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钦
目的:总结广东省东莞市石碣医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尿标本中的细菌,采用低抑菌浓度(M IC )法测定细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3年来尿标本中分离出细菌337株,来自女性210例,占62.31%,来自男性127例,占37.69%;检出菌前4位为大肠埃希菌(208株,61.73%)、肺炎克雷伯菌(28株,8.31%)、粪肠球菌(20株,5.93%)、屎肠球菌(16株,4.7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87%,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78.57%,屎肠球菌比粪肠球菌耐药率高。结论该院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各种菌的药敏情况进行治疗。
作者:梁坤铃;林城;方细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脂蛋白(a)[Lp(a)]是人体内一种特殊的大分子脂蛋白,血浆中Lp(a)水平升高可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AS )的风险。长期以来,临床已经习惯使用Lp(a)‐C或Lp(a)‐M 预测Lp(a)相关AS风险的高低[1‐5]。但值得注意的是,致 AS因子是Lp (a)‐P而不是Lp(a)‐C或 Lp(a)‐M。新研究表明,Lp(a)‐P能代表Lp(a)的真实水平,对AS的预测价值较Lp(a)‐C或Lp(a)‐M高。下面本文就Lp(a)‐P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付晓艳;李莉;朱槿宏;何津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在华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芯片技术对359例人群的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统计男女间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野生型CC多见占54.9%,突变型CT占33.1%和TT占12.0%,野生型与突变型在男女人群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的频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 HFR C677T的多态性分布在男女人群间有差异,也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相关。
作者:吴自强;徐韫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妇科非恶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0例妇科患者进行癌胚抗原(CEA )、甲胎蛋白(AFP)、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测定。结果 CA125水平在盆腔炎、卵巢脓肿、子宫肌腺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1);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及其他妇科非恶性疾病时CEA、AFP、CA125、CA199水平无明显增高。结论肿瘤标志物CEA、AFP、CA125、CA199水平可用于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同时可应用于卵巢脓肿与子宫肌瘤等非恶性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吕锡芳;阿曼古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 A P )水平的变化,评价以上4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21例,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49例,分别检测急性期患者体内PCT、SAA、CRP及TAP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SAP组与MAP组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 PCT、SAA、CRP及尿 TAP水平均与健康对照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血清PCT、SAA、CRP及TAP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指标联合检测效能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中SAA、CRP、PCT及 TAP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对SAP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京伟;陈玲玲;赵安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希森美康XS‐800i仪器检测儿童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对策。方法用手工显微镜计数法和涂片瑞氏染色对血液分析仪计数结果降低的标本进行复检。结果出现血小板假性降低的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如采血因素,标本量不足,标本被稀释,标本未混匀等,其中采血因素导致的例数多。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假性降低经纠正后均明显高于纠正前的水平(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在检测血小板时会存在一些弊端,应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相应对策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曾秋丽;陈大鹏;盛朝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Sysmex 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XN‐2000)计数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的方法学特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XN‐2000对116例外周血标本进行NRBC检测,同时用显微镜(镜检法)对同一份外周血的NRBC百分率进行计数。以镜检法为参考标准,比较不同方法的计数结果。结果 XN‐2000检测 NRBC的敏感性为98.78%,特异性为94.12%,假阳性率为2.47%,假阴性率为3.03%,检测结果重复性好,低值变异系数(CV )为5.4%,中、高值 CV均小于5%。与显微镜镜检法计数外周血中NRBC数量有极好的相关性(r=0.976),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N‐2000能快速、准确、有效地自动计数外周血N RBC。
作者:王永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机采血小板的采集过程因为采集时间长、处理血量大以及抗凝的血液回输等原因,所以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全血高,常见的是枸橼酸钠中毒反应。本文分别从献血的前中后分析发生的原因及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同时需要更多关注女性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献血全程有效的心理护理和观察,才能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军;夏代全;李明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集合)称为总体,包括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称为样本,样本包含的观察单位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或样本大小。如为了解某地区10~15岁儿童血钙水平,随机选取该地区3000名10~15岁儿童并进行血钙检测,则总体为该地区所有10~15岁儿童的血钙检测值,样本为所选取3000名儿童的血钙检测值,样本含量为3000例。类似的研究需满足随机抽样原则,即需要采用随机的抽样方法,保证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取的机会相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比对时间分辨荧光技术(TRFI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两对半指标的检测结果,验证这两种方法是否具有等效性。方法分别用TRFIA及ELISA检测160份临床标本的两对半指标,记录检验结果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配对资料χ2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 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可用于临床乙型肝炎两对半指标的检测,但TRFIA优于ELIS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江培涛;杨健;杨正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在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持续性存在,对机体造成损害。血培养阳性结果可提供病原学诊断的依据[1]。在革兰阴性杆菌引起血流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位居首位,但两种形态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病例并少见报道,尤其血流感染[2]。并且这两种形态的大肠埃希菌存在耐药性差异,对其进行检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3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1例患者尿路感染血液标本中分离出两种形态大肠埃希菌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英;杜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血常规及血凝4项作为术前常规凝血检查,保证着患者手术安全。但各种原因导致编因子相对或绝对缺乏,凝血指标并无改变,会导致严重的术后渗血不止,伤口无法愈合。本院将1例编因子抑制物致获得性凝血因子编缺乏患者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高峰;张宏杰;刘琪;刘瑞芳;温小华;杨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脏纤维化,终可导致患者继发门脉高压征等严重后果,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死亡[1‐3]。