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铁成;刘一;徐莘香
目的在急诊处理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锁骨下动脉损伤及肩关节脱位、骨盆骨折等创伤的同时或 2~ 3周内进行臂丛神经离断伤或部分离断伤的手术修复,以提高其术后的优良率.方法 1993年 2月~ 2003年 1月,我们对怀疑有臂丛损伤的患者,尽快进行 MRI等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对其中明确为离断伤或部分离断伤的 29例患者,在伤后急诊或 2~ 3周内实施了臂丛探查,神经直接缝接,颈丛、膈神经、副神经移位,臂丛神经交叉移位及侧侧缝合等手术. 结果其中 21例患者术后得到 6个月~ 6年 (平均 3年 )的随访,按照顾玉东的臂丛损伤功能评定标准,本组患者观察总体优良率达 70.6%. 结论对有合并伤的臂丛神经离断伤或部分离断伤患者,急诊或 2~ 3周内进行手术探查和修复,可减少手术次数和难度,提高臂丛损伤修复术的优良率.
作者:马玉海;张少成;王志伟;麻文谦;潘永太;孙来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翼异型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1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按Allman分类Ⅱ°7例,Ⅲ°4例,均采用双翼异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按Karlsson评分标准,优10例,良1例,未出现松动、感染、断钉等合并症.结论双翼异型钢板适用于肩锁关节半脱位及完全脱位,术前检查时应特别重视是否有神经损伤.
作者:王秀会;吴祖明;顾伟民;陆跃刚;王明辉;许国祥;付备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分别用松质骨螺钉、空心加压螺纹钉、L型角钢板、T型支撑钢板内固定35例.结果随访6~12个月,33例X线示骨折愈合无移位,膝关节位置及间隙正常.Merchant评分标准:优22例,良9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结论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可靠的内固定、植骨解决和防止术后平台塌陷,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后期并发症.
作者:高道海;刘建林;孙广伟;刘海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从数量与功能两方面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髂骨穿刺,梯度离心分离获得 hMSCs,体外扩增培养;对第 3代细胞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维生素 C等成骨诱导培养,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表达和钙结节形成情况;诱导细胞与可吸收性复合支架材料体外构建复合体,植入裸小鼠皮下,对照组仅植入支架材料,术后 3周取材检测骨钙素、Ⅰ型胶原表达.结果 4ml骨髓含 3.2× 107~ 6.0× 107个单个核细胞,培养 3周收获 hMSCs 2.5× 107~ 4.3× 107;成骨诱导后,表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阳性细胞数 >50%,对照组 < 10%;诱导细胞与材料复合后植入体内仍然高表达骨钙素、Ⅰ型胶原.结论 hMSCs能够满足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对种子细胞数量和功能的要求.
作者:段小军;杨柳;顾祖超;李起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手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带神经的双侧胸脐皮瓣修复全手皮肤撕脱伤、右侧皮瓣上的两根神经分别与手掌第1、第3指掌侧总神经吻合,左侧皮瓣上的两根神经分别与尺神经手背支和桡神经皮支吻合.结果两例全部成功.随访12~15个月,患手有温度觉和触痛觉,尺侧接触台面时有敏感性触觉,且恢复部分握捏功能.结论带神经双侧胸脐皮瓣修复全手皮肤撕脱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张志霖;韦兆祥;李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自制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严重粉碎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治疗Pilon骨折26例,其中B型3例,C型23例,16例闭合性骨折,采用自制杂交式外固定架.结果3例局部感染,1例骨髓炎,3例行踝关节融合术.17例活动受限<25%,6例>25%,关节疼痛评分1级12例,2级6例,3级4例,4级4例.结论自行设计的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严重粉碎Pilon骨折疗效可靠.
作者:李衡;侯志勇;李增力;李志;张伯锋;彭阿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逆行穿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适应证及手术方法,丰富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手段.方法12例病人均在能透视的普通手术台进行,膝关节屈曲30°~40°于髌韧带内侧缘做5cm的切口,经股骨髁间窝逆行穿入带锁钉.闭合复位7例,开放复位5例.结果经平均1年的随访,所有病人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经膝关节逆行穿钉治疗股骨骨折是可行的,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等特点,早期对膝关节功能无影响,但远期影响有待长期随访.
