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上腺素能信号在乳腺癌赫赛汀耐药中的意义及其机制研究

刘丹;杨争艳;王涛;郭靓;陈泓宇;邓悫;刘彦君;赵敏;王晓萌;杜楠;郭宁;施明

关键词:肾上腺素能受体, 信号通路, 乳腺癌细胞, 赫赛汀, 耐药, 儿茶酚胺, 乳腺癌患者, 临床治疗, 反应性, 体内外实验, 治疗方案, 增殖效应, 应激, 异常活化, 一线用药, 阳性, 信号网络, 相关激素, 情绪因素, 流行病学
摘要:治疗性抗体赫赛汀可特异性地靶向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目前已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耐药成为制约其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大量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心理及情绪因素对肿瘤的进展及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长期处于慢性应激反应状态的人群体内应激相关激素儿茶酚胺的水平持续升高。我们发现,儿茶酚胺的重要受体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与Her2在乳腺癌细胞中可形成正反馈表达调控环路,增强促生存信号。由此推断β2-AR介导的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影响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对赫赛汀的反应性。本研究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并对其机制进行解析。临床样本检测的结果表明,β2-AR表达水平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赫赛汀反应性之间呈负相关,β2-AR高表达患者的赫赛汀病理完全反应率显著低于表达β2-AR低表达患者组。体内外实验亦证实,儿茶酚胺刺激通过激活β2-AR介导信号通路显著拮抗赫赛汀的抑增殖效应。儿茶酚胺刺激激活β2-AR介导信号网络,导致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活化,诱导乳腺癌细胞对赫赛汀产生抗性。本项研究对于乳腺癌新型治疗方案的建立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同型半胱氨酸抑制缺氧诱导猪冠状动脉痉挛的机制研究

    目的:持续缺氧可通过激活PI3K/Akt/Rho激酶信号通路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血浆浓度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Hcy对缺氧诱导猪冠状动脉痉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离体血管环灌流实验测定猪离体冠状动脉的张力变化;免疫印迹检测磷酸化与总的MLC、Akt和MYP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持续缺氧15 min以上可引起猪冠状动脉的持续收缩,预孵育Hcy(0.1~1 mmol/L)30 min,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缺氧诱导的冠脉收缩;而预孵育相同浓度的Hcy对该收缩无影响。缺氧15 min时冠状动脉p-MLC ( Ser19)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持续缺氧60 min时p-MLC (Ser19)水平较缺氧15 min时升高。预孵育Hcy(1 mmol/L)30 min,对缺氧15 min引起的p-MLC(Ser19)蛋白水平降低无影响,但抑制了缺氧60 min时p-MLC(Ser19)的升高。预孵育Hcy(1 mmol/L)30 min对持续缺氧引起p-Akt(Ser473)的变化影响不大。结论:Hcy可能通过激活Rho激酶改善缺氧诱导猪冠状动脉非内皮依赖的收缩。

    作者:安苑铭;吴立玲;窦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生物钟基因Clock对iPSCs分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生物钟基因Clock对干细胞分化成熟过程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我们将携带有Oct4、Sox2、c-Myc和Klf4的TetO-FUW-OSKM慢病毒转染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中,利用PCR、免疫荧光法、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拟胚体形成实验鉴定细胞的多能性。通过RNAi技术抑制Clock基因表达,观察Clock基因对iPSCs分化的影响。结果:小鼠MEF在转染后12 d形成典型的小鼠ESC样克隆。 RT-PCR显示iPSCs表达多能性基因Nanog、Sox2、Oct4、Dax1、Esg1、ERas、Zfp296和Klf4;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有Oct4和SSEA1的表达;培养可见拟胚体的形成。因此,我们成功将小鼠MEF重编程为iPSCs。细胞非定向分化实验发现,转染48 h后,对照组克隆边缘不光滑,有伪足伸出,提示iPSCs存在分化;Clock-siRNA组的iPSCs克隆仍保持边缘光滑,极少有伪足伸出,RT-PCR提示多能性基因Sox2、Oct4和Klf4表达较对照组升高。结论:生物钟基因Clock可能参与了iPSCs的分化过程。

    作者:赵冉;杨羊;徐晨;李二敏;陆超;孙宁;钱睿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2种乳腺癌耐药性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和功能预测

