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二民;姜瑞;张春元;曾尽娣;谈济州
患者男,50岁,因“体检发现纵隔占位半年,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患者半年前体检时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示:纵隔囊性占位,包膜可见钙化。1个月前,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痰呈白色泡沫痰,无发热、咯血、胸痛、心悸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自行缓解,患者未予治疗。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入院行 CT 检查示:前纵隔偏左侧见一囊性包块,囊壁可见钙化,大小约7.6 cm ×7.0 cm,偏侧壁增厚,增强扫描壁强化(图1)。诊断提示:前纵隔囊性病灶(单纯囊肿或皮样囊肿)。病理检查:眼观:囊壁样组织一块8cm×8cm ×3 cm,壁厚0.2 cm,光滑,灰黄暗红色,囊壁部分区钙化(图2)。镜检:囊壁为纤维组织玻璃样变,局灶钙化,局部见柱状上皮衬覆,囊壁内见肠腺体(图3~4)。病理诊断:(前纵隔)前肠囊肿。
作者:郝华;徐芬;汪庆余;邬黎青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散发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为该疾病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宣武医院肠道门诊拟诊感染性腹泻的患者519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月份及临床症状如发热、腹痛、腹泻及呕吐的次数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检测血常规及便常规,对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的核酸检测,并对基因序列测序分型。结果:腹泻病例519例,诺如病毒阳性患者136例(26.20%)。共分离诺如病毒140株,16个基因型为6个GⅠ型和10个GⅡ型,其中G Ⅱ-42006b 71例。老年患者患病率明显增高(P =0.021),诺如病毒感染患者易出现呕吐症状[60.29%(82/136)vs.43.08%(165/383),P =0.001],诺如病毒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增高[63.97%(87/136)vs.54.56%(209/383),P=0.034],大便常规的镜检存在红、白细胞在诺如病毒感染患者低[16.18%(22/136)vs.27.42%(105/383),P=0.009]。GⅡ型在老年患者的发病明显高于GⅠ型(P =0.025)。结论:G Ⅱ-42006b型诺如病毒是社区获得性散发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临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患者GⅡ型诺如病毒患病率较高。
作者:田耕;靳淼;王晶;王侠;康利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开胸手术的典型特点是大范围的肌纤维切断和大面积的切口损伤,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伴随剧烈的疼痛[1]。本文针对开胸手术患者的肋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的静脉镇痛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京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心衰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组、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面 CD54及CD106的百分率进行检测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衰患者分别于心衰发作期及缓解期测定心脏功能。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在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衰发作组及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衰缓解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在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组、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发作组、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缓解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CD106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心衰患者的LVEF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D54、CD106对判断或监测心衰患者病情进展及活动转归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裴丽春;张一娜;孟松艳;滕宗艳;张迎;张静媛;于卫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确诊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青霉胺组、BMSCs 组和BMSCs+青霉胺组,口服青霉胺剂量为每日40 mg/kg ,将采集的BMSCs液2 mL+生理盐水100 mL经静脉输注入人体。分别于治疗前后做肝组织病理活检,检测0、4、8、12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变化。结果:BMSCs+青霉胺组肝组织活检肝纤维化明显改善;各组血清中HA、PCⅢ、LN、CⅣ、TIMP-1、MMP-1均持续降低,BMSCs+青霉胺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的改善比其他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MSCs联合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纤维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张东锋;王煜姝;腾军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胸膜腔积液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多,机制各异。据统计,常见病因首先是结核,其次是恶性肿瘤,再次是心源性原因及创伤。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水生化、常规、细菌学方法检测,难以确定诊断。有报道胸膜活检、胸腔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但因其创伤性而受到很大限制。 ADA 检测特异性、敏感性较高,但诊断临界值确定不一,且结果存在部分重叠,造成诊断困扰。近年来,利用结核杆菌特有抗原在体外刺激外周血细胞以检测 T 细胞应答可作为结核分支杆菌(MTB)感染的诊断方法迅速发展,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1]。