作者:李连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随访病例术后平台高度丢失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解剖复位率. 方法对 2000年 1月~ 2003年 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对有良好随访的 57例达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的平台骨折病例进行 X线片分析.结果随访 6个月~ 2.5年,平均 15个月,约有 28.1%发生平台高度丢失(判定标准:关节面塌陷 >3mm和 /或轴向对线不良 >5°),总结出 6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丢失的原因:①年龄 >60岁,②严重骨质疏松,③复杂性、粉碎性骨折,④拉力螺钉、 T或 L型钢板抗剪应力较差,⑤植骨不充分,⑥过早负重. 结论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足量植骨、解剖复位后坚强内固定及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是减少平台高度丢失、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关键.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及术后康复锻炼中,如能充分考虑上述六种造成平台高度丢失的原因并加以克服,将可能避免或延缓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汤旭日;王秋根;张秋林;沈洪兴;纪方;禹宝庆;许硕贵;唐昊;张春才;王家林;陆晴友;王万宗;吴剑宏;汪方;方大标;杨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制一种既有成骨作用又有局部抗感染能力,且有较低免疫原性的新型高效骨植入材料. 方法采用超声和负压双重复合法制备复合庆大霉素抗菌骨并辐照灭菌,通过扫描电镜和微生物测定法分别检测其复合情况及庆大霉素在体内外的缓释特性.结果明胶复合庆大霉素抗菌骨在体外 12d、体内 14d持续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小抑菌浓度,基本达到临床局部抗菌效果.结论明胶复合庆大霉素抗菌骨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缓释特性,有望成为感染性骨缺损的理想植入材料.
作者:李宝兴;张育敏;李春源;赖炽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西脉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54例.结果54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优良率96.3%.结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确实等优点,但应加强术后管理.
作者:张淑云;贺健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综述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BMP)的成骨机理及其复合人工骨和局部基因疗法在治疗骨缺损中的研究进展 .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 BMP修复骨缺损的研究文献 . BMP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而促进新骨形成 , 并具有强大的异位成骨作用 . 载体或局部基因释放的 BMP可有效修复骨缺损 . BMP的人工骨和局部基因疗法研究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途经 .
作者:温纪林;徐永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胫骨近端骨折,特别是高能量胫骨近端骨折治疗上有很多困难:软组织必须承受损伤与手术剥离的双重压力 ,常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近端骨块的复位、固定与维持.治疗上根据这些特点应做到:及时发现处理合并损伤,对骨折损伤正确判断,根据每个骨折的特点及软组织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特别强调手术中对软组织的保护.
作者:曾炳芳;罗从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后( Schatzker Ⅴ、Ⅵ)的微创治疗,即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 Hybrid外固定支架的疗效. 方法从 1999~ 2002年收治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12例,男 8例,女 4例;年龄 27~ 48岁,平均 39.3岁.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 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 结果经 6~ 27个月随访,平均 15个月. 12例均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 3.2个月.膝关节功能伸膝 0~ 5°,屈膝均超过 100°.未发生膝关节不稳定.其中 1例发生针道感染, 2例术后 2年 X线有骨关节炎表现.平均膝关节评分及功能评分( knee society clinical rating system)分别为 88.7和 85.2. 结论利用间接复位技术及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王蕾;陆宸照;王亚梓;张海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镍钛记忆合金锁骨钩环抱器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3例合并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镍钛记忆合金锁骨钩环抱器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随访6~12个月,平均7.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肩关节肌肉无萎缩,外观正常,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X线片示无再脱位征象.采用Karlsson术后疗效分级:A级15例,B级1例.结论镍钛记忆合金锁骨钩环抱器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创伤小,简便易行,疗效好,对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病人更具有独特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周松;蔡建春;庄明增;郝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高清晰超声检查显示臂丛神经形态.方法应用 10MHz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8例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检查,确认其与周围组织解剖定位关系.结果所有志愿者的臂丛神经均得到了较好的显示, C7锥体横突、锁骨下动脉和颈深动脉是描记中重要的标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臂丛神经的形态,可以提高其对臂丛损伤的诊断.