    目的:发掘在乳腺癌耐药性细胞中表达错调的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方法:对敏感和耐药性乳腺癌细胞中的lncRNA表达分别进行芯片检测。检测后结果经生物信息统计学分析对lncRNA进行归类和功能网络预测。结果:与敏感细胞相比,他莫昔芬和曲妥珠单抗耐药细胞中表达上调和下调的lncRNA分别为2107、611、1154和2141种,其中在2种耐药细胞株中共同表达错调的有93种。对共同表达上调的69种lncRNA的功能预测发现2种与在乳腺癌耐药性中发挥作用的蛋白编码基因或microRNA相关,2种参与有丝分裂节点或DNA损伤引发的细胞死亡。结论:本研究发现大量在他莫昔芬与曲妥珠单抗耐药细胞中异常表达的lncRNAs,但同时在2种细胞中异常表达的数量极少,提示lncRNAs在肿瘤药物耐药性中具有较强特异性。本研究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功能预测的靶基因筛选方法。

    作者:张秀磊;王志宇;朱涛;汪香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Seipin基因缺陷对小鼠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Seipin突变或缺失可导致患者肥厚性心肌病和心衰,但机制不明。本课题研究seipin基因缺失( seipin-/-)对小鼠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2月龄的雄性seipin-/-及野生型(WT)小鼠主动脉缩窄手术(TAC)后12周(n=8)研究seipin缺失对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机制。同时体外检测 seipin-/-及WT 小鼠心肌细胞钙流。结果:和 WT TAC 组相比, seipin-/-TAC组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心腔扩大、心肌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心肌胶原沉积,炎症细胞浸润和凋亡小体增加;有更为明显的心肌细胞内质网扩张,微管和线粒体变形病变;心肌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心衰和心肌肥厚因子及炎症基因表达增加,钙流相关基因(SERCA2a、RyR和NCX)下降。 Seipin-/-小鼠和WT小鼠相比,心肌细胞出现慢钙瞬变衰减和肌浆网钙离子含量增加。结论:Seipin缺陷加重小鼠TAC术后心肌肥厚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可能与心肌钙离子通道的受损并促进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炎症和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刘雪静;吴晓月;王欢;杨诚志;李子健;张幼怡;刘国庆;杨宏远;黄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沉默Sam68基因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Sam68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针对Sam68 mRNA的第531~552靶位点,构建pLKO-Tet-On载体,制备慢病毒并感染、筛选Jurkat细胞,诱导干扰载体表达;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干扰效率;用体外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干扰Sam68基因表达后对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Jurkat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Sam68基因表达下调能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导致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G2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G1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shRNA靶向干扰Sam68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的增殖。

    作者:王齐;王迟鹃;李元叶;许华;李庆华;庞天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方木鸡颗粒对不同p53基因型的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结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开发新的抗结肠癌药是提高结肠癌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是目前国家中药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复方木鸡颗粒(简称木鸡)由云芝、山豆根、菟丝子、核桃楸皮等组成,具有扶正清热解毒功效,能抑制甲胎蛋白升高和调节免疫功能,已用于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但在抗结肠癌的研究方面较少。本研究观察木鸡对不同p53基因型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p53wt、SW620p53mt和SW480p53mt)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木鸡的抑瘤机制。方法:MTT法检测木鸡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木鸡对不同p53基因型的人结肠癌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5%的浓度抑制率可达92.7%。光镜下可见木鸡处理的结肠癌细胞变圆、浮起,细胞边缘呈发泡状,DAPI染色显示木鸡处理的细胞染色质浓缩,核边集,提示凋亡样改变,且p53野生型的人结肠癌细胞变化更明显。结论:木鸡对人结肠癌细胞有明显的抑生长作用,这种作用在p53野生型的人结肠癌细胞上更显著,提示木鸡的抑瘤作用机制与p53抑癌基因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作者:于向洋;王玉;万山荣;刘花丽;张雪;邢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经claudin-4调控颌下腺分泌的机制研究

