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丁曦

关键词:小儿肺炎, 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研究护理对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呼吸、心率等指标在护理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的总成功率达97.62%,传统护理组的总成功率仅为83.33%,且前者症状改善的情况明显优于后者。结论:综合护理组的处理方法更具有应用价值,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现状分析

    精神疾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即为精神分裂症,得益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不断的发展,在药物治疗精神分裂方面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本篇文章分析了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使用药物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以期提供给临床医生一定的参考,同时提供新的一些临床数据,以服务于抗精神分裂药物的快速持续发展。

    作者:秦群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预防性维修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设备应用到手术过程中,使高精尖手术得以顺利发展。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确保手术顺利的进行,避免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仪器及设备出现故障而影响手术时间的延长。造成术后患者切口愈合状况的影响及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李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15例护理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5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经过我院的治疗以后,显效9例,占60%,有效5例,占33.3%,治疗有效率为93.3%,无效1例,占6.7%,有效提高了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护理在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预后,而且能够提高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海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以眩晕为首发表现的小脑出血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所致眩晕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结果:全部病人均给予内科治疗,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脑代谢改善剂、对症及支持疗法;11例好转出院,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亡。结论:以眩晕为首发表现、出血量小、无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的自发性小脑出血,由于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应及时行C T 或 M RI检查明确诊断,而内科治疗对小或中等量出血是可行的。

    作者:张雪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动脉血气剩余血在危重病患生化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危重患者共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血生化检验方法,观察组采取动脉血、剩余血生化检验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以及患者失血量情况。结果:TBIL、TBA、LDH、AST 、ALB、HBDH、GLU 生化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LT 、DBIL 及 AKP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平均相对偏移值在实验室允许误差内。观察组利用2.4毫升动脉血就能完成血气分析以及20项生化检验,而对照组完成检验需要9毫升左右的血液。结论:动脉血气剩余血不仅可以完成生化检验且检验结果准确性高,而且能减少患者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郑嫦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体检中心护理体检对神经内科优质护理的影响分析

    目的:在体检中心神经内科体检中应用优质护理,探讨和分析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此次进行体检的200例健康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体检人员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体检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体检人员的满意度为97.0%(9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1.0%(91/100)P<0.05。结论:在对神经内科体检中心人群进行体检时实施相关的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体检人员对工作人员服务等满意度,进而使得体检顺利进行,同时为医院开展体检项目提供的一定的帮助。

    作者:褚南疆;陈婷婷;崔昵;何发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儿均使用对症处理措施,其中对照组患儿仅给予传统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和病症消失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无论是手部及足部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以及病症改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4%(42/4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79.5%(35/44)。结论: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时,使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体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赵雪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社区妇女保健问题及对策初探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尤其是更加关注育龄期妇女的孕产保健工作。新环境下,受到外来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加大了育龄期妇女的婚前检查、孕产检查难度,导致出现较高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和胎儿畸形率。因此,对社区妇女保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基层流动人口孕产保健工作进行分析,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来保障妇女保健工作的落实,旨在能够有效提高人口素质水平。

    作者:王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碘131治疗甲亢10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碘131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门诊部就诊的100例甲亢患者,本院给予患者采用空腹服用碘131制剂的方式治疗,每天服用1次,定期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经过两年的治疗,100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痊愈,治愈率为64%,另外有32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有6例患者出现了甲减,甲减发生率为6%。剩余的为无效和复发患者,占4%。从总体的治疗效果上看,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碘131治疗甲亢患者,疗效显著,治愈率较高,副作用较少,并且服用方便且经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厚军;江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脐带绕颈三周并脐带真结一个致死胎1例

    妊娠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称为死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围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胎死宫内仍有发生,其原因包括妊娠合并症、胎盘及脐带因素、胎儿因素等。现报道脐带绕颈三周并脐带真结一个致死胎1例。

    作者:申宇;王菲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节育器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节育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来3年前往我院进行治疗的取宫内节育器绝经后妇女8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A 组直接使用常规法取器;B组取器前2h使用米索前列醇,再应用常规法取器,对比 AB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宫颈软化情况明显大于 A 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出血量都小于 A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绝经妇女节育器取出2h前给其使用米索前列醇,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痛苦,还能够缩减手术时间与出血量。

    作者:马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将在我院肾内科住院2011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透析后的舒适度及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睡眠质量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善,心理护理对于血液透析护理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钟大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压氧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89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 FM A 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今后可将其作为重型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辅助措施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韩锋;隋建美;徐源;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B 超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初步筛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B超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初步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产检显示为胎心异常者44例,采用彩色B超仪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本组44例胎心异常患者中,10例为单心室,9例为三尖瓣闲锁合并大动脉转位,8例为心内膜垫缺损,5例为心室发育不良,5例室缺,5例为单心房,2例为法洛四联症。经上级医院及手术病理结果分析显示,2例诊断错误,42例诊断准确,准确率为95.45%。结论:B超可早期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中十分常见,其中甚至型并尺偏者多,此型易并发肘内翻畸形。我院2001-2010年收治270例,其中资料完整并有1-3年以上随访200例,现对其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苏富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酵母模式生物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组稳定性分析

    细胞复制、增殖和分化要正常进行,关键要保证基因组的遗传稳定性。由于外源和内源因素造成的 DNA 损伤及其修复失败,是产生各种遗传疾病的根源。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酵母,是一种早开展表观遗传性研究的模式物种,尤其是在研究DNA 损伤修复和异染色质形成方面,为对遗传稳定性的本质的揭示研究工作起到了理论指导。本文将分析研究酵母模式生物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组稳定性。

    作者:李娇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对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后,护理干预对于患者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护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易发因素进行分析并互相比较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DV T 形成发生率为2.7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43.7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的各项数据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在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易发因素和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蕊;张丽美;周颖;顾顺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内分泌辅助治疗对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内分泌辅助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两组复发或转移情况、5年死亡情况及内分泌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复发或转患者各为7例(10.8%)、15例(23.1%),死亡患者各为3例(4.62%)、10例(1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给予内分泌辅助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律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0年7月到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组,每组40例。利用甲氨蝶呤+清宫术全身治疗甲组,单纯运用刮宫术治疗乙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相应治疗,在血清β- HCG 恢复时间上,甲组要明显比乙组高(P<0.05);在住院以及子宫内包块消失等时间上,甲组要明显比乙组短(P<0.05);在治愈率上,甲组为87.5%(35/40),乙组为65%(26/4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要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其中较为安全和有效以及与各类型子宫瘢痕处妊娠均适合的方式为甲氨喋冷+清宫术。

    作者:杨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致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慢乙肝致重型肝炎利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乙肝致重型肝炎患者88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且每组患者数量相等,各有44例,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利用拉米夫定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恩替卡韦来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CTP 分级评分以及 HBV -DNA 定量检测值与 HbeAg血清学转换率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结束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血清肌酐、CTP分级评分以及HBV -DNA 定量检测值与 HbeAg 血清学转换率在经过治疗之后均有一定程度好转,但观察组中患者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慢乙肝致重型肝炎,利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高,能够使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可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陈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