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红;罗福成;连娟;童清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科财便字[2001]002号文件批复,已批准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由原刊期半年刊改为月刊。希望广大超声医学工作者热情支持该刊,踊跃投稿,共同努力办出高质量的专业性的科技期刊。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编辑部 2001年2月16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以DTI技术检测30例DM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并用脉冲多普勒法检测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比较两组参数的不同。结果:两组间Ea、Ea/Aa有差异(P<0.01,P<0.05);而E、A、E/A无差异。其中DM组Ea/Aa<1者占43.33%;E/A<1者占10%。结论:2型DM患者早期即使不伴有微血管病变也可能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DTI新技术优于传统多普勒血流法能够定量准确评价DM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张广明;曹丽;肖广辉;孙津红;王佩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报告16例过敏性紫癜肠道的超声表现,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5~12岁。临床表现以皮肤皮疹,紫癜及阵发性腹痛为主。其中伴恶心呕吐者8例,便血6例,伴关节肿痛2例。采用APOGEE 800型彩超诊断仪,7-3C凸阵探头。检查前一日晚餐不宜过饱,禁食禁水8~12小时,于次日晨空腹检查,必要时安排在X线钡餐检查前或检查三日后进行。根据观察部位不同,取仰卧位,坐位,半卧位或左右侧卧位。灵活运用多方位,多切面缓慢移动连续扫查方法。发现病变后注意其位置、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与周围脏器关系。
作者:齐国新;彭文秀;李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与血管造影对比,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观察肿瘤血管上的可靠性和对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58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肿瘤患者接受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肝细胞性肝癌25例,肾癌5例,肝转移癌16例,肝血管瘤8例,肾血管瘤4例。58例中28例在一周内进行血管造影。结果:三维多普勒超声所显示的肿瘤血管图像与血管造影的动脉期图像非常相似。在原发性肝癌和肾癌病例,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出肿瘤周边粗大、弯曲的供血动脉向肿瘤内部延伸。在肝转移瘤病例,可见肿瘤周边正常粗细的血管受压变形、移位并环绕肿瘤。在肝血管瘤,表现为肿瘤内部无明显血管,肿瘤周围可见部分血管环绕。结论:肿瘤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图像与血管造影动脉期图像非常相似,能准确显示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瘤血流的明显差异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
作者:王瑛;郑敏;张学文;贾冬林;王敦礼;王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缺血再灌注对冠脉反应性充血的影响,并分析缺血预适应对再灌注后冠脉反应性充血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7条杂种犬分为两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n=9)、持续缺血再灌注前先行反复三次短暂性缺血预处理组(IP+IR组,n=8)。测量基础状态和大充血状态下峰值速度、速度时间积分,并计算充血时大峰值血流速度与基础速度比值、速度时间积分比值(即PRV:BV和VTIPR:VTIBASE)。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再灌注后LVEF恢复值(再灌注1小时值-缺血1小时值)。测量冠状静脉血浆中内皮素含量。处死犬后,将心肌用Evans蓝和TTC染色,测量坏死区和危险区心肌面积,计算二者之比(NA:RA)。从危险区中采集心肌标本放置于固定液中,进行电镜检查。结果:各组缺血和再灌注1小时时左室射血分数较同组基础状态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再灌注后,各组射血分数均较缺血1小时时有所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虽然再灌注1小时时各组间射血分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P+IR组的射血分数恢复值高于IR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IP+IR组NA:RA值均较IR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IR组再灌注1小时反映反应性充血量的指标(PRV:BV和VTIPR:VTIBASE)较基础状态均降低,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IP+IR组PRV:BV和VTIPR:VTIBASE再灌注时明显低于基础状态。