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康雪芳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临床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成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优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改善妊娠解决,提高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价值。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出血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夏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柴夏芩姜汤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柴夏芩姜汤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以柴夏芩姜汤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与莫沙必利、雷贝拉唑、铝碳酸镁治疗,疗程4-8周。结果: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总显效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夏芩姜汤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确切有效,且优于西医治疗。

    作者:莫志红;董湘玉;叶瑜;赵琦;莫志旭;陈颜;吴宁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口服药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护理风险指医院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2]。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疾病存在着发病率逐年升高的趋势。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而口服用药是普遍的一种给药方式[3]。我科针对老年患者口服药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对策,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柴蓉;陈汛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环磷酰胺联合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成人斯蒂尔病临床观察

    成人斯蒂尔病(AOSD),曾被称为“变应性亚败血症”,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临床以高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炎和白细胞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部分患者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案。我们应用环磷酰胺(CTX)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20例难治性AOSD,并随访16个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树林;苏立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

    医院药房担负着为患者调配药物的职责,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门诊西药房的工作程序也变得日益复杂,稍有错误便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加之患者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提高处方调剂水平成为各大医院门诊西药房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从本院门诊西药房的实际出发,对近3年来处方调剂中出现的差错以及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解决和防范的措施,以期更好的指导今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工作。

    作者:麦合木提江·阿不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护理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发病诱因和临床特点,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护理干预,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方法:对2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1例CVST患者有诱发因素的15例,占71.4%,未找到诱因的6例,占28.6%。常见的发病诱因是妊娠和分娩,占42.8%;多发生血栓的部位是上矢状窦,占41.4%;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占71.4%;经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治愈出院11例,好转5例,未愈自动出院2例,死亡3例。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发生多种原因可促发,各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均可导致颅内静脉窦血栓,通过护理干预,排除不良因素,促进病人的康复。

    作者:周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四项检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及血小板数量(PLT)的检测,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这些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确定为肾病综合征的83例患者为论文研究组;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65例作为对照组,并对各项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缩短(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T缩短(P>0.05),无统计学意义;FIB、PLT明显升高(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病综合征(NS)患者在临床中常常伴有高凝状态,因此及早检测凝血与血小板参数可以有效的监测本病,预防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

    作者:姜卫红;崔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进行结肠造口术的患者132例,并按照手术时间排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加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都通过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提高了患者的医疗依从性。

    作者:何燕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关于衰老与抗衰老的中医理论探析

    目的:探究抗衰来与衰老的中医理论。方法:分析总结近几年有关抗衰老的中医理论。结果:分析总结发现,抗衰老的中医理论主要有体质说、邪实致衰说、脏腑阴阳虚损致衰说以及情志致衰说等方面。中医抗衰老治疗效果得到现代药理证实,说明其具有一定科学性。结论:衰老的发生过程较为复杂,不能单纯采用一种理论学说进行阐述,需要更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作者:李明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重痘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方法:加强专科护理,使护理计划全面、合理、连续,实施及时、准确。结果:病情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即可造成严重后果,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痘,是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合理用药使患者及早从昏迷中醒过来,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者:蒋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于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征,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运用。

    作者:杨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理生理特点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92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做好术前生理准备,监测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对症护理。结果:85例成功的施行了LC,5例中转开腹,2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部分胆囊切除术。结论:老年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只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护理,掌握手术技巧,对老年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陆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

    目的:探讨采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方法:我院对13例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行TVT术。术前充分准备,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腹内压升高的诱因;术后密切观察,预防出血和感染。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痊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术前准确避免引起术后腹内压升高以及术后密切观察预防出血和感染在TVT术的护理中至关重要。

    作者:过月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中,基本痊愈5例,占15%;显著进步12例,占35%;进步11例,占45%,无效2例,占5%,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30例中,基本痊愈2例,占10%;显著进步6例,占22.5%;进步8例,占35%,无效14例,占32.5%,临床总有效率为67.5%。护理前后两组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偏瘫患者中,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和致死率,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许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消疕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 TNF-α的影响

    目的:研究消疕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的影响。探讨该方对TNF-α干预作用和该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的机制或靶点。方法:随机选取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治疗前后早晨8时左右空腹静脉取血4ml,测定血清TNF-α水平,观察其变化。随机选取14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检测TNF-α作为对照。血清TNF-α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结果:消疕汤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疕汤可明显降低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且优于阿维A胶囊。血清TNF-α水平可以反映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贺爱娟;贾敏;昌晖;吴然;唐挺;龙兴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应用

    目的: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缺陷。方法:探讨风险因素发现和应对措施,使胸外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降到低值。结果:通过引用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应用,从而有效的降到胸外科护理风险因素。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中应用明显减少护理风险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有优越性。

    作者:张静;高绪蕾;刘巧云;章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目的:对一些前置胎盘的产妇的治疗的研究,找出造成产后出血的一些关键因素。方法:本文是通过选取我院2015年一整年接收的100例前置胎盘产妇,把这些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采用不同的止血方式,比较术后的出血情况。结果:这些产妇中有少许的产妇实行了子宫切除手段,其中对照组的切除率是13.33%,实验组是0.00%,通过结构可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样的结构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前置胎盘产妇实行子宫切除的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出血的可能性,并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对手术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王东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阻肺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了解整体护理方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54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比治疗与护理,在对照组中采取常规护理办法,在实验组中施行整体护理办法,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收集治疗反馈信息,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接受常规护理的27名患者中,治疗有效率达65.3%,护理好评率为43.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0%,护理好评率为88.4%。结论:慢阻肺整体护理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伟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细菌谱并对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抗菌药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抽取平舆县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诊的146例腹水培养细菌呈现阳性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患者,对对应的培养的细菌进行细菌谱和耐药性分析,与此同时,做好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腹水感染细菌大肠埃希菌76例,占52.05%;肺炎克雷伯菌16例,占10.96%;表皮葡萄球菌14例,占9.59%;粪球菌14例,占9.59%;铜绿假单胞菌10例,占6.85%;结核杆菌10例,占6.85%;其他细菌6例,占4.11%。通过抗药性研究可以发现,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阿米卡星耐药率则相对较低。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粪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及其他细菌相对较少。就药物抗性而言,几种常用抗菌药耐药性较高,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作者:逄金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措施探讨

    目的:本文就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措施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和分析。方法:就我院2013年01月01日-2016年01月01日在我院供应室工作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并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调查。同时,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进行探讨。结果: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后发现,对于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护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暴露事件的发生,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伤害。结论:由于供应室护理人员处于暴露的危险中,因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暴露事件的发生,减少供应室护理人员危害的发生,以确保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

    作者:孙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