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上肢电烧伤86例

徐俊赐;朱家源;谢唏衷;梁郁

关键词:治疗, 现报告如下, 上肢电烧伤, 重要功能, 生态组织, 神经肌腱, 组织瓣, 姑息性, 疗效, 患者, 单位, 创面
摘要:近5年来,笔者单位收治上肢电烧伤患者86例,采用早期姑息性扩创,保留间生态组织和有重要功能的神经肌腱,创面以组织瓣修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皮源奇缺条件下瘢痕挛缩畸形的晚期临床修复

    目的寻找对烧伤后畸形伴自体皮源奇缺患者进行晚期修复的新方法. 方法 5例特重度、特大面积烧伤患者治愈后伴较严重畸形,且自体皮源奇缺.采用柔软成熟的瘢痕皮肤作为修复的皮源,用扩张器扩张瘢痕皮肤后,切取中厚瘢痕皮片进行修复;不宜行瘢痕皮肤扩张术时,切取刃厚瘢痕皮片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组成复合皮进行修复. 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 结果所移植的扩张瘢痕皮片和复合皮均成活,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远期疗效近似正常自体中厚皮移植. 结论采用不同厚度的瘢痕皮片修复烧伤畸形是可行的,可扩大自体皮源.此法对于皮源奇缺的瘢痕患者尤其适用.

    作者:陈璧;贾赤宇;徐明达;朱雄翔;王波涛;姚庆君;刘亚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特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霉菌性腘动脉栓塞一例

    患者男,34岁,车祸致全身烧伤后4 d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体温 39.5℃,心率120次/min,呼吸28次/min.烧伤总面积90%,其中Ⅲ度60%TBSA,伴中度吸入性损伤[1].

    作者:宗光全;张茂红;章冠东;杜庆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手指环形热压伤一例

    患者女,26岁,工作时不慎被热机器压伤左手食、中、环指,伤后2 d入院.查体:体温37.2 ℃,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7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手食、中、环指皮肤全层环形损伤,食指和中指第2指节、环指末节指腹侧皮肤破裂,部分屈指肌腱外露,手指末端感觉减弱,末梢循环充盈延迟(图1).诊断:左手食、中、环指热压伤,Ⅲ度.

    作者:王波涛;扬新蕾;赵玲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生物敷料A包扎电烧伤创面21例

    1996年5月~2000年8月笔者单位共收治电烧伤患者38例,烧伤面积为8%~10%TBSA,深Ⅱ度.其中21例患者清创后用生物敷料A(威海华特保健品有限公司,批号:960301、980906)包扎创面(A组),17例用洗必泰纱布包扎(B组).两组患者全身情况及局部伤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王忠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救治特重度烧伤面积100%TBSA患者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油漆着火爆炸致全身火焰烧伤,伤后2 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四肢冰冷,口渴明显,烦躁,体温36.9℃,脉搏120 次/min,呼吸26 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声音嘶哑,鼻毛烧焦,有黑色炭末样痰,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作者:韩焱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家兔氢氟酸烧伤后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

    不同浓度的氢氟酸可引起皮肤严重损害或造成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会因低血钙而危及生命[1,2].抢救氢氟酸烧伤氟中毒时全身应用钙剂治疗,钙剂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5].有研究表明,血浆内皮素(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与心血管功能有关[6,7],本文观察了氢氟酸烧伤后钙剂治疗中血浆ET-1和cGRP在不同时段的动态变化及其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阎锋;阮仕荣;胡安军;赵葆荣;李达;魏林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摩托车排气管烫伤创面15例

    笔者单位收治摩托车排气管致烫伤的患者15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创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丁德武;张劲光;翟丕力;胡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机制微粒皮对皮肤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微粒皮机制作微粒皮对皮肤细胞的损伤情况. 方法将微粒皮机与人工剪制的微粒皮分成A、B两组,以透射电镜分别对两组微粒皮边缘细胞进行观察;用酶法试剂盒测定两组微粒皮上清液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以3H-TdR掺入法观察微粒皮细胞增殖情况.同时选择20例烧伤患者进行两组微粒皮移植,观察创面愈合时间. 结果透射电镜观察显示:A组微粒皮边缘细胞损伤较轻;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明显低于B组;3H-TdR掺入率明显高于B组.A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结论机制微粒皮对微粒皮边缘细胞的损伤轻,创面愈合时间短.

