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回顾性临床分析

胡晶;何振洲

关键词:神经外科, 术中, 自体血回输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患者手术联合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采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比较术前和术后1、3 d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电解质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经血液回收机回收洗涤后回输自体血为(262.53±163.41)mL。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术后1、3 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 d钾离子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3d 钠离子及氯离子均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中采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安全、有效,既可节约血源,又可降低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7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α-酮酸片。随访治疗前、治疗2、4、6、8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血BUN、Scr、CRP、IL-6、PA、Alb、TG、TC、Ca及eGFR、MTP水平,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8个月后,两组 Alb 水平均明显上升,MTP、TC、TG、PA、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而 BUN、Scr、eGFR、血 Ca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 MTP、TC、TG、CRP、IL-6水平低,Alb 水平高(P <0.05),而PA、BUN、Scr、eGFR、血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性尚可。

    作者:王亚莉;王建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低氧血症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行手术治疗的63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的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两组,≤200 mmHg为低氧血症组,>200 mmHg为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症状、术中氧合情况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低氧血症患者术前易出现精神症状,且具有主观症状不明显、对缺氧相对耐受的特点。低氧血症组术中氧合情况进一步恶化,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低氧血症组。两组术后再次插管率、非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低氧血症患者术前有其特殊临床表现,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了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但并未对术后再次插管率、非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高露露;栾永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抗血小板药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自1990-2010年,全球脑卒中所致的病死率已达26%,占所有疾病伤残调整寿命年的19%[1]。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人口的第一位死亡和致残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共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约占60%~80%,故对IS 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进行有效、及时的防治,对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血栓形成是IS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而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IS 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繁多,然而部分患者对某些抗血小板药物并不敏感,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具有个体差异性,且血小板活化具有多种途径。本文依据现有资料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的作用机制、主要不良反应、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单青婷;方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Kartagener综合征1例

    患者男,2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余,久治不愈,近期加重伴咯血于我院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鼻塞,后症状反复,2年前因咳嗽、咳痰加重,伴痰中带血,于当地医院就诊并诊为“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加重,咳黄色黏痰,咯血,发热,活动后胸闷气短,鼻塞流脓涕,头痛。体格检查:双侧下鼻甲肥大,双侧上颌窦压痛。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粗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侧0.5 cm处。仔细询问病史,患者未婚,发现右位心2年,支气管扩张症病史2年,曾行精液检查示不动精子占93.89%,父母非近亲结婚,家属中无类似本病。胸部 X 线示:支气管扩张,右位心(图1a )。胸部CT示:双下肺支气管呈广泛性柱状、囊状扩张,双肺、心脏及所见腹部脏器左右对称性转位(图1b、c )。双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右位心。鼻窦部 CT 示:双侧上颌窦、筛窦内可见液体密度,以右侧上颌窦为著(图1d )。双侧副鼻窦炎症。临床诊断:Kartagener综合征。

    作者:邓金铭;张维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效果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确诊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青霉胺组、BMSCs 组和BMSCs+青霉胺组,口服青霉胺剂量为每日40 mg/kg ,将采集的BMSCs液2 mL+生理盐水100 mL经静脉输注入人体。分别于治疗前后做肝组织病理活检,检测0、4、8、12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变化。结果:BMSCs+青霉胺组肝组织活检肝纤维化明显改善;各组血清中HA、PCⅢ、LN、CⅣ、TIMP-1、MMP-1均持续降低,BMSCs+青霉胺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的改善比其他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MSCs联合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纤维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张东锋;王煜姝;腾军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NDV序贯5-FU方案治疗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NDV7793序贯5-FU 治疗方案对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效果,并初步探讨序贯联合用药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脾内注射法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将小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PBS 阴性对照组(0.1 mL/d,10 d)、NDV7793组[512 HU/(kg·d),5 d]和NDV7793序贯5-FU组[512 HU/(kg·d),5 d +10 mg/(kg·d),5 d]。根据受试小鼠生存时间、体重变化、肝脏转移癌灶数、肝重等指标评价序贯用药效果;根据受试小鼠胸腺指数及肝脏IFN-γ的量初步观察序贯用药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小鼠生存时间序贯给药组(32 d)长于NDV7793单独给药组(30 d)及PBS阴性对照组(17 d)(P <0.05);转移癌结节序贯给药组(30.60±9.32)少于PBS阴性对照组(273.30±30.73)(P <0.05),但与NDV7793组(24.83±6.90)相比,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序贯给药组小鼠肝重轻于 PBS 阴性对照组(P <0.05);序贯给药组的胸腺指数低于 NDV7793组(P <0.05),但其 IFN-γ表达水平远高于 NDV779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DV7793序贯5-FU 对小鼠结肠癌肝转移具有抑制效果;与NDV7793单独用药相比,序贯联合用药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延长及免疫功能的激活,均有一定的提高。

