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嗪联合ICS/LAB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组织炎症的影响

金明哲;熊瑛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转化生长因子β1, 金属基质蛋白酶-9,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物
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ICS/LAB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川芎嗪组(C组)、舒利迭组(D组)、川芎嗪联合舒利迭组(E组).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法复制COPD模型,川芎嗪腹腔注射及舒利迭滴鼻干预.观察大鼠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CD4、CD8值;ELISA法测定BALF中TGF-βl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MMP-9、SLPI的表达.结果:B组大鼠肺泡壁破坏、肺大疱形成,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干预组均有减轻;B组大鼠MMP-9、TGF-β1的表达比A组大鼠显著升高(均P<0.05),而CD4/CD8、SLPI的表达和FEV0.3/FVC与A组大鼠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与B组相比,经川芎嗪和舒利迭干预后,各干预组大鼠MMP-9、TGF-β1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CD4/CD8、SLPI的表达和FEV0.3/FVC则显著升高(均P< 0.05);C、D、E组比较,E组差异明显(P< 0.05).结论:川芎嗪、LCS/LABA均可抑制COPD大鼠肺组织炎症;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降低TGF-β1及MMP-9的表达、提高SLPI水平及增强免疫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I3K p85α蛋白表达缺失对SW480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PI3K p85α的表达对人大肠癌SW480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PI3K p85α干扰载体并转染SW480细胞,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黏附实验,明确PI3K p85α表达变化对大肠癌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低表达PI3K p85α的大肠癌细胞愈合能力下降;Transwell实验显示低表达PI3K p85α的大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黏附实验显示低表达PI3K p85α的大肠癌细胞黏附能力降低.结论:PI3K p85α蛋白表达缺失可明显抑制大肠癌细胞株SW480侵袭及转移能力,PI3K p85α可能成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孙嫣;郭升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促进肝细胞增殖的机制

    目的: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4-SIRT1质粒,合成SIRT1的siRNA,转染肝癌HepG2细胞系.XTT法及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干扰SIRT1表达均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P<0.001);干扰SIRT1表达均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S期(P<0.01),而使G1期明显增加(P<0.001);干扰SIRT1表达可明显促进HepG2细胞凋亡(P<0.001);在HepG2细胞中当抑制SIRT1表达时,PTEN的乙酰化水平、磷酸化AKT和PI3K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SIRT1在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存在抑制其凋亡的作用,该作用涉及PTEN/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作者:刘灏;李川江;王汉宁;刘正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非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术后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以术后胃动力紊乱、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1].以往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报道较多,但非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有关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我院行腹部非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发生PGS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与同期未发生PGS的患者作对照,讨论与PGS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

    作者:杨东东;武雪亮;何琨;周海丰;王立坤;陶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HSP70/CD80 DNA疫苗对哮喘小鼠气道重构的治疗及机制

    目的:观察HSP70/CD80 DNA疫苗对哮喘小鼠气道重构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OVA腹腔注射致敏小鼠建立慢性哮喘模型.HSP70/CD80 DNA疫苗治疗后,ELISA检测眼球血OVA-IgE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5的含量,HE染色、AB-PAS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肺组织气道重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T-bet、GATA-3在脾脏中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小鼠较对照小鼠血清OVA-IgE升高,气道壁增厚,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增多,平滑肌细胞数增多明显(P<0.05),且IL-5的含量增加,T-bet/GATA-3表达比减低(P<0.05);疫苗治疗能减低血清OVA-IgE,减轻气道壁增厚,杯状细胞增多和平滑肌细胞增生(P<0.05),且减少IL-5含量,T-bet/GATA-3表达比升高(P< 0.05).结论: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GATA-3平衡,HSP70/CD80 DNA疫苗可能对哮喘气道重构存在抑制作用.

    作者:李燕;夏晓群;史小玲;王晓燕;唐利;陈枫;钟森;陈庄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受试者按标准分为通气组、非通气组及对照组.入组后行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清D-乳酸、DAO、PCT水平并分析.结果:血清D-乳酸、DAO、PCT、APACHEⅡ水平在试验组高于对照组,非通气组低于通气组但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血清D-乳酸、DAO与PCT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且病情越重肠黏膜损害越重.

