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中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61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的被动运动及心理疏导等。结果: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4-6周后,使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早期采取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不仅时ICU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者:盛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腰穿椎管内注药在外伤性颅内感染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近七年25例腰穿注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纳入的25例腰穿注药治疗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及单纯颅内感染患者中,脑脊液漏治愈率88.2%;单纯颅内感染治愈率87.5%。结论:腰穿注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对外伤性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者,可优先采用此法。
作者:纪德峰;徐增良;冷敦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5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抗ds-DNA抗体水平,并对其中的21例LN患者进行分析。结果:SLE、LN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活动期组显著高于静止期组;SLE患者TNF-α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LN患者TNF-α与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SLE及LN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 SLE和LN患者血清TNF-α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TNF-α参与LN发病。
作者:李峰;刘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5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358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60例,感染率为16.76%;医院感染疾病类型为肺炎30例,泌尿道感染16例,败血症10例,皮肤感染4例;医院感染住院时间<7d者17例,占28.33%,≥7d者43例,占71.67%,医院感染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患儿胎龄≦32周19例,占31.67%;﹥32周41例,占68.33%,早产儿胎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患儿手指SPO2≦88%﹤均在住院7-10内发生感染;早产儿医院感染病原菌:60例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病原菌69株,其中9例存在混合感染情况。革兰阳性球菌27株,占45%,主要以链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33株,占55%,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结论:早产儿感染的发生与胎龄、住院时间及手指SPO2有明显的相关性,需要加强多个环节中对早产儿的诊治与护理。
作者:胡旭辉;丁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细菌清除情况,并记录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动脉血氧分压和 C 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 C 反应蛋白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督灸对改善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筛选幼年强直性脊柱炎30例,予督灸治疗,七日一疗程,隔日灸一次,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明显下降。结论:督灸在改善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满意。是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申冬冬;侯江红;杜旭召;袁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患,好发于颜面、胸背及颈部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以黑头或白头粉刺、炎性丘诊、继发脓疱或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并常伴有皮脂溢出。属严重的损容性疾病。本病属祖国医学“肺风粉刺”“酒刺”范畴。多因过食肥甘厚味,脾胃藴积湿热,熏蒸于皮肤;或因肺经风热,上蒸于颜面;或冲任失调所致。西医认为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包括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皮脂腺功能的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腺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炎症及宿主免疫反应等等。
作者:金志霞;郭亚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男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抵触度,了解男护士对护理工作抵触心理的本末,确定解决此种抵触心理的方法。方法:通过调查本院2006、2007级男护士与女护士各35名护理本科实习生,比较男护士与女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抵触度。结果:男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抵触度明显高女护士。结论:男护士的护理工作面对着多方面的压力产生对护理抵触心理。通过宣传、教育、男护士职业发展需求及社会认同去改善其抵触心理。
作者:何先琼;谢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2011年1月-2012年一月,我们根据14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别进行了宫颈组织检查,诊断性刮宫,得到病理结果175例(有的患者有两项病理结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付琳;张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疗程毕,两组患者病情显著改善,显效率分别为81.67%和80.0%,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副作用反应结果表示,利培酮组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且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逢安;徐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16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成功210例,穿刺成功率97.2%。失败6例。术后2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经相关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作者:黄秀玲;吴艳萍;徐小莹;梁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药马钱子具有剧毒性,但是中药马钱子却具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疗效,而且根据当前的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健胃、镇痛、消痰祛咳、杀菌等功效,并且其还对改善人体的微循环刺激骨髓、活血造血等具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中药马钱子对于促进神经中枢系统的兴奋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中药马钱子对面部神经麻痹、银屑病、眶上神经痛、手足癣以及肺结核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卢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讨论用综合措施提高重度肺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肺挫伤严重度评分ISS大于20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气分析PaO2及SaO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aO2和SaO2是判断低氧血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激素和抗生素等是肺挫伤治疗的重要方法。
作者:乔秀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当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由于来得突然,接种人群的数量大,对疫苗的需要大量增加,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特殊情况下,紧急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紧急预防接种时如何做到安全接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杜绝接种差错或事故,是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做好这种情况下的预防接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普通人群的心理特点、疾病控制机构及医院的工作特点、加强安全接种工作的措施等方面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预防接种的安全提出了5条措施,对预防接种时的安全操作具有指导性作用。
作者:包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胺碘酮作为一种高效而安全较高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而华法林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因此临床上常见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的病例。而两药的药理特性各异,合用时,胺碘酮可使华法林浓度增加,从而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国际标准化值( INR),使用不当将增加出血机率。临床药师拟结合临床实践对胺碘酮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影响抗凝效果做一探讨。
作者:郝胜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肝明目汤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口服清肝明目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为9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65.71%,对照组为4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内复发率治疗组为17.39%,对照组为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明目汤治疗急性前葡萄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雪莹;吴萍;童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WBC总数及分类计数,采用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NS100)及其配套试剂检测全血超敏CRP。结果:细菌感染组全血CRP和WBC、N 均明显升高,与支原体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CRP阳性率大于WBC和N阳性率;B组和C组之间CRP和WB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随病情好转,CRP逐渐下降。结论:超敏CRP与WBC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种类,提高诊断敏感性。CRP的动态监测可有助于疗效观察,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林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痰液粘附在气管或支气管腔内壁或阻塞气管腔时,胸部CT扫描检查时常发现。但在实际工作中因经验不足,常常被误诊为气管内占位性病变。本文总结26例患者在气管或支气管腔内确诊为痰液影的螺旋CT检查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螺旋CT影像表现,总结经验,供同仁探讨。
作者:黄军明;姚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使用时间(单日、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口头方式进行宣教,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比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中,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均护理15天,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P<0.05)。结论: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密切的护理配合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勤;吴惠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门诊是医疗、护理工作的第一站,是医院面向社会展示医疗条件、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门诊每天就诊量大,做好病人接诊、分诊、咨询、查询、护送患者检查、入院、健康宣教等工作,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而且也将给患者以直观和深刻的印象。我院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开展门诊护理服务工作。近一年来自搬入新门诊后,除改善硬件环境外,还积极深入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从多渠道方便病人,满足患者需要,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处于一个满足的状态,病员满意度得到极大提高,门诊量也逐日增加。
作者:王茂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