    作者:黄盼柳;周丹旎;梁莹;樊晓晖;宋德志;高灵茜;孙盼;赖振屏;张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游离翻转静脉筋膜瓣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及断指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1-2],以往很多被视为无再植适应证的离断伤,通过高质量的小血管吻合,各种游离皮瓣技术的改进应用,复杂类型的断指也能行再植处理。对于皮肤缺损的断指[3-5]合并软组织挫伤严重、热压伤、多指同时离断伤、失血性休克等特殊患者来讲,手术难度及风险很高。探讨简单、有效、创伤又小的组织瓣来作为高难度断指的手术的过渡是非常有必要的。自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我科尝试应用游离翻转静脉筋膜瓣[6]作为临时过渡,为伤情严重的特殊类型断指再植提供新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健辉;李秀文;冷树立;邱日升;王夫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高发的一种溃疡性损害,一般人群患病率在5%~25%,全球高在美国,达60%,有地区、种族、年龄和性别的差别,不同的种族和社会经济阶层其发病率波动于5%~50%不等[1-2]。本病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部位,发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疼痛剧烈,病情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病病因复杂,各方面的病因研究表明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所致,主要有免疫功能异常、细菌及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等,但尚无确切定论。而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也尚无根除性的治疗。本课题组自创口疡清方治疗ROU ,前期已立项两个课题进行研究,如口疡清方对ROU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将该方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经课题相关研究推测认为,该方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亦可以调节口腔菌群[3-4]。而近年来众多病因研究认为口腔微生态的失衡可能是造成 ROU 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下一步欲选择从细菌、病毒微观学入手,为 ROU 的病因找到新的突破口。本文将近年来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净;孙勤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与机械振荡排痰在减少VAP发生及缩短撤机时间的比较

    目的:探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预防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缩短撤机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50)和对照组(n =50)。对照组给予振动排痰,观察组给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比较两组排痰量、生命体征(心率、呼吸、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撤机时间及 VAP 发生率。结果:第1、2、3、4、5天,观察组排痰量分别为(33.5±4.2)、(41.1±3.0)、(38.2±3.5)、(34.8±2.5)、(31.1±2.1)mL/d,对照组分别为(27.4±3.1)、(30.3±3.6)、(28.1±2.2)、(25.7±1.8)、(20.8±1.7)mL/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排痰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7.5±0.9)% vs.(95.2±1.0)%,P <0.05],但两组心率、呼吸、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撤机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2.2)d vs.(9.5±1.8)d,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 VAP 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0%(15/50)vs.52.0%(26/50),P <0.05]。结论:采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对ICU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可显著促进排痰,提高血氧饱和度,缩短撤机时间,预防VAP发生。

    作者:王伯丽;祁霞;苏海波;许晓岚;贾文雅;阎锡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上气道舌骨位置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骨位置的变化对该病发病机制的影响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分别对52例重度OSAHS 成年男性行清醒和Muller 试验状态及32例正常人行清醒状态上气道扫描,分别测量舌骨位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 AHI、MSaO2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清醒状态OSAHS组颏结节、硬腭平面至舌骨距离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清醒期相比,Muller状态下OSAHS组颏结节至舌骨距离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硬腭平面至舌骨距离与AHI呈正相关;硬腭平面、颏结节至舌骨距离与MSaO2呈负相关。结论:舌骨位置的改变对OSAHS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蓉;吴绯红;苏筱芮;张博薇;粟丽;李海军;彭德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3大肿瘤,其癌症相关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位[1]。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平均每年4.2%速度迅速增长,占所有肿瘤的10%~15%,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17∶1.00,该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密切联系[2]。手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自从全肠系膜切除术的引进,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虽有所下降,但由于手术很难彻底切除微小病灶,致使其术后仍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近年来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使得不少直肠肿瘤患者收益,并已在直肠肿瘤中证实:术前放疗及化疗比相似的术后治疗更有效[3]。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多的方案得到应用,其中新辅助治疗被临床工作者广泛关注。新辅助治疗包括术前放疗、化疗及放化疗结合,其能够降低肿瘤分期,从而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改善无病存活率。目前,新辅助治疗已被确认对结直肠癌有利。

