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姜黎;吴倪;刘天虎;张毅;蔡亚南;尚天琼;贺朝久;王芊入
目的 探讨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后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adverse reactions/events, ADR/ADE) 的相关危险因素, 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按照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NCCS) 的设计, 将某院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中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的8237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队列, 以发生ADR/ADE的患者作为病例组 (47例), 然后分别依据成组设计 (model 1) 和个体匹配 (model 2) 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筛选对照组 (188例), 分析导致注射用红花黄色素ADR/AD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 model 1筛选出来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的因素为年龄、过敏史和单次用药剂量;model 2筛选出来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的因素为过敏史和单次用药剂量.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 model 1中终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 (P≤0.05) 为年龄和单次用药剂量, model 2中终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 (P≤0.05) 只有过敏史1项.结论 年龄大于40岁, 有过敏史和单次超剂量给药是注射用红花黄色素ADR/ADE发生的危险因素.该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予以验证.
作者:李君霞;焦雪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传统的静脉补钾对浓度及速度均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 危重症患者应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快速泵入高浓度氯化钾成为一种新的补钾方法.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监护1例15%氯化钾注射液原液静脉泵入给药患者的药学实践, 探讨高浓度氯化钾静脉泵入给药的可行性及限制性.
作者:谭娜;庄红玲;范成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本文报道了6例与辛伐他汀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 这6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8岁.在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口服, 每晚1次, 平均治疗10 d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这6份病例中1份病例同时出现转氨酶升高和血清胆红素升高, 1份病例同时出现了转氨酶升高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另外4份病例出现了转氨酶升高.在平均给予保肝药物治疗9 d后, 4名患者的肝损害均治愈, 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恢复正常水平, 1名患者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转氨酶轻微高于正常水平;1名患者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轻微高于正常水平, 其余几项转氨酶指标恢复正常.
作者:王淑燕;李瑞琪;苏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为心力衰竭患者肝损伤的原因辨别和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肝损伤救治, 通过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协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原因, 及时处理并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分析判定患者并非心源性肝损伤, 考虑为肝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 为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对患者的处理和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 临床药师对心力衰竭患者肝损伤的分析与监护, 对患者的诊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席兰艳;郑萍;陈少尉;刘芳群;毛艳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感染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 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原发疾病、感染的流行病学、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及预期的不良反应等, 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和完善治疗方案, 开展药学监护, 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周覃;高君伟;范国荣;徐红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药师对1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实施全程药学监护, 包括分析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药物疗效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用药指导等.患者眼病症状得到控制, 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说明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协作, 参与治疗方案的调整, 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了药物治疗水平, 从而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作者:李语玲;马雅斌;石卫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 (s 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 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 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格列汀治疗, 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明显降低 (P<0.05), 餐后2 h血糖值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腹泻、恶心、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 对照组为6.3%,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Homa-IR明显下降, FINs明显上升 (P<0.05);与对照组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Homa-IR、FINs差异明显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s PLA2分别为 (55.20±11.92) U·mL-1和 (64.22±12.84) U·mL-1, 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 (85.22±10.47) U·mL-1和 (86.20±13.82) U·mL-1 (P<0.05), 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有利于降低s PLA2的表达, 能更有效地发挥调节机体胰岛功能, 从而促进血糖的降低, 安全性也比较好, 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婧;徐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对1例格雷夫斯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与用药方案进行评估, 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服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药学监护, 探讨严重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的药学监护方法, 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提供参考, 以期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周元分;王邦福;倪铭;石卫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对1例他克莫司相关的肥厚型心肌病进行分析及机制探讨, 提出药学监护要点,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病史的追踪和国内外文献的查阅, 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机制.结果 目前他克莫司导致肥厚型心肌病机制尚未明确, 但其不良反应发生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患者自身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患者在长期使用他克莫司治疗期间, 应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及相关参数水平, 将药源性损伤降到低.
作者:李肖肖;徐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处置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查房过程中协助医师判断、处理及分析讨论遇到的药品不良反应, 在处置过程中提供药学服务.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处置, 患者病情控制平稳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能够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危害,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吴琪;郭锦辉;魏艳芳;康林泉;吴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分析, 对促进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临床药师参与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过程, 结合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症状和疾病, 确定降尿酸治疗的必要性, 并通过对患者自身疾病、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基因多态性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为临床医师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和合理化的药物治疗建议,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郭志磊;宋红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运用PDCA管理模式促进重点监控药品在区县级综合医院的合理使用, 以期减少重点监控药品的医保不合理支出.方法 采用PDCA管理模式对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进行管理, 并对PDCA干预前 (2016年) 后 (2017年) 使用重点监控药品的患者人数、销售金额、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用药频度 (DDDs) 、限定日费用 (DDDc) 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 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PDCA管理后, 前10位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构成比除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天麻素注射液外, 其余均降低;实际使用天数和DDDs除天麻素注射液外其余9种药品均降低;重点监控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百分比10种药品均下降.经管理后重点监控药品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例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14.56%下降至2017年第四季度的7.10%.结论 PDCA有效促进了重点监控药品在区县级综合医院的合理使用, 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保基金.
