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患者应用有氧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分析

汪娟

关键词:有氧气管, 气管插管, 急诊
摘要:目的::分析有氧气管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0例急救及急诊科需要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喉镜行气管插管,观察组使用多功能喉镜行有氧气管插管。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指脉氧、血气指标( PO2:氧分压、PCO2:二氧化碳分压、SO2: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指脉氧平均为94.60mmHg ( s=2.55)、PO2平均为98.20mmHg ( s=10.30)、PCO2平均为27.90mmHg(s=4.15)、SO2平均为98.35%(s=2.3);对照组的指脉氧平均为88.30mmHg(s=4.25)、PO2平均为92.40mmHg(s=11.10)、PCO2平均为31.55mmHg(s=5.30)、SO2平均为91.60%(s=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气管在临床急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氧水平,提高急救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1.4%,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常规护理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继红;何东红;陈亚辉;彭志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0月,24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24例患者病灶穿刺成功率为100%,确定病理学诊断24例(鳞癌11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3例,1例诊断为恶性,找到异性细胞,4例活检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发现炎性细胞)。术后并发症:气胸5例(20.8%),均为少量气胸,咯血2例(8.3%)。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可广泛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医生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帆;雷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网膜素测定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测定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生化指标及血脂间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测定了47例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 A级16例、B级18例、C级13例)和20例健康对照患者的血清网膜素及相关临床参数。结果: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内A、B、C三级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网膜素水平与HOMA-IR、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升高,但不能作为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魏新亮;史晓盟;郭瑞雪;苏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效果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0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试验组50例患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症状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术前、术中病理学检查是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进行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如果患者病灶较大,临床症状显著则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郭向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分娩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体重、黄疸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值,减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家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34例和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4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运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文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Hp感染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序贯治疗组和传统三联治疗组。序贯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5 d,后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替硝唑治疗5d。传统三联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14d。停药4周后进行尿素酶呼气试验判断疗效,统计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结果:序贯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0.00%,传统三联治疗组仅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两组分别93.33%和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型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愈率和总的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三联药物治疗。随访4周后,其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较高,并且药物使用安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谭彩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多潘立酮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何远方;田坤;郑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实验课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主义理论对解剖学的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本研究借鉴五年制医学本科班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用于专科实验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该理论对解剖教学模式的探讨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解剖学的兴趣。

    作者:易志勇;黄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产后恶露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产妇数量明显上升,高龄、高危产妇增多,产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产褥期的生理病理变化更值得关注。本文对有关产后恶露影响因素的文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望能够对产褥期健康进行正确指导及建议。

    作者:徐晓艳;张延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集束化护理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继发性损伤率4.5%、癫痫持续发作率11.9%,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1.4%、26.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5(s=2.4)]高于对照组的[79.3(s=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可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春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 IV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进行头颅超声检查的317例新生儿超声声像图,评价超声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317例经头颅超声检查的新生儿中,186例正常,13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IVH,I~Ⅱ级轻度出血共94例(72%),Ⅲ级及以上重度出血共37例(28%);胎龄<30周IVH的发生率为54.5%(54/99),30~33周IVH的发生率为38.5%(45/117),34~36周IVH的发生率为37.1%(26/70),≥37周IVH的发生率为19.3%(6/31);出生体重≤1500g IVH的发生率为76%(49/64),1501~2000g IVH的发生率为48%(43/91),2001~2500g IVH的发生率为32%(32/100),>2500g IVH的发生率为11.3%(7/62)。结论:早产儿及出生体重低的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超声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徐蕾;于岚;张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PBL与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实习的效果将影响医学生以后临床工作的诊疗思维。如何将复杂多变、抽象繁多的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受是所有临床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神经内科实习带教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CBL)被大多数教育者所推崇。两种教学模式均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不同程度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作者:张清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并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结果: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1~2d;术后3~14d内拔除胃管,平均拔除胃管时间为4.51 d (s=1.35);2~4d内拔除尿管,平均拔除尿管时间为2.06 d (s=1.35);术后3~20d内,平均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4.57 d (s=2.35)。手术当天疼痛评估:轻度61例,中度7例,无重度疼痛病例;术后第1天疼痛评估:自觉无痛8例,轻度58例,中度2例,无重度疼痛病例;术后第2天疼痛评估:自觉无痛12例,轻度55例,中度1例,无重度疼痛病例。术后1~2d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术后舒适度评估:满意66例(97.05%);基本满意2例(2.94%);无不满意病例;术后并发症:术中转开胸手术2例,术中转开腹手术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加强换药、肠内营养等保守治疗均痊愈;胸胃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肺部感染3例,声音嘶哑2例,乳糜胸3例,肠梗阻2例,术后无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通过做好食管癌患者的术前准备、健康指导,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早期拔管、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肠内营养,配合医生开展的新技术,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

    作者:龚兰娟;关雪红;叶春燕;李艳;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陈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异位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的异位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儿,对导管异位发生部位、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0.88%。头静脉置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 P<0.01)和正中静脉( P<0.05)。16例导管异位患儿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纠正方法,14例到达上腔静脉,2例失败后重新置管。结论: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首选贵要静脉,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出现导管异位应及时耐心科学正位。

    作者:权小香;杜冰;朱燕双;陈惜遂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在对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过程中的手术配合要点及具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30例宫腔镜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宫腔镜电切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研究有效的手术配合以及护理干预,终对干预效果加以观察。结果:所有宫腔镜电切术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患者临床手术时间为16~59min,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1.2min(s=12.5),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为31~82ml,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51.2ml(s=11),所有宫腔镜电切术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在对宫腔镜电切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手术配合工作以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效果。

    作者:周秀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动力加压髋螺钉(DHS)与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这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FNA方法治疗的患者20例,采用DHS方法治疗的患者23例,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达到完全愈合,且无并发症,但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 PFNA组均显著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FNA 和 DHS 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均有良好效果,PFNA总体效果较DHS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艾尔肯·玉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和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协同性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蒋晓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B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口服;C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组患者均服药1个月。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无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C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C组患者的无效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 A组患者出现2例皮疹,1例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1例腹泻不良反应,C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两种药物,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张晓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