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杨立;刘艳
目的 探讨在新鲜IVF周期中,加精后不同时间拆卵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4年11月在本生殖中心进行新鲜IVF周期的228例患者,将每位患者的卵子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A组在加精4 h后拆除颗粒细胞并观察极体排出;B组将所剩余的受精卵在加精4 h后从受精液滴中捞出,直接移入卵裂培养基中14 h后再拆除颗粒细胞.对比两组之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两组之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受精4 h后对部分受精卵拆除颗粒细胞观察极体排出情况,既能避免其受精率低下和受精障碍的发生,也探讨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张坤;李维娟;阳娟;庞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有代表性抽样分析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学科带头人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发现普遍性成长规律.方法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研究,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描述分析.结果 学科带头人的临床技能贡献初步表现期为41-42岁,临床技能高峰贡献期在46-49岁;科研贡献初步表现期与高峰期重叠在46-49岁.结论 人才成长与多因素相关.针对临床学科人才培养的培养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制定相应的培养政策,保障临床专业人才队伍能够得到及时补充.
作者:李永红;杨超;续小霞;柴羽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我区2014年度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情况的分析,研讨我区医疗事故产生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减少医疗事故发生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 对我区2014年鉴定的91例案件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研究的91例案件中,有67例发生在二级医院,在此次研究中涉及专业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产科、骨科、普外科.结论 医院应加强产科、骨科、普外科等患者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
作者:张琦龙;胡月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胎儿系统产前超声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超声筛查的孕妇1708例,观察其超声诊断资料,观察超声下胎儿、胎盘、羊水等情况,观察分析胎儿畸形种类及比例.结果 产前超声筛查的1708例孕妇中发现胎儿畸形38例,畸形率为2.22%;其中神经系统畸形17例(44.74%)、泌尿系统畸形7例(18.42%)、唇腭裂6例(15.79%)、心血管系统畸形4例(10.53%);骨骼畸形2例(5.26%);消化道畸形2例(5.26%).均经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确诊并终止妊娠.结论 超声检查是目前胎儿产前筛查的重要手段,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胎儿畸形检出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淑琴;张国荣;高志鸿;苏安惠;张晓英;肖桂梅;马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引导下实施导管导入通液术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不孕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0例.针对对照组病人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针对研究组病人采用阴道超声引导下行导管导入通液术,对比两组病人输卵管近端轻度粘连诊治、病人接受程度以及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病人输卵管通畅试验结果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手术时间、病人接受程度以及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阴道超声引导下行导管导入通液术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价格低廉的优势,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病人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莉敏;龙燕;秦春梅;杜晓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自2009年1月~2013年11月,我们应用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90例,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是泌尿系统结石中隐匿性较高的一类疾病,本院通过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启林;宋小勇;王居建;梁小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精索静脉曲张外科手术治疗对男性患者精液参数和精子DNA片段化指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接受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男性患者52例,收集患者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的精液标本,研究精子DNA的完整性,测定DNA片段化指数(DFI),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精子的染色质结构.结果 相比术前,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后3个月患者的精子计数和精子活力明显增加(P<0.05),精子DNA片段化指数由术前的42.5%下降为20.1%(P<0.001).相比Ⅰ、Ⅱ度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而言,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的精子数呈现大的改善.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可以提高多个精液参数,减少精子DNA的损伤,患者术前精液的参数缺陷在术后得到极大的改善.
作者:王波;卢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用于四肢软组织创面的治疗,1996年Kovaes报道了用VSD技术治疗慢性溃疡,开创了VSD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先河.2005年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总结各家之所长,自发研制出中国自己的VSD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 [1].自2006年2月~2009年9月我们利用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外露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手外伤指骨外露8例,胫骨骨外露5例,足部骨外露7例,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阿布来提江·依不拉因木;塔依尔江·亚生;阿布都艾尼·米吉提;刘修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布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布氏杆菌病在我国多见于内蒙、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农牧区.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布病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关节炎、多汗、乏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和体征[2-5].
作者:李燕玲;高学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乌鲁木齐米东新区及深圳市光明新区把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列入重点民生工程,建立了家庭病床科[1],理清了建床流程、服务流程和服务项目,建立了家庭病床三级查房制度,家庭病床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又一形式[2].2014年1月~2015年1月年,米东新区、光明新区财政投入专项保障经费,米东新区建立了100张家庭病床,光明新区建立了123张家庭病床,给予医疗保险配套政策.
