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探讨

葛永香

关键词:输血, 不规则抗体, 临床筛查
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意义,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需进行输血的患者35例,对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检验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2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5.71%.12例为妊娠期患者,出现不规则抗体为阳性的患者为1例,阳性率为8.3%妊娠期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输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5例出现不规则抗体呈阳性的患者,其中4例血液病,3例良性肿瘤,3例肾病,4例恶性肿瘤,1例其他.特异性抗体为11例,发生率为73.33%,非特异性抗体为6例,发生率为26.67%,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明确患者的抗体类型,并选择合适抗体的血液进行输注,有利于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颈内静脉穿刺抢救产后大出血的护理效果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效果.方法:对5例产后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一次穿刺成功4例,二次穿刺成功1例,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

    作者:封月月;徐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探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的27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进行研究.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龄(年龄>60为高龄)、体重指数异常、急诊手术、手术时间、血细胞异常、糖尿病和术前合并症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无菌操作则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的保护因素(P<0.05).高龄、体重指数异常、急诊手术、手术时间>4h、术前合并症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注意患者病理特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1例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51例小儿疝气的临床资料,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31例作为治疗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兴军;冯同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40例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进一步研究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中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方法:集了2010年3月 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肱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35例优,3例良,1例可,1例差,治疗优良率为95.0%.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肱骨骨折临床治疗中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显著,愈合速度快、并发症少、固定牢固,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王宗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采用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11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以其中行传统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的38例患儿为甲组,行鼻内镜下经鼻腔腺体切除术的38例患儿为乙组,以行鼻内镜下经口鼻腔双径路腺样体切除术的42例患儿为丙组,对比三组患儿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乙组与丙组治愈率均为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患儿手术用时无显著差异,乙组、丙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甲组,术后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乙组及丙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儿童腺样体肥大治疗中,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与经口鼻腔双径路腺体切除术治疗时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赵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9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颌枕带牵引、推拿、中西药、导引锻炼等方法治疗颈椎病196例.结果:临床治愈83例,显效75例,好转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4%.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方法.

    作者:孙锦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运用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1.隐匿型冠心病可单纯用中药或西药治疗,也可二者结合运用,中药运用以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为主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2.心绞痛中西药物同用,对疼痛发作频繁结合静脉给药.3.心肌梗死急性期静脉给药,配合中药益气回阳、通腑泻热.缓解期中西药物同用,使疾病尽快恢复.西医治疗1.隐匿型冠心病采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措施,防止粥样斑块的加重,争取粥样斑块消退和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以选用血管扩张药(见心绞痛)、降血脂药(如烟酸、安妥明)、抗血小板药(如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药物治疗.2.心绞痛(1)发作期治疗:休息及药物治疗.药物可选用硝酸甘油,0.3~0.6mg,含化,或消心痛5~10mg含化等.

    作者:宋博;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奶粉中病原菌质控考核结果分析

    目的:质控考核是提高实验室检验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对细菌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价的方法,通过质控考核提高细菌室实验室检测能力,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增强实验室竞争力.我疾控中心参加了2012年6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控考核,奶粉中食源性致病菌定性分析的质控考核工作.对此次质控考核盲样,细菌室对盲样进行了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全面分析,通过增菌分离培养等一系列复杂系统的鉴定,终确定盲样中含有沙门氏菌(C1群;布伦登卢普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反馈结果为“满意”.

    作者:银吉卓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护理

    目的:针对由于脑卒中产生偏瘫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了解中西医结合方式对脑卒中偏瘫的优化效果.旨在完善护理方式,提升临床护理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加中医护理.通过MAS量表以及ADL量表了解两组患者偏瘫恢复情况差异性.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两项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能够利用中医中按摩等手法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功能,从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适合在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罗容;周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分析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12 2014年就治于我院的19例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9例采用氟康唑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10例在采用氟康唑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 AART)的基础上加以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别将以上命名成两组:氟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氟康唑组显效的患者1例,占该组总人数的11.2%,有效的患者3例,占该组总人数的33.3%,无效的患者5例,占该组总人数的55.6%,总有效率为:44.5%;两性霉素B组患者显效的患者3例,占该组总人数的30.0%,有效的患者5例,占该组总人数的50.0%,无效的患者2例,占该组总人数的20.0%,总有效率为:80.0%,两性霉素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氟康唑组高(P<0.05).氟康唑组头痛患者有明显不良反应的患者7例,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为77.8%,两性霉素B组的患者有明显不良反应的有6人,所占比例为60.0%.两性霉素B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比氟康唑组低(P<0.05).结论:虽然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不能将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完全治愈,但是疗效也比较显著,可以用于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在临床上可以推荐使用.

