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临床分析

林英健;侯捷;李寿柏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近年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外科疾病的检出率不断增加,高龄病人腹部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数量显著增加,医疗水平、手术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存期.高龄病人因其生理特点,腹部术后病人存在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等问题.现对于高龄病人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相关问题的总结、讨论如下.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曲马多复合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妇女健康,遵循医学模式,观察早孕妇女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2月~2003年7月自愿终止妊娠妇女562例随机分为丙泊酚-曲马多组186例,丙泊酚组186例,未用药组190例.丙泊酚-曲马多组术前先给予曲马多1mg/kg肌肉注射,再静脉给予丙泊酚2mg/kg.丙泊酚组按2.5mg/kg静脉注射,未用药组为人流时不用任何药物.观察手术中及术后疼痛、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扩宫器扩张宫颈容易程度及人流综合征等情况.结果丙泊酚-曲马多复合麻醉、丙泊酚静脉麻醉术中镇静、镇痛作用效果显著(P<0.05).但是,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呼吸循环有一过性抑制作用,术后镇痛效果较丙泊酚-曲马多复合麻醉差.丙泊酚-曲马多复合麻醉能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性明显优于丙泊酚静脉麻醉,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曲马多复合麻醉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可保持心血管功能稳定,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预防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钟蓉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SARS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探讨和副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重症SARS综合治疗中的价值,分析GC治疗的副作用和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重症SARS患者应用GC治疗的情况,依据不同预后将患者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和基础病;分析死亡组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和统计存活患者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分析应用GC治疗的时机、剂量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了GC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和处理对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4例患者中死亡组12例,有10例用GC治疗,存活组42例,全部用GC治疗,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病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双肺出现广泛弥漫渗出前应用GC患者的病死率(3.3%)低于胸片出现广泛弥漫渗出后应用GC的患者(40.9%);存活患者中12例出现肺纤维化,10例应用GC时机是胸片出现双肺广泛弥漫渗出之后.不同时机应用GC治疗SARS对预后和肺纤维化的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52例应用GC治疗者,继发血糖升高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副作用的发生率,2例血糖高者未予处理出现严重不良预后,2例因继发感染未得到控制而死亡.结论合理应用GC治疗SARS患者是有效的综合救治措施之一,胸片出现明显渗出或渗出范围进展过快时及时应用GC以及对副作用及时相应预防和处理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邓西龙;罗洁;尹炽标;唐小平;贾卫东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所致眩晕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40例采用培地啶注射液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脑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作者:胡斌;陈人生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六厂家抗-HCV ELISA试剂盒质量比较

    丙型肝炎又称输血后肝炎,是经血液传播的常见的肝炎.为了减少输血感染HCV,1993年卫生部要求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查.为了了解各生产厂家的抗-HCV ELISA试剂盒的质量.我们对6个厂家提供的抗-HCV ELISA试剂进行了质量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秀梅;王桂华;赵忠萍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对儿童双眼视觉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对视觉发育的影响.方法观察79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儿童不同发病年龄、戴镜前后的立体视功能,分析多种因素对儿童视觉发育的影响.结果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儿童的双眼视觉,发病年龄越小,立体视功能恢复越差;戴镜年龄小可促进双眼视觉的发育与恢复;眼位偏斜程度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影响儿童双眼视觉的发育.

    作者:栾瑛;王淑霞;刘斌;王丹;辛浩榕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168例下颌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下颌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68例不同类型下颌骨骨折分别采用单纯颌间牵引固定、不锈钢丝骨间内固定及微型钢板、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合临床给予正确评价.结果 168例下颌骨骨折治疗中,术后出现咬合干扰发生率为:颌间弹性牵引为16.44%(12/73)、不锈钢丝骨间内固定为45.45%(5/11)、微型接骨板内固定为8.64%(7/84).结论微型钢板、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符合动静结合的生理要求.

    作者:游云华;陈林林;谭伟兵;汪跃平;张华伟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冠状动脉造影对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可靠方法,但它的有创性妨碍了临床的推广.本文拟初步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其安全性.

