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鼻咽癌早期发现与误诊现况临床定量研究

郑荣辉;孔彩琴;田允鸿;邱慧芝;史建军;张伟军

关键词:鼻咽癌, 广东, 早期发现, 误诊
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鼻咽癌早期发现定量现况及误诊情况。方法:收集近期我院放疗科鼻咽癌病区收治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50例,分析患者主诉症征类别及从发现至鼻咽癌确诊的间隔时间,同时探讨患者首诊被误诊情况。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探讨症征发现时间与分期相关性及误诊医院与误诊率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症征持续时间与肿瘤分期间的关系。结果:Spearmans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症征从发生到鼻咽癌确诊间隔时间(AT)与pTNM分期成正相关(P <0.05)。症征发生1个月内就诊患者平均分期为Ⅱ期,6个月内升至超过Ⅲ期,12个月后则至Ⅳ期。首诊被误诊总体概率为12%,误诊率与医院级别相关(P <0.05)。结论:广东鼻咽癌早期发现状况不容乐观,镇/村等基层医疗场所鼻咽癌首诊误诊现象较为严峻,鼻咽癌二级预防宣教并于基层医疗场所开展鼻咽癌诊疗相关培训为势在必行之举。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早期手术治疗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即产瘫,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患儿头肩受到过度的分离作用导致的一侧或两侧臂丛神经损伤。目前文献[1]报道其发生率为0.15‰~3‰之间。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体重指数及巨大儿数量逐渐增加,发生率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由于神经损伤的程度不同,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继发畸形,因此很难制定统一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目前国际上对不能自行恢复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均认为需早期手术治疗[3],但对其手术方法却有不同的主张,且对手术后的效果鲜有报道。我院自2004年至2013年对126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行神经移植和神经转位术,其中72例获得3年以上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董延召;刘福云;郭永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炎性反应

    目的:比较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7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 =37)与B组(n =36),A组行微创手术,B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术后炎性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A 组围手术期(0+Ⅰ)级疼痛患者占70.3%,高于B组44.4%(P <0.05)。手术72 h 后A组CRP、TNF-α、IL-6低于术前及 B 组,APN 高于术前及B组(均P <0.05)。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7.0%、病死率5.4%,低于B组50.0%、22.2%(均P <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创伤轻,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作者:王仲;许卫东;滕步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UEDC2对梗阻性肾病小鼠肾组织炎症反应及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研究CUEDC2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组织炎症反应及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Balb/c 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和CUEDC2治疗组。 HE 及Masson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UEDC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UEDC2、纤连蛋白(Fibronectin)、钙黏蛋白(E-cadherin)、胶原蛋白I型(Collagen I)表达。结果:术后7、14 d,CUEDC2治疗组的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炎症因子 ICAM1、MCP1、IL-1、IL-8表达及 Fibronectin、Collagen I 表达均较 UUO 组明显减少(P <0.05),E-cadherin 表达明显增加(P <0.05)。结论: CUEDC2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因子表达,减少间质胶原沉积,减轻肾脏纤维化。

    作者:申萌;罗正茂;张虹;黄远航;李浪;何凤;童俊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异己手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异己手综合征(AH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近十年国内外AHS相关病例及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AH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3例AHS 影像学显示均以胼胝体病变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有反常手、异己手、手间冲突并可伴随情绪及认知改变。经对症治疗后2例好转。结论:AHS病因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检查对于该病诊断有指导作用,病因治疗可能有效。

    作者:李晴;秦琴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对老年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RCHF)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RCHF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酐(Scr)水平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 LVEF、eGFR 增加、NT-proBNP、Scr 减少方面优于对照组(t=7.9185,6.1251,4.2279,4.0754,均 P <0.01),也优于治疗前(t =14.952,12.906,5.849,5.506,均 P <0.01)。对照组患者的LVEF增加、NT-proBNP减少均方面优于治疗前(t =5.9183,6.3869,均P <0.01),而Scr、eGFR无明显变化(t =0.8223,0.1798,均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4.3197,P <0.05)。结论:左西孟旦可改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同时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安全性好。

