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目的:观察综合营养干预在孕晚期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8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晚期孕妇200例,其中100例为对照组,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孕妇于孕晚期开始在产科门诊常规产前检查中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挂历等书面资料获取营养相关知识,观察组孕妇于孕晚期开始由专职护士为其进行综合营养干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孕妇宣教孕晚期营养知识;进行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分析膳食结构,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食谱。结果:观察组孕妇每周体重合理增长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和巨大儿出生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孕晚期孕妇营养管理中实施综合营养干预对提高孕晚期孕妇每周体重合理增长率,降低孕晚期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和巨大儿出生率、产后出血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家琼;毛文霞;董国凤;赵秀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实践与探索。方法:对我科2011年11月以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有利于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终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何水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对脉络膜病变,特别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使眼科护理人员更加了解ICGA的原理和意义,并掌握有关操作与配合。方法:造影前应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头固定在支架上,上臂放平避免静脉扭曲或衣袖过紧,影响臂到脉络膜或视网膜的循环时间。用5ml注射器抽取5ml0.9%氯化钠注射液连接7号头皮针头进行静脉穿刺(选取肘静脉)。推入5ml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血管情况,如无异常连接ICG溶液待用。嘱患者双眼向前看,固视前方指示灯听从医生要求向上、下、左、右看。待医生对准病灶后护士再将ICG溶液以3-5秒的速度快速静脉推入,同时进行计时。穿刺时尽量选择肘部较粗大而有弹性的血管。护士应技术过硬,“一针见血”,避免反复进针造成疼痛或药液外渗等,导致造影失败。结论: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对脉络膜病变,特别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眼科护理人员更加了解ICGA的原理和意义,并熟练掌握有关操作与配合。
作者:李春;杨郑祥;陈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1应激的概念:应激作为医学心理学重要的概念之一,其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关于应激和应激理论的认识,是由早期的分别重视应激反应或者应激刺激,到以后重视应激作用的“过程”,而近年的发展趋势则越来越关注应激多因素作用的“系统”。1.1应激概念的提出:关于应激的概念,首推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selye H)提出的应激学说。1936年,塞里提出著名的“一般适应综合征”和应激概念,标志着现代应激研究的开始。塞里在一次动物实验中,发现给小鼠注射各种器官提取物(有害刺激)后,小鼠都会表现出相同的症状,包括肾上腺皮质肿大、胸腺、脾及淋巴结缩小,胃肠道溃疡、出血等现象。塞里认为,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这种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他将其称作“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将机体在不同刺激作用下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STRESS)。而且塞里首先提出,GAS 是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作者:张东子;段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多药耐药菌的种类及分布,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预防控制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出院病人多药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由于自2012年1月开展了多药耐药目标性监测并进行干预,明显减低了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2011年和2012年出院患者多药耐药感染率分别为0.77%、0.41%。结论:多药耐药医院感染是可以防控的,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应用等,可减少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杜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社区内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给予研究组常规治疗,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高血压分级管理和预防措施。给予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88.1%(37/42),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66.7%(28/42)。结论:在治疗高血压疾病过程中,合理实施分级管理和预防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静;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成为目前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也担负起让老年群体“老有所依”的重任,然而,“老有所依”却解决不了老年群体在住进养老机构后生病的问题,也无法给患病老人入院后一个专业的治疗,也是许多家庭面临的实际而严峻的问题。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PG)后出血内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行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后出血并发症的患者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后,在胃镜直视下凝血酶喷洒、氩离子凝固术(APC)、人体组织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注射治疗,探讨各种止血措施的疗效53CA护理配合。结果:45例接受胰胃吻合术的患者中共有6例出现术后出血,其中1例经内镜下凝血酶喷洒及氩气刀电凝治疗出血停止,2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止血无效,后经内镜下人体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止血成功。3例患者直接行内镜下人体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止血成功。结论:内镜下人体组织粘合剂注射是治疗胰胃吻合术后出血的有效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医护配合和细致的术后护理是诊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臧蕾;张毅;徐雷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面部年轻化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到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自愿进行面部除皱术患者40例,都给予改良Round-block技术面部除皱术,同时在围手术期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患者的下颌缘形态老化评分与鼻唇沟老化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出院时对于手术效果满意度得分为(32.02±0.36)分,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2.36±2.11)分。