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栋;纪盛章;陈胜利;高晓;边海曼;任俊杰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全麻诱导前后颈总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择期全麻插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 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颈总动脉弹性参数:血管收缩期内径(Ds)、血管舒张期内径(Dd)、血管内径差值(diffD)、血管僵硬度(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丙泊酚麻醉诱导后颈总动脉β、Ep、PWVβ较诱导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前、后颈总动脉β、Ep、AC、AI、PWV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在诱导后3 min 时段收缩期及舒张期血管内径差值明显增加,与诱导前、苏醒后的血管内径大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技术可较好地评价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前后颈总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有望成为实时、无创、准确检测全麻诱导期大动脉血管功能状态的新方法。
作者:林岚;余革;龙诗樱;麦幸欢;汤庆;何玮华;潘小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 APN )、白细胞介素( IL )-18对经皮冠脉介入术( PCI )后再狭窄的意义。方法:对58例PCI术后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比较两组内膜组织覆盖厚度、狭窄处血管管腔面积、狭窄处支架面积等,计算支架的大内膜组织覆盖面积(NA)及支架的内膜组织覆盖面积百分比;术前及随访行APN和IL-18检测,并比较PCI前后其变化。结果:与非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的内膜组织覆盖厚度、内膜组织覆盖面积增加,小管腔面积减小;术后IL-18显著升高(P<0.05), APN显著降低(P<0.05)。再狭窄组患者术后的内膜组织覆盖面积百分比与 IL-18呈显著正相关,与 APN呈显著负相关。结论:APN和IL-18可作为预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作者:乔兴科;石蕴琦;袁龙;侯爱洁;王永新;李占全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检测神经突蛋白(neuritin)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中的时相性表达,探讨其在脑损伤后的意义。方法:42只 SD 大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改良 Feeney 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术后分6 h、12 h、24 h、3 d、7 d、14 d 共6个亚组。免疫组化、Western-blot 检测脑损伤组织中 neuritin 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实验组neuritin蛋白6 h 呈阳性表达,12 h~7 d 呈强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14 d呈弱阳性表达。 Western-blot:实验组neuritin蛋白6 h稍增高,24 h达高峰,持续到7 d,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14 d明显降低,较正常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uritin蛋白在脑损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脑损伤后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蔡云鹏;赵冬;许晖;刘祺;戴晶;朱立仓;何学君;杨传豪;王业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以血液净化技术为基础,能暂时替代肝脏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是一种为进行肝脏移植赢得宝贵时间而进行的有效治疗手段[1-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 ALSS 分别治疗153例重症肝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进一步探讨治疗重症肝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2月我院综合 ICU 收治的153例重症肝衰竭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5-6]。其中男87例,女66例,年龄(45±17)岁。85例进行了 PE 联合 CVVHDF 治疗( PE组);68例进行了 HP 联合 CVVHDF治疗( HP 组)。入选病例排除了严重活动性出血或并发 DIC ,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血制品或药品如血浆、肝素和鱼精蛋白等高度过敏,循环功能衰竭,心脑梗死非稳定期,妊娠晚期等相对禁忌证。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常规、临床表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永根;肖都;刘怡;周云;叶培富;刘伟江;彭海霞;王勇;罗翠竹;郑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斑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自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皮肤科门诊且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制定的斑秃诊断标准的患者147例。排除全秃和普秃,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脱发。所有患者病程在1年内,近1个月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既往无肿瘤或系统性疾病。其中男82例,女65例,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49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13~59岁,平均31.2岁,病程15~349 d,脱发面积1.2~9.4 cm2;对照1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10~58岁,平均28.4岁,病程20~330 d,脱发面积1.0~9.8 cm2;对照2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4~59岁,平均31.9岁,病程17~365 d,脱发面积1.4~9.7 cm2。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面积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青梅;冯萍;黄望强;景海霞;段德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Bax、Bcl-2蛋白在硫辛酸烟酸二联体拮抗丙烯醛诱导的体外培养 ARPE-19细胞凋亡中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ARPE-19细胞置于含有10%体积分数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培养瓶底部ARPE-19细胞长至70%时,种6孔板,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24 h ,细胞换液。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丙烯醛组和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组。细胞流式检测各组ARPE-19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流式显示正常细胞在空白对照组中为94.8%,丙烯醛组中为60.98%,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组中为91.34%。Western Blot显示空白对照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为0.2939,丙烯醛组的 Bax/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为1.3892,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为0.5558。结论: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ARPE-19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抗凋亡蛋白Bcl-2来抑制凋亡蛋白Bax的表达。