据报道,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有血吸虫病流行,受到不同程度感染的人群达2亿[4]。血吸虫病的控制和消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5‐6],提高诊断能力。目前血吸虫病实验诊断可分三大类,分别为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和核酸诊断。本文就近几十年来发展的血吸虫实验室诊断的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作者:王雪峰(综述);蔡爱玲;周明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索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可行性。方法测定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准确度、线性、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及两仪器(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与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相关性。结果 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3个批号试剂平均回收率为106.0%,准确度良好;批内精密度小于10%,日间精密度小于15%;携带污染率0.32%;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与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血浆CRP结果相关方程为Y=0.0012 X+0.489,相关指数 r2=0.9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仪器测定血浆标本CRP结果高度相关;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线性为0~200 mg/L。结论 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批内精密度较好,携带污染率低,与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高度相关,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解学龙;陈昌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儿血清巨细胞病毒(HCMV)抗体IgM阳性结果分析,了解本院儿科和新生儿科 HCMV感染率及临床表现特点,为本院儿科和新生儿科诊治HCM V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测定血清中 HCM V‐IgM抗体,结合收集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住院患儿 HCMV‐IgM 阳性率为18.5%(214/1157),其中新生儿为44.4%(59/133),婴幼儿15.1%(141/936),儿童15.9%(14/88)。结论对高度疑诊 HCMV感染的婴幼儿应检测 HC‐MV‐IgM和IgG抗体,并同时检测血和尿液中巨细胞病毒HCMV‐DNA ,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婴幼儿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邝辉;周瑾;张媛;易婷曲;姜艳;胡达拜尔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两组,超敏肌钙蛋白组(37例)采用超敏肌钙蛋白T进行诊断,肌钙蛋白组(37例)采用肌钙蛋白I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应用相应诊断措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7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诊断,肌钙蛋白组入选患者超敏肌钙蛋白T的浓度为0.7890μg/L ,肌钙蛋白I的浓度为0.7298μg/L ;超敏肌钙蛋白组超敏肌钙蛋白T的浓度为0.0690μg/L,肌钙蛋白I的浓度为0.013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敏肌钙蛋白组的阴性预测值为85.87%,阳性预测为94.66%,特异度为97.89%,敏感度为82.67%,肌钙蛋白组的阴性预测值为98.43%,阳性预测为86.76%,特异度为88.67%,敏感度为97.54%,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肌钙蛋白组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等高于超敏肌钙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两者均有高敏感度等临床实用价值,而且还能提升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忠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普通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探讨hs‐cTnT、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内科已确诊AMI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AMI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hs‐cTnT和cTnI水平,并比较AMI组hs‐cTnT和cTnI对AMI早期诊断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MI组hs‐cTnT水平为(4.89±1.83)ng/mL高于健康人群第99百分位值的0.014ng/mL,cTnI水平为(28.82±12.32)ng/mL高于健康人群正常参考值上限0.4ng/mL,两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cTnT的阳性率和敏感度均为92.0%,明显高于cTnI的79.0%(均P<0.05),cTnI的特异度为96.0%显著高于hs‐cTnT的76.0%(P<0.05)。结论hs‐cTnT的阳性率和敏感性高,cTnI的特异性高,两者联合检测对于A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金斌;邹德学;周逵;晏耀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建立布鲁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其进行应用评价。方法针对布鲁菌外膜蛋白编码基因(omp‐2)设计PCR引物,建立PCR方法,利用19种常见细菌和布鲁菌株DNA分别对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度评价,对3株疑似布鲁菌株进行核酸检测,并与分离培养法进行结果比对。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布鲁菌PCR检测方法仅能检出布鲁菌阳性菌株,对照菌DNA未出现目的条带;敏感度为100拷贝/反应;PCR方法对3株疑似布鲁菌株检出omp‐2基因条带,鉴定结果为布鲁菌,与分离培养法结果相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布鲁菌PCR检测方法,与分离培养法相比,布鲁菌PCR方法准确、快速,适合布鲁菌病疫情的快速检测。
作者:徐明忠;张如胜;苏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帮助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用药的千里眼或左右手,是一门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融合了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抗生素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决策提供关键信息。该门课程要求学生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同时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它既是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又是医学检验临床技能的提高课。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教学中以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成绩评定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体系,以适应21世纪医学检验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
作者:张宏方;周雪宁;张怡敏;环城;史琳娜;叶峥嵘;赵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枣阳地区外伤患者术后院内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株混合院内感染的外伤患者71例,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71例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患者共分离得到多重耐药菌株2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119株(58.05%),革兰阳性菌检出83株(40.49%),真菌检出3株(1.4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均对10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超过50%,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阿洛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超过80%。而对亚胺培南以及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则分别仅有5.88%和28.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8.80%、97.59%、95.18%。没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此外对利福平、氯霉素的耐药率也分别仅为32.53%和34.94%。结论在感染早期,尚不能明确致病微生物的种类时也难以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应用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马兵兵;侯文华;李雪莲;邱荣强;王裔雄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