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OLTER锁骨钢板治疗锁骨远侧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

胡勇;谢辉;毛伟民;徐荣明;朱文杰;杨立峰;张飞;王延炳

关键词:Wolter锁骨钢板, 锁骨远侧端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摘要:目的探讨WOLTER锁骨钢板治疗锁骨远侧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3月~2002年5月,应用WOLTER锁骨钢板治疗锁骨远侧端骨折12例,肩锁关节脱位8例,锁骨远侧端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7例.结果术后随访4~18个月,平均11.7个月.术后JOA评分75~96分,平均85.4.所有病例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200~300ml(平均250ml).术后48h允许病人肩关节运动(前屈、外展90°).8周后除1例病人外,肩关节运动均达到正常范围.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WOLTER锁骨钢板为治疗锁骨远侧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下肢骨折的技术及初步报告

    目的报告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下肢股骨远侧骨折与胫骨近侧骨折的短期疗效,结合文献综述,介绍LISS的相关技术.方法5例男性,29~78岁,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例,全髋关节翻修术股骨干远段骨质疏松性骨折1例,胫骨平台及上段骨折2例,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1例,分别应用股骨远侧LISS或胫骨近侧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3例实施微创内固定,2例扩大切口处理合并损伤或植骨.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观察l~3月,4例膝关节屈伸范围达120°;1例为60°,术后2个月膝周围出现异位骨化.结论LISS对单处股骨远侧或胫骨近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也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股骨干远段骨折的治疗,但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或必须植骨者则需扩大切口,仍有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的并发症出现.

    作者:顾立强;王大平;相大勇;曾国庆;裴国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拇短展肌肌力定量测定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客观、量化的拇短展肌肌力评判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化微型便携式肌力测定仪对101例(162只手)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测定.其中女77例、男24例.年龄20~59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了肌力测定,其中62只手在术后6周再次测定.结果44%的患者具有拇短展肌肌力减弱,其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01).部分年龄组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术后差异具极显著意义(P<0.001).结论拇短展肌肌力定量测定是判断腕管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定疗效的一个良好的客观指标.

    作者:刘璠;H.Kirk Watson;Lois Carlson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46例报告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共收治4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按改良的Gustilo分类法Ⅰ型12例,Ⅱ型9例,ⅢA型6例,ⅢB型7例,ⅢC型2例.全部患者均急诊行清创术及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创面均给予一期缝合,但有2例另行减长切口、二期缝合.结果本组患者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创面愈合情况:一期愈合36例,坏死组织再次清创术后行自体植皮术6例,骨外露以比目鱼肌肌瓣覆盖后行自体植皮术1例.骨折愈合情况:正常愈合39例,6例延迟愈合(ⅢB 4例,ⅢC 2例).本组中有4例发生浅表软组织感染(ⅢB 1例,ⅢC 3例),经用抗菌素及局部加强换药后治愈,无骨髓炎病例发生.结论对于Ⅰ、Ⅱ及ⅢA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若病程短、生命体征平稳,急诊行清创及交锁髓内钉固定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新潮;徐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湿热环境火器伤有限清创术疗效观察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高温高湿环境猪肢体火器伤有限清创、开放引流术与彻底清创、开放引流术的疗效.方法24只猪枪击至伤双后肢,各8只分别置于高温高湿环境4、6、8h三个时段进行初期外科处理,每一处理时限分为彻底清创、开放引流组(4只,8肢)和有限清创、开放引流组(4只,8肢)两组.观察比较每一时限下两种不同处理的伤道愈合情况、伤道壁组织细菌数及血中细菌内毒素水平.结果伤后4h处理,两组各实验点细菌数无显著差异,内毒素含量48h和72h时间点,彻底清创组低于有限清创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6h处理,细菌数及内毒素含量在术后均无明显差异.伤后8h处理,细菌计数彻底清创组在处理后72h和1周两个时间点明显高于有限清创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中内毒素水平72h,1周两时间点,彻底清创组明显高于有限清创组(P<0.01).三个处理时限的伤口愈合时间,彻底清创组均要长于有限清创组(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我们,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的初期外科处理,采取有限清创、开放引流的方法效果较好.如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彻底清创、开放引流处理,其处理时限应趋向于在伤后4h内进行.

