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翠芬
目的:研究分析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间曾收治入院的5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按照实施手术治疗的方法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非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综合评价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并且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上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于根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而言,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术中出现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和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会诱发多种疾病。2002年“全球睡眠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5.4%的人存在睡眠障碍[1]。睡眠由多种因素影响,但主要由人体自身的稳态和内部昼夜节律来决定,稳态一般决定睡眠质量,而内部昼夜节律决定睡眠的时间。在睡眠障碍中,由个体睡眠-觉醒周期与所处环境不协调而引起的睡眠障碍称为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 ,CRSD),它以失眠和(或)白天过度嗜睡,影响生活质量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国际睡眠疾病(ICSD III)的分类标准[2],CRSD 包括7大类9种以上的疾病,其中以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SPS)为常见。随着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亚健康人群的日益增多,DSPS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及治疗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本文将就目前该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综述分析。
作者:洪肖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阴道是女性的连接子宫的重要通道,健康正常女性的阴道具有天然的预防作用,能够对病毒的入侵进行有效的抵抗,但是当该功能遭到破坏时,病原侵入阴道,即会引发阴道炎。而按照患者病因和病原体的区别,有10多种不同的阴道炎类型,本文中笔者现就临床常见的阴道炎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治愈标准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旨在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出院三年内的病情复发以及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以及出现肺动脉的高压、肺源性的心脏病以及阻塞性的肺气肿等多种并发症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9,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孙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实验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急救中心2015年2月~2016年1月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并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6.5)岁,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结果:经此次实验研究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此次实验研究实验组并发症总并发率为13.33%,对照组并发症总并发率为73.33%,实验组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加入护理干预对此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诊剖宫产中护理目标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剖宫产产妇10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目标管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的总满意度和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急诊剖宫产产妇护理后的总满意度和手术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急诊剖宫产产妇(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中护理目标管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取样患有糖尿病1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男25例,女25例,为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为对照组。年龄为24-50岁,平均年龄为(30.5±5.6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游离脂肪酸为0.99±0.25,胰岛素抵抗水平为5.01±3.10,胰岛素敏感性为64.25±11.30,对照组游离脂肪酸为0.55±0.35,胰岛素抵抗水平为3.35±2.11胰岛素敏感性为108.25±30.30。观察组空腹时游离脂肪酸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敏感性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糖尿病患者要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患者游离脂肪酸过多时,就会引发患者机体内的氧化应激,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造成机体内细胞和氧化应激损伤,致使患者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症状,胰岛素抵抗水平下降和胰岛素敏感性上升会间接形成2型糖尿病。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与机体内胰岛素抵抗水平以及2型糖尿病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作者:李长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47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进行了282次化疗,在化疗过程中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毒副作用(骨髓抑制、脱发、泌尿系统、胃肠道反应等)的观察与护理。结果:47例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均顺利结束,住院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出院后均定期随访并生活良好。
作者:王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中,有26例抢救成功,而观察组有32例抢救成功。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81.3%明显提高( P<0.05)。两组在抢救过程中的输血量分别为:(3050.3±64.6)ml ,(1649.5±26.5)ml。观察组在抢救过程中的输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出血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覃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心理护理,比较其心理焦虑与抑郁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与焦虑心理,评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程度均得到改善,占100%,高于对照组(分别占82.0%和86.0%),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其心理焦虑与抑郁程度,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永会;张雪;胡美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三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7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加服奥拉西坦。对比两组患者MMSE评分以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导致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的常见临床危重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心排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使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和肺静脉压增高,导致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常致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如缺氧不能及时改善,造成机体各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害,病情会迅速进展导致死亡。因此,保持患者正常的血氧浓度有重要意义。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无创通气(non -invasive ventilation ,NIV)治疗,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以其方便及疗效可靠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无创通气 NIV是指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BiPAP呼吸机作为一种无创通气手段,多年来已成功的应用于各型肺源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宣秀园;鲍谢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哮喘患儿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2个组,对照组患儿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哮喘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用于小儿哮喘护理中,能够帮助患儿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黎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辅助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手术前后的疼痛采用视觉性模拟分级法(VAS)进行评分。结果:为期8-12个月的随访,手术24h后,平均 VAS评分为(2.52±0.76),对比手术之前的(8.27±2.3)呈现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未发生骨水泥的毒性反应;术后12个月后,平均 VAS 评分为(2.03±0.4),未发生疼痛复发状况。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杨弘炯;杨绍文;朱学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胰岛素用量与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胰岛素用量为(51.2±9.4)U/d,明显少于对照组(57.7±10.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具有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的特点,具有临床医药推广价值。
作者:付云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应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单纯静滴奥沙利铂化疗,后者在此基础上口服替吉奥,比较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4.0%,治疗有效率为40.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0%和10.0%),P<0.05;观察组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腹泻、口腔粘膜炎、恶心、呕吐、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Ⅰ度或Ⅱ度,对照组部分患者发生Ⅲ、Ⅳ度不良反应。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应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吴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评价2种机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64例患者(72颗牙)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64例患者分为 Hero642组(n=32,36颗牙)与protaper组(n=32,36颗牙),对比两组根管预备效果。结果:Hero642组与 Pro‐taper组在不良形态、恰填根管、操作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rotaper组组中有3支出现器械折断的情况,Hero642组无器械折断。结论:Pro taper与 Hero642都可以起到理想的根管清理与成型效果,除重度弯曲根管外,宜优先使用前者,对于严重感染根管,宜优先采用 Hero642。
作者:孔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起源于美国,它突出强调了家庭在整个疾病治疗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新生儿是指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内的婴儿,其尚未发育完善,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加强新生儿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运用到新生儿护理中,通过家长的全程参与照护,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到达完善的状态,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从而保证其后续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作者:孙桂云;海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管理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护理工作人员60名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结果:经过本院分组研究,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薛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口服常规剂量盐酸羟考酮镇痛效果不佳的重度癌痛住院患者30例,给予口服大剂量盐酸羟考酮(>150mg/d)治疗,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记录平均日剂量,评价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平均镇痛起效时间40min ,镇痛持续9~16 h ,控制疼痛的剂量150~200 mg/d。两周后完全缓解7例(23%),部分缓解22例(73),轻度缓解1例(5%)。结论:大剂量(150~200 mg/d)盐酸羟考酮治疗重度癌痛仍然安全有效。
作者:刘微微;韩强;尹宝玉;栾天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