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杏
目的:观察膏摩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采用膏摩配合耳穴压豆法进行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而评价疗效.结果:临床痊愈5例(17.9%)、显效8例(28.6%)、有效13例(46.4%)、无效2例(7.1%),总有效率为92.9%.结论:膏摩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凯;庞亚铮;王培超;宫雪;季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60例,并按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及液体摄入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及液体摄入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提高,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蔡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后期康复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神经科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同时进行良姿位摆放、被动运动,低中频治疗、针灸等综合康复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Brunnstrom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结果:在发病后50天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而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ADL提高,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的致残率,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对康复期戒毒者实施关怀照护行为的效果.方法:将戒毒所中收治的70例强制戒毒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关怀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心理护理,关怀组则实施为期3个月的关怀照护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情况及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关怀组症状自评评分、心理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戒毒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处于康复期的患者而言,对其进行关怀照护行为,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其提供全方位生活指导并做好沟通,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可促进家庭和谐.
作者:梁锡敏;梁丽庆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子宫肌瘤体积、月经期、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子宫肌瘤体积、月经期、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使子宫肌瘤体积显著缩小,月经期恢复正常,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秋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对悬吊运动治疗技术在脑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突出悬吊运动治疗技术对于可以较好提高患者的躯干控制、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降低伤残的发生率和伤残的程度,及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作者:邹林霞;林小苗;陈维华;杨立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根据中医古籍经典,结合临床实践讨论电针结合功能锻炼在治疗难治性面瘫中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要点.
作者:边致远;边金;邵晓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可逆性因素,并与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比较.方法:对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发症情况、用药情况进行频数频率统计.结果:我院40~60岁发病的人群住院率居首位,一种药物的治疗方式常见,而胰岛素是使用率高的降糖药物,常伴有一种以上的并发症.结论:大部分患者肥胖、糖毒性、脂毒性并没有得到纠正,可逆性因素存在,常伴有一种以上的并发症.
作者:姜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析针灸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患者39例为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再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患者42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瘫痪肢体活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瘫痪下肢功能、上肢功能和BI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护理干预后,可显著改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
作者:朱芳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在脑梗塞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A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良肢位的摆放、Bobath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C组则在B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C组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袁小敏;麦迪努尔·艾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既往常采用缓泻药物对症治疗,但常出现用药便泻、停药复结的现象,治标不治本,且长期服用可产生多种副作用.中医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传统治疗方法及存在的不足,并将近年来中医外治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方法、原理及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赵蓉;陈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膝关节结构和功能损害的疾病,已成为常见和高发的中老年关节疾患.探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推拿手法治疗进展将有利于提高手法治疗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临床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通过查阅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认为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具有明显优势,但手法操作缺乏统一性,手法作用机制值得更深一步的研究.
作者:付阳阳;龚利;邵盛;储宇舟;陈浩;何鹏飞;梁红广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在血液透析中,相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经动脉端及静脉端两种不同方式给药的抗凝效果.方法:选择72例进行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并随机分为动脉组(血液引流至血泵直接从泵前推入)和静脉组(静脉针穿刺好直接推入)各36例,比较两组凝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透析治疗;在透析器凝血等级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点按压时间方面,静脉组长于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动脉给药用量较小,又可起到抗凝效果.
作者:陈银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卒中培土综合疗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中风的西医二级预防治疗,严格控制各种卒中危险因素,试验组加予卒中培土综合疗法(通腑开窍、健胃固本、益脾强肌、调脾养神、补脾卫外)进行治疗,12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培土综合疗法对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潘林平;陈国成;何建平;王小艳;孙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于直结肠部位的慢性非特异炎症性肠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该病有致癌的可能,本文拟从中医药内治、外治、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角度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方法及疗效,并作一综述.
作者:陈小燕;曹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虚寒证老年腰痛患者在不同配方天灸散(传统天灸散和改良天灸散)及不同调敷方式(姜汁和蜂蜜)穴位贴敷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为虚寒证老年腰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120例虚寒证老年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A组采用改良天灸散配方药粉,药粉采用传统生姜汁调敷;B组采用改良天灸散配方药粉,药粉采用蜂蜜调敷;C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天灸散穴位贴敷,每日贴敷1次,每次2小时,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0天,采用虚寒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定量表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量化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三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结果:经治疗后,A组、B组虚寒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5),A组、B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皮肤损伤率为B组
作者:徐述;李良;蓝媚;李蕾;赖昶宇;周俊英;陈四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回顾某医院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发生的38例骨科医疗纠纷,按成因将其分为医患沟通、并发症、医疗技术、服务态度和其它五大类.结合相关医学文献报告分析发现,在引起骨科医疗纠纷的原因中医患沟通所占比例高,其次是并发症和医疗技术.本研究真实反映了骨科医疗纠纷的现状与成因,并探讨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可供骨科从业者们参考.
作者:王凯;任雪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锋钩针结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为锋钩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3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锋钩针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候积分、VAS评分、腰肌耐力试验时间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1%(P<0.05);治疗组症候积分、VAS评分、腰肌耐力试验时间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锋钩针结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提高其腰肌耐力并缓解疼痛.
作者:赵奕;邸富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垂肩屈肘牵拉法整复肩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1例采用垂肩屈肘牵拉法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患者,术者站于患者伤肢一侧,护士轻扶患者健侧肩部,术者一手托起其伤侧腕部屈肘90°,前臂处于中立位,上臂紧贴胸肋部;另一手放置前臂近端上方,逐渐用力向下按,复位关节.结果:11例患者在外院就诊后尝试手牵足蹬法、牵拉推拿法、牵引回旋法等方法整复均失败,且痛觉反应较强烈;平复心情后,11例患者经我院诊断后采用垂肩屈肘牵拉法后均成功复位,治愈率达100%.结论:垂肩屈肘牵拉法整复肩关节脱位成功率高、损伤小,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功能恢复好,可为肩关节脱位复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杜耀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按摩、艾灸等中医护理方案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300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饮食调护,委中、三阴交、内膝眼、地机穴按摩、艾灸),空白对照组则在试验组选穴外或上约1寸的非穴位处进行相同的中医护理措施,观察三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翁晓枫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