    作者:张敬良;裴国献;张洪涛;郑晓勇;孙鸿涛;罗炳德;耿穗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温高湿环境猪肢体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的初步观察及细菌学分析

    目的初步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不同初期外科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建立猪双后肢火器伤动物模型并立即置于高温高湿环境,分别于伤后3h和4h进行外科处理.每一处理时限均分为一期闭合组(组1:8只,16肢)和开放引流组(组2:6只,12肢)两组.分别观察每一时限下,两种不同外科处理前及处理后8h、24h、48h、72h、1周时血中白细胞数、伤道壁组织细菌数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在伤后3h处理时限下,两种外科处理前后的各时间点白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外科处理后组1的细菌数低于组2且渗出较少,除两组中有个别肢体有少量干性脓苔外其余均无明显感染征象;组1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组2(P<0.05)且瘢痕形成小.在伤后4h处理时限下,外科处理后1周前的白细胞数和细菌数两组均无差别,致1周时组1要明显高于组2(P<0.05);组1有4肢伤口发生感染,而组2只1肢有少量脓苔样分泌物外其余均无明显感染发生;伤口愈合时间两组已无差别.结论结果显示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猪肢体火器伤在伤后3h内采用一期闭合处理效果较好,但应考虑到实验与实战环境有着较大的距离;而且在延长较短的处理时限后就会使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因此,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即使受伤时间极短,若要采用较为积极的清创缝合时,应充分考虑伤口的污染及组织损伤程度、受伤部位以及伤员全身因素的影响,一期闭合处理仅适合于某些少数情况.而单纯的切开(减压)、开放引流处理在3h、4h两个时限均无明显感染,显示其疗效更为稳定、可靠,应是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中较为理想的基本方法.

    作者:张敬良;裴国献;张洪涛;郑晓勇;孙鸿涛;罗炳德;耿穗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解剖型钢板在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1年2月以来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39例,用Link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获7~26个月随访.结果解剖复位31例,接近解剖复位8例;39例患者伤口均愈合,无骨折不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优24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89.74%.结论Link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唐本森;向阳;尹培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适应证和经验教训.方法使用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制成的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切开复位后1~4枚螺钉固定,术中检查稳定性是否良好;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踝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随访54例147枚螺钉.全部骨折无移位,均愈合良好,无细菌感染.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月(3~28月),根据国内王栋梁等综合功能评估标准,优良率达96.3%.结论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操作简单,效果理想.只要手术时机恰当,术中精细操作,术中术后处理得当,并发症也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李进;杨述华;杜靖远;邵增务;肖宝钧;杨操;许伟华;刘国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治疗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TLBF)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139例确诊为TLBF患者,分为两组:非手术治疗组47例,采用卧硬板床及石膏支具固定;手术治疗组92例,采用椎体钢板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损伤分级.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年2个月,平均脊椎后突角:术前23.5°,术后8.5°;中柱后突程度:术前25%~85%(平均33%),术后0~53%(平均12%);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45%,术后恢复平均85%;椎管狭窄程度:术前30%~85%(平均55%),术后0~50%(平均20%);随访神经功能恢复到E级的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两组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伴有或可能出现继发性神经损害,尤其是伴有较严重后柱损伤的TLBF均不稳定,均应尽早手术.

    作者:张康乐;蔡国平;刘德昌;熊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湿热环境肢体枪伤后局部变化与血中AKP、LDH、CK含量变化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湿热环境下枪伤局部组织病理变化与血清酶变化关系,探讨血清酶对评价损伤的意义.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湿热环境(HHE)组和常温常湿(NE)组,分别于火器伤后0、2、4、6、8、12、24h取伤道局部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并同时抽取外周血检测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结果两组伤道病理变化呈逐渐恶化趋势,湿热环境组伤后4~8h病理变化明显,常温常湿组8~12h病理变化明显;两组AKP、LDH、CK含量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高趋势;HHE组较NE组变化提前且各酶含量升高趋势显著.结论湿热环境因素与枪伤因素同时作用后组织损伤更为严重,组织释放酶含量与局部组织损伤程度一致.

    作者:张洪涛;裴国献;张敬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髁间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价值.方法自1995年7月~2001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钢板、95°角钢板、DCS或髁部支撑钢板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32例.根据AO/ASIF分类,C1型13例,C2型10例,C3型9例.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7年,根据Sanders评分标准,优14例,良9例,差4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孔德奇;朱文雄;李健;肖祥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伤口急救保护剂对猪股动脉出血的止血研究

    目的评价伤口急救保护剂对猪股动脉部分断裂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创伤法制成60头猪共60条股动脉的部分破裂,按照保护剂止血使用前是否擦拭伤口及是否辅助止血,分别建立擦拭或不擦拭伤口的止血带法模型、指压法模型和直接喷保护剂法模型等6种止血模型,每种模型均制作10个.术后12h内观察动脉压、心率、止血时间、保护剂膜形成时间、保护剂膜厚度以及保护剂膜是否破裂而继发出血,计算每种模型的止血成功率.结果①使用止血带者,擦拭伤口止血成功率为90%,而不擦拭伤口者为40%;②使用指压法者,擦拭伤口止血成功率30%,不擦拭者为20%;③直接喷保护剂者,擦拭伤口止血成功率为10%,而不擦拭伤口为0.结论对于猪股动脉部分断裂者,采用先扎止血带暂时止血,擦拭伤口后再喷洒保护剂,10min后放松止血带的止血方法成功率高,是首选的止血方法.

