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晶
目的:控制医院感染,环节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完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及环节质量标准,强化清洗,检查包装,质量运行过程以及无菌物品,一次性无菌物品储存,发放个环节质量管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结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提高医疗护理安全,结论环节质量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主导的关键作用。
作者:王丹;李颖;占彩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和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需进行胆囊切除的患者共96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这三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术后无明显出血患者和伤口感染患者,疼痛感强烈的患者3例(6.25%);对照组患者中明显出血患者7例(14.58%),出现伤口感染患者8例(16.7%),疼痛感强烈患者12例(25%)。两组患者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术行胆囊切除,能有效改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82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分别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病情的改变情况。结果:用微波和LEEP两种治疗方式分别治疗所有的轻度宫颈糜烂患者患治愈率均为100%,用微波和LEEP两种方式治疗所有的中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83%和95%,用微波和LEEP两种方式治疗所有的重度宫颈糜烂治愈率分别为33%和89%。结果显示用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治愈情况显著,可达到97%的治愈率,而用微波治疗的治愈率为仅为68%。因此对于轻度宫颈糜烂的病人应用微波治疗方式较为合适,而对于中、重度宫颈糜烂病人应用LEEP治疗方式更为合适。结论:对于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进行治疗,具有治愈率高,且患者血流量少,伤口愈合时间较短等特点。所以对于中、重度宫颈糜烂病人应首选LEEP治疗方式更为合适。而对于轻度宫颈糜烂的病人应用微波治疗方式则较为合适。
作者:孔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联合微创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10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小针刀联合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00例均通过6个月以上的疗效随访、分析。治疗前后疼痛缓解评价采用VAS评分,优良率96.4%;未出现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小针刀联合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颈椎病是一种安全又可靠效果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李晓英;张立国;刘军;穆福林;方志强;徐国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在心电图带教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教学,使师生之间可以实现意义的交换,实现知识共享,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心电图带教质量。方法:第一组应用分组讨论教学法;第二组使用临床普通教学法,学习12本同一疾病的相关病例的心电图特点。将第一组学生按学习能力情况分为四组,12本病例随机平均分为四份,每组各一份,而第二组共同学习12本病例。比较2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对分别采取分组讨论教学法以及临床普通教学法施教后的学生进行同样的内容测试,分组讨论教学法42例学生中有16名获得优秀,22名获得良好,优良率达到90.48%;临床普通教学法42例学生中有7名获得优秀,18名获得良好,优良率为59.52%。结论:在临床心电图带教过程中使用病案分组讨论教学法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更有效的掌握学习内容。
作者:薛探;梁晓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围产医学的发展,对于正常妊娠晚期引产的指征有所放宽,明确孕龄已达预产期,通过产前检查及B超等辅助检查,证实胎儿已成熟,即可引产。如果宫内环境不宜于胎儿继续发育或孕妇不宜继续妊娠,则更是引产的指征。本文综述了妊娠期出现的各种疾病及处理方法,我们应该严格掌握妊娠晚期的引产指征,把握母儿病情变化,适时选择合适的引产方式终止妊娠,以降低母儿产期死亡率。
作者:谈维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镍铬合金、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钛及钛合金等均为口腔常用金属,由于它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用于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口腔种植修复。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为更好的满足临床要求,增加修复效果,各种表面改性技术被用来改善金属修复材料的性能。本文对近些年来口腔常用金属的表面改性技术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选择和应用合适的金属修复材料提供参考。
作者:祁佳莹(综述);陈林(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临床观察利用髓腔固位嵌体冠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牙体严重缺损磨牙22例,制作利用髓腔固位的CAD/CAM全瓷嵌体冠,修复后随访1~2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2个患牙修复2年后仅1例出现冠修复体脱落,其余病例患牙均使用良好。结论:嵌体冠利用髓室内固位,能够提高粘结固位力,补偿了较短外冠固位力的不足,可作为短冠磨牙根管治疗后的主要修复类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苗芳;张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2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及无创呼吸机应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组血气分析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作者:郭丛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蓝光照射的不同施治方法对于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治疗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7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选用间歇照射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选用持续照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情况,进而分析蓝光照射的不同施治方法对于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治疗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且P>0.05;观察组患者经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后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后可减少新生儿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且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彭现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儿科50例因“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住院的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合理的适当抗生素治疗,并排除结核后给予适量激素、适时强心、利尿、纠酸、镇静、降温等对症治疗,同时加强物理治疗,呼吸机治疗均采用经鼻塞法持续气道正压(NCPCA)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气中PH 值、PaO2(mmHg)、PaCO2(mmHg)显著升高。结论:应用NCPAP治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能增强自主呼吸,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加强供应室的消毒管理,以达到预防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加强领导重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和医疗废物回收的管理。院感科对消毒物品、空气进行抽样监测。结果合格率为100%。结论加强供应室消毒管理是预防和降低院内感染的保证。
作者:周君;周芳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循证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以临床研究证据为基础,目的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将循证医学思维引入医学教育,能尽早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在目前医学教育界应用也比较多,循证医学思维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法都立足于问题的提出和注重培养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循证医学思维下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应用于中医课程《内经》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和教学质量。
作者:韦祎;唐汉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经鼻胃管泵注肠内营养液在神经科ICU危重患者的应用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4月~2013年4月48例危重患者应用鼻胃管匀速泵注肠内营养液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果:有3例出现腹胀、腹泻,未出现鼻黏膜损伤、鼻胃管堵塞、脱管、营养液返流、吸入性肺炎。结论:及时了解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加强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护理和心理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艳姗;陈少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甲胎蛋白(AFP)早于1956年发现,但直至1963年有关AFP与肝癌相关性的文献发表,AFP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此后,有关AFP的结构、功能、临床应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目前有关AFP的研究现状做一概述。
作者:林彬彬;阮清发;张道森;董菁;欧阳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合理的营养和膳食调节能够满足老年人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减少因营养不良所致疾病对老年人的危害,延缓老年人的衰老速度,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研究表明,老年人饮食应根据实际需要降低热量供给、提高优质蛋白数量、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及时补充水分等;调整膳食结构和进食原则,满足身体需要。
作者:赵德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对于老年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分别为50名病人,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再加上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单纯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的总有效人数为47,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人数为35,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研究环磷酰胺对于老年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推广。
作者:吐尔洪·麦麦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介绍了本院更换新的水处理系统的维护保养和修理,总结了我院在水处理机的维护、维修管理方面的经验。
作者:刘健;侯月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的相关数据,为临床手术的实施提供条件。方法:选取15例成人尸头,利用0度、30度内窥镜与手术显微镜,对成人颅骨标本进行测量。结果:后鼻棘、前鼻棘、切牙孔、咽结节到枕骨大孔前端距离分别是34.58±3.75、79.32±4.87、70.95±4.86、13.38±1.85。结论:通过内窥镜入路,可实现对中下斜坡入路的手术治疗,在椎基底动脉瘤疾病的应用中能够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彭耀金;聂团文;邓春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患者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原发ANCA-AAV患者72例,其中,合并CRF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32例肾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消化道症状、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热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RP、SBP、DBP、AI及CI显著高于对照组;尿红细胞、尿蛋白、BUN、血沉、尿酸、肌酐、红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症状、血尿素氮、尿蛋白、肌酐、尿酸、贫血、高血压以及肾脏慢性病变均是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