我科在进行 T-SPOT 在尘肺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科研的同时,对结核性胸膜炎和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行 T-SPOT检测,同时与胸水ADA检测结果比较,T-SPOT 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敏感性高于ADA ,对诊断有很好补充检测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昌恒;廖江荣;徐巧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型别及其耐药特点,为防控 SAP 合并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SAP合并感染金葡菌43株,运用PCR方法鉴定MRSA菌株,利用 spa 分型、SCCmec 分型、MLST分型方法对MRSA菌进行分子分型,测定所有菌株对苯唑西林等药物的敏感性,分析金葡菌及MRSA的耐药情况。结果:43株金葡菌中32株为MRSA菌,MRSA菌株可分为4种SCCmec型,5种spa型及4种MLST型。优势克隆为ST239-Ⅲ-t030及ST239-Ⅲ-t037,这两种克隆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呈现高度耐药性。结论:SAP合并感染中MRSA菌分离率较高,优势克隆为ST239-Ⅲ-t030和 ST239-Ⅲ-t037,具有较高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避免院内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韩莉;马英杰;王华启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黑色素细胞肿瘤,多见于皮肤,也可见于黏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黑色素瘤发展迅速,易转移,病死率高,Ⅳ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中位生存期≤1年[1]。虽然仅占皮肤肿瘤的3%,但其死亡病例却占皮肤肿瘤的65%[2]。黑色素瘤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传统的治疗手段效果不佳。近年来,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及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在黑色素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针对这些改变的靶向治疗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常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靶点和与之相应的靶向药物有: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Ipilimumab;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Pembrolizumab、Nivolumab;突变基因BRAFV600E-Vemurafenib、Dabrafenib;有丝分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 )-trametinib。上述靶向药物的疗效均明显优于传统的化疗[3-6]。新研究显示,转录因子SOX10与黑色素瘤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治疗黑色素瘤非常有前景的靶点。本文对 SOX10在黑色素瘤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腾政;罗文;张吉翔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OP患者208例作为中毒组,根据有否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118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0例)。根据中毒程度分轻、中、重、度,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在中毒后2、6 h和3 d 内抽取静脉血3 mL,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H-FABP水平。结果:中毒后2 h,H-FABP水平明显升高(P <0.05),cTnI、心肌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P >0.05)。而中毒后6 h,心肌损伤组cTnI、心肌酶水平较非心肌损伤组升高(P <0.05),H-FABP水平升高更加明显,与中毒后2 h比较H-FABP升高(P <0.05)。中毒后3 d,心肌损伤组心肌酶水平降至正常,虽 cTnI、H-FABP 水平降低,仍高于正常范围;与非心肌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中毒后2、6 h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与轻、中度比较 H-FABP升高明显(P <0.05)。ACOP中毒程度与H-FABP水平呈正相关。采用Logistic回归提示一氧化碳中毒程度重、H-FABP、cTnI、心肌酶水平升高的患者出现中毒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结论:H-FABP对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评估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敬;王霞;刘晓婷;李佳;张玮;褚永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肺康复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运动能力和肺功能的影响及抑郁与运动能力、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38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6 min 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测定(FEV1%预计值和FEV1/FVC)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抑郁评分23.94±4.86 vs.14.66±2.47,P =0.000。6 min 步行距离、FEV1%预计值分别为(353.6±27.90)m vs.(276.8±30.95)m,P =0.000;58.09±8.77 vs.58.34±7.94, P >0.05。抑郁评分与运动能力康复后显著改善。肺康复对肺功能没有改善。结论:肺康复可以减轻中重度COPD患者的抑郁、增加运动耐力,但抑郁与运动能力、FEV1%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方翔;汤兵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全身麻醉后不同新鲜气流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毕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81例,年龄20~70岁,ASA分级Ⅰ~Ⅱ级,分为A组112例、B组69例。术中选用七氟醚麻醉维持,A组:手术结束时给予≤2 L/min的新鲜气流量通气;B组:手术结束时给予>2 L/min 的新鲜气流量通气。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手术结束至睁眼)、气管导管拔出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结果:A、B两组患者术毕给予不同新鲜气流量后对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性别、术中维持七氟醚时间对自主呼吸恢复所用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结束后分别给予≤2 L/min和>2 L/min 新鲜气体通气对患者的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性别和术中维持七氟醚时间的长短对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有影响。