    作者:隋向前;赵永进;崔如明;王景凤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局麻加异丙酚用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时常会导致严重后果,如昏迷、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等.微创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这种手术有时在局麻下也能完成,但患者常常不配合手术.我院麻醉科自2000年1月始,联合神经内科对需要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的患者实施了局麻加异丙酚全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萍;孙晓群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应加快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

    从1993年江阴天江药业研制中药配方颗粒开始,中药配方颗粒的问世已有10年.作为饮片剂型改革的产物,中药配方颗粒从无到有,逐步走向完善,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并已将其作为药品管理的一大系列,成为国家发展中药产业化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推广面较为狭窄;另外由于人们对其认识尚不够全面,缺乏推广的热情,致使其发展速度仍较为缓慢.

    作者:魏玮;范明福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HPLC法测定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VD3的含量

    目的建立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VD3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色谱柱为硅胶柱(3.9×150),流动相为正己烷-正辛醇-正戊醇-乙腈(100:0.5:0.5:1),检测波长VD3 265nm.结果峰面积与含量有良好的线性(γVD3=0.997715);重现性(RSDVD3=1.64%);回收率(XVD393.5%,RSD=0.80%).结论该方法稳定,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作为此片剂质量检测方法.

    作者:张连龙;周华生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

    笔者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衍洁;刘玉萍;曲光林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二氧化碳激光浅照射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提高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疗效,降低其复发率.方法对76例RGH患者进行了二氧化碳(CO2)激光浅照射治疗.结果显效率为90%.其1年内的复发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CO2激光浅照射治疗RGH,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徐卫中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视网膜脱离的B超诊断分析

    为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分析了48例经手术证实的视网膜脱离的B超检查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东萍;邓梅君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近年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外科疾病的检出率不断增加,高龄病人腹部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数量显著增加,医疗水平、手术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存期.高龄病人因其生理特点,腹部术后病人存在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等问题.现对于高龄病人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相关问题的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林英健;侯捷;李寿柏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浅谈影响中药片剂硬度的几个因素

    中药片剂是指中药材粉末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赋形剂混合,经过制粒或不经过制粒压制而成的圆形或其他形状的片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1].随着中药技术的综合发展,中药片剂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工艺技术不断改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产品质量较前有很大提高.在实际中药片剂的生产中,经常遇到中药片剂不易成型,硬度不好的难题,且不容易一时解决.现在笔者就长期从事生产过程中影响中药片剂成型或硬度的因素浅谈几点.

    作者:谷军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安胎妙方治疗习惯性流产80例疗效观察

    笔者以安胎妙方治疗习惯性流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润平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以减少本病复发率.方法 42例病例均按激素中长程序法治疗的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并联合使用潘林丁抑制血小板凝集及其它综合治疗.结果治愈21例,好转19例,恶化2例,无1例死亡.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24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例,皮肤感染2例,支气管炎12例,泌尿系感染2例,胸腔积液2例,低血钠、低血钾各1例.结论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以激素合理的剂量较长时间维持,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效果满意.

    作者:梅绍兰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氦氖激光照射三阴交矫正胎位的临床观察

    笔者应用氦氖激光照射三阴交穴矫正胎位不正6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产瘫单纯上干撕脱伤行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患侧C7修复上干1例

    1 病例报告患儿,男,2个月.因生后左上肢肩肘运动失灵2个月来院诊治.缘于1991年11月23日出生,当时肩难产,体重4100g.生后家人发现左侧肩肘不能运动,手及腕好.查体:左侧肩及上臂肌肉萎缩(++++),三角肌、冈上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及胸大肌锁骨头肌力均为0级,肩不能外展、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左上肢外侧痛觉丧失,Horner征(-).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测得肌皮神经(C5)和桡神经(C6)SEP消失,而SNAP存在.

    作者:张咸中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严重爆竹性眼外伤4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严重爆竹性眼外伤的临床特点与对眼视功能损害之关系.方法总结分析3年间本组48例严重爆竹性眼外伤眼组织损伤程度与治疗效果.结果 48例严重爆竹性眼外伤由于眼球破裂严重之特点,所以视功能丧失严重,无光感者34例,光感与眼前手动者5例,眼前指数者3例,0.02~0.1者4例,0.2者1例,0.4者1例.结论严重爆竹性眼外伤对眼组织复合性损伤严重,多预后不良.

    作者:李平安;朱熙友;胡丕清 刊期: 2003年第21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