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南省47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刘筱英;李寿年;黄莉;吴德兰

关键词:湖南省, 消毒供应中心, 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 了解当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 20 所三级甲等医院和 27 所二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结构、职称、学历、年龄构成等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47 所医院中,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数量平均7.04人,护理人员占82.24%.护理人员以初级、中级职称为主(占93.0%);护理人员主要为中专学历(占70.6%),40岁以上护理人员占80.5%,身体状况不甚理想,工作热情较低.结论 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均存在人员梯队不合理情况,其护理人员比重大、年龄、职称不合理,缺乏工作热情.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延伸和扩展消毒供应中心功能、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建立网络信息一体化系统,以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服务质量.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湖南省47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当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 20 所三级甲等医院和 27 所二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结构、职称、学历、年龄构成等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47 所医院中,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数量平均7.04人,护理人员占82.24%.护理人员以初级、中级职称为主(占93.0%);护理人员主要为中专学历(占70.6%),40岁以上护理人员占80.5%,身体状况不甚理想,工作热情较低.结论 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均存在人员梯队不合理情况,其护理人员比重大、年龄、职称不合理,缺乏工作热情.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延伸和扩展消毒供应中心功能、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建立网络信息一体化系统,以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服务质量.

    作者:刘筱英;李寿年;黄莉;吴德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在川崎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对川崎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确诊的120例川崎病患儿被随机分为路径组、对照组,制定川崎病临床路径表,根据临床路径表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出院前患儿及家长对川崎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路径组川崎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川崎病患儿家长对川崎病相关知识及健康技能的理解和认知,也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系统规范地进行健康教育,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

    作者:王雪婷;齐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6 h内运动与体位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产妇术后6 h内予以主动、被动运动及体位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产妇按入院月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6 h内予主动、被动运动及体位干预,即主动、被动活动产妇下肢,协助产妇取半侧卧位、侧卧位、翻身等.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第4、第5、第6小时主观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剖宫产术后6 h内进行主动、被动运动及体位干预在提高产妇舒适度、缩短排气时间、预防皮肤损伤方面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黎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碘伏擦拭镜面保证手术视野清晰

    腔镜手术因其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小、康复时间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但临床上在进行腔镜手术过程中,由于体腔内温度和体外温度相差较大,镜头易出现起雾现象而导致看不清手术视野,影响手术操作.

    作者:钱白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1例烫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

    总结1例烫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患儿的护理.做好家长和患儿的心理护理,减轻家长因认为是自己对患儿照顾不周而产生的自责感;由于患儿烫伤较严重的部位是会阴部及臀部,且年龄太小,不能自行控制大小便,采用暴露疗法,并对患儿四肢进行适当约束,确保卧位的有效;正确处理创面,防止病原菌侵入机体,以减少或消除烫伤对肾脏所致不利因素;腹膜透析过程中用新生儿体质量秤精确测量透析液量,并自设专用表格及时记录透析时间和量;腹膜透析易并发感染,加上会阴部的烫伤更是增加了感染机会,将腹膜透析管放置并固定于患儿没有烫伤创面的左腹部;请营养科会诊,处理烫伤患儿创面的恢复需要增加营养的摄入,而ARF要限制蛋白质的入量之间的矛盾.经过19 d的治疗和护理,患儿尿量、电解质及肾功能恢复正常,创面基本愈合出院.

    作者:李莉;周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原因分析与护理

    调查分析126 例小阴唇粘连的婴幼儿情况,探讨导致婴幼儿小阴唇粘连的原因,针对分析结果 提出护理对策.本组息儿居住地农村(城郊)的占72.2%,高于居住在城市的患儿所占比例(27.8%),患儿发病年龄多小于3岁,占92.9%.4.8%的家属不了解此病,缺乏婴幼儿外阴护理的基本知识,不知道清洗或不敢洗;33.3%的患儿家属为患儿清洗外阴,但清洗方法 不正确,尚未把小阴唇内的分泌物清洗干净;21.4%的患儿便后仅是干抹,不给予清洗;37.3%的幼儿穿开档裤,随地坐卧;有婴幼儿换尿布不及时等.由于女婴的生殖道解剖及生理特点易发生外阴感染,患儿家属的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卫生条件和医疗水平薄弱,故加强婴幼儿生殖系统卫生健康宣教和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医疗护理水平对防治婴幼儿小阴唇粘连非常重要.