IR组和IP+IR组冠脉结扎1小时和再灌注1小时时,冠状静脉血浆中ET水平均明显较基础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预适应组缺血和再灌注1小时时刻ET水平明显低于IR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电镜显示,IR组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受损,多处断裂,细胞肿胀,吞饮小泡减少,电子密度降低疏松,血管腔外见白细胞侵袭;IP+IR组显示吞饮小泡减少,基底膜破坏较IR组减轻,断裂少见,电子密度较低。结论:预适应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坏死心肌面积,改善心功能,改善微循环功能;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可以发现缺血再灌注后反应性充血量减少,预适应并不能使冠脉反应性充血指标恢复。
作者:王建文;王新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对男性不育中精囊疾病诊断应用。方法:TRUS声像图结果与临床诊断和精液检查对照。结果:本文总结分析了15例不育症患者精囊的声像图,表现有慢性炎症、钙化、萎缩、畸形等。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对男性不育精囊疾病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测手段。
作者:范燕文;肖萍;刘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男性患者,38岁。以上腹饱胀不适就诊。一般状况良好,腹部体检发现左上腹可疑包块,腹水征(—)。门诊腹部B超检查:肝胆脾未见异常,胰头与胰体形态大小正常,胰尾见一5.88cm×5.42cm类圆形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光滑,内部回声欠均,后方回声无衰减。腹腔未见游离性液性暗区,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B超提示:胰尾部实质占位病变(考虑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入院术前检查三大常规与血液生化均正常。术中见胰尾部有一类圆形实质性肿块,有包膜,与正常胰腺组织分界清晰,腹膜后大血管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手术切除肿块后送病检。病理报告: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作者:胡于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自然组织谐波成像(NTHI)与常规基波成像(FI)的对比观察,研究NTHI改善正常肾脏声像图质量,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53例(标准受检者180例,肥胖受检者73例)正常肾脏进行观察,分析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结果:FI成像标准受检者图像显示优良率85.0%,肥胖受检者图像显示优良率76.7%。NTHI成像标准受检者图像显示优良率96.7%,肥胖受检者图像显示优良率87.7%。结论:无论是标准受检者还是肥胖受检者NTHI的图像质量均较FI的图像质量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裴红;罗福成;连娟;童清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对12例MVSD进行检查,寻找MVSD图像特征及规律性,10例经心血管造影对照,8例经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对11例MVSD作出正确诊断。MVSD的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MVSD孔多、位置变化大;常合并多种畸形;部分患者手术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仍可显示过室间隔残余分流束血流信号。结论:MVSD的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CDE对MVSD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作者:侯传举;邓东安;张雅丽;刘洁;于克东;段开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时准确测量眼轴的新方法。方法:用A超测量角膜到晶体后囊的距离,利用B超直观性测量晶体后囊到视网膜的距离,两者相加得出眼轴长度用于人工晶体计算,可避免将玻璃体混浊误认为眼后壁。结果:与常规A超测量法相比,术后残余屈光在1D以上的比例减少12%。结论:本测量法设计合理,准确性高,实用性强。
作者:顾真寰;沈慧英;盛敏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15岁。因偶然发现左侧膝关节下方内侧一突起肿物而就诊。查体:于左侧小腿上段内侧扪及一隆起物,质硬,位置固定,与胫骨相连,有轻压痛。行超声检查,于左侧胫骨干骺端内侧探及一骨性隆起,约1.5cm×1.0cm,呈宽基底半圆形,突出于骨表面向外生长,边界明显,表面覆盖一帽状强回声,边缘清楚,但不光滑,后方回声衰减,与和其相连的正常胫骨在回声强度及内部结构相同。超声诊断:左胫骨骨软骨瘤。
