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的社区心理护理策略研究

王玉婷;黄智勇

关键词:老年人, 社区心理护理, 策略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状况,研究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方法:以社区为中心开展社会调查,选取120例60~85岁的老年人接受访问、回访等调查,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社区老年人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以抑郁为主,占比55.0%;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得到较好改善,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生理领域、综合感觉等方面的优良率普遍提升。结论:强化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能够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反应,以提升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城市居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在城市中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完善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着其发展。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以促进我国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海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1年于我院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实行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未实行心理护理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优良率达87.5%,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宫颈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75%(15/16)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9/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妇产科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妇产科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的妇产科急性出血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术后平均出血量为(990±340)ml,栓塞有效率为100%,治疗总有效率为98%,具有显著疗效。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治疗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止血速度快,疗效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范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6月住我科治疗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例作为本文讨论对象,给予洗胃、应用特效解毒药、血液灌流、对症等治疗措施,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文20例患者中,19例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正常,予停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并拔除气管插管,病情平稳后转内科继续治疗并治愈出院,1例患者因合并循环功能衰竭死亡,抢救成功率95%。结论: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尽快清除机体尚未吸收和已经进入血液中的毒物,同时早期、足量、联合、反复使用特效解毒药,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王爱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析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调查及防控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内住院病人的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的监测预防与控制能力,降低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对2013年10月-2013年11月于我院住院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随医生查房、查看病人病历与交班记录,调查病人的基本资料与医院感染状况,填写医院感染发生率调查表,统计分析其调查结果。结果:调查结果发现,医院感染率达到了5.79%。其中神经外科感染率高,达到8.93%;介入科感染率低,128例住院患者中只出现1例感染患者;患者易感染部位通常为上下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系统、盆腹腔内、与皮肤等部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9.14%。结论:通过这种调查方法,能够短时间系统地掌握医院感染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此逐渐减少医院感染率。

    作者:李文丽;杨学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予阿奇霉素,对照组予红霉素,5天一疗程,14天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IgA、IgG、IgM水平和 T 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治疗后,两组 IgA、IgG、IgM均低于治疗前,CD4+和 NK 细胞含量下降,CD8+含量明显升高,CD4+/CD8+明显降低,实验组 CD4+、NK 细胞、CD4+/CD8+为(38.16±7.18)%、(10.12±4.28)%、(1.13±0.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28±6.24)%、(15.25±4.18)%、(1.57±0.29),CD8+含量为(30.03±8.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1±8.31)%,P <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杜会双;张秀敏;徐静梅;田立学;彭金玲;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瘤应用 CT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诊断的价值比较观察

    目的:比较 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1例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作为 A 组,另22例同时行 CT 血管造影作为 B 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A 组的检出率为85.71%,B 组为86.36%,DSA 为97.67%,A、B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均显著低于 DSA 检查结果(P <0.05);A 组和B 组的瘤体直径以及瘤颈宽度均与 DSA 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家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剂量纳洛酮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探析

    目的:对采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选2011年04月~2014年03月之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并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他们的临床诊治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的 GCS(格拉斯哥)评分(13.91±2.03)以及临床总疗效(92.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10±2.04,61.5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辅助治疗,其临床总有效率高,患者症状改善良好。因而,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梁晓波;刘跃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盆腔痛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盆腔痛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持续半年以上的无月经周期性的盆腔痛,严重的则需要药物或者手术治疗。由于病因较为复杂,因此不容易治愈,严重的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治疗主要包括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和对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疾病的病症的治疗,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粘连等。终帮助患者解除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剖宫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剖宫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状况,寻找出佳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50例,并对这150例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对患者术后切口的的观察与护理。结果:经过护士的细心观察与护理,患者手术后疼痛感减轻,腹部切口愈合状况良好,均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加强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与护理,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促进切口的愈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翟凡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我院门诊药房药患纠纷及预防措施

    目的:为减少门诊药房药事纠纷,改善药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门诊药房发生纠纷的原因。提出药事纠纷预防措施。结论:提高药剂人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差错的重要保障。实施安全合理用药。防范药事纠纷,构建和谐药患关系。

    作者:薛银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复方总黄酮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并比较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参照品,显色剂为NaNO2-Al(NO3)3-NaOH 体系,在51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参照品,在359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结果: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比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值高,含量高低成正比。结论:NaNO2-Al(NO3)3-NaOH 体系可见分光光度法稳定可靠,是测定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宏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情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冥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8%,随访中观察患者的血白蛋白和24h 尿蛋白定量等指标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再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沟通技巧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

    加强护患沟通,增进护患了解,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安全感、信任感、舒适感、角色适应等方面明显增强。同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健康,为患者提供满意,放心,安全,高效,低耗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增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运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剖宫产中抽取77例产妇,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对照组37例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40例进行舒适护理。观察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睡眠质量、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对缓解产妇抑郁及焦虑作用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武稚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价值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国接受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中医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芙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机能实验的教学改革

    机能实验学是将医学科研方法与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而成,通过对学生所学的三门理论知识和相互间的联系,形成了一门跨学科新的独立课程,是医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院和大学积极探索功能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置的创新精神做出了有益的尝试[1-3]。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讨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一系列的实用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培养、对事物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自身的创新精神。

    作者:李晓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析探讨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饮食连续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性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40例和采用饮食连续护理的观察组患者40例,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医院生活质量的良好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保证患者平衡饮食,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日益紧张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袁芳;蒋良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游离脂肪酸和C反应蛋白两个检测指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58例,(观察组)健康体检77例(对照组),检测 C -反应蛋白和游离脂肪酸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空腹 FFA,C -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相关性分析表明 NEFA,C -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的多少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FFA,C -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作者:张云芳;苏艳丹;刘华;张红芬;李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