作者:张育娟;陈伟忠;董舒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腋下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我院新生儿科近2年来开始应用并逐渐推广.腋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减少新生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引起的痛苦[1],且更有益于早产儿的静脉营养,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而腋下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是护士及家属为关注的问题,也是腋下静脉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在足月儿与早产儿中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临床观察发现其留置时间在早产儿中更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社区门诊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症状,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驱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对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梅;卢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细菌性痢疾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统计分析71例细菌性痢疾患者的PCT及临床发热、腹泻、惊厥及病情程度等.了解PCT能否评估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病情.结果 71名患者的PCT阳性率为35.21%.PCT阳性组,22人发热,占88.00%;PCT阴性组,31人发热,占67.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PCT阳性组高体温为38.84±0.62℃,PCT阴性组高体温为38.50±0.7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PCT阳性组发热持续时间为2.45±1.10天,PCT阴性组发热持续时间为1.67±0.65天,t=3.23,p<0.01.PCT阳性组中发热的<7岁儿童14名,有3名出现惊厥,PCT阴性组中发热的<7岁儿童19名,有1名出现惊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PCT阳性组腹泻持续时间为5.48±1.75天,PCT阴性组腹泻持续时间为5.43±1.68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阳性组中,病情重的有13例,PCT阴性组中病情重的有11例,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可以作为细菌性痢疾患者病情评估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郭向东;阿曼古;曹丽;闫鹏;张荣;安尼瓦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猝死也称急死,是指突然和出乎意料之外的非暴力性死亡[1].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报道很多[2-4],由于死亡原因不明,发生突然,具有不可预见性,为临床及时干预造成很大困难.本研究对我院15例猝死病例进行分析,旨在获得可能存在猝死风险的相关因素,为防止猝死事件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焱;撒兰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两种脊椎感染性疾病(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脊椎结核)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两种脊椎病鉴别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布氏杆菌性脊椎炎患者的X线、CT扫描及MRI检查影像学资料,并与已确诊的33例脊椎结核病影像学资料作比较,提高对两种脊椎病的诊断认识水平.结果 影像资料中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病变累及腰椎多,椎体形态多无明显变化,骨质破坏多在椎体边缘,伴随骨质增生,脓肿范围一般较小,一般不超过病变椎体节段;脊椎结核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腰段,以椎体骨质和椎间盘破坏为主,流注脓肿比较常见且超过病变椎体.结论 依据两种脊椎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提高两种脊椎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谢江;毛丰刚;陆江;朱栩宏;姜飞;刘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应用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复杂先心病患者的心脏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内部畸形共41处,双源CT检出30处,超声心动图检出40处,两者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3.17%(30/41)和97.56%(4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1,P=0.0049);心脏血管连接处畸形共有14处,双源CT检出13处,超声心动图检出12处,两者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86%(13/14)和85.71%(1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4,P=0.3875);心脏周围血管畸形41处,双源CT检出39处,超声心动图检出28处,两者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12%(39/41)和68.29%(2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5,P=0.0042).全部畸形共96处,双源CT检出82处,正确率为85.42%,超声心动图检出80处,正确率为83.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 P=0.6985).结论 双源CT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周围血管部分畸形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对于整体诊断,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能力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肖红;杨立;刘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上消化道穿孔是影像学急诊检查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以X线检查作为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受穿孔的位置、大小、距腹透时间及是否迅速被周围脏器覆盖包裹等因素影响,约20%~30%腹透为阴性[1],造成临床诊断困惑,延误治疗;而超声可很好显示位于膈顶及肝前少量游离气体及由于穿孔后引发的腹腔积液;而且,当腹腔并无游离气体出现时,超声可通过显示腹腔积液、包块等提示大致判断穿孔的位置[2].现将我们在超声工作中遇到的2例上消化道穿孔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李萍;王璐;马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发生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目前认为胸腺能够诱导和维持MG自身抗体产生,在MG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MG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胸腔镜下胸腺瘤扩大切除术治疗MG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2月行胸腔镜胸腺瘤扩大切除术62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戴长娟;郭健;王永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4例小肠梗阻病例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人均行CT平扫,其中67例行CT增强扫描,并将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部分病例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其中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1例经临床证实,将其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临床保守治疗好转结果相对照.结果 空肠梗阻16例,回肠梗阻71例,在104例中,包括粘连性肠梗阻49例,腹内、外疝性肠梗阻2122例,扭转性肠梗阻1416例,原发或继发肿瘤性肠梗阻6例,粪石性肠梗阻5例,胆石性肠梗阻1例,感染性病变45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2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能明确肠梗阻部位和病因,提示肠绞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为临床早期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充分依据.
作者:刘新军;张惠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证明个性化参与型刷牙指导对改善牙周病患者刷牙行为的必要性,表明问卷法获得的正确刷牙率不能准确反映正确刷牙行为,提示群众性口腔卫生宣传在刷牙指导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注重互动和参与.方法 对已接受常规刷牙指导、并自愿接受刷牙知识调查的牙周病复诊患者进行刷牙问卷调查,并用模型法测试其认为正确的刷牙方法(即实际刷牙方法),得到调查对象刷牙知识知晓率、问卷法正确刷牙率,模型法正确刷牙率.比较刷牙知识知晓与不知晓调查对象间模型法正确刷牙率有无差异;比较问卷法刷牙正确与不正确调查对象间模型法正确刷牙率有无差异.结果 模型法正确刷牙率(男19.6%,女12.5%)远低于问卷法刷牙正确率(男89.1%,女85.7%);在刷牙知识知晓组与不知晓组间,以及问卷法正确刷牙与不正确刷牙组间,模型法正确刷牙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12,P=0.08).结论 常规性群众口腔卫生宣传对正确刷牙行为的影响有限;问卷法正确刷牙率不能代表正确刷牙行为;开展个性化的、互动型、参与型口腔卫生指导十分必要.
作者:安春青;郭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