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光群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2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及无创呼吸机应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组血气分析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作者:郭丛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病已严重威胁全社会,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慢性病的监测,从2006年开始连续几年已在各个监测点展开了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调查,致使基层疾控检验机构不仅要在传染病、食品卫生、地方病等众多领域的检验上发挥作用,更需要在临床检验的一些生化项目上具有高水平的检测技术,才能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满足防病治病的需求。但就目前现状而言,临床检验在基层疾控机构已严重滞后,严重影响了疾病预防工作的发展。
作者:赵瑞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积极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对48例老年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实施早期积极护理干预,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早期积极护理干预和及时的病情观察对策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诊断、早处理和患者的及早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指通过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插管的途径,输入包括葡萄糖、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静脉营养液的一种方法。患者在不能或不能完全充分由胃肠道摄取营养的情况下,使蛋白质、热量、电解质、维生素的补充仍能达到较满意的程度[1]。目前TPN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提高危重患者的耐受力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营养液的处方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所用药物的品种及用量各不相同,由于加入药物制剂可达20余种,混合技术较为复杂,其稳定性与相容性直接影响到混合后营养液的质量。不合格的营养液一旦输入体内,会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害。因此给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89例危重患者实施了TPN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组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临床特征为智力发育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前。部分患者可能伴随一些精神症状,如注意缺陷,情绪易激动,冲动欣慰,刻板行为或强迫行为。出生前,围生期因病所致的患者在出生以后就表现出躯体和心理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智能损伤程度轻者多在入学以后才被确诊,各种致病因素往往造成脑结构性或功能性不可逆损害,所以智能损害一旦发生,一般都不可能减轻或恢复到正常智力水平。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主要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辅以心理治疗,仅少数需要药物对症治疗。
作者:陈娅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人类健康保健需求迅速提高的新世纪,护理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同时对当代护理教师的知识、能力及职业道德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已经是每个护理教师面对的问题,本人认为护理教师需从职业道德、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唤起学生兴趣的能力、适应能力等10大方面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职业能力。
作者:尤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6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32例进行二甲双弧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乙组32例单独使用二甲双弧。观察甲组和乙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甲组 ISI、BMI、FBG、PBG 和HbAlc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弧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祖力皮亚?努尔买买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院科研档案是存储医学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医院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医院科研档案所有权,是充分利用其为医院诊断、决策和医疗人员进行科研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的法律基础,也是保存档案完整、充分发挥价值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医院科研档案形成过程的分析,认为其所有权应归属于医院。
作者:黄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64排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外伤性骨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P可明确显示骨折线,对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片大小及移位等可清晰显示,可不同程度显示周围软组织及邻近脏器损伤损伤情况。结论:64排CT三维后处理技术可从不同方位对骨折进行观察,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片及移位等,大大提高了骨折的诊断率,为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完整和准确的信息,有条件的可作为骨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陈尚昆;吴福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运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孕期妇女牙龈出血的疗效总结。方法:针对75例孕期妇女出现牙龈出血的患者,运用牙周洁治法去除菌斑及结石并局部冲洗法直接上药,且进行必要的孕期口腔卫生宣教、指导,2周后复诊观察效果。结果:除1例患妊娠期龈瘤(增生),2例第三磨牙阻生并冠周炎反复发作,1例慢性牙周炎(cAP),效果不佳外,显效率达78.7%,总有效率达96.7%,未见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结论:综合疗法(牙周洁治法、局部冲洗法、直接上药,且做好口腔卫生指导,保健护理)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孕期妇女牙龈出血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5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作了体重指数(BMI)、血压、肝胆B超、血糖、血脂、肝功能及尿酸等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占34%,其BMI、腰围、臀围、血压明显高于不伴有脂肪肝者(P<0.05),而除载脂蛋白A (ApoA1)、碱性磷酸酶(AKP)外,其他血脂、肝功能指标、血糖、尿酸均与不伴脂肪肝者差异显著(P<0.05);长期吸烟者与脂肪肝的发生呈一定正相关(P<0.05);而与药物之间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与患脂肪肝有关(回归系数分别为:2.642,2.412,1.406,-2.237)。结论: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例增高,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是脂肪肝的伴发因素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朱景新;曲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了提高危重患者口腔清洁率,运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方法:通过2013年3月开始组圈活动,调查品管圈活动前及活动后380次口腔护理后清洁情况,并运用品管圈活动手法进行调查分析及制定整改措施,对比活动前及活动后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检查患者口腔情况。统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后清洁率。结果:380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后清洁率中,其中活动后(观察组)患者口腔清洁率较活动前(对照组)明显升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各种改善手法,通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性从事各种事物的完善活动,实施持续改进,提高了危重症患者口腔护理清洁率。
作者:谭春燕;陈海燕;包雪玲;杨婉琼;李丽华;原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应用探讨磁共振3D-ASL技术在偏头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偏头痛患者及18例健康志愿者行动脉质子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结果:32例偏头痛患者中有24例出现血流灌注异常,占比75%,健康志愿者无异常。结论:偏头痛患者多伴有血流灌注异常,多表现低灌注。
作者:王淑萍;王树春;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奥美拉唑与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方式进行探讨,观察此种方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笔者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奥美拉唑与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时记录。结果:通过对患者应用奥美拉唑与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患者的康复水平较高,后续治疗比较理想。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一直都是医学上的难点,必须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治疗。通过采用奥美拉唑与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可以较好的治疗此项疾病,今后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佳;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19/3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鞠静;李春梅;陈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科将1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的是特色专科的健康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经过相应的健康教育之后,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要远胜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要胜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1.43%与98.57%。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能明显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彭成君;曾素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终结性评价体系存在诸多的缺点,严重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本文通过分析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构建原则,构建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期促进内科护理学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刘永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饮食干预对肝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脂肪肝,针对不同的肝病采取对应的饮食干预措施,并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均对肝病饮食健康知识有所了解,经过针对性的饮食干预,所有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结论:对肝病患者采取有效的饮食干预是肝病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时期、不同患病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廉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性,57岁,患者3年前体检发现左肾上极及肾上腺区肿瘤,大小约63×52mm,无腰酸、腰痛,无头晕、头痛,无胸闷、胸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发现“高血压”13年,一直口服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实验室检查:尿17-羟类固醇(17-OH)26.7μmol/24h,余内分泌指标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IVP示:肾盂静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CT 扫描示:左肾上腺区见一巨大混杂密度灶,大小约75×57×80mm,内见低密度脂肪成分,亦见索条状或分隔状软组织密度影,肿块边界清;增强扫描:肿块内脂肪成分未见强化,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如图1)。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左肾上方,来源于左侧肾上腺,表面有包膜,大小约60×70×80mm,左肾受压下移,紧贴肿瘤包膜表面分离周围粘连带。病理结果示:左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如图2)。
作者:王贵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优生优育的影响。方法: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把工作重点放在健康教育中,实施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形式使孕前夫妇接受孕前及孕期保健知识,对学习前和学习后保健知识掌握度进行比较,男子组和女子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教育是在孕前健康检查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健康教育干预是提高孕前夫妇对优生优育的认识,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促进全民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作者:朴顺玉;金美玉;金京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