    作者:陈建设;陈劲松;刘贤志;张宗仁;沈光浴;段红杰;苏踊跃;刘月明;吕根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救治重度烧伤合并自发性气胸五例

    1990~2001年,笔者单位共收治烧伤患者417例,其中合并自发性气胸5例(1.20%),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刚;陈桂华;李筠;陈积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利用毁损下肢未失活肌皮瓣修复巨大电烧伤创面一例

    患者男,22岁,因高空作业时触及10 kV高压电线,致项背、右髂股等部位多处电烧伤5 h后入院.

    作者:汪涌;姜会庆;解伟光;汪军;胡心宝;陈一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带血管骨膜瓣移植修复烧伤坏死管状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带血管骨膜瓣移植修复烧伤坏死管状骨的可行性,试图为临床修复烧伤坏死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方法 8月龄成年新西兰家兔20只,设一侧肢体的桡骨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采用同体对照法.实验组保留带血管的骨膜瓣,从桡骨中下段离断1.2 cm桡骨,置沸水中煮沸30 min冷却后原位回植,再行骨膜瓣移植包绕、固定.对照组按上述方法处理后不移植骨膜瓣.分别于术后2、4、6、8~10、12周摄X线平片,同时分别处死4~5只兔并取两侧桡骨行组织学切片检查. 结果实验组:术后2~4周在骨坏死区见到明显的骨膜增生影像;术后6~8周见骨折断端连接征象,新生骨小梁形成并逐渐改建;术后8~10周可见网织骨普遍融合重建,形成板层,新的哈佛系统形成;术后12周新生骨结构更加成熟,骨折愈合.对照组:术后2周仍为死骨,骨坏死区无骨膜增生现象;术后4、6周未见骨折愈合征象; 8周可见骨缺损;12周坏死骨完全溶解、吸收,骨缺损区清晰可见,骨缺损区被少许纤维组织充填. 结论带血供的骨膜瓣能不断形成新生骨并爬行替代原坏死骨,使坏死骨获得再生,能很好地修复烧伤坏死的管状骨.

    作者:肖目张;黄晓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救治新生儿烧伤四例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婴幼儿有着明显的不同.新生儿烧伤后,其全身治疗和局部创面处理具有一定特殊性,临床工作中应予以关注.笔者单位近几年救治了4例严重烧伤的新生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炳伟;刘昌;邰宁正;谢江宁;孙晖;沈峻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治疗上肢电烧伤86例

    近5年来,笔者单位收治上肢电烧伤患者86例,采用早期姑息性扩创,保留间生态组织和有重要功能的神经肌腱,创面以组织瓣修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俊赐;朱家源;谢唏衷;梁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烫伤创面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7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TIMP-2)的变化以及创面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 方法制作30%TBSA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分为单纯烫伤组和bFGF治疗组.于伤后3、6 h和1、3、7、14 d取创面皮肤标本,检测再上皮化率及胶原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真皮内成纤维细胞MMP-2、MMP-7和TIMP-2的表达变化.另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假烫组,分别检测上述各项指标. 结果 (1)伤后3~14 d,bFGF治疗组再上皮化率高于单纯烫伤组.(2)伤后3 h~3 d, bFGF治疗组和单纯烫伤组胶原含量持续下降,7~14 d开始回升,但仍低于假烫组(P<0.05).(3)伤后1 d,单纯烫伤组MMP-2、MMP-7 和TIMP-2表达增多,7 d时达到高峰,持续到14 d. (4) 伤后3~6 h,bFGF治疗组MMP-2、MMP-7的表达与单纯烫伤组相似;伤后1~14 d,3者的阳性表达强于单纯烫伤组. 结论烫伤大鼠创面中细胞外基质的活动会影响皮肤的胶原沉积;MMP-2、MMP-7、TIMP-2的表达变化是组织修复的重要步骤,与bFGF加速创面愈合的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程飚;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顾小曼;孙晓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烧伤后脑功能异常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伤后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脑功能异常的关系. 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测定法,测定11例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烧伤患者的NSE含量,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状态与NSE的相关性. 结果烧伤后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血浆中NSE含量明显升高(P<0.01),并且NSE含量升高与全身炎症反应状态显著相关(r=0.899,P<0.01). 结论测定NSE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的程度.