作者:潘秋丽;杨丰霞;王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例1、男,49岁。1995年7月因右上腹不适1月并发热1周,疑为胆囊炎行B超检查:胆囊正常:右肾与肝之间见14cm×10.0cm×9.3cm分叶状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呈不均匀低回声,中部回声稍强,彩色血流信号丰富;肝门、右肾门及上极另见多个3.0~5.3cm性质同前肿块,部分见分隔状无回声区。超声提示:右上腹部多发实性及囊实性占位。上消化道钡餐:十二指肠球部与降段交界处可见龛影,并见钡剂溢出肠道数厘米,结合其它检查提示: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并穿入肠腔。CT:右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结合胃肠钡餐考虑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大,肿块中心坏死与十二指肠降部相通。
作者:徐颖;胡晓娟;陈越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二维超声及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心搏出量计算方面的准确性。方法:运用M超Teichholtz公式法、双平面Simpson公式法、主动脉血流频谱积分与瓣口面积相乘法以及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计算10只犬在静息状态及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通过主动脉瓣口的流量变化,并与热稀释法测定的数值比较。结果:冠脉结扎前后彩色三维超声计算的犬每搏量与生理仪热稀释法测得相应的数值相关显著,其中静息状态下r=0.85,结扎冠脉后r=0.92,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二维超声计算的心搏出量在基态时与生理仪热稀释法测值相关较好,Teichholtz公式法、Simpson法、Doppler频谱法与热稀释法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85、0.95;t检验示Teichholtz公式法及Simpson法的测值与热稀释法测值无显著性差异,Doppler频谱法的测值与热稀释法测值相差显著(P<0.01)。冠脉结扎后Teichholtz公式法的测值与热稀释法数值无显著相关,r=0.68;Simpson法及Doppler频谱法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91;t检验示Simpson法测值与热稀释法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其余两组数值与热稀释法相差显著(P<0.01)。结论: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在理论上不存在几何学方面的假设,可不受节段性室壁异常运动的影响,准确地计算心搏出量的变化。
作者:孙鲲;王新房;邢晋放;袁霞萍;吴棘;谢明星;李爱丽;吕清;袁士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内血流特征,探讨该技术在检测心肌内血流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15例正常人和14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前降支中段和近段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前壁心肌内血流,显示清晰二维彩色多普勒信号后,应用脉冲多普勒探测血流频谱;分别在不同时刻经静脉注射Albunex 0.08ml/kg和潘生丁0.56mg/kg后,观察前壁心肌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和频谱变化。结果:15例正常人和13例前降支狭窄患者前壁心肌内能显示出冠脉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以舒张期灌注为主,收缩期存在少量逆流;这些人中注射Ablunex后心肌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强,但血流速度增加不明显〔(0.33±0.06)m/s,P>0.05〕;注射潘生丁后14例正常人和1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强,血流速度亦明显增加〔(0.33±0.10)m/s和(1.08±0.07)m/s;(0.30±0.12)m/s和(0.61±0.12)m/s和(0.61±0.12)m/s,P<0.05〕,于5~8分钟达峰值,冠心病组心肌内峰值血流速度与基础血流速度之比明显低于正常人组(2.02±0.44和2.87±0.45,P<0.05);同时心外膜血流速度亦明显增快,冠脉速度储备在正常对照组高于冠心病组(分别为3.54±0.33和2.40±0.29,P<0.05)注射潘生丁后5~9分钟时3例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难以显示,前降支血流速度减慢,同时伴有胸痛、胸闷,2例心电图提示ST段压低加重,1例出现“T”波假性正常化,提示“盗血”现象存在。结论:CDCFI能敏感准确显示心肌内血流信号,发现其与心外膜血流的不同特征;为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和分析心肌血流动力学提供新的直接依据;可能为临床提供直接评价心肌内局部血流储备的新方法;能直接发现“盗血”现象时冠脉血流的改变。
作者:李治安;王建文;王新房;谢明星;吕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儿,女,5岁,主因间断呕吐、腹痛一年半入院。曾于1999年先后6次以呕吐原因待查入消化内科诊治。胃镜示:浅表性胃炎。上消化道造影示:胃食道返流。经保守治疗缓解。2000年12月再次出现呕吐伴阵发性腹痛,呕吐物混有胆汁。体检:蜷缩体位,消瘦面容,舟状腹,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未闻及气过水声。追问病史,餐后胸膝位可缓解。疑诊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行超声检查。
