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王瑷
目的:探究131 I治疗甲亢后导致甲减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部78例甲亢行131 I治疗后发生甲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后是否发生甲减的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患者治疗后发生甲减,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后未发生甲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比较。结果:131 I治疗甲亢后,观察组患者TRAb升高率为84.21%,对照组患者TRAb升高率为57.50%,两组患者TRAb升高及降低情况比较X2=6.6010(P=0.0102),血清TGAb浓度的比较t=7.2103(P=0.0000),血清TPOAb浓度的比较t=2.6023(P=0.0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甲亢患者采用131I治疗后发生甲减的因素种类多,根据患者TRAb、TPO以及TM(前后需要统一,前文中为TGAb)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能够减低甲减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章婷;黄德斌;林丽萍;罗亚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脑中风患者康复进程中,长期服用药物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等重要。中西药结合使用,能够缩短疗程,增效减毒,改善症状,有效地防止复发,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减少疾病复发的根本保证。教育家属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安心养病,主动接受治疗;遵从医嘱,改善不良的生活习俗;配合家人完成好语言、肢体等各项康复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尽早恢复正常工作以及社会群体中。
作者:徐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非洛地平联合健康教育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1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有58人。B组实施常规降压药物治疗,A组使用非洛地平联合健康教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82.8%,数据差异(P<0.05)。A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4.8%,B组优良率为69.0%,依从性对比(P<0.01)。结论:非洛地平联合健康教育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程跃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降低心电监护误报警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护心家园圈为例子,心电监护仪参数报警值采用默认设置,记录每一例患者的误报警率的原因。心内科6 B病区,有中央监护24台,用来监测病人心电活动的变化,但监护过程中常常出现心电监护异常信息误报警,一方面增加护士检查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紧张,如何减少心电监护异常误报警,从而减少医患纠纷,减少护士工作量。医院在2012年2月1日成立了QCC小组,设定了圈名和圈徽,要求团队要真诚有责任的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优质服务。
作者:田静;田莉;李春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人参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人参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分析人参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结果:在对64例患者进行治疗后,显效36例(56.25%),好转27例(42.19%),无效1例(1.56%),总有效率为98.44%。结论:人参治疗糖尿病效果颇佳,有效成分包括人参多糖、人参皂苷、人参多肽等,可抑制食欲,阻滞肠道葡萄糖与脂肪吸收,改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活性与胰岛素抵抗,加快抗胰岛β细胞死亡。
作者:郑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高龄段股骨粗隆间骨折特点以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抽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30%较对照组总满意率67.8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高龄段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家丽;张成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前临床上治疗关节炎的方法很多,物理治疗以及西药治疗居多。西药见效快,但是副作用大,物理治疗只能解一时之需,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我院在采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内服外熏,收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开展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老年人避免久坐不起,适当锻炼,提高肌肉的弹力,减慢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进程,预防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庞洪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MTX)与单独使用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子宫动脉插管,通过导管灌注甲氨蝶呤(MTX)50~100mg至子宫动脉,灌注毕则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对照组采用单独肌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实验组β-HCG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阴道流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具有微创、预防子宫大出血等优势,显著降低子宫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万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接收的外科老年患者作为观察资料,一共98例患者,随机将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对风险的认知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外科老年患者在护理时积极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优化病案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病案管理的优化涉及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传统的病案管理如纸张病案体系,花费时间多,传输效率低,对内容的保存等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病案管理需求,而且还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存储空间等资源。因此,为了优化病案管理,必须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
作者:胡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共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复发率低。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面部过敏性皮炎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进而转变为慢性。面部出现散在红色丘疹,不规则红斑伴少许鳞屑且轻度瘙痒,不但影响面部美观,易造成年轻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精神紧张或情绪低落,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临床治疗棘手。笔者根据临床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疗效显著,效果理想。
作者:张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12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3240张,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4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单用抗菌药物处方2797张、联用抗菌药物处方443张,分别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5.93%和13.67%;注射用和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分别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7.38%和52.20%;内科和急诊使用抗菌药物频次较高为64.29%和10.22%;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排序为第一,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6.43%。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文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卵巢早衰(POF)是是现代妇科疾病一种,其发病率逐年攀升,运用中药当归配合针灸,推拿按摩及食补与情志疏导等,与现代医学大多采用的激素替代疗法上相比,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在POF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俊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精确静脉全麻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剖宫产的应用。方法:剖宫产手术分两组,各40例,正常组(硬膜外麻醉),患者血小板在100x109/L-300x109/L,无凝血障碍;全麻组(得普利麻复合瑞芬太尼)。血小板<100×109/L,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精确静脉全身麻醉,记录麻醉前T0、术前T1、手术开始时(即气管插管后时刻)T2、胎儿娩出时T3、术中20 minT4及术毕孕妇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 ;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PCO2、PO2;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术中呕吐情况。结果:T1,观察两组间的HR、SBP和DB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HR、SBP和DBP均低于全麻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正常组HR、SBP均低于全麻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患者HR正常组组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正常组较全麻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时间正常组长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5例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全麻组无呕吐;术中失血量、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新生儿插管处理率、脐动脉血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效果佳、肌肉松弛、对新生儿呼吸抑制小,麻醉深度易控制,有效控制了患者出血,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精确麻醉,在BIS监测下,血小板减少症孕产妇行剖宫产麻醉选用丙泊酚联合瑞米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深度易控制,肌松满意,对母婴影响小,安全,患者舒适,无麻醉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家友;张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了观察住院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应用情况,选取我院住院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处方统计分析,结果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应用符合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原则。
作者:蒋琳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综述了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相关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肠内营养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健康教育,以利于更好的做好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预防并发症,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郁丁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分娩产妇350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产时及产后出血量对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0.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是预防产时及产后出血的关键,同时也是母儿健康的重要保障。
作者:钱叶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线粒体脑病在神经内科中比较常见其临床特点比较隐匿不典型,绝大部分患者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肌肉疾病,本文通过对多数患者以癫痫发作这一临床表现形式对线粒体脑病进行系统回顾,通过论述线粒体脑病与癫痫发作的关系为临床神经科医师对线粒体脑病这种神经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提供一个全新认识,使得本病的诊断更为准确,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
作者:高杰(综述);邓艳春(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妊娠分娩使催产素、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作用于子宫,引起持续而强烈的宫缩,导致子宫肌肉缺血缺氧,而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疼痛,是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常见原因。由于产妇社会文化和经验等的不同,对疼痛的耐受性及应对方式也不同。在过去,手术后疼痛被认为是必然的,现在不同了,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方法[1]。术后PCEA可明显减轻疼痛、缓解焦虑和改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促进伤口愈合。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273例剖宫产实施PCEA,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观察报告总结如下。
作者:陈旭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