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宁
新生儿科是一个风险性极高的科室,在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笔者试图从存在的风险着手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风险的方法。
作者:周蓉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患者对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情况。方法:在我院中医科病房住院病人中,选取部分病人进行优质护理服务,部分病人予以普通护理服务,比较两部分病人出院后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比较分析,住院期间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出院后对入院宣教态度、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医疗活动讲解、出院健康指导五个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护理服务的患者,其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病人满意度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水针穴位位点注射对脑性瘫痪尖足畸形的疗效。方法:对50例脑性瘫痪伴尖足畸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按摩,推足按膝整足法,下肢牵张运动法;治疗组采用上述方法的同时应用水针穴位位点注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水针穴位位点注射疗法对脑性瘫痪尖足畸形的疗效显著。
作者:赵鹏举;李恩耀;史华;郭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糖、白细胞及前白蛋白(PA)血清含量变化对于判断手足口病病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7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症合并脑炎组52例,普通组为30例,另选取同时期体检正常儿25例为对照组。检测患儿入院后12 h、治疗后7d和对照组体检时血糖、白细胞及前白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血糖、白细胞可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血清PA明显下降,随着病情逐渐缓解,PA逐渐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白细胞、PA对于判断病情程度及评估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高伟;冯桂青;程芳;焦宏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PHP 治疗23例肱骨近端骨折,观察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3例患者平均随访10.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7周。结论:LPHP具有固定可靠、减少软组织损伤、血运破坏少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晓亮;于金芝;王鹏程;尹升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对急诊护理活动中以往产生矛盾、纠纷、投诉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搜寻风险的微小苗头,并进行积极防范。结果: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根据防范措施提高了医疗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李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临床资料。鼻饲方法采用经鼻胃管法,混合营养制剂百普力、百普素(纽迪希亚,荷兰)、匀浆等,全天量800-1600 mL。按喂养方式分为两组。I组:35例,采用间隔鼻饲法,即每3小时1次鼻饲200 mL,加热;Ⅱ组:33例,采用持续匀速鼻饲法,即24h持续加热泵入。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高血糖症、胃潴留的发生率,护理成本(鼻饲时护理所需时间)。结果:Ⅱ组与I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4 h持续加热经鼻胃管泵入营养制剂能够降低肺炎风险,对血糖影响小,患者胃潴留发生少,能够有效降低护理成本。
作者:谢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男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抵触度,了解男护士对护理工作抵触心理的本末,确定解决此种抵触心理的方法。方法:通过调查本院2006、2007级男护士与女护士各35名护理本科实习生,比较男护士与女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抵触度。结果:男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抵触度明显高女护士。结论:男护士的护理工作面对着多方面的压力产生对护理抵触心理。通过宣传、教育、男护士职业发展需求及社会认同去改善其抵触心理。
作者:何先琼;谢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并评价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腹腔镜胆囊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趋势。方法:查阅2011年1-6月和2013年1-6月我院出院的腹腔镜手术病历,对抗菌药物用药指征、用药时机、用药疗程、选药合理性及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同期相比抗菌药物费用下降了30.22%;抗菌药物使用天数由4.4天缩短到2.1天;抗菌药物使用由98.63%减少到31.93%;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77.38%增长到84.21%;给药时机合理率由6.71%增长到71.95%;用药疗程合理率由16.67%增长到72.27%。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用药疗程明显缩短,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
作者:贺彦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针对临床血常规检验工作当中常见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控制、避免误差的血常规检验工作要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3年9月期间,门诊部常规就诊的患者血常规标本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份标本进行血液中白细胞含量、红细胞含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含量的测定工作。研究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测定时间、以及不同抗血凝剂条件下,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常规8~25℃温度条件下,白细胞含量明显高于4℃冷藏条件下数值,血小板含量明显较低;放置10min时间测定下白细胞含量、血小板含量均明显低于放置2h后数值;浓度1.8mg/ml EDTA盐作用下,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浓度2.6mg/ml EDTA盐作用下的检出数据,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论:保存温度、采血部位、测定时间、以及抗血凝剂使用的差异,都是导致临床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主要因素,要求通过对医务人员技术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的丰富为出发点,构建针对性的血常规检验标准与守则,并实施全面性的质量控制,以大限度的控制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提高血常规检验的质量与水平。
作者:梁伟;梁健智;陈云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2007-2012年我县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情况,进一步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对2007-2012年全县35501名孕产妇抽取静脉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快速检测、ELISA)、阳性者采用METHOD方法确认,对确诊阳性孕产妇进行预防母婴阻断干预措施。结果:19名孕产妇确诊为阳性,终止妊娠3例,15例妊娠分娩活婴15人,失访1例。孕产妇抗病毒药物服用率85.71%,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率为86.67%,人工喂养率为93.33%,存活13例婴儿,随访管理到18个月龄有9人,HIV检测结果阴性9人,母婴传播发生率为0.。结论:开展预防孕产妇艾滋病咨询与检测,能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通过及时合理正确地应用抗病毒药物、产科干预、人工喂养等综合措施,是可以减少HIV母婴垂直传播的。
