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控镇痛泵在痔瘘患者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常委;胥春妹;刘超

关键词:疼痛, 术后, 硬膜外, 自控镇痛
摘要: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在痔瘘科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术后硬膜外导管接自控镇痛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减轻病人的疼痛,效果满意.结论痔瘘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不仅可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同时还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量.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益神健脑口服液中几种药物的薄层鉴别

    目的建立益神健脑口服液中人参、当归、何首乌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薄层色谱法[1].结果建立了本品中人参、当归、何首乌的薄层鉴别方法.结论此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好.

    作者:覃红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抽样调查上海市民糖尿病患病率及血糖水平年龄分布的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上海市居民糖尿病(DM)患病的年龄分布及其与增龄相关的患病风险,观察人群空腹血糖(FPG)和OGTT值的年龄分布情况.方法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对上海市2002年6686人展开DM流行病学调查,以10年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患病率为7.84%(世界人口标化率为5.00%),与增龄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P<0.001).人群中DM患病风险(OR)和归因危险度(PAR)随年龄增加而增长,30岁以前患病风险低(OR=0.04~0.26),70~年龄段达到高(OR=2.05~3.45),增加25.06倍.未经诊断的DM患病率为4.1%,并在40~年龄段急剧升高,新发现率为51.9%.秩和检验(Krusdal-wallis法),总体人群中FPG和OGTT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χ2=139.44,P<0.001;χ2=234.49,P<0.001).结论 DM具有高龄群体高患病的增龄特点;以40~年龄段为起点,实施筛查的人群患病率更具显著性.

    作者:李锐;鲍萍萍;李新建;卢伟;张胜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NA和NP方案对肺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NA和NP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分为NA和NP两组,观察其疗效.同时我们改变了NVB的给药途径.结果避免了高浓度药物带来的血管刺激性毒性,又延长了药物有效浓度在血中停留的时间,从而增强了抑制肿瘤的作用.NA方案治疗有效率42.1%,NP方案治疗有效率40.7%.结论 NA和NP方案可作为肺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一线方案.

    作者:李凤春;董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固肠止泻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前后血清免疫反应变化

    目的观察固肠止泻丸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用肠炎平配方煎至30ml于每日排净大便后将其药液用适温保留灌肠,每日1次,20天为一疗程,总共二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gA、IgG及LTR.结果治疗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gA、I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LTR则明显降低,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gA、IgG下降,LTR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固肠止泻丸能增强溃疡性结炎患者的细胞免疫,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体液免疫.

    作者:田绍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皮肤扩张术修复颏下疤痕挛缩的体会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1岁,患者于3年前不慎被硝火烧伤颈部后,在当地诊所治疗,治疗半个月创面治愈,治愈后因缺乏功能锻炼致颈部颏下疤痕挛缩.现因影响外观及功能障碍而要求入院行复术.查体:血压110/70mmHg,脉搏86次/min,呼吸22次/min,心肺正常,颈部颏下疤痕挛缩.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在右侧颈丛麻醉下行第一期手术,在右侧植入肾形20ml扩张器一个.扩张45天,取出扩张器将颏下疤痕切除.右侧颈部皮瓣移转覆盖颏下,置入硅胶管引流瘀血.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颏下皮瓣成活,痊愈出院.

    作者:欧阳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虎口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拇指功能,修复的关键在于对皮瓣的选择.我院自1995~2002年应用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虎口急性损伤及外伤后虎口挛缩27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永民;宋殿尊;邹国普;吴同军;关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SARS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SARS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1例SARS患者人工气道采用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湿化、吸痰、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等护理方法.结果加强护理措施能有效的确保气道通畅,保证肺泡的开放,提高血氧饱和度.结论 SARS患者应用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加强人工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科学吸痰,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谭秀莲;赵婉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及动态血压分析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患者的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以期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伴有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患者21例,不伴有左心室肥厚者28例.选择年龄组相同的2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4h HRV时域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较不伴左室肥厚患者进一步降低.pNN50昼夜节律明显减弱.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不伴左室肥厚组与左室肥厚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分别占各组总数的17.9%及47.6%(P<0.05).结论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减弱可能与以上变化相关,高血压治疗应注重改善HRV,重视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

    作者:辛桂琴;李俐;赵香莲;王虹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辨证论治

    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治疗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曹江;宋美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在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来自于中国旅顺白眉蝮蛇毒腺的重组去整合素adinbitor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为抗肿瘤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并用Hoechst 染色法鉴定细胞凋亡;体内实验采用皮下注射B16细胞建立小鼠荷瘤模型检测.结果 adinbitor能以ID50 为11μg/ml(1.22μmol/L)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并且对接种于C57BL/6小鼠的B16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P<0.01).结论 adinbitor在体外对B1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能显著导致B16细胞的凋亡,且在体内呈现较好的抗肿瘤效能,有希望成为一种抗癌新药.

