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
目的:总结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和经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我科12例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严格细致的护理观察,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预后良好。结论:实施良好的术前准备及精心的术后护理是保证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赵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一共有74例,对74例患儿采取高压氧治疗以及精细化护理措施,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本文一共有74例患儿,其中显效一共有52例,占总体的70.27%;有效一共有19例,占总体的25.68%;无效一共有3例,占总体的4.05%,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5.95%。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过程当中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文勇;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家属对该护理方法的评价,从而使整体护理得到推广和应用,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74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方面的差异,以及患者和家属对医院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在皮瓣坏死、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等方面,实验组的乳腺癌并发症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术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让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顾小丽;王立翠;普永丽;胡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为研究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对30例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纠正背向成角畸形,术后掌侧石膏托外固定3周。结果:30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6周,平均5周。按骨折术后背向成角畸形纠正情况,分为优(完全纠正,背向成角=0°)20例,良(部分纠正,背向成角≤30°)9例,可(30°≤背向成角<40°)1例。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方法确实可靠,病人能较早活动掌指关节,是恢复患手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王正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本次选取2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妇产科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针对出现的并发症行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本组24例妊娠均应用剖宫产方式终止,并发症患者均痊愈出院,新生儿存活率为100%。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知识知晓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对产妇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需针对并发症加强优质护理和严密观察,以大程度的促患者恢复和改善预后。
作者:敖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组(行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术中麻醉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腰硬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全麻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均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首选。
作者:赵云卫;王文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0年至2013年,对458例不同手术患儿进行了心理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主要措施: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术前进行心理辅导,接触患儿恐惧紧张心理,使患儿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各项术后护理工作,缩短住院日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王逢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胃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得出内镜下胃息肉病症的形态学特征、相关的病理类型分布,另结合胃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关系,探讨胃息肉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从我院患者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某时间段内到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胃息肉患者共200例,对这200例胃息肉患者临床治疗及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治疗,研究分析的200例患者,胃息肉发生位置在胃窦、胃体和胃底发生率高,发生率为80%;胃息肉患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年龄在50-70之间的占56%;息肉直径在0.5cm以下的患者有168例,占总数的84%;患者胃息肉以炎性息肉为主,所占比例为54%;胃息肉患者中幽门螺旋菌的感染率相对较大,为40%,而萎缩性胃炎发生率相对较小为7%;大部分胃息肉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且并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胃息肉的易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且胃息肉中常见的为炎性息肉,直径一般要小于1.0 cm,临床治疗时需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身体状况可进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可通过内镜下治疗进行息肉切除。
作者:于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高危妊娠孕妇在产前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61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前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26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77%,满意度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孕妇在产前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能够避免孕妇出现意外情况的发生,保持身心舒适,效果显著。
作者:陈琼容;刘洁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病人重要的合并症之一。肾脏所有的结构,从肾小球、肾血管、肾小管直至肾间质,可以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意义,包括与代谢异常有关的肾小球硬化症,细动脉性肾硬化症、以及感染性的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但其中只有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故又称为“糖尿病性肾病”。自从胰岛索应用以来,糖尿病人的急性合并症有所下降,糖尿病病人寿命延长,但糖尿病人的慢性合并症逐渐增多,病程在10~20年的病人,无论年龄多大,约有50%发生临床肾脏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往往是进行性发展直到肾功能衰竭。本文就 DN的早期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作一探讨。
作者:王月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例接受无创通气(NIPPV)治疗患者作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常规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治疗组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比对照组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可以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在没有禁忌症的前提下,可作为COPD 急性加重期的首选治疗。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所有临床医生与输血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输血安全性的提高,也就是保障从采血至为患者输血的整个过程的安全性。与大部分临床治疗技术相同,输血也具有潜在风险,包括传播疾病、检测技术与项目的局限性、免疫学副作用、指征过宽等,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安全输血的对策。
作者:杨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小儿病毒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减少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炎琥宁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儿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患儿短,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因病毒感染引发的白细胞减少症患儿给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有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促进患儿白细胞恢复,这对改善患儿预后及身体机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学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局部热疗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5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全组患者给予胸腔置管,胸水引流彻底后,治疗组给予洛铂30mg/m2溶于5%葡萄糖50ml、IL-2100万IU胸腔灌注,每周1次,2次为一疗程,同时给予热疗,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对照组无热疗。结果:A组控制胸水有效率为74.1%,B组52%,(P<0.05)。结论: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晓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固定治疗的胫骨、股骨、肱骨三大长管骨骨折80例进行分析,其中带髓内钉固定组40例,钢板内固定组40例。对两组术前情况、术中创伤、术后骨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带锁髓内钉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钢板内固定组。结论:带锁髓内钉法稳定性高,疗效更好。
作者:田元高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保肛术联合放、化疗治疗低位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低位中晚期直肠癌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保肛术联合放、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Miles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保肛率、2年后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1.3±20.6)min、(168.1±24.5)ml、(3.7±0.6)d、(10.8±1.9)d,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术后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保肛率分别为82.4%、94.4%,对照组为55.9%、70.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肛术联合放、化疗治疗低位中晚期直肠癌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带教护生教学质量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制定实习计划,坚持岗前培训尤为重要,对当前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做认真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护生工作中的积极性与自律性有所改观,带教老师自身的素质跟带教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与临床护理质量随着提高。结论:明确针对实习过程中,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计划,改进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提高了护生的教学质量。
作者:陆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妇外科行子宫切除术后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的患者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经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后,10例患者伤口均无渗液溢出,5-10d后有新鲜肉芽生长,10-20d后切口愈合。随访5个月后,1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或复发的情况。结论:对于子宫切除术后腹部伤口脂肪液化患者,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及时有效的健康宣教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李树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肛周脓肿的患者行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有47例患者痊愈,有3例患者出现肛瘘,进行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具有成本低、手术次数少、患者痛苦少、不影响肛门功能、不易发生肛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由于其进展的不可逆性造成患者在发展到呼吸衰竭期再进行治疗已经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早期及时诊断和采取干预治疗的方式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临界呼吸衰竭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次研究在参照了已有的资料基础上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学彬;代燕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