作者:刘富兵;朱宇航;郑雪;任静;张超;朱昭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3大肿瘤,其癌症相关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位[1]。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平均每年4.2%速度迅速增长,占所有肿瘤的10%~15%,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17∶1.00,该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密切联系[2]。手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自从全肠系膜切除术的引进,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虽有所下降,但由于手术很难彻底切除微小病灶,致使其术后仍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近年来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使得不少直肠肿瘤患者收益,并已在直肠肿瘤中证实:术前放疗及化疗比相似的术后治疗更有效[3]。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多的方案得到应用,其中新辅助治疗被临床工作者广泛关注。新辅助治疗包括术前放疗、化疗及放化疗结合,其能够降低肿瘤分期,从而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改善无病存活率。目前,新辅助治疗已被确认对结直肠癌有利。
作者:李雪(综述);王子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高速生活的递增,肱骨骨折的发生率日趋增多,相伴的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率逐步增高。人们对生存质量和功能健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神经功能的修复逐渐成为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重视。李平生等[1]认为桡神经损伤后应争取尽早手术修复,显微镜下外膜缝合能有效地预防神经挫伤引起的瘢痕粘连,当神经缺失>2.5 cm 行自体神经移植术有利于神经再生。目前临床一般通过肌电图及MRI 来判定神经受损的情况。 MRI价格昂贵,肌电图受到神经休克期的影响,难以早期诊断,重复检查。高分辨率超声的发展,为临床及早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情况及类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也是决定何种手术方式的指标之一。
作者:郭艳;王茜;戴理平;周玉泉;李志强;谌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患者男,22岁,因“咳嗽、气喘30 d ,发热1 d”于2012年11月12日入住我科。患者于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伴胸闷、心慌、气喘,夜间打鼾,平卧时明显。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今日出现发热,病程中晕厥3次,一般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家人发现晕厥时口唇颜面紫绀,呼之不应,无四肢抽搐及小便失禁,持续数分钟后被叫醒后症状缓解。今日转我院进一步诊治。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117次/min ,呼吸22次/min ,血压150/100 mmHg。咽红,双侧扁桃体Ⅲ°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患者入院当晚入睡时感憋气、胸闷、濒死感,于22:20行无创机械通气,CPAP 模式,压力10 cmH2O,患者诉上机后呼吸通畅,10 min 后安静入睡,听诊双肺可闻及少许散在哮鸣音,约15 min 后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及颜面紫绀,考虑呼吸暂停窒息,拍醒患者,撤除无创机械通气,加大吸氧流量后症状逐渐缓解。辅助检查 CT 提示“考虑双肺感染。副鼻窦炎。鼻中隔偏曲,双下鼻甲肥厚。喉咽部软组织肿胀”。喉镜及支气管镜检查示双侧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悬雍垂过长,支气管镜可见范围内各支气管腔通畅。诊断:(1)OSAS;(2)窒息;(3)双肺感染。给予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吸氧、祛痰对症治疗。患者于10月15日11时出现患者呼吸停止、颜面口唇及全身皮肤紫绀,呼之不应,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接人工气囊辅助通气,面色逐渐转红润,神志转清楚,停用人工气囊后患者氧饱和度能维持在95%以上,拔出气管插管,患者坐立位后自主呼吸恢复。因入院后患者多次出现窒息,2012年10月15日经患者同意后行气管切开术。2012年11月19日转耳鼻喉科行全麻下双侧扁桃体摘除术+腭咽成形术+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术后行睡眠呼吸监测示睡眠呼吸 AHI 指数12.4次/h,长呼吸暂停时间10 s ,以中枢型为主的混合型呼吸暂停,夜间睡眠低血氧饱和度72%。行头颅 MRI 检查提示“Chiari 畸形并颈段脊髓空洞”。请神经外科会诊后建议转该科行手术治疗。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自动出院。
作者:阮玉姝;曾凡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检测喘息患儿FcεRI-β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现及哮喘相关性的研究,探讨该基因多态性对喘息患儿的易感性与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喘息患儿146例,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儿FcεRI-β基因,其中 AG 、GG 为风险基因型,共41例,AA 为正常基因型,共105例;记录两组患儿的喘息发作程度;出院后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儿的哮喘发病率。结果:风险型基因组与正常型基因组在喘息发作严重程度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风险型基因组较正常型基因组喘息发作严重;两组患儿在随访2年后,哮喘发病率上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13)。结论:FcεRI-β基因多态性与患儿的喘息发病相关,风险型基因是喘息发生的危险因素;风险型基因影响喘息发作的严重程度;但不是发生哮喘的主导因素。