作者:张元智;顾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军训及运动中膝关节稳定装置急慢性损伤的临床诊断与镜下诊断及其病理改变的差异程度.方法 97例膝关节训练损伤患者通过关节镜观察进行诊断,分析急性及慢性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及病理改变差异程度.结果急性损伤(受伤 6周之内) 33例,临床诊断误诊率: ACL9.1%, PCL 3.0%,半月板 12.1%,二联征及三联征分别为 6.1%及 3.0%.慢性损伤 64例,临床误诊率: ACL1.6%,半月板 4.7%,二联征及三联征各为 1.6%.急性损伤合并软骨退变损伤 5例 (15.2% ),慢性损伤合并软骨退变性损伤 25例( 39.1%),其中慢性膝关节损伤中韧带损伤合并软骨损伤 20例,占 80.0%.结论急性膝关节损伤,由于关节肿胀、剧痛,临床检查受限,误诊率较高,应及早行关节镜检查,以提高诊断率.关节软骨损伤与关节损伤后不稳有关.慢性膝关节损伤引起软骨损伤的合并症,明显高于急性期,病程越长,软骨损伤越重.疑有韧带损伤、关节不稳、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应及早行韧带及半月板修复,以减少继发性软骨损伤.
作者:黄华扬;曹正霖;张余;章莹;尹庆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下段颈椎的应力松弛特性,并评估椎间盘切除植骨术与椎板切开术对其影响.方法 6例新鲜尸体完整颈椎及手术后颈椎,在模拟生理状态下进行屈曲及伸展位的应力松弛实验.结果在恒应变条件下,绘制术前及不同术式后的中下段颈椎的应力松弛函数及曲线;术后的中下段颈椎的应力和初始化应力比值 G(t)比术前明显增大,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后的 G(t)值比椎板切开术大,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恒应变条件下,颈椎具有快速应力松弛敏感性,屈曲位比伸展位大.椎板成形术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都使颈椎的应力松弛能力减弱,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的影响更大.
作者:于铁成;刘一;徐莘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20年对腕塌陷有系统研究,X线片诊断标准的提出和修正进一步明确了腕塌陷的概念,舟月进行性腕塌陷分期法帮助临床医生更客观地追踪该病的发展和愈后.相关生物力学的研究使对此症病理机制的认识大为加深,并且成为手术方法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四角融合术为代表的各种部分腕骨融合术和近排腕骨切除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阻止腕塌陷的继续,成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必须要根据桡腕关节和腕中关节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硅胶假体置换术由于其明显的并发症基本被淘汰.
作者:朱跃良;徐永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并发肺损伤的机理、病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家兔40只,通过改良Alle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截瘫按Talove分级为1~2级,分为治疗组(B)和对照组(A),治疗组于伤后3h开始自静脉给予常规剂量(0.35mg/kg)的地塞米松治疗,分别于不同的时相点处死家兔,观察动物肺脏的病理改变.结果家兔脊髓损伤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肺脏损伤,肺出血(100%).脊髓损伤所致的肺出血,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髓损伤均并发不同程度的肺损伤.肺损伤的发生机理主要是神经-体液应急反应.应用常规剂量的地塞米松即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的肺损伤.
作者:傅廷友;万年宇;卢廷胜;林勇;宫岩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臂毁损伤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四种组织瓣对不同程度、不同组织缺损的前臂毁损伤进行修复与功能重建.结果本组组织瓣全部成活,重建的骨支架均骨性愈合,重建肌肉的功能部分恢复,肌力达Ⅱ~Ⅳ级,尺神经移植修复正中神经者正中神经支配区触觉恢复好,而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端侧吻合时尺神经支配区触觉恢复差,运动功能无改善.结论不同组织缺损的前臂毁损伤可采用不同的组织瓣修复和功能重建,既保全肢体,还获得部分功能.
作者:李杰锋;侯英兰;成明华;肖勋纲;李康杰;彭中才;罗炜;王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