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泌乳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建议

崔嵘

关键词:影响因素, 护理建议, 泌乳, 精神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泌乳的因素,并提出有关的护理建议,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之间于我院产科分娩的120对母婴,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产妇的哺乳与泌乳情况,科学整理病分析,研究其泌乳不足的原因,研究泌乳产妇的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本次研究中的120例产妇中存在泌乳不足症状者共45例,占37.5%,影响泌乳的因素依次为产妇精神因素、身体因素与缺乏哺乳技巧,经过护理,泌乳不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者43例,占95.6%,成功实现了母乳喂养。结论:产妇先天条件与精神状态等均会影响其泌乳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促进母乳喂养,保障母婴健康。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研究

    职业性噪声聋是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性疾病,噪声是存在于各种职业环境当中的一种有害因素,如果人长时间处于强噪声的环境中,则会出现听觉受损,甚至造成职业性耳聋。基于此,研究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特点以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特点,然后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护生出科量化考核表的设计及信度分析

    目的:设计规范、客观的中医临床实习护生出科量化考核表,运用信度分析测验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方法自行设计量表,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临床实习护生分别分两次发放考核量表。结果首次抽样的86份考核量表测量同质信度,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s系数为0.788~0.923,总体的Cronbach’s系数为0.895。间隔两月后抽样的70份考核量表的各维度测量得分的 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3~0.892,总体为0.834。结论本中医临床实习护生出科考核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测量结果可靠,同时量表的稳定性较好,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护理教学的考核。

    作者:徐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实验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急救中心2015年2月~2016年1月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并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6.5)岁,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结果:经此次实验研究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此次实验研究实验组并发症总并发率为13.33%,对照组并发症总并发率为73.33%,实验组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加入护理干预对此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及妊娠结局探讨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实验组接受抗生素联合期待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对比差异不大,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肺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和治疗方法能够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永芹;李淑红;袁新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运用微创美容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急诊外科诊治的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患者,运用微创美容技术进行修复,大多数伤口运用细针细线进行分层缝合,对于存在皮肤缺损的伤口可运用植皮或者局部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文所选的136例患者中,132例患者面部伤口为甲级愈合,2例患者伤口边缘皮肤严重挫伤,修剪不足,一些出现坏死,伤口部位裂开,需要再次实施手术。2例患者皮肤缝合张力过大,缝合间距过密,一些皮肤浅层出现坏死,通过换药2周以后伤口愈合。进行局部皮瓣修复因植皮修复的患者,都良好成活,未见坏死。对其进行6-18个月的随访观察,未见疤痕增生、挛缩,无需进行Ⅱ期整形。结论: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患者运用微创美容技术修复的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应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外科患者17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其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佳偶等等,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1.8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73%( P<0.05);在满意程度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45%,也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91%(P<0.05)。结论:对于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起到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与护理质量,便于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作者:陈巧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影响泌乳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建议

    目的:探讨影响泌乳的因素,并提出有关的护理建议,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之间于我院产科分娩的120对母婴,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产妇的哺乳与泌乳情况,科学整理病分析,研究其泌乳不足的原因,研究泌乳产妇的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本次研究中的120例产妇中存在泌乳不足症状者共45例,占37.5%,影响泌乳的因素依次为产妇精神因素、身体因素与缺乏哺乳技巧,经过护理,泌乳不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者43例,占95.6%,成功实现了母乳喂养。结论:产妇先天条件与精神状态等均会影响其泌乳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促进母乳喂养,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崔嵘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抑郁的调查

    目的: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的抑郁情况和治疗的对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从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产生抑郁的病患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抑郁情况采用生理和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干预后,根据干预效果好坏判定干预是否有效。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干预后,患抑郁的病患的人数有所减少,减少到了14人,患抑郁病人所占比率缩短到了17.5%也就是说,有82.5%的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结论:医务人员应该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减少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的抑郁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抑郁情况的发生,使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梁江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管理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护理工作人员60名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结果:经过本院分组研究,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薛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中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在腹腔镜手术中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之间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患者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不同时段的生命指标值。结果:观察组的气腹时间和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清醒时间长于对照组,但 P>0.05,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气腹后及放气后的指标值均无明显变化,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对照组气腹5min后,PERCO2、RR降低,SpO2、HR、DBP、SBP升高,与麻醉前与观察组的值均差异显著,气腹20min后,PERCO2继续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有助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避免引起严重应激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郭立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颅脑外伤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48例外伤性癫痫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癫痫症状极其先兆,配合药物治疗与规范护理,以预防控制癫痫发作,保证急救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8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发作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加强脑外伤性癫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控制。

    作者:龚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股骨粗隆间 PFNA 内固定的手术护理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PFNA 内固定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股骨粗隆间 PFNA 内固定患者8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不同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组(围术期护理),护理结束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病症优良率为95.3%,低于81.4%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股骨粗隆间PFNA内固定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学习。