    作者:李雪(综述);王子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环氧化酶-2及细胞因子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初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PTSD患者(PTSD组)与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Western blot法对PTSD组血清中IL-1、IL-6、TNF-α及COX-2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PTSD 组血清 IL-1、IL-6及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COX-2含量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PTSD患者存在显著的免疫功能紊乱,IL-1、IL-6、TNF-α及COX-2可能在PTS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何主强;殷莉;黄姗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检测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OP患者208例作为中毒组,根据有否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118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0例)。根据中毒程度分轻、中、重、度,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在中毒后2、6 h和3 d 内抽取静脉血3 mL,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H-FABP水平。结果:中毒后2 h,H-FABP水平明显升高(P <0.05),cTnI、心肌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P >0.05)。而中毒后6 h,心肌损伤组cTnI、心肌酶水平较非心肌损伤组升高(P <0.05),H-FABP水平升高更加明显,与中毒后2 h比较H-FABP升高(P <0.05)。中毒后3 d,心肌损伤组心肌酶水平降至正常,虽 cTnI、H-FABP 水平降低,仍高于正常范围;与非心肌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中毒后2、6 h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与轻、中度比较 H-FABP升高明显(P <0.05)。ACOP中毒程度与H-FABP水平呈正相关。采用Logistic回归提示一氧化碳中毒程度重、H-FABP、cTnI、心肌酶水平升高的患者出现中毒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结论:H-FABP对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评估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敬;王霞;刘晓婷;李佳;张玮;褚永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新鲜气流量对腹部手术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醚全身麻醉后不同新鲜气流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毕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81例,年龄20~70岁,ASA分级Ⅰ~Ⅱ级,分为A组112例、B组69例。术中选用七氟醚麻醉维持,A组:手术结束时给予≤2 L/min的新鲜气流量通气;B组:手术结束时给予>2 L/min 的新鲜气流量通气。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手术结束至睁眼)、气管导管拔出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结果:A、B两组患者术毕给予不同新鲜气流量后对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性别、术中维持七氟醚时间对自主呼吸恢复所用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结束后分别给予≤2 L/min和>2 L/min 新鲜气体通气对患者的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性别和术中维持七氟醚时间的长短对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有影响。

    作者:刘富兵;朱宇航;郑雪;任静;张超;朱昭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氢氧化钙制剂深龋意外穿髓直接盖髓的临床研究

    目前青少年龋坏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恒牙牙根还没有发育完善,根管粗大,根尖未闭合而呈现喇叭口状,因此考虑采用直接盖髓术尽可能保存活髓,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这对保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2]。目前常用的直接盖髓剂多为氢氧化钙制剂,对于不同制剂之间临床效果的评价国内外少见文献报道,为此本实验选用多种不同剂型的氢氧化钙制剂进行临床效果评价,以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聂二民;姜瑞;张春元;曾尽娣;谈济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曲线α角与全身炎症和运动耐量的关系

    王印林张明生张厚亮刘永岭于本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50例,测肺功能。

    作者:王印林;张明生;张厚亮;刘永岭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水通道蛋白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与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AQP1和VEGF的表达。结果:AQP1和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病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有关。肝癌组血清AQP1和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存在AQP1和VEGF的高表达,说明其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作用。血清中AQP1和VEGF的检测对肝癌临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姚杨;苏杰;徐锐;叶芸;王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阿霉素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 磺酸钠(STS)对阿霉素(ADR)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 H9c2细胞分4组:对照(Con)组、ADR 组、STS 组、ADR+STS(AS)组。 MTT 方法检测 ADR、STS 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 检测Bcl-2/Bax 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ADR组细胞明显减少(P <0.01),G0/G1期细胞增加(P <0.05),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P <0.05),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 <0.01)。与ADR组相比,AS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降低(P <0.05),Bcl-2/Bax 比值增高(P <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 <0.05)。结论:STS 能抑制 ADR 导致的H9c2细胞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文静;谢萍;苏鹏;李燕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在开胸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

    开胸手术的典型特点是大范围的肌纤维切断和大面积的切口损伤,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伴随剧烈的疼痛[1]。本文针对开胸手术患者的肋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的静脉镇痛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京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患者手术联合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采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比较术前和术后1、3 d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电解质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经血液回收机回收洗涤后回输自体血为(262.53±163.41)mL。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术后1、3 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 d钾离子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3d 钠离子及氯离子均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中采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安全、有效,既可节约血源,又可降低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作者:胡晶;何振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