    目的:紧密连接是调控颌下腺分泌的重要途径,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经紧密连接分子claudin-4调控颌下腺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AMPK激动剂AICAR刺激SMG-C6细胞,检测跨上皮电阻( TER)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改变,免疫共沉淀检测claudin-4分子的磷酸化,免疫荧光观察claudin-4分子的分布。结果:用AICAR刺激SMG-C6细胞显著降低TER值,提示AMPK激活增加了SMG-C6细胞旁细胞通透性。 AICAR特异性诱导claudin-4分子从细胞膜向细胞浆转位。 AICAR刺激显著增强了SMG-C6细胞ERK磷酸化,使用ERK1/2抑制剂U0126和ERK1/2 siRNA后抑制了AICAR对TER的影响。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AICAR激活claudin-4丝氨酸199位点的磷酸化并且增加了claudin-4和occludin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AMPK激活后通过调节claudin-4分子的磷酸化及分布增加了SMG-C6细胞紧密连接的通透性,促进颌下腺的分泌,该作用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

    作者:向若兰;梅梅;丛馨;李静;丁冲;吴立玲;俞光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ZBTB20是甲胎蛋白基因的一个序列特异性转录阻遏子

    目的:探究ZBTB20结合甲胎蛋白( AFP)基因启动子发挥转录抑制作用的关键序列。方法:依赖ELISA的DNA-蛋白实验、传统的凝胶阻滞实验( EMSA)、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和定量PCR技术。结果:AFP基因启动子-104/-86区域是ZBTB20可以结合的小有效关键序列。我们利用定量PCR检测了ZBTB20肝脏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肝脏中HNF1α、C/EBPα、HNF3α、NF1、p53等转录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变。结论:ZBTB20通过结合AFP基因启动子-104/-86区域从而发挥了对AFP基因的转录抑制的作用。

    作者:张海;曹冬梅;周露婷;张晔;谢志芳;章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二氧化硫调节老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泡巨噬细胞分泌及吞噬功能

    目的:观察新型气体信号分子二氧化硫( SO2)对老年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20~24月龄,体重758±47 g的老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LI组和SO2治疗组。 SO2治疗组和ALI大鼠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每只200μg)后,分别立即腹腔注射SO2供体Na2SO3(0.54 mmol/kg)/NaHSO3(0.18 mmol/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滴注等体积无热原生理盐水。各组大鼠气管内滴注LPS或生理盐水6 h后,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于分离和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AM)。 ELISA测定AM培养上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10的含量,并观察AM对白色念珠菌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气管内滴注LPS可使AM分泌IL-1β、IL-6和IL-10增多,同时使其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降低。与ALI组相比,给予SO2溶液后可抑制IL-1β、IL-6的分泌而促进IL-10的分泌,同时使AM对曲霉孢子的吞噬率增加。结论:外源性给予SO2可调节老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AM分泌及吞噬功能的变化。

    作者:黄新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食道下段巨大憩室伴憩室内异位胰腺

    异位胰腺又被称为迷走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出现在正常胰腺位置以外,且与正常胰腺组织之间无位置、血管、神经及解剖关系的联系;食道憩室较为罕见,是食道管壁薄弱处形成一个向外突出的与食道相连的盲管状内有开口的腔隙,食道下段憩室又称为隔上食管憩室,发生较为罕见;在食道下段出现憩室并在憩室内伴发异位胰腺更极为罕见,而异位胰腺合并食道憩室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对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对该疾病认识不足使我们误认为是食道瘘,结合影像、内镜检查并在手术后病理检查得以明确。两者都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因为此二者合并起来发生实属罕见,且容易误诊,我们将收治的食道下段巨大憩室内伴发异位胰腺病例做出报道。若出现症状的食道憩室合并肿块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因有如纵隔粘连等因素具有较大的创伤性,甚至给病人带来一些较大风险的并发症,如吻合口瘘等。对于无法耐受较大创伤的患者来说,不妨采取经口内镜下切除的治疗方法,虽然也有可能会有些不确定的因素,但是目前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还可以联合胸腹腔镜来进行操作,以大限度减少患者的创伤。当然,这项操作和内镜操作者的技能和熟练程度及也许需要使用胸腹腔镜的操作者娴熟的操作技巧相关。若不能单独在内镜下切除,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诊断能力的不断提高,综合性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快,将会减轻患者更多的痛苦。