    作者:符明丽;吕燕;李玲莉;臧庆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和指导效果。方法:从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这一年中我院收治的小儿危重患儿之间选取100例,将其随机的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患儿,研究组采用小儿护理评分法对50例患儿进行小儿护理的干预和指导,参照组的50例儿童使用常规的小儿危重病护理方法,将两组的临床小儿危重病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按照我国评分法的各个分数段进行评分发现,F≤70评分数的患儿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F≥90评分数的患儿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人数较低( P<0.05)。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为98%,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为76%,两组对比,研究组护理效果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下,使得护理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也使临床护理水平和质量得到很大的加强,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实践。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辐射台的效果及其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辐射台的效果,确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普通床进行治疗,而观察组使用辐射台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体两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这两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患儿,观察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这两个方面相比都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患儿,采用辐射台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智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34例低龄产妇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勐腊县低龄产妇现状,探索护理对策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2014年~2015年分娩登记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及低龄产妇产后护理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2014年~2015年共有产妇855人,20岁以下低龄产妇134人,占15.67%,其中农村低龄产妇121人,占90.3%。城市低龄产妇13人,占9.7%。少数民族低龄产妇107人,占79.85%,汉族低龄产妇27人,占20.1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低龄产妇85人,占63.43%,初中文化程度低龄产妇49人,占36.57%。18岁以下未成年产妇53人,占低龄产妇的39.55%,其中农村未成年产妇是48人,占农村低龄产妇的39.67%。城市5人,占城市低龄产妇的38.46%,少数民族未成年产妇是47人,占少数民族低龄产妇的43.93%,汉族未成年产妇是6人,占汉族低龄产妇的22.22%。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未成年产妇是39人,占小学文化程度低龄产妇的45.88%,初中文化程度未成年产妇是14人,占初中文化程度低龄产妇的28.57%。结论:勐腊县低龄产妇占有一定比例,而未成年产妇又占低龄产妇很大比例,低龄产妇或未成年产妇以少数民族、居住农村、小学文化层次居多,在产后护理上存在着语言、文化程度及交流沟通障碍,应广泛培养及广招少数民族护理人员,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降低低龄产妇尤其是18岁以下未成年产妇的发生,以降低高危孕妇及新生儿低体重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风险,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蔡明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00例全身麻醉留置双腔气管插管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全身麻醉留置双腔气管插管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从我院抽取100例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分别进行全身麻醉留置双腔气管插管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各项指标参数,把握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结果:在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12例在保留支气管导管过程中发生了低氧血症,其中3例是发生在通气情况下,6例子双腔气管退至气管部位,3例纠正完毕,3例重新辅助纠正,3例发生气管移位情况;观察组50例患者仅有8例发生低钙、低钾现象,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我院对上述出现情况已经及时进行处理,患者在手术麻醉期结束后被安全送回病房。结论:通过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双腔支气管的位置,科学设置参数,保持患者呼吸和通气量,科学检测患者血液含氧量、心率等情况,得出全身麻醉留置双腔气管插管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巨大儿与母亲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巨大儿与母亲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元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肥胖的标准的规定,按照孕前体质指数(BMI)将45例孕妇分为 A、B、C 三组,A 组为孕前超重组,BMI≥25。B组为孕前正常体重组,18.5≤BMI≤25。C组为低体重组,BMI<18.5。以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科学院(IOM )的孕期增重推荐值(2009)为依据:肥胖孕妇5~9kg、超重孕妇7~11.5kg、低体重孕妇为12.5~18kg ,将45例孕妇分为 D、E、F 三组。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孕妇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的相关性。结果:巨大儿出现4例,发生率8.8%。巨大儿发生率与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增重呈正相关。新生儿出生体重高的是 A组,B组次之,C组少。结论:巨大儿出生率与孕前BMI、孕期增重紧密相关,对围产期孕妇体重进行合理控制,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有利于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巴合提努尔·托合托孙;彭久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伤卧床便秘患者的护理探讨

    目的:对骨伤卧床便秘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0例骨科卧床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优化排便环境、排便训练、尽早康复训练、按摩护理、合理使用药物、人工掏便等。结果:90例患者经饮食干预、心理护理、穴位按摩、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后,60例患者3d内便秘症状消失,占比66.67%,剩余20例患者于7d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加强临床干预,通过心理护理、康复训练、饮食指导、穴位按摩、用药干预等措施,可避免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俞铃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00例,合并冠心病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其余100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的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的患者分别占73.0%、77.0%和83.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出现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缺血性S T 左偏的患者分别占19.0%、38.0%和87.0%,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观察组(85.0%),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特征明显,预后效果差,临床医师应科学把握诊断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艾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阴道炎治疗进展及相关问题研究

    阴道是女性的连接子宫的重要通道,健康正常女性的阴道具有天然的预防作用,能够对病毒的入侵进行有效的抵抗,但是当该功能遭到破坏时,病原侵入阴道,即会引发阴道炎。而按照患者病因和病原体的区别,有10多种不同的阴道炎类型,本文中笔者现就临床常见的阴道炎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治愈标准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旨在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