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面部年轻化手术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术后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晨;任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1264例退行性心瓣膜超声改变,探讨它的好发部位、发病程度,了解彩色多普勒对它的诊断可靠性,给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ALOKA-5000SV型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随机4652例受检者中1264例改变异常者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发现退行性心瓣膜病可以累及心脏各腔室及瓣膜,但以主动脉及二尖瓣为多见,同时发病年龄有逐年年轻化趋势。结论:退行性心瓣膜病是近年临床研究的一个课题,超声检查表明它对本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病人无痛苦,可反复进行的必要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卫颖;杨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如何才能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通过2012年剖宫产率与2013年1-9月剖宫产率的对比。结果:通过采取措施,剖宫产率是可以得到控制的。结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既有准妈妈的原因,也有医生的无奈和社会现实的因素,控制剖宫产率需要社会、家庭、医院、医务人员以及产妇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作者:李宜梅;李凤粉;马红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地高辛是一种强心苷类药物,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患者常用的药物。但是地高辛的安全范围小,毒副作用大,与其他药物合用应当谨慎,即使给予常规用药也可能导致地高辛中毒,临床上除严格执行剂量和用法以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外,掌握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黄新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糖尿病足(DF)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据初步调查,我国城市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4%因糖尿病足而入院,约有10%的糖尿病患者曾发生过足溃疡[2]。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己成为临床一个重要的问题。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78例,采用分期论治的治疗方案,临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78例,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2.9±10)岁,糖尿病病程0.2~25年,平均(9.6±7.1)年,糖尿病足病程10d~4年。创面面积0.5cm*0.5cm~15cm*10cm。合并高血压48例,冠心病15例,脑血管病23例,血脂异常50例。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60例,变形杆菌4例,绿脓杆菌3例,大肠埃希氏菌3例,无菌8例,其中有3例患者合并有两种菌。
作者:强郦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和人工心肺复苏的效果,以评价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使用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患者和59例采用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的患者,排除原发病、就诊时间影响因素后比较两种方法患者循环、呼吸恢复情况。结果:使用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结论:心肺复苏机具有人工心肺复苏所没有的优越性,可替代人工心肺复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永富;谢长翔;万方梅;金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整体护理的核心。因为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反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1.1焦虑、恐惧这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初患糖尿病或新入院的患者,常由于对糖尿病缺乏认识,一般都存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情绪。患者往往表现为焦虑不安,反复询问病情,过分依赖家属,甚至失去自制能力。他们担心治疗的痛苦以及疾病给家庭事业带来的影响。
作者:孙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对具有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探索其在调控血脂作用之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经超声提示有确切动脉硬化证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丹红与纤溶酶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60例。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组为治疗组,辛伐他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同时检测两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丹红与纤溶酶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未发现治疗组有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合用有明确调控血脂、抗炎、抗氧化、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
作者:阎广会;杨桐;朱华林;苏玉莲;张立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方法与体会。方法:对我科于2013年9月成功救治了1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本例患者经我科积极抢救后,产程顺利,出血得以控制,住院6d后痊愈出院。结论:保持清晰的抢救思路与完善的医护配合是本例产后失血性休克获得成功救治的重要因素。
作者:邬光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路径表对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院宣教。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前焦虑、术后疼痛、相关知识掌握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临床路径对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达到规范护士健康教育行为,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人员素质,促进护士成长。
作者: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许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在家娇生惯养,到学校后要过群体生活,必须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韩鸿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机械化工具的广泛应用,手外伤的发生率、致残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手指离断后再植条件苛刻、再植成活难度大,拥有一双健全的双手,对患者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身心的健康发展相当重要,因此断指再植的意义重大。断指再植是将完全和不完全离断的指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将离断的血管吻合,彻底的清创,进行骨、神经、血管、皮肤彻底的整复术[1]。影响再植指存活率高低的关键除了断指患者本身因素、手术技术因素外,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也至关重要。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断指再植术患者80例(134指),对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后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