    作者:高鹏;寇广亚;武延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乳腺癌相关健康行为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全身恶性肿瘤7%~9%[1]。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的普及以及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高,随着生存期的延长也面临着术后复发、转移、淋巴水肿等复杂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预后和生存质量,给其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2]。淋巴水肿等并发症,除了与年龄、遗传等不可控因素外有关以外,主要与个人的饮食、运动、体重、绝经后激素的滥用等健康行为相关[3]。健康行为在提高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和生存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的健康行为不仅可以改善其健康状态,同样也可以预防疾病、改善预后和生存[4]。本文就乳腺癌相关健康行为现状进行综述,为提高其健康行为提供借鉴和指导。

    作者:王惠雪;李惠萍;窦婉君;梅雅琪;沈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广东鼻咽癌早期发现与误诊现况临床定量研究

    目的:分析广东省鼻咽癌早期发现定量现况及误诊情况。方法:收集近期我院放疗科鼻咽癌病区收治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50例,分析患者主诉症征类别及从发现至鼻咽癌确诊的间隔时间,同时探讨患者首诊被误诊情况。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探讨症征发现时间与分期相关性及误诊医院与误诊率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症征持续时间与肿瘤分期间的关系。结果:Spearmans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症征从发生到鼻咽癌确诊间隔时间(AT)与pTNM分期成正相关(P <0.05)。症征发生1个月内就诊患者平均分期为Ⅱ期,6个月内升至超过Ⅲ期,12个月后则至Ⅳ期。首诊被误诊总体概率为12%,误诊率与医院级别相关(P <0.05)。结论:广东鼻咽癌早期发现状况不容乐观,镇/村等基层医疗场所鼻咽癌首诊误诊现象较为严峻,鼻咽癌二级预防宣教并于基层医疗场所开展鼻咽癌诊疗相关培训为势在必行之举。

    作者:郑荣辉;孔彩琴;田允鸿;邱慧芝;史建军;张伟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体内诱导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胸腺上皮细胞分化的方法

    目的:探讨体内诱导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分化为胸腺上皮细胞的方法,为iPS 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C57BL/6小鼠的iPS 细胞,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射到ICR 小鼠囊胚腔内,嵌合胚胎移植到代孕雌性小鼠子宫内,后代在出生后10 d 左右通过毛色判定嵌合情况。将嵌合率50%以上的小鼠胸腺移植到BALB/c 裸小鼠肾被膜下,4周后检测受体小鼠T淋巴细胞的重建情况。结果:受孕的代孕母鼠在胚胎移植后第17天左右自然分娩,共获得13只嵌合小鼠,嵌合体获得率为23.2%。从小鼠的被毛颜色评估,iPS 来源的细胞在嵌合后代中所占的比例从5%到90%不等。嵌合体的胸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移植后在受体体内能促进受体T淋巴细胞重建。结论:通过构建嵌合体的体内诱导方法可获得iPS来源的有功能的胸腺上皮细胞。

    作者:吴翠玲;郭雯铃;梁惠;石明;张玉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寨卡病毒感染及其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早于1947年从乌干达寨卡森林的一只恒河猴身上分离出来[1-2],1952年在乌干达、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案例[3]。之后在一些非洲国家及亚洲部分国家,均出现了人类感染寨卡病毒的案例[4]。寨卡病毒自20世纪50年代一直在赤道附近非洲和亚洲的狭长地带小范围传播,直到2007年在雅浦岛发生爆发流行[1]。2014年开始寨卡病毒向东传播,2015年到达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区,目前正处于爆发流行时期。巴西是这次寨卡病毒流行的重灾区,同时巴西境内出现大量小头畸形胎儿[5],根据流行病学调查[6-9]显示,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流行地区正是寨卡病毒传播媒介伊蚊分布的地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口流动性极大,加速了寨卡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我国已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2016年8月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且巴西8月份的气候适合伊蚊的生长繁殖,这将更不利于寨卡病毒疫情的防控。目前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上市,寨卡病毒感染的确诊主要依赖实验室诊断。

    作者:吴丹;彭永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0~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年龄性别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年龄性别特征分析,深入了解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影响结核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方法:应用广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初诊患者登记本和广州市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结核病生物样本库资料对2010-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的年龄、性别特征进行频数分布分析。结果:6年间共有6154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来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男女性别总体构成比为1.70,且在2010-2015年期间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4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例差异不明显,40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的性别构成则相差较大,构成比接近2︰1;以35~年龄组为分界线,无论男女均在25~年龄组呈现一个小高峰、在50~年龄组均呈现出一个高峰。结论: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男性多于女性,高峰年龄在50~60岁之间。

