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红
对于孕妇而言,产后出血是一种很严重的妇科病。直到今天,产后出血仍然是孕产妇死亡的一个为主要原因。使用欣母沛治疗,可以能有效并快速地抑制产后出血的症状,是治疗产后出血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蒋玉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是进行正常以及良好社会交往关系维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对于医疗行业的稳定发展来讲,也是如此。本文将结合当前医疗行业医患关系紧张现状,从诚信教育出发,对于中职院校医学生诚信教育必要性与方法途径进行总结分析,以实现良好医疗秩序的建立,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作者:张芮峰;潘光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胆囊炎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6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疏肝利胆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经过3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9%,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要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中医疏肝利胆汤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荣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性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并发生护理投诉的24例患者,归纳相关风险因素,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患者采取一定防范措施观察防范效果。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后之后,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上一年(p<0.05)。结论:采取适宜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能够降低投诉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毛恩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待产孕妇6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将两组孕妇分娩结束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助产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产房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产房护理中,能够明显缩短总产程所用时间,降低母婴院内感染的发生机率,对确保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背景:前颞叶切除术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是治疗颞叶癫痫的常用手术,但是两者在癫痫控制率上存在争议。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前颞叶切除术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 ,纳入比较前颞叶切除术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的随机临床试验。数据分析采用Revman软件进行。结果:终纳入7篇研究。7个研究均报告了癫痫发作控制率,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I2=0%,P=0.92),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的癫痫发作控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OR 0.99,95% CI 0.683.74,P=0.94)。结论:根据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的癫痫发作控制率相当,但是本研究纳入研究质量相对较低,样本量较小,因此未来研究需要大规模、严格实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 RI )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56例进行关节镜检查,观察组56例进行核磁共振扫面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表现上,均优于关节镜检查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骨关节炎的检查,临床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临床特异性高、灵敏性好,检查结果清晰,准确,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俊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伴有发热的6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名患者中有54名患者是感染性疾病,占比90%。有6名患者为非感染性疾病,占比10%。结论: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诱发的,这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临床中对呼吸系统疾病伴有发热的患者快速地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照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近年来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本文在解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城乡差距并提出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作者:仇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利普刀与微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1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利普刀组与微波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微波组手术时间与阴道流液时间比利普刀组更长,而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流血大于月经量发生率则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要根据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唐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药物流产的护理与健康宣教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73例,总结并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73例患者中,胚囊完全排出的患者共69例,不完全流产患者4例,未见流产失败患者。结论:在药物流产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科学护理,能够保证了患者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使患者得到更高质量的护理。
作者:周承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辩证治疗研究,按门诊序号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中医治疗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对比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88.3%,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性(9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多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常见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治疗患者前血糖高出现脑梗塞率越高;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多为多发性脑梗死,而脑梗死以腔隙梗死和中心梗死为主;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患者治疗不仅要维持血糖平衡,还需提升脑供血量,避免出现多发性脑梗死。
作者:范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及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结果: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且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人数有明显增多,干预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能明显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这对提升患者疾病预防意识,增加护理配合度,保证降糖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玲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我国,社区预防保健的档案管理工作是社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存在健康的隐患,传统的预防保健机构已无法满足大量老年人群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预防保健机构,这种机构将会成为未来医疗服务的重中之重。新型的预防保健机构很快的会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机构。不过,由于社区人口众多,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因为对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来说,管理这些病人的档案很复杂。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彭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中医中的有毒中药可以在治疗肿瘤过程中起到以毒攻毒之效,分析探究并思考有毒中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入住我院的60例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有毒中药组和普通中药组,每组30人。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治疗。对于有毒中药组患者施用相应系统的有毒中药进行治疗,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中药及有毒中药治疗肿瘤的相关探究方案、资料及文献,确定患者使用的安全剂量。而对于普通中药组患者来说,则选择正常抗肿瘤治疗的中药,剂量则按照普遍医生认知确定。其他基础治疗及护理仍然照旧,且对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有毒中药组中,显效人数达到16人,有效人数达到11人,相对有效率为90.00%;而普通中药组中,显效人数达到13人,有效人数达到12人,相对有效率为83.33%。经对比发现,有毒中药组中患者治疗效果较普通中药组好,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毒中药在中医治疗肿瘤过程中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如何控制剂量、种类的选择等基本使用原则,均是未来探索的主要目标。
作者:李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和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体层显像术(SPECT)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评价肾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症状、体征、B超、CT 及生化检查等确诊为肾脏疾病患者的99m Tc -DTPA 肾动态显像和IVP检查资料。结果:本次研究中的68例患者,其中63例患者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占92.65%;5例患者核素显像显示无功能,占7.35%;27例患者IVP检查显示有功能者,占39.71%;41例患者IVP检查显示无功能,占60.29%。由此可见,核素显像有功能明显高于 IVP 检查X2=21.25,P<0.01)。IVP不显影的患肾核素显像图多表现为2级以上,主要为2到3级。讨论:核素肾动态显像操作方便、准确度高、零创伤并且可重复测定,是目前临床上评价肾功能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在早期有效的反映出患者的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为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力保证,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肾脏核医学在肾脏疾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且均进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却高于实验组。结论: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介入溶栓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沙沙;胡思琴;杨春;杨金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实施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脑卒中34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急性期、恢复早期和恢复后期实施一对一肌力训练,比较肌力训练前后患者Barthel指数及Berg 平衡功能评分。结果:34例患者行肌力训练后Barthel指数及Berg 平衡功能评分均较实施肌力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肌力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容润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目的:探讨使用CT 技术鉴别诊断胆囊癌患者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胆囊癌患者CT 表现,分析CT 造影在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根据CT 表型,通过内壁厚度、光滑程度、强化程度、侵袭转移情况得出厚壁型、结节型、肿块型三种类型的患者分别为2、5、9例。结论:通过胆囊癌患者CT 表型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癌原发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形态,结石合并、浸润转移情况,可以为胆囊癌确诊以及后续治疗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
作者:徐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乌头中毒的临床救治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乌头中毒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观察其中毒后的救治效果。结果:经积极救治,20例患者均治愈后出院。有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救治后3小时内出现了好转,有8例患者应休克住院治疗7天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乌头中毒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进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