    作者:李国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前肋骨折的X线检查

    肋骨骨折是胸部常见的并发症之一,X线检查是发现肋骨骨折常用的方法[1].但前肋的骨折,因其叠部位多而极易漏诊,是临床检查中的一大难题.而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设备简单,检查方法有限,对前肋更容易漏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胃肠机已广泛使用,笔者通过运用实践,简单而有效地提高了前肋骨折的发现率,现简介如下:1 方法在数字化胃肠机的监视下,调节缩光器至适当大小,观察前肋骨折时,应转至同侧后斜位,先观察各前肋的概貌,后让患者用手指出敏感的疼痛部位,可对该部位重点观察,边旋转边逐一观察各肋骨结构,并可局部放大,在轻微地多角度旋转中反复观察.

    作者:花宏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腹泻患儿96例,随机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取设计好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两组比较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腹泻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

    作者:毛恩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急腹症238例护理体会

    我院2009年7月 2010年12月收治外科急腹症患者238例,经过我们采用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指导,避免了外科急腹症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外科急腹症患者早日康复,增加了患者和家人的满意度,避免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238例外科急腹症,康复出院238例,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钢板胸骨悬吊术矫治婴儿漏斗胸的经验分析

    目的:了解钢板胸骨悬吊术矫治婴儿漏斗胸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应用钢板胸骨悬吊术矫治漏斗胸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伴有食道裂孔疝婴幼儿同步施以食道裂孔疝修补术,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同步予以先心病根治术,伴有肺囊肿婴幼儿同步给予肺叶切除术.结果:在对57例婴幼儿进行治疗后,效果很好,均无死亡.术后除合并肺炎1例,56例婴幼儿恢复良好.开展随访工作,持续1年,1例婴幼儿胸廓出现局部凹陷现象,其余患者胸廓均表现良好.结论:针对先天性漏斗胸而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钢板胸骨悬吊术,能够有效矫治婴幼儿漏斗胸,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评价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并探讨对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临床的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本院收治的80例病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实施制订好的健康教育途径进行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按传统的医嘱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熟悉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后,病情控制良好、耗费时间与费用减少、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效果很好,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控制医疗成本.

    作者:王彩虹;马娜;牛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探讨

    目的:对齐拉西酮治疗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2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发病情况的不同分为首发组共有102例患者和复发组共有10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使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均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首发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8.63%,复发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5.09%,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首发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28%,复发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2.0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在治疗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得到齐拉西酮是治疗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作者:杨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服药物临床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探析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常用的办法是给予患者口服给药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的作用机理是口服的药物经水的输送至患者体内,在患者体内分解然后被肠道粘膜所吸收,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患者的病患者,从而起到药物的治疗疗效.但是,在药物被胃肠道粘膜吸收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总体的来说诸多因素可以概括为生物药剂学这个词语来解释.笼统的来说,生物药剂学主要就是药物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受到转运蛋白的影响,影响转运过程导致影响药物的吸收,致使药物很难以被胃肠道粘膜吸收,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降低药物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对口服药物经过肠胃吸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对口服药物的相关药剂学性质进行分析,以至于充分结合生物制药的药物结构、否服药物的卡法和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等相关信息进行研究.

    作者:柯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

    目的: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对其应用和起到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患儿当中抽取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儿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每组80例.通过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对乙组进行护理,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甲组进行护理,对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以及各项评价指标满意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模式的护理,在患儿家属满意度上,甲组达到了97.5%(78/80),乙组为87.5%(70/8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项评价指标满意率上,除了病室环境以及专业知识以外,甲组均显著优于乙组(P<0.05).结论:把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能够使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推动护理团队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普树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状态

    目的:通过对治未病思想的阐述,揭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亚健康状态防治的干预结论:对亚健康的防治,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行为和工作方式,从而远离亚健康.

    作者:董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与丹参粉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对照

    目的:比较分析氯吡格雷与丹参粉针用于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CC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B组予以丹参粉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用于治疗CCCI疗效优于丹参粉针剂,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