    作者:温燕;李小美;李家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高频CDFI在武警战士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在武警战士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高频CDFI检查因军事训练所致软组织损伤的武警战士352例,并作出超声诊断及临床随访.结果:352例战士中经高频CDFI检查发现皮下软组织挫伤162例,肌肉挫伤37例,肌肉间血肿5例,膝关节髌上囊积液46例,腘窝滑囊积液32例,跟腱断裂2例,跟腱损伤31例,韧带损伤26例,异物7例,外周血管损伤4例.结论:高频CDFI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软组织损伤后水肿情况、肌肉受损程度,血肿部位、大小、深度,肌腱是否断裂,有无异物存在等,并可评价临床治疗疗效及观察随访,应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邓劲松;曾广绥;张春丽;王洁;陈庆康;邓素雅;石挥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胰岛素和左旋多巴联合激发试验对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胰岛素和左旋多巴(L-dopa)联合激发试验对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19例生长发育迟缓儿童根据生长学资料、临床特征分为拟诊GHD组(119例)与非GHD组(100例),全部进行胰岛素+ L-dopa联合激发试验、精氨酸激发试验(ARG)和可乐定激发试验,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激发试验前和激发试验后30、60、90、120 min的GH值,并分析两组实验的GH激发峰值、特异度及精确度.结果:胰岛素+ L-dopa联合激发试验激发峰值在非GHD组分别高于ARG、可乐定激发试验,在GHD组差异无显著性,胰岛素+L-dopa联合激发试验的特异度及精确度明显高于ARG和可乐定激发试验.结论:胰岛素+ L-dopa联合激发试验对儿童GHD的诊断价值优于ARG和可乐定激发试验,是一种适用于儿童的有效、简便、安全检测GH的方法.

    作者:蔡正维;刘孝桥;熊安秀;王敏;张光环;李红义;高琴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

    目的:对早期肺癌使用全胸腔镜实施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全部患者临床均诊断为早期肺癌,其中VATS组80例患者实施全胸腔镜切除肺叶手术,OT组62例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胸切除肺叶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VATS组患者手术后实施引流的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的评分都低于OT组患者.结论: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的患者实施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后,临床的恢复情况好于实施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王建;王远东;邵中夫;陈永东;徐刚;郭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115463例住院及门诊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的疾病[1].可导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我国一般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率为3.2%[2],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3],为了解杭州地区医院就诊患者HCV感染状况,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间来本院就诊的115 463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血清标本抗HCV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珍;杨金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PROM患儿50例为观察组,无PROM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新生儿生后24h内外周血血清MIF水平.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ROM组新生儿MI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OM新生儿MIF表达增高,在PROM新生儿肺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防治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和感染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并评价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防治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和感染的疗效,为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6例昏迷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48例).早期肠内营养组24 h内即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早期肠外营养通过深静脉导管静脉滴注,1周后逐渐过度至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清晨胃液pH值及消化道出血及感染发生率情况,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清晨胃液pH值在治疗第1天无明显差异;第4天及第7天,早期肠内营养组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早期肠内营养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早期肠内营养组感染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升高昏迷患者胃液pH值,有效减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同时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马良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型研究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表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RM患者、正常早孕(NEP)和正常非孕妇女(NNP)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HLA-DR+、CD4+HLA-DR+、CD8+HLA-DR+、CD4+/CD8+比值水平)、NK细胞(CD3-CD56+、CD56ddimCD16+、CD56brightCD 16-、CD56+CD69+)和Treg细胞(CD4+CD25+CD127dim)表型.结果:URM组CD3+HLA-DR+、CD8+ HLA-DR+T淋巴细胞均较NEP组明显增加(P<0.05),而CD4+T细胞较NNP组升高(P<0.05).NEP组CD8+T细胞较NNP组显著增加(P<0.05),三组间CD3+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URM组外周血CD3-CD56+、CD56dimCD 16+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NEP组,而CD56brighttCD16-NK细胞比例较NEP组和NNP组均降低(P<0.05).URM组和NNP组CD4+CD25+CD 127dimTreg比例较NEP组均减少(P<0.05).结论:URM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活化、CD56dimCD16+NK细胞增多和Treg细胞减少可能是其致病的免疫基础.