    作者:詹玮;廖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Ldlr-/-)小鼠喂养西方饮食(western diet, WD)6周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并在饮食中添加或不添加3%omega-3 PUFA进行干预。使用液相质谱联用检测血浆中PUFA及其代谢产物浓度。油红O染色分析测定动脉树斑块面积及主动脉根部斑块脂质含量,HE染色分析主动脉根部斑块大小,天狼星红染色分析主动脉根部斑块胶原纤维含量,免疫荧光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含量。结果:(1)与WD组相比,omega-3组小鼠动脉树斑块面积比例显著降低。(2)Omega-3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脂质含量和巨噬细胞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含量显著上升,斑块不稳定指数下降(P<0.05)。(3)Omega-3处理组血清中omega-3 PUFA显著增加,分析代谢产物发现EEQ和18-HEPE水平显著增加。结论:Omega-3处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增加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其代谢产物水平变化相关。

    作者:刘亚晋;李丹;张栩;艾玎;朱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黄芪注射液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UUO模型大鼠肾组织BMP-7、BMPR-Ⅰa和Smad5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脏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及其受体( BMPR-Ⅰa)和Smad5的表达影响。方法:36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在术后14和28 d分批处死动物。 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BMP-7及其受体和Smad5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形态学染色见假手术组肾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小管管腔扩张或萎缩,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病变随时间延长加重;治疗组病变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与治疗组肾组织BMP-7及其受体、Smad5的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但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表达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MP-7及其受体和Smad5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治疗组BMP-7及其受体和28 d Smad5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黄芪注射液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减轻UUO模型大鼠肾组织病变,这可能与增加肾组织BMP-7及其受体和Smad5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姝玉;吴莹;赵福健;许红;高誉珊;张淑静;贾德贤;王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LSD1调控hiPSCs高效定向分化为IPC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抑制或沉默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hiPSCs )内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LSD1)基因的表达,建立一种hiPSCs高效、定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IPCs)的方案,并初步探讨其调控分化机制。方法:采用shRNA或LSD1抑制剂,沉默或抑制hiPSCs内LSD1基因表达,筛选出利于hiPSCs向定型内胚层分化的LSD1活性;利用四步法将hiPSCs诱导分化为IPCs,并对IPCs分化效率及成熟度进行检测;将IPCs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免疫缺陷小鼠肾包膜下,评估其体内降糖疗效;ChIP-qPCR检测抑制LSD1前后hiPSCs细胞核内相应组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抑制LSD1可促使hiPSCs提前进入定型内胚层分化,终IPCs的效率由21.52%提高至39.32%;体外胰岛素分泌量由1/8提高到1/6;移植的IPCs可在1周内使糖尿病小鼠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ChIP-PCR结果显示hiPSCs的分化基因启动子区域H3K4me2/me3和H3K9act水平提高,H3K9/H3K27me3和HDAC1水平下降,而多潜能基因表达情况相反。结论:适当抑制LSD1活性可显著提高hiPSCs向IPCs的分化效率和成熟度,并在体内发挥有效降糖作用;LSD1通过调控hiPSCs多能性基因和分化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甲基化、乙酰化修饰水平来影响IPCs分化效率。

    作者:周淑艳;孙倓;桑金凤;张根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TRB3通过GSK-3β信号通路参与AGEs诱导胰岛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TRB3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诱导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与GSK-3β通路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检测糖尿病大鼠模型发病不同阶段体内AGEs水平、胰岛β细胞TRB3表达情况与β细胞凋亡的关系。细胞水平上,检测AGEs处理后大鼠胰岛β细胞系INS-1细胞TRB3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沉默或过表达TRB3对AGEs诱导INS-1细胞凋亡的影响,体内和体外的凋亡检测均采用TUNEL染色法。通过分子机制研究探讨AGEs以及TRB3对GSK-3β通路的影响。结果:随着AGEs水平的增加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TRB3表达水平增高,体外应用AGEs刺激INS-1细胞其TRB3表达水平也相应增高,而干扰或过表达TRB3后可以减弱或增强AGEs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 AGEs诱导TRB3表达的同时GSK-3β活化并加重了INS-1细胞的凋亡,而抑制GSK-3β通路后明显减弱这种效应并保护AGEs导致的凋亡β细胞。结论:TRB3通过激活GSK-3β通路参与AGEs诱导的β细胞凋亡。