作者:韦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是餐饮环节经营自律制度的核心制度,源于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规范于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目的是使食品链可以全程溯源,保持监管的效率,主要内容是索取供货方的合法资格和当批食品合格证明。该制度在落实中存在追溯目的难以实现、落实效果不尽人意、监管成本投入过高等问题,实效性也不强,不能达到法律法规和规范制定时的初衷。完善该制度,就要改革索证的内容和方式,建立票据式进货台账,并逐步推进大型单位索证索票台账的数字化。
作者:亓延海;刘圣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甲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可复性器械实施集中式处理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分析可复性器械实施集中式处理存在的各项问题,并针对其问题采取符合国家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要求的解决措施,建立集中式处理佳模式。结果:实行改进后的集中式处理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量与以往比较有较大提升。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加强集中管理的质量,改变了以往分散式的管理方法,有效地保证了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规范了手术器械及外来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监测以及使用,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
作者:袁建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系统评价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2010)、FMJS外文全文数据库(EMMC,1995~2010)、CNKI(1995~2010)和VIP(1989~2010),查找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事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脑梗死有效率方面与单独应用奥扎格雷钠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脑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与单独应用奥扎格雷钠比较,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存在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影响了结果的论证强度,因此上述结论应谨慎对待,并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作者:纪德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性酒精中毒患者60例,实验组30例,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30例,单独应用纳洛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意识清醒时间为(2.65±0.86)h,较对照组时间短(3.97±0.78)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8.31±2.15)h,较对照组时间短(4.26±1.92)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小时清醒例数:实验组12例,对照组25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周金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份至2013年1月份来我院住院部患有急腹症的患者病例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程均在4~7天,长不超过7天,患者的年龄范围均在25~75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在35岁。上述患者均无影响手术疗效的重大疾病或意识障碍如重大器官功能衰竭、痴呆等。同时,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更好地评估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为50%(50/100),患者进行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如下:患者特殊部分的子宫肌瘤有12例,占12%(12/100);因手术而损伤的患者有2例,占2%(2/100);患者出现严重的盆腹腔粘连症状的有18例(18/100),占18%;恶性病变的患者有8例,占8%(8/100);膀胱损伤的患者有6例,占6%(6/100);出现严重出血的患者有4例,占4%(4/100)。同时在该组患者中有下腹部手术历史的患者有50例,中转开腹率为60%(30/50),而没有进行过下腹部手术的患者有50例,中转开腹率为20%(10/50)。有下腹部手术历史的患者和没有下腹部手术历史的患者中转开腹率进行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应该对相关的腹腔镜手术特征要充分地掌握,同时及时地把握患者中转开腹的时间能够有效地治疗和防控妇科腹腔镜手术所引发的症状。各大医院还应该不断地提高本院的手术医师的操作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赵婧;彭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心理治疗对脊柱侧弯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让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等,以减轻患儿的忧郁程度,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Zung忧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无差异性的50例病例(P>0.05)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配带矫形器加医疗体操方法治疗,治疗组除和对照组采取相同治疗外介入心理治疗(包括对脊柱侧弯的认知治疗,纠正错误的认知,建立合理情绪、卫生保健知识教育等)。结果:治疗组心理状态比对照组稳定(P<0.05)。康复心理介入有助于提高脊柱侧弯患儿的心理应激,有助于患儿全面康复。
作者:周玉萍;李志建;皮艳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躯体疾病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5月-20012年4月上海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29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疾病患者伴躯体疾病的患病率为54.11%,前3位疾病类别依次为:心脑血管病、皮肤病和电解质紊乱。结论: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多与躯体疾病共病或多病共存。护理上应高度重视和识别躯体疾病,早发现非常重要,需要做好生命体征的测量,注意消毒隔离和自我防护,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使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躯体疾病能够及时救治。
作者:万敏;陈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结合眼舒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218例(398眼)用DY型多功能眼病治疗仪及眼舒贴治疗,每次20分钟,每天一次,连用20天,以后减为每周2-3天,连续6个月以上。结果: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83.4%。结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是治疗青少年近视,特别是假性近视的有效手段。
作者:周亚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去卵巢和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对大鼠血管钙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雌性 Wistar 大鼠分别进行去卵巢及肌肉注射地塞米松,观察去卵巢及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对血管钙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雌性Wistar大鼠共分为4组,即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地米注射组,10周后,进行主动脉钙含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及骨钙素(osteocalcin, OC)含量测定,判断血管钙化程度;用骨密度仪测定大鼠骨密度以反映骨质疏松程度。结果:去卵巢组和地米注射组血管钙含量均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两组腰椎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去卵巢组股骨骨密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卵巢和肌注地塞米松均可导致大鼠骨密度降低,同时可增加血管钙含量,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左风云;田颂;杨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