    作者:赵花;韦相才;秦卫兵;苗竹林;杨宁;王一峰;崔蓉;王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ILI)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TV组,潮气量8 mL/kg),机械通气肺损伤组(HV组,潮气量40 mL/kg),NS398预处理组(HV+ NS398组).NS398预处理组于机械通气前1h腹腔注射COX-2抑制剂NS398 8 mg/kg,其余两组于机械通气前1h经腹腔注射等体积10%DMSO.于机械通气4h时处死大鼠,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6、MDA及SOD浓度;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TV组相比,HV组BALF中TNF-α、IL-6、MDA浓度增加,SOD浓度降低(P<0.05),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与HV组相比,HV+ NS398组BALF中TNF-α、IL-8、MDA浓度降低,SOD浓度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环氧化酶-2抑制剂改善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可能通过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单鸳露;金立达;王良荣;周俊辉;林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乳腺黏液腺癌组织构成与声像图表现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乳腺黏液腺癌病理不同组织构成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改变,探讨病理不同组织构成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及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68例乳腺黏液腺癌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对照分析其病理组织构成,探讨单纯性黏液腺癌与混合型黏液腺癌在肿瘤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肿瘤血管性、彩色多普勒测值、发病年龄以及超声诊断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纯性黏液腺癌与混合型黏液腺癌在肿块边界、边缘、后方回声分型以及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内回声类型、血管性、肿瘤内钙化及肿瘤形态、肿块内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患者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组织构成类型的乳腺黏液腺癌具有不同的超声影像特点,乳腺混合型黏液腺癌较单纯性黏液癌表现为更多的恶性特征,同时也更加不容易误诊为良性病变.

    作者:张建兴;蔡丽珊;宋光辉;沈嫱;陈铃;戴九龙;杨乐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0例患者分为未干预组和干预组,未干预组的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对静脉炎发生影响.结果:干预组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低于未干预组(P< 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找出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张玉芳;何丽;钟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本文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的164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164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低分子肝素组、前列地尔组,观察急性胰腺炎疗效.结果:联合组轻症、重症患者腹痛持续时间、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前列地尔组(P<0.05);治疗效果比较:轻症联合组疗效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前列地尔组(P<0.05),重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轻症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加快恢复时间,缩短病程,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新方法.

    作者:林少斌;陈钦明;江岳珊;王少荣;方壮盛;巫旭珍;陈文炯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应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冷光源蓝光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蓝光灯治疗,疗程4~5d.且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小时及第96小时检测血清胆红素.观察光疗的副作用,并进行细心护理.结果:冷光源蓝光灯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光疗副作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冷光源蓝光灯治疗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且副作用少,同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清;江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组)45例和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d、10 d的血清者抗炎因子(IL-2、IL-4、IL-10)、促炎因子(IL-6、TNF-α、IFN-γ)、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RBC-C3bR、RBC-ICR)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3d与10d时的血清者抗炎因子、促炎因子、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疗前至治疗后3、10d均呈现持续改善,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因子、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大,对于患儿的炎性及免疫状态的改善作用均相对明显.

    作者:张益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单纯性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单纯性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对11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行单纯性脾切除术,切脾前、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术后3~6月胃镜检查了解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情况.术后6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门静脉血流量(PVF),随访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切脾前门静脉压力为(29.16±4.23)cmH 2O,切脾后门静脉压力降至(21.3±3.21)cmH 2O,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显著改善.术后PVD、PVV、PVF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单纯性脾切除术后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戴向华;龚卫东;丁浩;汤飞;赵忠;盛宝军;朱美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17例

    目的:总结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的疗效、经验.方法:整理、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食管造影或胃镜确诊的17例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在确诊后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和对症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在胃镜直视下行食管覆膜支架植入术.结果:17例患者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操作全部成功,放置位置合适;术中无严重并发症;置入支架后胸水明显减少,患者恢复顺利.结论: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封堵瘘口疗效确切,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是治疗食管瘘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风标;邹志强;袁耒;隋刚;许世宁;卢兆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