    作者:王继红;吴毓;吕莉;崔秀云;赵宝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谈实习护生治疗性操作中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在治疗室操作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对护生实习的初期、中期及后期进行阶段性评估,有针对性的带教.结果科室实习护生在治疗方面无差错发生,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结论带教老师在治疗室工作中针对实习护生不同的实习阶段有针对性的带教是预防差错的重要环节.

    作者:邹毅;李兰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苗药风湿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累及关节滑膜,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病人常见症状是关节肿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局部关节症状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微红、热、肿、痛的特点.掌握其主要病机是风湿热毒之邪直中肌肤经络而致血瘀.我科采用本院研制的苗药风湿液,以活血清热,祛风活络,散寒除痹法内治病因.SP利康治疗仪,外治局部症状而缓解迅速,内外合治的综合疗法能达到祛邪扶正之目的.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桂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川畸病早期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探讨川畸病拟诊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预先制定本组川畸病早期治疗方案,对住院期确诊为川畸病的22例入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依据预先制定的早期治疗方案,本组22例除入院时确诊者3例外,住院期拟诊者19例早期加服阿司匹林时平均病程为7.14天,明显短于住院期22例终确诊时平均病程9.58天,其中在病程7天内加服阿司匹林者17例,明显多于在病程7天内早期确诊者5例.本组拟诊者19例中无一例在急性期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其发生率较按传统方案治疗的相关报道率低.结论对川畸病拟诊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可使其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下降,早期加服阿司匹林的方法实用可行.

    作者:李光霞;钟元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16例诊治体会

    目的通过对1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1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均经头颅CT证实,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1例.结果 16例病人均治愈,并随诊6个月无复发.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其病情发展缓慢,病史较隐匿,故在临床上往往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们通过对本院16例病例的系统分析,总结出其有年龄较大、病史隐匿、起病缓慢、颅高压症状等临床特点,治疗上以手术为主.

    作者:刘军;孙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打造先进医院文化创新医疗服务品牌

    打造先进医院文化,就是使医疗服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用更开放式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面向一切服务对象.2003年笔者所在医院从三个服务层面打造了先进医院文化,赢得了医疗市场竞争的胜利,取得社会、经济两个效益的双进步.

    作者:张晓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局麻加丙泊酚全麻用于由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过去通常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手术,自2000年以来,我院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加丙泊酚复合曲马多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这类手术,共26例,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朝文;谢学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胆囊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283例体会

    胆囊切除术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我们自2000年12月~2003年2月,对283例硬膜外麻醉的胆囊切除病人采用了术后镇痛.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施劲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发热病人胸部异常X线影像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发热病人胸部异常X线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2003年5月2日成立发热中心,收治的32例患者胸部异常X线影像表现.结果胸部异常X线影像均发热后出现,短为发热后1天出现,长为发热后3天出现.发病部位:右侧肺16例(16/32),左侧肺6例(6/32),双侧肺10例(10/32).病变特点:实质型15例(15/32),间质型9例(9/32),混合型8例(8/32).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对发热病人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对发现病变,检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延林;赵成孝;宁瑞平;陈巨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伤性耳廓缺损耳后乳突区皮瓣耳廓再造10例分析

    目的修复耳廓缺损,恢复良好外形.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第一期,皮瓣设计,耳软骨支架包埋成形,在同侧耳后乳突区设计一个蒂在乳突区较缺损略宽的推进皮瓣,向前方推进后覆盖软骨支架,并与缺损周缘皮肤缝合.第二期,皮瓣断蒂,耳廓成形.3~4周后断蒂,连同软骨一并掀起,折叠缝合.乳突区皮肤缺损,小的可直接拉拢缝合,缺损大的行全厚皮游离移植,耳廓术后7天拆线,耳后供皮区植皮后10~12天拆线.结果 10例病人外型恢复良好,随访半年外型良好,供皮区隐蔽.结论在诸多耳廓缺损修复方法中,该方法手术区在患耳同侧,术后护理方便,手术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外型良好,颜色接近,患者易接受.

    作者:戚建芬;谢曦;李明珍;张德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慢阻肺D-二聚体及t-PA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变化.方法通过检测50例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t-PA的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浆t-PA的活性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一步升高,t-PA的活性进一步下降,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t-PA活性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患者具有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倾向.其慢呼衰及消化道出血与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密切相关.血浆D-二聚体和t-PA水平可作为临床监测COPD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史习勤;郑明芳;徐侃;贡伟;赵冰清;葛晓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