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利民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1%,与对照组的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较对照组的11.1%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潘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大肠息肉住院患者整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0例大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大肠息肉住院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物比例、患者满意度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息肉住院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有助于提高和巩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积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合并丙戊酸镁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住院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以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治疗后在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副作用量表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齐拉西酮合并丙戊酸镁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结果:180例患者中,61岁以上的患者发生ADR较多,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相比第1代和第2代发生ADR的比率高.在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和皮肤损伤ADR发生率高,经过积极处理,不良反应的相关症状得到改善,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多,及时停药处理可改善不良症状,在临床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混合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较对照组的75.0%明显提高(P<0.05).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当归和维生素B12混合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刁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麻疹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高峰集中在3~4月份,共28例(62.2%).发病年龄中婴儿人数多19例(42.2%),其中8月龄以下15例(33.3%).有疫苗接种史4例(8.9%),无疫苗接种史22例(48.9%),接种史不详19例(42.2%).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麻疹黏膜斑、全身皮疹.发热3~5d后出现典型皮疹,19例(其中成人1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23例患者(婴幼儿及儿童18例)出现心肌酶谱异常,21例患者出现血象升高.39例患者检测麻疹抗体IgM阳性.并发症主要包括支气管肺炎、肝炎、心肌炎、结膜炎.经治疗39例患者好转出院,6例自动转上级医院诊治,经随访均治愈.结论:8月龄以下婴儿发病率及成人发病率有所上升,早诊断及早治疗患者愈合良好.加强易感人群计划免疫及在流行期间对易感人群进行复种可有效预防麻疹大规模爆发流行.
作者:敬晓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3%,较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较对照组的18.5%明显降低(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王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毒病原谱情况,探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以便于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此病.方法:将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00例进行病毒学检测,同时应用逻辑回归法对患儿的临床病史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博卡病毒(HboV)检出率为2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20%,人轮状病毒(HRV)为18%.结论:HboV感染率高,合并基础疾病是主要危险因素,而月龄则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雷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及宫颈细胞学检测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的500例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均为本院在2014年2月-2015年6月门诊诊治,对其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测和阴道镜进行诊断,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比宫颈细胞学检测和阴道镜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测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500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 316例,低级鳞状上皮病变(LSIL) 104例,高级上皮病变(HSIL) 63例,宫颈癌(SCC) 17例;阴道镜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测诊断准确率为99.6%;单纯宫颈细胞学检测诊断准确率为9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及宫颈细胞学检测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较高,其诊断结果和病理学检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作者:廖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应用伊立替康(CPT-11)联合5-氟脲嘧啶/醛氢叶酸钙(5-FU/CF)方案对患有高危Ⅱ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在根治术后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患有高危Ⅱ期结直肠癌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规化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基础上加用CPT-11联合5-FU/CF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手术治疗后1年和3年的存活人数、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结直肠癌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结直肠癌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1年和3年的存活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直肠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PT-11联合5-FU/CF方案对患有高危Ⅱ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在根治术后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郑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析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骨水泥型固定,观察组给予生物型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固定术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杨德兵;黄纯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妇产科的护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法的效果.结果:在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1.8%;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提高(P< 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黄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邹幼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相应防范措施.方法:本院在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对妇产科采用常规护理,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对妇产科采用预防护理管理,比较预防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预防管理前患者的投诉率为4.7%,不良反应率为5.9%;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投诉率为0.3%,不良反应率为0.6%,预防管理后患者的投诉率及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预防管理前(P<0.05).结论:预防管理措施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曾小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通过评价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肺挫伤的临床疗效,寻找改善严重肺挫伤病患临床指征的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并转入重症医学科予以治疗的36例严重肺挫伤病患(观察组),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方案予以救治,同期选择36例严重肺挫伤痛患(对照组)予以常规疗法,观察两组病患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较之对照组有效率的80.56%,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67% (P< 0.05);观察组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通气时间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严重肺挫伤病患临床指征,提升其生存率.
作者:罗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西药(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玉屏风滴丸治疗慢性湿疹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防治所接收的90例慢性湿疹,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西药联合玉屏风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各指标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病症积分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4.4%、24.4%,均低于对照组的20%和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玉屏风滴丸治疗慢性湿疹,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患者依从性良好.
作者:肖常青;邓景航;罗育武;王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街头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血库进行街头无偿献血的研究对象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献血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采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对献血期间的护理干预满意度、抽血操作时间和献血后观察时间、献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献血期间的护理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抽血操作时间和献血后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街头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实施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程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预防喘息反复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本院确诊的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孟鲁司特口服.随访12个月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病情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及肺部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病情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对喘息反复发作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谭运雄;何振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内扎外剥术在楚雄地区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混合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40例患者给予PPH结合内扎外剥术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40例给予单纯的内扎外剥术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远远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楚雄地区治疗混合痔的患者采用PPH结合内扎外剥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许永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探讨生化检验指标组合在早期慢性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1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早期慢性肾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肾小球滤过、微量白蛋白以及脲酶等进行检查,分析生化检验指标对早期慢性肾病检出率.结果:针对早期慢性肾病的检查中,采用肾小球滤过、微量白蛋白以及脲酶等检测方式,确诊患者为57例,检出率为95%.结论采用生化检验指标组合方式,对早期慢性肾病检查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期肾病的合理分期、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的依据.
作者:汤兴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