌握多方面的技巧,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

    作者:赵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