    作者:王广庆;王振国;肖仕初;夏照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轻度烧伤后继发白癜风二例

    例1 男,42岁, 2年前双手被热水烫伤,在当地换药20余天创面愈合,无增生性瘢痕出现,局部仅有轻度色素脱失.1年前双小腿出现大片白斑,部位对称.既往体健,无家族白癜风史.

    作者:陈秦吉;王淑琴;马春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用含活性细胞的胶原支架复合皮修复小鼠全层皮肤缺损的研究

    目的构建具有活性细胞成分的复合皮,观察其在修复小鼠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异种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脱软骨细胞胶原支架上培养3 d,形成真皮替代物.再将其放置于培养的上皮细胞膜上共同培养10 d,组成含活性细胞成分的复合皮.将复合皮移植于小鼠的全层皮肤缺损处,记录其生长情况并于术后定期活检,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胶原支架中可见生长良好的成纤维细胞和复层表皮细胞.移植术后1周,复合皮与小鼠缺损创面粘连紧密,可见明显的血管化.术后6周,创面愈合良好,移植物与创缘融合,未见明显排斥反应. 结论以脱软骨细胞胶原为支架构建的复合皮,可作为皮肤替代物修复全层皮肤组织缺损.

    作者:苏青和;杨敏杰;周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儿烧伤惊厥原因的分析

    本组46例患儿,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8个月~5岁.烧伤总面积4%~62%[(20.6±11.2)%],Ⅲ度创面均小于24%TBSA.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伤后2 h~8 d,其中发生于伤后48 h内43例,均为大发作,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增高并抽搐,双眼向上凝视,意识丧失.2例死于惊厥时误吸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4例死于败血症,其余治愈出院.

    作者:唐家训;倪福生;方德刚;王笃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治愈特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肾炎高血压脑病一例

    患者男,32岁,天然气火焰烧伤,伤后2 h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呼吸20次/min,脉搏126次/min,血压70/40 mm Hg(1 mm Hg=0.133 kPa).创面主要分布于双下肢及左上肢.诊断:(1)特重度烧伤总面积93%,其中深Ⅱ度55%、Ⅲ度38%TBSA.(2)休克.

    作者:王成栋;辛志明;穆红梅;张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烫伤大鼠不同深度创面组织中表皮干细胞分布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观察烫伤大鼠不同深度创面组织中表皮干细胞的分布情况. 方法将32只SD大鼠分别造成Ⅰ、浅Ⅱ、深Ⅱ和Ⅲ度烫伤,伤后24 h取创面组织标本,制作切片.采用细菌蛋白-生物素标记法(LSAB)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α2、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0(K10)作为一抗,观察不同创面组织中表皮干细胞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结果Ⅰ度烧伤创面组织中,K10阳性细胞分布于表皮的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分布于表皮基底层,数量多.浅Ⅱ度创面中,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位于残留的基底层和皮肤附属器(主要是毛囊)中,数量较少.深Ⅱ度创面中,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仅存在于真皮深层健存的皮肤附属器中,数量很少.Ⅲ度创面中,罕见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 结论表皮干细胞在烧伤创面中的分布与烧伤深度有关,残存的表皮干细胞可能是创伤修复过程中再上皮化的细胞来源.

    作者:谢举临;利天增;祁少海;卞徽宁;成建定;徐盈斌;梁慧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