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脊液蛋白含量变化分析

吕稳莲

关键词:小儿,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摘要:目的: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脊液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本院病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75例,其中病毒性、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者各25例,抽取同期25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对照。所有患儿均于入院两天内腰穿采取脑脊液,测定脑脊液中的总蛋白(TP)含量、葡萄糖(GLU)生化指标。结果:中枢感染性疾病患儿总蛋白(TP)含量明显增高,不同疾病增高幅度不同,不同疾病GLU 含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测定CSF总蛋白(TP)含量对评估颅内感染性疾病病变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诊断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对品管圈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中我院10名手术室工作者,将其组建成一个10人的品管圈,分析手术室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对培训前后医护沟通的总分数、急救理论总分数、急救技能的总分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培训后,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急救理论、医护沟通及急救技能的总分数等,均优于培训前,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的方法明显提高了手术室工作效率、圈员的创新意识、组织策划的能力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凤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剂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剂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110例于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观察组加用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及相关的麻醉指标。结果:两组术中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 HR、MAP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 MAP 和 HR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少于对照组,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剂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确切,患者清醒质量高,可作为无痛人流的理想麻醉药物。

    作者:尹自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896例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临床总结

    目的:探讨影响宫内节育器(IUD)放置术成败的要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提高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成功率,尽可能保护妇女健康。方法:采用文献法和电话访谈法,对洱源县计划生育服务站2009年1月-2014年4月,共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1896例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从 IUD 类型及型号,放置年限,受术者的社会生物学特征,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8例中,92例因随访或临床症状就诊于我站确诊 IUD 位置下移择期取出;56例因带器妊娠行人流术时取出;12例因腹痛、流血等副反应取出;4例IUD自行脱落;2例IUD异位至腹腔,经腹腔镜下取出;1例 IUD部分异位于宫颈阴道部,经取环钳取出;1例带器宫外孕,转诊上级医院。结论:IUD类型及型号,放置年限,受术者社会生物学特征,服务质量等均为IUD避孕失败的因素。

    作者:杨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保温措施在经皮肾镜碎石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保温措施在经皮肾镜碎石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经皮肾镜碎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中输液和冲洗液用恒温箱加温至37℃、在患者肩、背及双臂加盖充气式保温毯,采用 Warm Touch 调节温度为38℃综合护理措施,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的体温,比较两组患者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体温比较,术毕对照组体温下降显著;术中对照组的体温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观察组寒战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患者术中进行综合护理保温措施可显著降低术中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率。

    作者:包琼;李艳;龚桂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度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脑切口疝)的初步分析

    目的:对重度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的损伤程度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结果:本组患者中,60例出现脑膨出,占75.00%。按照受伤以后6个月GOS 评分,20例恢复情况较好(25.00%),12例中度伤残(15.00%),27例重度伤残(33.75%),12例长期昏迷(15.00%),7例死亡(8.75%)。在脑膨出程度方面,手术以后14d与3d、7d、30d、60d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采取去大骨瓣减压术以后脑膨出达到14d高峰,然后逐渐减轻。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膨出的概率较高,在脑膨出达到14d以后慢慢减轻,患者GCS评分较低,容易发生脑膨出。

    作者:彭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心理护理组: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环境护理组:对患者所处环境进行严格地控制,保持就医环境洁净无菌;机械护理组:采用机械通气护理。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统计学意义。后观察并统计护理后所得到的治疗效果。结果:三个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都比对照组的好,其中机械通气护理组的效果好,心理护理组次之,而环境护理组的治疗效果则相对较差。结论:选择正确的医疗护理方式在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内科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王文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颈椎病病人的临床护理常规

