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突发惊厥的急救配合与护理

谈开红

关键词:小儿, 惊厥, 急救,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2月抢救的6例突发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迅速止惊、保持呼吸道通。、吸氧、及时降温、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措施治疗,6例患儿均转危为安。结论: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小儿惊厥的关键。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式护理健康指导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指导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为对象,采用家庭护理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其生活质量。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家庭护理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病变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彭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颅脑外伤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作用

    目的:观察与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7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 NFD、FMA以及 MBI变化,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 NFD 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但 FMA 与 MBI显著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与应激性溃疡以及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在接受综合康复护理之后其神经与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丛晓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

    目的:对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美托洛尔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美托洛尔、通心络联合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例患者治疗显效,15例患者治疗有效,6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6%,治疗组9例患者治疗显效,14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志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外科手术患者睡眠状况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在外科手术患者中对睡眠状况的影响分析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睡眠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觉醒次数均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普外科实施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睡眠障碍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小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产后访视对促进纯母乳喂养4-6个月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后家庭访视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对辖区内2011年1月-2012年12月863例产后母婴进行及时的家庭产后访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结果:大部分母亲住院时能坚持母乳喂养,但出院后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母亲放弃了母乳喂养,而改为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通过及时访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正确的指导,使母乳喂养率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率由第一次访视时的78%提高到第二次访视的93%。结论:重视产后家庭访视促进母乳喂养的宣教,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措施,也是产妇能否坚持母乳喂养到6个月的关键。

    作者:李玉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108例

    目的:探讨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取穴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63.0%、96.3%,对照组的分别为40.7%、8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盛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骨科护理,实验组患者45例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一段护理周期后,总结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神经系统损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恢复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对接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系统的损伤,提高术后恢复效果,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作者:杨婷;韩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结核病耐药现象正日趋加重,严重影响结核病人的治疗和管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重要性的认识,本文对结核杆菌的培养和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药敏试验结果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使临床医生正确选择抗结核药物,确定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同时还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杜玉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研究支气管炎治疗药物阿奇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和青霉素的静脉滴注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有效率,对比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相比,治疗组呼吸困难、咽痛改善时间以及咳痰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均快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率差分别为92%和7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呈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是一种有效的支气管炎药物,显著缓解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症状,加快患者恢复速度,与青霉素等药物相比效果更佳。

    作者:苏才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pura ,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其特点是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并抑制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表现。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血热之邪所致,兼伤及气阴,络损血溢,瘀血阻滞。治疗上,现代医学主张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其次为脾切除和免疫抑制剂等,但有效率均不高,远期疗效差,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常使用凉血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益气滋阴等方法,在中西药两者配合治疗效果中,此药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的治愈效果。故本文对ITP 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轶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热射病的防治

    目的:研究10例患者热射病的急救及激素,改善机体应激状态,纠护理体会。方法:全面有效的降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保护及改善重要脏器功能,加强营养支持,加强脏器功能障碍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0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7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1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降温、快速补足液体、纠正缺氧和稳定循环,是抢救热射病患者的关键,正确预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得当,可提高热射病的治愈率。

    作者:张利敏;王莹;陈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 CT 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肺动脉血管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对肺动脉血管栓塞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 T 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120例患者经心电图和核素肺灌注扫描、通气显像等进行检查,确诊患者为肺动脉血管栓塞患者,同时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4例肺栓塞直接征象,2例左肺动脉栓塞,为部分阻塞;2例右房栓塞发现,栓子附着在患者右房侧壁,并跟随心脏搏动而进行轻微的摆动。肺栓塞间接征像:82例为右房右室出现扩大,室间隔向左室移位,同时右室/左室的比值增大;38例患者的右房右室内径在正常范围之内。 PE增强 CT 表现:76例患者为三尖瓣反流。结论:对肺动脉血管栓塞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 肺动脉血管造影进行检查,能够有效地对疑似等患者进行明确诊断,简单、方便、没有创伤、价格低廉。

    作者:刘丽媛;王文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基本内容,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36例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间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满意度差异。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DVT6例,发生率为16.7%,而实验组并发 DVT2例,发生率为5.6%,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2%和88.9%,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显著降低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丹;毕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工作中有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效果。方法:医院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工作中主要是从标准制定、分析分析、加大质量控制力度等方面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结果: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后,从根本上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无菌医疗仪器杀菌有着100%的合格率。结论:通过在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相关措施,能够促进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有效提高,使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得到明显降低,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覃智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了解颅内血肿发生的因素,找出影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围手术期的主要护理问题,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本科住院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105例的护理观察,对护理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总结此类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护理缺陷、发病后的主要护理问题、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等。结果:105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病人,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病人术后康复良好,病人的生活自理与生活信心增加,功能锻炼与饮食营养明显改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应用有显著成绩,加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阳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症探讨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老中医称不孕症发病率的递增趋势原因较多,可能与晚婚晚育、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相关,且不孕症2/3的原因在于女方,宫颈因素所致的不孕,是不孕症较为重要的原因约占不孕症的10%~20%。

    作者:关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些人长期并且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劳动体力的下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病程长,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往往在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才被发现,患者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进行相关的临床治疗,就会对身体机能和各个脏器造成损伤,而且极易诱发血管、心脏,神经、眼、肾等组织发生病变,终造成器官的缺陷和功能的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终达到提高患者身体和心理素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

    作者:余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将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型48例、肝郁脾虚型38例、肝肾阴虚型18例、脾肾阳虚型34例、瘀血阻络型30例。分别对5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TBIL、ALT 、AST 。同时,检测5组患者的血清 HBV -DNA 阴性率。结果:在AST 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在ALT 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在 TBIL 指标值上,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P<0.05)。 HBV -DNA 阴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结论:探讨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对为乙肝中医证型的分型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乙肝中医诊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冠心病在中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56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西医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显效22例,占总数的78.57%,有效5例,占总数的17.86%,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28例患者显效17例,占总数的60.71%,有效5例,占总数的17.86%,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石亚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91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检验硝酸甘油和血栓通同时使用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91例冠心病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同时使用西药硝酸甘油与中药血栓通进行治疗,对比组(46例)单独采用硝酸甘油治疗。分析两组的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数据。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4.44%)显著高于对比组(67.3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学的有关指标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和血栓通同时应用,能有效治疗冠心病。

    作者:马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