    作者:孙鸿涛;裴国献;王运斗;胡罢生;黄爱文;魏宽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逆行指背动脉皮瓣修复邻指指背皮肤缺损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指背动脉皮瓣修复邻指指背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对6例指背皮肤缺损应用邻指逆行指背动脉皮瓣进行修复.结果6例皮瓣5例成活,1例失败.结论应用逆行指背动脉皮瓣修复邻指指背皮肤缺损方法简便,效果可靠.

    作者:张增方;娄宏亮;孙伟;杜建春;朱朝晖;张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F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研究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疗效.方法对6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SF椎弓根内固定器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对其复位效果、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68例获平均36个月的随访,复位率95.6%,植骨融合率97.1%,临床优良率94.1%.结论SF椎弓根内固定器操作简单,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适用于腰椎滑脱症的治疗.

    作者:徐卫袁;朱贤;洪天禄;孙俊英;唐天驷;董天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腓肠神经逆行皮瓣修复足踝及胫前软组织缺损

    目的研究足踝及胫前软组织缺损采用腓肠神经逆行皮瓣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腓肠神经逆行皮瓣修复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缺损大小3cm×4cm~8cm×11cm.结果有1例发生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清创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3例外形臃肿,但均恢复正常的劳动.结论腓肠神经逆行皮瓣的血管恒定,变异小,不牺牲主要血管,蒂部可有足够的长度,可恢复局部的皮肤感觉,操作安全,供区不残留功能障碍,是修复胫前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加宽;姜佩珠;葛卫宝;魏俊贤;杨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过举肩顶法整复肩关节脱位26例

    自1996年4月以来,采用过举肩顶法复位肩关节前脱位,效果理想可靠,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景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湿热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皮质醇与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机体应激性变化特点,进一步了解这一特殊环境下火器伤机体及局部组织损伤变化规律.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两组,高温高湿组、常温常湿组,致伤后分别给予相应气候条件处理,于0、2、4、6、8、12、24h抽取外周血,检测皮质醇与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结果伤前及伤后即刻两组动物外周血皮质醇与胰高血糖素含量无差别;伤后4h以内二者均呈上升趋势;4h后高温高湿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常温常湿组.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因素与火器伤因素同时作用后机体应激变化更为显著,与机体及局部组织损伤情况一致.

    作者:张洪涛;裴国献;张敬良;孙鸿涛;王运斗;顾立强;胡罢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复合性骨盆伤的早期失血及救治相关因素

    目的研究复合性骨盆伤的早期失血及损伤特点,及其与救治关系、对预后结局的影响,探讨其分类救治的方法.方法对233例具有严重骨盆伤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按暴力方式、骨盆骨折类型及合并伤情分组,采用生理状态、解剖损伤及输血容量等方面的量化指标进行伤情评定分级,并计算生存概率(Ps),以此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盆骨折多伴有合并损伤,常为高能量交通伤所致;其出血源、出血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非对称相关;其中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脏器破裂出血者伤后血压改变和早期输血量均较为显著,骨盆AIS和ISS分值较高,生存概率(Ps)较低.结论高能量所致骨盆伤多为高危性创伤,易合并多发伤,常有多源性出血,加强整体伤势和出血来源的认识,区别不同伤情,有利于对其进行分类救治.

    作者:田利华;刘谨文;高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颈椎前路钛板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路钛板在手术治疗颈椎创伤、脊髓型颈椎病、颈椎肿瘤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前路钛板治疗颈椎创伤与疾病22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包括颈椎间盘突出)13例,颈椎骨折5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颈椎肿瘤2例.结果本组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3年5个月,平均1.5年,21例植骨块与上下椎体融合(95.5%),1例不融合(4.5%).无钛板松动断裂、移位,亦无植骨块脱出压迫食道.术后除1例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症状无恢复者,其它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优良率86.1%.结论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起到术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明显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作用.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清汉;苑壮;马希峰;张明生;高嵩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11例

    目的分析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及移植特点,比较小隐静脉结扎与否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11例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其中3例术中结扎小隐静脉.皮瓣均成水滴状设计,开放外踝后方皮肤通道.结果11例皮瓣均成活,5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皮下组织液化.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是治疗儿童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结扎小隐静脉对皮瓣成活无明显影响.切取皮瓣上界不超过小腿后部中上1/3处,两侧不超过侧中线;皮瓣成水滴状设计,开放外踝后方皮肤通道,及细致的显微外科操作,均是保证皮瓣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荣文;郭炜;崔鲁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胫骨疲劳性骨折的早期诊治及预防

    目的探讨胫骨疲劳性骨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及预防.方法自1988年8月~1999年7月共收治胫骨疲劳性骨折66例,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及X线分型,分别用周林频谱治疗仪照射、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优50例,良16例,优良率达100%.结论胫骨疲劳性骨折的发生发展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性损伤过程,掌握该病分型特点以确保对该病实施早期诊治,制定科学合理的军训计划对该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宏贤;姜世平;徐谦;林道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