    作者:王猛;方妮;张文健;许世清;王在;刘虹麟;房青;彭亮;娄晋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阿尔茨海默病( AD)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高半胱氨酸( Hcy)2周构建AD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 Hcy)和预防组( Hcy+GBE),治疗组( Hcy注射2周后给予GBE 1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和皮质中tau及其磷酸化、GSK-3β及其磷酸化、PP2A及其甲基化、PSD95、synapsin I的变化。结果:(1)水迷宫提示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显著高于其它3组。(2)大鼠海马和皮质中tau、GSK-3β和PP2A表达无变化,tau磷酸化和PP2A甲基化模型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GSK-3β磷酸化和PSD95、synapsin I表达模型组显著性低于其它3组。结论:GBE能通过调节GSK-3β和PP2A活性预防和治疗Hcy导致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tau过度磷酸化。

    作者:曾宽;黄芳;包建;李梦珠;王小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去泛素化酶USP33通过影响Robo1蛋白稳定性介导肺癌细胞中的Slit2信号通路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水解酶33(USP33)在肺癌中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及癌旁组织中USP33的表达水平;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USP3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USP33在Slit2抑制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探讨USP33与Slit2受体Robo1的相互作用及方式。结果:qRT-PCR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肺癌中USP33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下调( 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USP33的肺癌患者生存时间较长;细胞划痕实验发现,特异性下调USP33时,能阻断Slit2抑制肺癌细胞迁移的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肺癌细胞中USP33能与Robo1相互作用,当下调USP33能显著降低Robo1蛋白水平,相反,当抑制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时,该作用减弱。结论:肺癌中USP33的表达水平降低,与患者预后有关。此外,USP33参与调节Slit2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而这种作用是通过USP33抑制Robo1蛋白依赖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来实现的。

    作者:普帅;孔瑞瑞;吴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4-HPR联合应用小白菊内酯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研究4-羟基维胺酯( N-4-hydroxyphenyl retinamide,4-HPR)联合应用小白菊内酯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实验分为4个组:对照组、单用小白菊内酯组、单用4-HPR组和4-HPR联合应用小白菊内酯组。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与GADD153的表达。结果:4-HPR联合应用小白菊内酯与单用药组相比有明显的抑制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联合用药与单用药组相比GRP78与GADD1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小白菊内酯增强4-HPR诱导的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作用,其凋亡机制与可能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目的:研究4-羟基维胺酯( N-4-hydroxyphenyl retinamide,4-HPR)联合应用小白菊内酯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实验分为4个组:对照组、单用小白菊内酯组、单用4-HPR组和4-HPR联合应用小白菊内酯组。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与GADD153的表达。结果:4-HPR联合应用小白菊内酯与单用药组相比有明显的抑制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联合用药与单用药组相比GRP78与GADD1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小白菊内酯增强4-HPR诱导的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作用,其凋亡机制与可能与内质网应激相关。

    作者:刘兰;杨莎莎;李香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62参与柳氮磺吡啶抑制NF-κB信号途径和诱导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以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为研究对象,从p62参与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途径活化角度,探讨柳氮磺吡啶( SAS)抑制NF-κB信号途径和诱导U251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方法:构建p62 siRNA表达载体,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检测NF-κB转录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自噬、凋亡。结果:SAS抑制U251细胞NF-κB转录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p62的表达可以增加SAS引起的NF-κB信号途径的抑制和凋亡;SAS通过自噬引起p62蛋白表达下降,抑制自噬可以拮抗SAS引起的NF-κB信号途径的抑制和凋亡。结论:p62蛋白水平在SAS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靶向抑制p62可能成为提高SAS抗肿瘤效果的新策略。

    作者:刘菲;颜晓羽;薛亚楠;苏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和心室重塑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水平;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CTRP6及纤维化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采用腺病毒注射的方法过表达心肌局部CTRP6;原代培养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探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CTRP6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胞浆中,心肌梗死后CTRP6表达显著降低。过表达CTRP6可缓解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障碍和心室重塑;外源性CTRP6可抑制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诱导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化;CTRP6可抑制TGF-β1诱导的RhoA活化及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A( MRTF-A)的核转位,预孵育RhoA抑制剂可逆转TGF-β1诱导的MRTF-A核转位及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结论:CTRP6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RhoA活化及MRTF-A核转位,进而发挥抑制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及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张城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