作者:李波;姜黎;吴倪;刘天虎;张毅;蔡亚南;尚天琼;贺朝久;王芊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头孢地尼 (cefdinir) 是第3代口服头孢菌素类药物, 对β-内酰胺酶非常稳定,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毒性低、不良反应少.在体内不产生活性代谢物, 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在国内已使用近16年, 作者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 关于专门报道头孢地尼导致不良反应只有3例, 1例药源性发热, 2例肝损伤, 但关于头孢地尼导致过敏性皮疹的报道在某些临床研究中有所提及.本文报道头孢地尼导致慢性肾脏病 (CKD) 患者过敏性皮疹1例, 促进其在特殊人群中的合理利用.
作者:周雅萍;李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某院抗肿瘤辅助用药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及原因,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计算机中筛选该院抗肿瘤辅助用药病历, 同时按不合理用药类型、药物类别分别进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统计不合理用药医嘱678例, 5种不合理用药类型中, 用法用量不合理 (60.18%) 及溶剂选择不适宜 (15.93%) 是主要因素.在五大类辅助用药类别中抑酸止吐类药物、免疫调节剂及中成药是主要因素.结论该院抗肿瘤辅助用药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 应加强用药干预, 以规范抗肿瘤辅助用药的临床应用.
作者:崔红霞;刘广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及持续改进模式, 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规范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本院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分级管理.对分级管理中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 回顾性调查不良反应情况;对临床药学处方点评、门急诊药房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方过程中新发现的超说明书用药品种进行总结.结果 初步建立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模式和流程及持续改进模式, 为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提供参考.结论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上看, 本院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与持续改进模式是种有益的尝试, 政府相关部门应尽早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 以更好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服务.
作者:雷海波;刘征;李伟;郭小兰;贺湘萍;刘湘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致康胶囊的合理性评价标准, 对该药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 随机抽取2016年第四季度应用致康胶囊的门诊病例300份和住院病例300份, 调查其临床使用情况.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性评价标准, 根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对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根据合理性评价标准进行合理性分析, 共发现171例 (28.50%) 不合理用药, 其中适应证不适宜有139例 (23.17%), 用法用量不适宜11例 (1.83%), 疗程不适宜20例 (3.33%), 重复用药1例 (0.17%) .结论 建立的致康胶囊合理性评价标准切实可行, 评价结果说明致康胶囊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需要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和监管.
作者:林雪颖;王茜;李敏妍;余璟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靶向药物的合理应用成为目前肿瘤科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方向, 本文从靶向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剂量调整、相互作用、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等方面来阐述临床药师对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药学监护, 旨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患者依从性, 发挥靶向药物治疗的大作用.
作者:黄薇;戴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双J管置入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行双J管置入术的患者124例为干预前组, 2017年3-8月行该类手术的患者111例为干预组.临床药师按照泌尿外科国内外新指南标准, 结合卫计委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作为依据, 比较并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 干预前后未发现单剂量给药不合理或需要额外术中给药的患者.干预后, 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明显下降, 且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和全部药品费用占住院费用的比例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干预前后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术后感染情况、抗菌药物占药品费用的比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 泌尿外科双J管置入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显著降低, 无指征用药情况较大改善, 促进了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的提高;同时纠正了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 有效地降低了此类手术患者住院相关费用.但在预防用药时机和抗菌药物选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持续改进.
作者:王志;杨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药师参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药物治疗全过程, 结合相关指南和文献报道, 探讨抗凝治疗的获益和风险及抗凝药物的选择, 分析多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提出暂不予抗凝治疗的建议, 并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建议经采纳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疗效.通过参与特殊患者的药物治疗, 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团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累了对特殊人群进行抗凝治疗和药物调整的经验.
作者:黄娟娟;郑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临床药学服务的实例, 从拟定重症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案、药源性疾病的识别与处理两个方面, 总结临床药师对外科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及药学服务的实践模式.临床药师及时拟定重症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案、调整营养治疗药物、综合干预术后精神障碍, 可为外科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物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懿睿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