    作者:刘玉美;刘志辉;宋涛;李笑颜;刘国标;梁志强;周惠贤;张言斌;谭守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晚期乳腺癌治疗后单纯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二线治疗的价值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经一线姑息化疗有效后,随诊仅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早期给予二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影像学检查有转移病灶,同时伴有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或)糖类抗原15-3(CA-153)升高,经一线姑息化疗有效后,随诊过程中单纯出现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42例。根据是否给予二线治疗分为治疗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主要观察自单纯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至影像学出现疾病进展时间(PFSmarker)。结果: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后,血CEA 及CA-153仍呈下降趋势,随诊过程中单纯出现CEA和(或)CA-153升高时给予二线治疗可以使其再次下降,而观察组则持续升高直至影像学出现肿瘤进展。治疗组PFSmarker为13.65(6~24)个月,观察组为8.18(3~1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明显长于观察组。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有效后,随诊中仅出现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早期给予二线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存。

    作者:蔡雅虹;姚广裕;陈路嘉;胡晓磊;叶长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患者参与用药安全干预研究的现状及启示

    患者安全是指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减少到可接受的低程度的风险控制过程[1]。在导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中,用药安全已成为突出的问题[2]。患者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主体,在促进自身用药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不仅是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同时需要患者的参与[4-5]。患者参与是指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治护过程中以避免伤害或不良事件的活动[6]。即患者理解自己在健康照护过程中的作用,拥有管理自己健康的知识、技能和信心,并能运用它们管理健康的过程和行为[7]。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各种干预策略中,患者参与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及探讨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管理的适宜方式及有效干预策略,为我国更好地开展患者参与患者用药安全的干预研究,降低用药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作者:张慧玲;王盼盼;张振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应重视肝胆胰腺微创外科治疗的研究

    在传统外科的基础上,有国外学者[1]提出了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技术并应用到了临床,并且在国外相关文献研究[2]中,首次报道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了较好的疗效,使得此方法被广泛应用。当前大多腹部外科手术,都是在腹腔镜监控下实施,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了开腹手术。然而在近几年,机器人外科的应用打开了微创外科新篇章。由于胰腺解剖位置较深且位于腹膜后,有较为复杂的血管毗邻关系,手术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加之术后较为复杂的并发症,导致胰腺疾病治疗的微创理念较为落后[3]。但近年来,仍有一些基本外科医生勇于探索,认真学习后掌握了此手术方法,使微创技术在胰腺疾病诊疗方面得到了延伸[4]。

    作者:刘宇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单刺人中穴治疗中风昏迷后顽固性呃逆1例

    患者男,70岁,以“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语言不利6h”为主诉入院治疗。患者于2015年5月19日上午,无明显诱因持续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利,遂就诊于我院,查颅脑CT示脑萎缩,未见出血,考虑脑梗死。入院后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嗜睡,且体温偏高,经对症治疗后患者未见明显缓解。2015年5月22日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持续不缓解,呼吸衰竭,予紧急气管插管、持续镇静、持续胃肠减压后,患者生命体征渐趋稳定。始出现剧烈呃逆症状,持续时间30~60 min,偶有间断,每日发作4~6次。舌未见,脉细弱。

    作者:王锋;王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贝前列素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BPS)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AngⅡ诱导凋亡,以不同浓度BPS(1、2、5μmol/L)及GSK0660(PPARδ特异阻滞剂)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RT-PCR 测定 Bcl-2、Bax 及 PPARδ mRNA 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足细胞凋亡率、Bax mRNA 表达显著升高,Bcl-2、PPARδ mRNA 表达显著下降(P<0.05);BPS 组足细胞凋亡率、Bax mRNA 显著低于 AngⅡ组,Bcl-2表达显著上升(P <0.05),PPARδmRNA 表达有升高趋势;阻滞 PPARδ后,凋亡率及 Bax mRNA 表达较 BPS 组升高,Bcl-2 mRNA 表达下降。结论:贝前列素钠可能通过激活PPARδ、上调Bcl-2/Bax 减少AngⅡ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作者:林影;钱毅;薛耀明;张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超声表现与多伦多临床评分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超声改变与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的关系。方法:对8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TCSS 评分,根据评分分为Ⅰ(0~5分)、Ⅱ(6~8分)、Ⅲ(9~11分)、Ⅳ(12~19分)组,对胫后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超声检查,记录超声表现,分析3条神经超声表现与评分的关系。结果:超声下各组异常率比较:Ⅳ组神经超声异常率高,其次为Ⅲ、Ⅱ、Ⅰ组(P <0.05),主要表现为神经外膜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神经束筛网样结构消失,胫后神经、腓肠神经外膜增厚、不规则的异常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隐神经神经外膜增厚、不规则在Ⅱ、Ⅲ组明显较Ⅰ、Ⅳ组多(P <0.05);3条神经的超声下异常率由大到小为腓肠神经>胫后神经>隐神经。结论:超声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异常改变与TCSS评分相关,评分越高,超声异常改变越明显;腓肠神经超声异常率高。

