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韬;熊荣生;李波;邓盛
目的 分析急诊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6年4月至2009年3月间的382例急诊老年眩晕患者按性别分别统计病因分布,比较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其中216例接受急诊治疗,将其随机分入各治疗组,每组54例,比较各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老年眩晕患者的不同病因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脑血管疾病性眩晕的比率高,达52.1%;各种病因在男女性别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治疗组间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氟桂利嗪组与倍他司汀组疗效相似,优于利多卡因组与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结论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以脑血管疾病性眩晕的常见.氟桂利嗪与倍他司汀是急诊老年眩晕患者治疗的理想药物.
作者:尹江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78例,行宫腔纱条填塞进行止血,另选取同期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78例为对照组,行结扎子宫动脉止血,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止血,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扎子宫动脉和宫腔纱条填塞对于剖宫产术中出血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则更为简便、快捷,能够缩短止血时间,从而提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曾月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缝合固定、加压包扎方法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缝合固定、加压包扎156例,观察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发生几率.与前期1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单纯切缘皮肤全层缝合的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相比较.结果 缝合固定、加压包扎方法的156例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7.6%,皮下积液发生率3.8%.单纯切缘皮肤全层缝合的164例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18.2%,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2.8%.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的皮瓣坏死发生率与皮下积液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缝合固定、加压包扎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
作者:林思园;张利华;李想娣;梁宝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使用SJM Tailor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 从2007年6月到2011年4月共使用SJM Tailor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27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恢复顺利,三尖瓣返流程度明显减轻,术后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提高Ⅰ~Ⅱ级.结论 SJM Tailor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满意.
作者:白韬;熊荣生;李波;邓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受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坏,关于移植后免疫细胞状态及重建移植后免疫功能的研究,对于防治移植后感染和肿瘤复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SCT后免疫重建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黄琳;刘会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对比观察夫西地酸钠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门诊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患者18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夫西地酸钠(观察组)和头孢克肟(对照组)治疗,对比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夫西地酸钠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显效率78.9%,有效率8.9%.与对照组的显效率63.3%和有效率14.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夫西地酸钠有更为显著的效果,细菌抗药性较低.
作者:谢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医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的原因,尝试从物理诊断实验教学的角度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的合格医学人才.
作者:王登芹;宋国红;随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对70例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诱因、病因、发作类型、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后,62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经积极处理可较快控制,8例死亡.结论 严格遵守和执行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癫痫药物的联合应用是抢救持续状态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波;王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的52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48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微波治疗仪.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1周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为轻;观察组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炎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产科医学的主要特点是生理性和病理性过程交错并存,产科急危症多,病情变化快,危重症如处理不当,危及两个人的生命安全,后果严重,严重影响家庭稳定.这使得产科医学的临床教学工作有别于一般的临床教学而更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为了更好地完成产科的临床教学工作,采用了以下办法:利用仿真模型,多媒体等现代手段讲解分娩机转,区分正常和异常分娩;加强妇产科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典型病例讨论;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作者:陈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QTc的变化,探讨QTc对PTCA的评价价值.方法 观察52例PTCA及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后2 h、术后24 h、3 d、7 d的心电图的QTc的变化.结果 PTCA术前的QTc明显延长,术后2 h与术前接近,术后24 h开始缩短,术后3 d明显缩短,术后7 d与术后3 d基本接近.结论 PTCA术使血流恢复,心肌恢复再灌注.患者的QTc逐渐缩短至稳定时期,QTc的变化可作为PTCA术的一项评价指标.
作者:梁丽珍;叶继亮;刘自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抗炎以及对症等治疗.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天1次,同时给予胸腺肽40 mg,行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ALT复常、HBV DNA转阴和HBeAg转换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复常、HBV DNA转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能够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抗病毒效果显著.
作者:邢增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妊娠妇女的体质量、血清瘦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联度.方法 通过检测孕妇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P)、空腹血糖(FINS),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加值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探讨孕前体质量、孕期体质量增长与孕妇糖代谢间的关系.结果 胰岛素抵抗与孕周无显著性相关,与孕期BMI、血清瘦素以及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对孕妇的管理和围产期监护,饮食控制治疗尤为重要,要注意补充脂联素充沛的食物,减少可能导致肥胖的食物摄入,才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作者:许晓霞;李铁菊;冯春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2例,以上患者均为急性加重期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吸氧、给予支气管解痉平喘药物.同时禁止服用其他黏液溶解剂等.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500 mg口服,每天3次;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500 mg,每天3次,同时应用氨溴索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改变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一天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莫西林联合氨溴索能够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祁大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康肾颗粒对透析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深圳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未透析患者96例进行临床观察.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按慢性肾功能衰竭综合治疗方案处理,试验组64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康肾颗粒12 g每日3次冲服,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Fbg及空腹血糖(FPG)、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hs-CRP、Fb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肾颗粒可减轻透析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作者:陈结慧;祝胜郎;蒋莹;李向阳;叶玲;朱恒梅;李就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经验.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596人次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包括院内感染率、各种原因肝硬化院内感染率、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感染诱因及预后.结果 在596人次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94人次,发生率为15.77%.其中,男性55人次,女性39人次.Child-Pugh C级的为77人次(81.91%),B级17人次(18.09%).上消化道出血后发生院内感染为21人次(22.34%).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和肺部,其次为消化道和腹腔.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10人在发生院内感染后死亡.结论 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特别是Child-Pugh C级的患者,消化道出血为较常见的诱因,对此类患者应特别关注.
作者:陈红廉;王宇;欧晓娟;马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CA72-4、CA15-3等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肺癌患者进行以上6项标志物测定,并与肺炎患者及正常人比较.分别进行6项肿瘤标志物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观察.结果 肺癌患者TSGF、CEA、CA125、CA72-4、CA15-3测定值高于正常对照组,TSGF、CEA、CA125、CA15-3高于炎症对照组.6项肿瘤标志物敏感度28.8%~62.5%,特异度65%~100%,阳性预测值65.9%~100%,阴性预测值32.9%~53.8%.结论 以上6项肿瘤标志物,如果使用单独的一项进行肺癌筛查,效果均不理想,建议采用联合检查.
作者:刘怡伶;赵应斌;丁燕玲;刘纲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毕给予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12 h追加40 mg;B组:术毕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吗啡3 mg+0.15%罗哌卡因).结果 24 h内两组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志钢;卢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近年来随着居民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大肠癌患病率逐渐上升,且以年4.2%的平均速率递增.2002年据报告患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1].手术是大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31%~50%复发和转移是手术失败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合我院2000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9例大肠癌术后复发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谢小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胎盘早剥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9例自发性胎盘早剥误诊为早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产妇全部治愈,早产儿8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 无诱因出现早产征象的患者都应警惕胎盘早剥的可能性,以免发生危及母婴生命的严重后果.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