作者:裴广华;彭文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性,26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悸2年,加重1月就诊。查体: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前后径42mm)、左室(前后径62mm)明显扩大,右房(横径43mm)、右室(横径42mm)稍大,肺动脉增宽(内径32mm)。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主动脉瓣可见四个瓣叶(图1),大小不一,厚薄不均,发育不对称,其附着点分别位于12点、5点、7点、9点;左室长轴观,主动脉前壁根部可见两个瓣叶,其间有粘连,开放时瓣叶动度降低,开口约14mm。连续多普勒在主动脉瓣上记录到湍流频谱,流速205cm/s,关闭时瓣膜对合差,可见明显缝隙,彩色多普勒在主动脉瓣下记录到大面积花色返流束,返流面积7.8cm2。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主动脉瓣四叶畸形(轻度狭窄、关闭不全并重度返流);2、全心扩大,以左心扩大为主;3、肺动脉增宽。
作者:康或;陈淑文;陈黄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对比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三种技术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相对准确性。方法:在43例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中,应用M型超声Penn方程、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方程和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分别测量左室心肌重量,以Framingham研究确定的左室肥厚诊断标准,对比了三种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以三维超声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了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14.0%、16.3%和20.9%,与三维超声诊断相比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4%和90.7%(P均<0.05)。结论:对于左室肥厚的诊断,三维超声具有较M型和二维超声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在左室肥厚合并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三维超声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技术。
作者:郑昭伦;张运;季晓平;邢艳秋;王勇;张薇;张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性,6个月。主因头颅进行性增大2个月就诊。患儿两个月前哭闹时喂饼干发生呛咳,并出现口周紫绀,肢体乱动,呈频死样挣扎,剧烈咳嗽之后紫绀逐渐消退,其后患儿开始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较剧烈,非喷射性,不伴发热、昏迷、抽搐、肢瘫,当地按“消化不良”治疗10天,呕吐缓解,以后发现患儿头颅逐渐增大,就诊我院。发病以来精神尚好、睡眠可、二便正常,分娩时顺产无窒息。体格检查:体温36.7℃,体重10kg,身长70cm,头围52cm,一般情况良好,反应可,头部颅骨顶部有波动感,前囟4.5cm×4.5cm,头皮静脉明显,毛发稀黄,颈软,心肺正常,病理体征未引出。头颅CT示:双侧额颞顶区颅板下方见弧形液体密度影,近颅板侧较内侧密度高,内侧密度近似脑脊液密度影,相邻部位脑回变平,脑沟变浅,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室、池无著变,中线结构无移位。提示:硬膜下腔积液(血性),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边秋平;卢金玲;张玉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儿,社会女性,6岁。主因左侧腹股沟肿物6年入院。查体:外生殖器女性,双侧腹股沟隆起,分别可触及4cm×3cm×2cm和2cm×2cm×1cm的质软肿物,边界欠清,无压痛。可还纳腹腔,压住内环口增加腹压时,肿物不再出现。高频彩超(SSA-340A 探头频率7.5MHz)检查:左腹股沟皮下可探及19.9mm×10.9mm×13.5mm边界欠清晰的低回声,与左下腹腔内肠管紧密相邻,深呼吸时低回声位置无明显变化。右侧对称部位未探及相同回声。CDFI检查:低回声周边散在蓝红色点状血流,Vmax 0.12m/s,Vmin 0.02m/s,PI 2.00,RI 0.83。超声诊断:左侧腹股沟处异常回声一疝不除外。手术所见:双侧腹股沟区分别可见约2.5cm×2cm×2cm卵圆形肿物类似睾丸,但因患儿外生殖器为女性,阴道发育正常,并且不了解腹腔内子宫,卵巢的发育情况,将肿物取病理活检后还纳入腹腔,常规行两侧疝修补。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耿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32岁。6年前发现左侧大阴唇处有一约3.2cm×1.5cm的包块,略突起,近几年来逐渐增大。近期因大阴唇肿胀来诊。查体可见左侧大阴唇处有一柔软包块,呈紫红色,约6cm×5cm,触摸有轻微搏动,局部皮温升高。临床诊断为血管瘤。超声所见:左侧大阴唇可见一7.1cm×3.2c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可见网格样无回声暗区,彩色多普勒显示网状暗区内充满五彩镶嵌、红蓝交错、明亮的血流信号,以动脉血流为主(图1)。脉冲多普勒测收缩期峰值流速为30cm/s,PI 0.45。彩超诊断:左侧大阴唇蔓状血管瘤。经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崔琳玲;吴世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