    作者:吴小君;张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手术前后功能锻炼

    总结58例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手术前后的功能锻炼.术前协助患者作相应检查,如:屏气耐受时间、常速起蹲 20 下或登楼梯 4 层运动,根据检查结果 给患者制定相应提高心肺功能锻炼方案,提高耐受力;指导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锻炼、束胸训练等;术后第2天,进行带有一定强迫性的深呼吸运动锻炼,如吹气球;指导患侧肢体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将患侧手轻抚墙壁,手指缓慢向上攀爬以抬高患肢;做好出院指导,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除1例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术后 20 d 内死亡外,57例治愈出院,近期效果好.

    作者:吴日凤;廖燕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护理服务品牌的创建与效果分析

    目的 创立护理品牌,形成专科特色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确立 2007 年为护理品牌年,对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服务观念与服务技能的强化培训,建立相应的制度与考核标准并将服务质量纳入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各科室开展特色服务创立护理品牌,开展优质服务岗评选活动,深化星级服务提升护理人员业绩,提高品牌效应.结果 实施 1 年半后各科室基本建立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品牌,优质服务岗考核项目中的护士仪容与岗位着装、服务态度、服务礼仪、护理服务的及时性与预见性、护理服务反馈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增值服务、服务礼仪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1 或 P<0.05).结论 护理服务品牌创建需要常培训常更新护理人员服务理念,需要贯穿护理文化内涵建设,将专科特色护理引入优质服务中,在创建服务品牌中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作者:黎月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患者的心理干预

    目的 了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情绪不安问卷对12例发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患者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 采取针对性干预后,对患者进行再次测评.结果 本组患者中,中、重度焦虑11例,中、重度情绪不安者有10例;干预后,前者下降至5例,后者下降至4例,患者的焦虑状况和情绪不安程度明显缓解(P<0.01).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患者存在中、重度的焦虑和情绪不安,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程度,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为脱位后的再治疗创造了条件.

    作者:闵贵娟;潘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按压合谷内关减轻胃镜下行高频电摘除胃息肉患者术中反应的观察

    目的 探讨按压合谷、内关穴减轻胃镜下行高频电摘除胃息肉术中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2007 年5月-2008年9月共86例接受电子胃镜下行高频电摘除胃息肉术的患者,按申请单递交先后顺序编号,单数为穴位按压组,双数为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常规护理,穴位按压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按压内关、合谷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胃镜下摘除息肉过程中的反应程度及紧张恐惧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胃镜下摘除息肉过程中的反应程度(U=4.01,P<0.05)及紧张恐惧程度(U=14.73,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穴位按压组的反应程度及紧张恐惧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 电子胃镜下行高频电摘除胃息肉术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压合谷、内关穴,能减轻患者术中的反应程度及紧张恐惧程度.

    作者:吴小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冰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冰敷对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1例PICC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置管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冰敷,方法 为:置管后立即开始冰敷1 h、间歇1 h,交替进行2次冰敷后,改为每6 h冰敷1次,每次1 h,共3次.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例,对照组发生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后立即给予冰敷能有效减少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桃月;翁媛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闭锁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结11例闭锁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经验.从患者入院抢救开始,即由经过培训的急诊护士给予早期全面康复干预措施,为后期康复计划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包括早期心理康复,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语言早期康复护理;吞咽的早期康复,避免患者舌肌和吞咽肌群发生萎缩;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情况进行合理的肢体功能早期康复,从而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减轻,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保障.本组11例患者中1例因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其余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出院时5例患者口齿清楚能正常交流,3例患者口齿含糊,但能进行简单对话,2例患者能发出单音或双音节词;7例患者能自行进食;5例患者能自行行走,3例患者需人掺扶,2例患者可坐轮椅.

    作者:陆春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应用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应用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体会.(1)做好雾化吸入护理:伊洛前列素吸入的次数需根据患儿病情及耐受情况而定,根据医嘱按患儿体质量计算吸入剂量,吸入伊洛前列素前后均要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12个月以下患儿无法应用口含器吸入给药,采用面罩吸入给药.(2)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在伊洛前列素吸入前认真清理气道分泌物,减少对气道的刺激,手动呼吸气囊的辅助频率和潮气量应准确,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息儿的肢体动作、表情特点等,及时判断药物不良反应;患儿行机械通气致气道疼痛,而吸入伊洛前列素的不良反应亦表现为头痛、下颌痛等,疼痛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舒适度,而患儿年龄小、行机械通气等无法表达其不适感,可通过绘画评估、面部表情、行为测定等帮助测定疼痛程度.本组26例患儿给予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治疗和护理,无严重不良反应,22例效果显著,4例出现较轻不良反应,停药数分钟后均逐渐消失.