作者:邹秀兰;王观峰;李文立;皮荣标;俞永珍;邹玉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比较尿道内切开与尿道端端吻合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球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的68例患者,37例行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内切开组),其中23例尿道狭窄<2 cm,14例尿道狭窄为2~4 cm。31例行尿道端端吻合治疗(开放组),其中19例尿道狭窄<2 cm,12例尿道狭窄为2~4 cm。比较两组患者尿道狭窄的复发率及大尿流率的差异。结果:术后严密随访半年,内切开组尿道狭窄段<2 cm 时,复发率及大尿流率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狭窄段2~4 cm者,内切开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开放组,术后大尿流率与开放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道内切开与尿道端端吻合治疗前列腺术后尿道球部狭窄均有效,但狭窄段>2 cm 时,尿道内切开术后易复发,而尿道端端吻合成功率高,恢复时间短,应优先选择。
作者:陈敏;赵延春;向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是否能减少Ⅱ、Ⅲ期乳腺癌短期内转移。方法:选取Ⅱ、Ⅲ期乳腺癌患者14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新辅助化疗组(观察组)65例,先行作新辅助化疗2~4个疗程,再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助化疗组(对照组)83例。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其肿瘤转移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组与术后辅助化疗组短期内肿瘤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相对于术后辅助化疗不能减少Ⅱ、Ⅲ期乳腺癌的短期内转移。
作者:陈雁平;吕辉生;潘炳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预防脾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行脾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方法及其他术后处理相同,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时间相同。结果: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脾切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赵华平;汪建华;江根喜;齐志保;孙伟;俞巨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随机分组,每组25例。45~64岁阶段,快速康复中年组(A1组)和传统治疗中年组(A2组);65~74岁阶段,快速康复老年组(B1组)和传统治疗老年组(B2组);75~89岁阶段,快速康复高龄组(C1组)和传统治疗高龄组(C2组)。A1、B1和C1组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A2、B2和C2组应用传统方法。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每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出院30 d 内再次住院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4例患者完成试验,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和咽喉疼痛方面,A1组均优于A2组(P=0.000,P=0.000,P=0.000,P=0.012),B1组均优于 B2组(P =0.000,P =0.000,P =0.000,P =0.007),C1组和C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315,P =0.239,P=0.540,P=0.128);在恶心呕吐、胃潴留、肠梗阻和出院后30 d 内再次住院方面,A1组和 A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和B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均差于 C2组(P=0.020, P=0.012, P =0.022,P=0.012);不同年龄阶段每两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案可以明显加快中年(45~64岁)和年轻的老年(65~74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而在高龄(75~89岁)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则无上述益处,并增加恶心呕吐、胃潴留、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出院30 d内再次住院率。
作者:卜君;李念;黄雄;伍晓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动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方法:50例动脉溶栓术后END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颅内压(IC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血K+、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NIHSS 评分,用MRS 评价90 d 预后和病死率。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亚低温组7 d 时 NIHSS评分降低(P <0.01);24 h、7 d 时 ICP 和 ScvO2改善(P <0.05);24 h 时血 K+降低(P <0.05),7 d 时血 K+无显著差异。(2)与常规组比较,亚低温组7 d时NIHSS评分和24 h、7 d ICP和ScvO2均有改善(P<0.05)。(3)两组治疗前后CVP、MAP、PT和PLT无显著差异。(4)亚低温组90 d转归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1),病死率与常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亚低温可改善脑卒中动脉溶栓后END ,虽不能降低病死率,但能给生存患者带来更好的转归。
作者:杨国帅;周小艳;周治平;余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能否增强顺铂对口腔癌细胞的抗瘤活性。方法:以人口腔癌细胞株HSQ-89为研究对象,在经顺铂处理过的肿瘤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用 MTT 法测定计算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在加入顺铂15μg/mL的口腔癌细胞珠HSQ-89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0、2.5、5、7.5、10、12.5μmol/mL,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6.9%、67.5%、73.0%、88.5%、90.4%、98.7%;三氧化二砷与顺铂联用,可以提高对HSQ-89细胞的抑制率,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三氧化二砷与顺铂联用,对口腔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江穗;叶永康;陈仲伟;彭参;罗朝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3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给予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用药前后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症状、无痛行走距离、能耐受疼痛的大行走距离、踝肱指数( ABI )、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的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1);足背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 ABI 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结论:临床使用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张菁;翟迎九;杨燕萍;薛莉;姚蔚;钱巧慧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技术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患者共110个肾肿瘤行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检查,获取其VTI图像及肾肿瘤、患侧肾皮质、对侧肾皮质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值,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病理证实良性肾肿瘤20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个,嗜酸细胞腺瘤2个),恶性肿瘤90个(透明细胞癌72个,嫌色细胞癌8个,乳头状癌6个,囊性肾癌4个)。 