    作者:曾娇;何珊;吴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与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比较

    目的:探讨诺舒手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功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号随机分组,为患者实施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电切组,n =35)或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诺舒组,n =33)。患者术后1、3、6个月门诊复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腹痛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期间的月经改善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诺舒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电切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腹痛发生率也显著低于电切组,两组患者间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复诊随访,两组手术疗效相当(P >0.05)。结论: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血,有效性、安全性与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相当,但手术更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淑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房颤动患者单个核细胞硫化氢产率的变化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单个核细胞硫化氢产率的变化。方法:取60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3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对照组)空腹血液,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改良亚甲基蓝法测定其硫化氢产率,并与心房颤动特有的相关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房颤组单个核细胞硫化氢产率比对照组高92.5%[10.63(8.21~14.37)μmol·min-1·g·protein-1 vs.5.52(4.42~8.50)μmol·min-1·g·protein-1]。并且硫化氢产率与左房横径显著相关(r =0.276, P <0.01),而硫化氢产率与左室舒张末径、左房长径、C-反应蛋白等无显著相关。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单个核细胞硫化氢产率上调。

    作者:韩霖;石慧丽;钟光珍;徐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测男性LUTS/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预测男性下尿路症状/良性前列腺增生(LUTS/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列线图模型,以期能通过常用、无创的临床指标准确地、个体化评估患者有无BOO。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男性 LUTS/BPH 患者其压力-流率测定相关参数及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PV)、移行带体积(TZV)、移行带指数(TZ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剩余尿量(PVR)等指标,从中确定BOO的相关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筛选159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 PV、TZV、TZI、PSA、Qmax、PVR 诊断 BOO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07、0.698、0.775、0.742、0.641。终选定Qmax、PV、PSA作为BOO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Logistic 回归方程:Log(p)=0.3324-0.2018*Qmax +0.0266*PV +1.1351*PSA。 R 软件绘制得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经内部验证显示其一致性指数(C-index)达0.854。结论:该预测模型诊断BOO有较高的准确性(85.4%),简单、无创且能个体化预测患病风险,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王斌;汤平;姜少军;韦兴华;杨文俊;伍穗珊;谢克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团圆”皮瓣在鼻翼部分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定义“团圆”皮瓣的概念,并探讨“团圆”皮瓣在鼻翼部分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把原本整体的皮瓣组织分为两个部分:A瓣和B瓣,A瓣用于修复鼻翼缺损,B瓣用于修复继发或剩余创面。创面修复后A、B皮瓣组织仍重新毗邻在一起,称之为“团圆”皮瓣。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共收治鼻翼部分缺损的患者8例。3例患者外伤致左侧鼻翼部分缺损,2例患者因鼻翼鼻唇沟处基底细胞癌,2例患者因鼻翼处血管瘤硬化剂注射后部分鼻翼缺损,1例患者因左面部及左鼻翼处黑痣切除后鼻翼皮肤缺损。8例患者鼻翼缺损均通过“团圆”皮瓣进行鼻翼美学亚单位的修复。结果:8例患者“团圆”皮瓣均成活可,无皮瓣缺血、淤血等并发症发生,伤口愈合良好。鼻翼缺损修复后A、B两瓣重新调整缝合,鼻翼处美学亚单位修复良好,与鼻部其他美学亚单位、面部美学单位分界清楚。结论:在鼻翼部分缺损的修复中,利用“团圆”皮瓣可以有效地维持鼻翼美学亚单位,与其他面部美学单位分界清楚,为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作者:冀晨阳;李瑞庭;张金明;梁伟强;陈宇宏;刘庭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