    作者:李荣;王志伟;姚霖;冯东杰;杨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哈尔滨市 8 所二级以上医院 61个病房632例住院病人的一般资料、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及所住病房的护理人员配置水平进行调查.对影响病人护理满意度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人所住医院等级、病人性别、居住地和病房护理人员配置中的护患比、床位使用率、学历结构、护龄结构及在编护士与病人数的比例影响病人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 医院等级、病人性别、居住地以及病房护理人员的配置是影响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应针对影响住院病人满意度的因素,改善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红云;李秋洁;曹俊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改良吸引引流管在手术中的应用

    吸引系统是手术室常用的、必备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及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吸引系统的通畅无阻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临床实践中,传统的吸引引流管应用于颅脑手术、骨科手术、肠梗阻急诊手术时,经常发生堵塞,严重影响手术的进展及患者的抢救.针对此,我院将一次性吸引引流管进行改良,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娴;詹永忠;卢绛芳;陈雪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一次性细菌过滤器在呼吸机排出气体处理中的应用

    通过呼吸机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致病菌,既污染了环境,又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1].但目前临床上往往对呼吸机排出气体的污染未加重视,患者呼出气体未加任何处理即排入病室中.为切断患者呼出气体中致病菌对室内空气的污染,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减少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在呼吸机呼出气端安装细菌过滤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彩霞;潘群婕;叶东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下肢动脉栓塞腔内治疗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总结 8 例下肢动脉栓塞行腔内治疗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术后严密观察患者肢端的血液循环,包括足趾的颜色、温度、运动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术后严密观察尿色、尿量并准确记录,及时监测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值,以便早期发现肾功能变化;4例通过短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血液透析时严格消毒导管接头,对插管部位严格消毒并用敷贴覆盖,预防感染;指导患者出院后自我监测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血尿等,定期复查血凝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指导患者每日观察尿液颜色与量、有无下肢水肿、血尿及尿量的变化等.本组 8 例经过积极对症治疗护理后 1 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其余 6 例均安全度过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期.

    作者:凌云霞;肖丽佳;商艳霞;黄晶;殷春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药抗菌生肌散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抗菌生肌散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 将68例压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营养支持疗法和抗感染治疗,清创消毒后,对照组使用庆大霉察纱条湿敷创面,每日1次;治疗组根据疮面大小,将中药抗菌生肌散(干粉)与生理盐水适量调成糊状均匀地涂在疮面上,每日1次.两组治疗10 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84,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抗菌生肌散治疗压疮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莉;程景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家庭腹膜透析病人首次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家庭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病人首次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193例家庭腹膜透析病人首次发生腹膜炎的情况,通过与病人及家属或腹膜透析操作者交流,观看操作者操作流程,记录并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原因;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是否并发腹膜炎病人性别、年龄、原发病、营养状况、透析时间、血肌酐水平、随访情况、医疗付费方式、病人和操作者的文化程度有无差异,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93例病人中首次发生腹膜炎者44例;腹膜炎发生原因中,主要是因操作不规范而致,占68%;多因素分析显示:不规律随诊、无独立透析间病人腹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定期来院随诊、有独立透析间者(P<0.05).结论 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其次是便秘、腹泻、导管出口处感染;对腹膜透析病人要加强追踪管理,尤其是操作不规范、不定期来院随访、无独立透析间的家庭腹膜透析病人,应定期评估他们的透析情况并再培训,协助改善透析环境,减少腹膜炎发生率,降低病人退出率.

    作者:廖玉梅;徐春华;高敏;李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婴幼儿高压氧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分析总结570名行高压氧治疗婴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治疗中哭闹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认为婴幼儿的情绪表现为易激动、易变化、时间短暂、反应强烈、外显而真实,护士应掌握不同月龄/年龄婴幼儿的心理特点,了解患儿的个性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于过度兴奋、哭闹剧烈的患儿采取亲人陪护的特殊护理;指导家长密切配合;做好基础护理等.

    作者:杨昌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