VTI诊断肾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Youden指数及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1.11%(64/90)、70.00%(14/20)、91.43%(64/70)、35.00%(14/40)、70.91%(78/110)、41.11%、0.706。 VTQ诊断肾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性、Youden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及佳截断点值分别为66.70%、90.00%、56.70%、0.748、2.44 m/s。良性肿瘤与同侧肾皮质之间(P=0.000)、恶性肿瘤与同侧肾皮质之间(P=0.000)、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P=0.013)以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之间(P=0.022)SW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P=0.010)以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之间(P=0.017)SWV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FI技术可以提供肾肿瘤的VTI定性及VTQ定量的弹性信息,诊断准确度均达到中等,在肾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景;陈莉;周翠翠;王婧玲;谌芳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8月住院的724例T2DM患者行胸部X线、血压、血脂及血管病变检查。结果:(1)T2DM患者主动脉结钙化的发生率为64.2%;主动脉结钙化组与无主动脉结钙化组在年龄、病程、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主动脉结钙化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合并主动脉结钙化相当常见,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主动脉结钙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唐建东;李清楚;刘红梅;毕键琨;任健;李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使用ITS基因序列分析对浅部真菌病中分离的15株暗色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了解致病菌株种类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浅部真菌病中分离的暗色真菌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特征,并基于ITS 序列对其进行PCR鉴定。结果:经形态学鉴定为15株暗色真菌的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鉴定扩增所得条带在500~700 bp 之间,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其中鉴定为链格孢2株,球孢枝孢酶2株,皮炎外瓶霉2株,枝状枝孢霉、新月弯孢霉、微皱篮状菌、Phaeobotryon cupressi、极细枝孢霉、裴氏着色真菌、威尼克外瓶霉、Exophiala oligosperma、Fonsecaea monophora 各一株。结论:ITS 基因序列分析可有效地鉴定暗色真菌,避免了由于临床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漏检和误诊。
作者:张伟铮;肖倩;屈平华;邓光远;李松;陈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特拉唑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饲喂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腹主静脉取血监测各组血脂,取主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管 MMP-9与 MCP-1的表达。结果:特拉唑嗪降低TG、TC、LDL-C(P<0.01),升高HDL-C水平(P<0.05);高脂饮食大鼠主动脉内膜的粥样斑块面积和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而特拉唑嗪明显抑制了斑块形成和内膜增生。相比于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特拉唑嗪组的MMP-9、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且特拉唑嗪组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结论:特拉唑嗪能够降低TC、LDL-C和升高HDL,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除了其降脂作用外,还可能与抑制MMP-9与MCP-1表达有关。
作者:陈玲;周炜;陈曼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约有3%~5%的患者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综合征[1]。因患者自身可移植的动脉数量有限, CABG 对静脉血管的依赖性依然较强,但大隐静脉旁路血管(SVG)术后再狭窄率逐年增加,10年后仅有40%旁路血管开放且无显著狭窄[2-3]。对于CABG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目前国内关于 CABG 后介入治疗的研究多数是围绕将桥血管作为PCI靶血管开展,关于CABG后在原位血管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报道非常有限。现将我科完成的 CABG 后心绞痛复发患者进行原位血管 PCI 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侠;张睿智;李晓庆;陈秋雄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5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智能反馈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临床痉挛指数(CSI)、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CSI、FMA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运动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黄怡;万新炉;潘翠环;叶正茂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4组,A组(30只):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只):纳米银覆盖,C 组(30只):rhGM-CSF涂抹,D 组(30只):rhGM-CSF+纳米银覆盖,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愈合,计算愈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第10天各组开始愈合,愈合过程A组炎症反应明显,B、C组适中,D 组适度;创面愈合率,第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 水平,A 组第21天达峰值为(25.76±1.46)pg/mL,B、C、D 组第14天达峰值[(29.73±1.58),(38.91±2.38),(43.54±1.28)pg/mL],第4、7、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水平,各组均在第21天达峰值[(0.72±0.14),(0.93±0.13),(1.18±0.16),(1.50±0.15)ng/mL],第7、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M-CSF 联合纳米银,促进深Ⅱ°烫伤创面愈合,并且优于rhGM-CSF、纳米银单独应用。
作者:杨景哲;陈凤平;冯欣姝;温海玲;耿琪瑛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