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对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

王丁茁

关键词:胺碘酮, ICU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 治疗效果,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胺碘酮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ICU收治的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88例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随机分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胺碘酮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心率水平以及死亡率.结果:胺碘酮组患者的ICU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比常规组高(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压水平、心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胺碘酮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心率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胺碘酮组的死亡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胺碘酮在ICU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心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抽选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的50例作为试验组,实施西医疗法的5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疾病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疾病治疗好转率为94.0%,和对照组好转率的8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疾病治疗后的脑利钠肽数值为520.10(s=78.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2.147(s=78.6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借助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可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官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上出现的并发症29例,提出预防和处理对策.结果:29例并发症中,出现术后出血4例,较严重的恶心、呕吐8例,皮下气肿4例、肩部疼痛5例,胆漏、胆道损伤5例,黄疸2例,全麻术后呼吸道梗阻1例,经相应对症治疗、精心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实施周到、全面的护理干预,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胡霞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6例的负压组治疗中施予负压封闭引流术,34例的传统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负压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2%,明显较传统组的79.4%高,且负压组平均痊愈时间明显较传统组短(P<0.05).结论:予骨外科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临床效果显著,推荐选用.

    作者:王郑钢;黄新锋;肖湘君;刘昌雄;黄雄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重症监护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情监护与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45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重症监护、基础护理与康复锻炼.结果:45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好转32例,好转率71%,死亡13例,死亡率29%.结论:进行重症监护及基础护理与康复锻炼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感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甲状腺瘤围术期进行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甲状腺瘤患者的围术期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瘤患者共82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1倒)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心率及血压异常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心率及血压异常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使患者的身心状态得到大幅度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密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血管性介入途径的肝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介入学技术和科学的进展,经血管性介入途径的基因治疗方法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并确定了较满意的成果,为肝癌介入治疗的新领域开辟了一条道路.笔者就目前经血管性介入途径的肝癌基因治疗的进展与展望进行综述.

    作者:戴敏;刘俊;朱海燕;刘春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关于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100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将其分作AB两组,每组50例.A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B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结果:A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血磷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2.0%,明显低于B组的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血液透析滤过相比较,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采取高通量的血液透析治疗,对于各分子毒素的清除率更高,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梁江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的思考

    重症监护室是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建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重症疾病的治疗,其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分析了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分析了人文关怀的内涵,提出了人文关怀中存在的不足.后为加强重症监护室的人文关怀工作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作者:孟凡秀;贾会真;张金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在整形整容中针对面部凹陷情况使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的临床作用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共计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面部凹陷整形美容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运用硅胶整形技术,观察组则是利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有效率及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如排斥反应、移位、感染等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整形美容治疗面部凹陷的手术中,运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将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将能够显著地降低排斥反应、移位、感染、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Frankel分级情况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能够较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Frankel分级情况,为该病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

    作者:雷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8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1148例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院内感染的发生例数,并对感染部位分布、主要病原菌及耐药等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患儿的一般资料、侵入性操作及住院时间等情况,比较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148例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为80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6.97%;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48.75%),其次为血液(23.75%)、口腔(10.00%);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围生期的护理保健,降低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严格执行侵入性操作过程中的无菌原则,科学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尽可能地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有效地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

    作者:郭小珍;刘增香;欧梦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对产妇分娩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分娩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娩中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以及转剖宫产率分别为5.26%、0,对照组为18.42%、13.16%.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护理中能够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官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评定

    目的:评定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组实施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患者的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后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更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早期乳腺癌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何雯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光学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不同光学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150例(150眼)在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低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以及个人意愿给予患者不同的光学设计角膜塑形镜,并按照角膜塑形镜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三组,随访1年,比较不同光学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结果:相较于佩戴前,佩戴1年后,三组患者眼轴距离均明显缩短且低中度近视患者眼轴变化幅度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眼轴改善幅度明显,其次为B组、C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光学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于近视发展的控制作用无显著差异,为确保实现优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

    作者:费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个体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个体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晚期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个体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提高,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晚期患者实施个体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荔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小儿肾小球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疾病实施检查并治疗,观察病理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结果:原发性疾病16例,占32.0%,剩余为继发性疾病,占68.0%;完全康复出院46例,占92.0%,剩余4例2周治疗后病情好转,占8.0%.结论:对惠儿进行合理诊断与病理检查,有利于掌握病变情况,及时有效治疗,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赵巍;黄伟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植皮加封闭式负压引流一期修复烧伤创面4例

    目的:探索植皮加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一期修复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例烧伤患者,采用植皮加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一期修复烧伤创面.结果:本组4例患者术后皮片均未发生漂浮,也无伴行压力损伤及创面感染等并发症,肢体末端无血运障碍或异常出血现象.创面均愈合良好,皮片色泽、质地均较好结论:植皮加VSD一期修复烧伤创面,与单纯植皮治疗方法相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VSD技术在处理创面时,不仅遵循了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的原则,而且透气性好,全方位持续引流,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产物,刺激肉芽生长,超过了自身皮肤和软组织覆盖所具有的代谢功能.

    作者:丁江;孙鲁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肛裂患者总共67例,经数字法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肛裂切除术;研究组37例,实施中医挂线疗法.治疗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纽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效果显著,患者出血少,恢复快,疼痛较轻,值得广泛运用.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神经精神症状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奥氮平和利培酮在老年期痴呆神经精神症状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期痴呆神经精神症状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25例.采用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评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利培酮组与奥氮平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0%和92.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547,P<0.05);利培酮组与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0%和8.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01,P<0.05);利培酮组与奥氮平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9.3分(s=5.6)和92.3分(s=4.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057,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通过奥氮平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爱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心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eyer评价、巴塞尔(Barthel)指人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金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