    颈椎病系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可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临床上多应用颈椎牵引、手法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非手术治疗中,给病人以必要的指导,使病人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红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与雷米普利单用或联用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雷米普利单用或联用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DN 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雷米普利及二药联合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总量(UP)、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纤维蛋白原(FIB )水平变化情况。结果:A、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75.00%)显著低于C组(95.00%)(P<0.05);C组治疗后 U P、FIB 水平均显著低于 A 组、B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雷米普利联用治疗老年D N 较二者单用疗效更为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海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乡镇卫生机构辖区高危孕产妇管理方法的总结介绍

    我院在预防保健工作中已耕耘多年,其功能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之在对孕产妇健康保健宣传及管理中伴演着重要的角色。现结合本院工作实际,总结提出乡镇卫生机构辖区高危孕产妇管理的基本方法,以供大家共同商榷。

    作者:姜兴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鞣酸软膏应用于老年人尿疹的护理

    目的:探讨鞣酸软膏应用于老年人尿疹的护理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从2010年12月到2014年2月入住我院后患有尿疹的老年人挑选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都要进行常规护理但观察组还要用鞣酸软膏对老年人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住院老人的尿症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缩短了病程,提高治愈率。结论:在对老年人尿疹进行日常基本护理时,加入鞣酸软膏治疗效果特佳,但是也要注意其护理方法。

    作者:白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分诊护士的艰辛

    医患关系这个话题,日久弥新。许多患者抱怨,上了媒体,引人关注,让人愤怒。在医院里,同样听到许多护理人员抱怨,但多半只是同事之间发发牢骚,解解怨气,摇头叹气不该选择不受大家尊重的护理职业,呼吁全社会营造尊重护士、爱护护士、重视护理、才能促进医院护理事业健康的发展。

    作者:王艳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湿疹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湿疹患者给予合理的临床护理后观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湿疹并进行治疗的60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随机选取其中的30名患者为观察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并给予合理的临床护理,另外30名患者在经中西医临床治疗后即出院,不再接受后期护理。对这60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统计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以及治愈所用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0.0%,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所用的平均时间为21.6±6.3天,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治愈所用的平均时间,有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疹患者经治疗之后给予及时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的治愈率,加快治愈时间,因此,湿疹患者的临床护理在治疗中至关重要。

    作者:李玉芬;原剑;杨丛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抑郁症患者护理的主要方法

    随着社会压力的剧增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心理疏不。、沟通不对称、心理失衡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人患有抑郁症状。通过精神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了解,在精神性疾病患者症候群中,抑郁症患者占有比例在5%-10%左右,而且呈航线上升趋势。精神卫生所面临的艰巨性和复杂型呈现出来,而抑郁症患者作为一个护理群体越来越受到医院和康复机构的重视,本文结合抑郁症患者的特点开展的护理进行总结,并得出在护理中比较有效的护理方法,从事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人员相互借鉴。

    作者:袁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对厄贝沙坦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接收的86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再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左房径的改变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左房径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的改变,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治疗房颤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左心房功能,降低复发率,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冯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研究,总结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到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患者,随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进行口腔修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口腔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并发不良反应情况都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口腔黏膜状况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较好,治疗时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范瑞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如何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目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的健康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为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的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护理模式改变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高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于2011年在全国公立医院倡导全面开展“优质护理过程”并制定了相应的质量考评标准。方法在儿科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工程”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考评”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患,医患关系和谐,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肯定,既提高了满意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本人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考评标准”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吴汶君;易先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7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并采取治疗措施,其中以内镜下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种类较多,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应首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次应采取结肠镜检查、小肠镜检查以及动脉造影进行确诊,在治疗中以内镜下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疗效较好。

    作者:黄永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剖宫产护理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目的:了解剖宫产护理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行剖宫产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安全感、舒适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柳丽萍;杜云霞;李彤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并对其所有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整理、总结。结果: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灌通良好,且心电图检查回复基本正常,预后效果佳。结论:加强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预后。

    作者:王春丽;代丽敏;王丽;杨昆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流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流血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接诊的2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后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患者设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5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均为100%,均无邻近脏器损伤发生,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输血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的效果与子宫切除术相同,且操作简单,可有效减少输血和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争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