作者:郭素华;林英;李丽云;王馨;邓群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骨位置的变化对该病发病机制的影响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分别对52例重度OSAHS 成年男性行清醒和Muller 试验状态及32例正常人行清醒状态上气道扫描,分别测量舌骨位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 AHI、MSaO2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清醒状态OSAHS组颏结节、硬腭平面至舌骨距离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清醒期相比,Muller状态下OSAHS组颏结节至舌骨距离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硬腭平面至舌骨距离与AHI呈正相关;硬腭平面、颏结节至舌骨距离与MSaO2呈负相关。结论:舌骨位置的改变对OSAHS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蓉;吴绯红;苏筱芮;张博薇;粟丽;李海军;彭德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是脑的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存在的一个调节界面,其结构主要有3层: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s )、基膜和胶质细胞足突,其中BMECs 发挥主要作用。近几年逐步认识到BMECs不仅是生物学上的结构与功能屏障,还能合成多种物质,调节血管舒缩和营养神经,当其功能发生障碍时,一系列脑血管疾病随之发生。本文拟从细胞结构及功能,以及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BMECs 细胞的变化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对 BMECs 与脑卒中的关系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余奇劲;陶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H19在人体内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因,能够通过转录产生一种长链非编码RNA H19,且自身能与 IGF2基因构成一对印记基因。正是由于其双重特性,因此在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骨肉瘤、Wilms 瘤等全身多种肿瘤中均有讨论与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H19主要通过其转录产物--长链非编码 RNA H19调控 miRNA 前体、P53基因,或者与 IGF2基因通过表观遗传学的修饰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现就近年来H19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邹瑞;林颖;欧阳可雄;朴正国;廖贵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预防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缩短撤机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50)和对照组(n =50)。对照组给予振动排痰,观察组给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比较两组排痰量、生命体征(心率、呼吸、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撤机时间及 VAP 发生率。结果:第1、2、3、4、5天,观察组排痰量分别为(33.5±4.2)、(41.1±3.0)、(38.2±3.5)、(34.8±2.5)、(31.1±2.1)mL/d,对照组分别为(27.4±3.1)、(30.3±3.6)、(28.1±2.2)、(25.7±1.8)、(20.8±1.7)mL/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排痰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7.5±0.9)% vs.(95.2±1.0)%,P <0.05],但两组心率、呼吸、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撤机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2.2)d vs.(9.5±1.8)d,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 VAP 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0%(15/50)vs.52.0%(26/50),P <0.05]。结论:采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对ICU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可显著促进排痰,提高血氧饱和度,缩短撤机时间,预防VAP发生。
作者:王伯丽;祁霞;苏海波;许晓岚;贾文雅;阎锡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及合并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少见病例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2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并做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2例患者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尿路结石根据结石位置、大小等因素分别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输尿管镜碎石术(4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2例)、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1例),以上腔内治疗均联合钬激光碎石;合并UPJ 狭窄梗阻行肾盂输尿管吻合术(1例);合并输尿管末端囊肿行经尿道腔镜下囊肿内切开术(2例);合并单纯泌尿系感染给予抗炎对症治疗(1例),所有方案疗效确切,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结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是常见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临床上相对少见,其诊治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及合并症强调个体化策略,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韬;赵贵成;沈军;丁彦才;杨涛;席海峰;马晓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