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间质瘤30例临床分析

许传屾;李亦工;尹鹏

关键词:胃肿瘤, 间质瘤,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30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好发部位为胃体部,其次为胃底部,胃窦部发生较少.其中恶性胃间质瘤占63.3%(19/30).肿瘤平均直径5.4cm,胃周淋巴结转移1例(3.3%).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阳性为30例(100%),S-100阳性为2例(6.7%),HHF 35阳性为8例(26.7%),CD34阳性为27例(90.0%),CD117阳性为22例(73.3%).结论 胃间质瘤术前确诊困难,主要通过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耳声发射对放射治疗中耳蜗损伤诊断的意义

    目的 研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早期诊断放疗后耳蜗功能损害时的作用.方法 利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分析仪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个月对临床确诊为鼻咽癌、上颌窦癌患者的32例耳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及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比较耳声发射与纯音测听检测值在各频率的变化.结果 放疗前耳蜗及中耳功能良好者,放疗中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放疗前1kHz((10±3.2)dB],2kHz[(12±5.9)d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放疗前4kHz[(11±1.8)dB]、6kHz[(15±6.6)dB]和8Hz[(18±5.3)d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可用于鼻咽癌、上颌窦癌及垂体瘤等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耳蜗损伤早期诊断的检测.

    作者:郭宏庆;高建中;马瑞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间质瘤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30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好发部位为胃体部,其次为胃底部,胃窦部发生较少.其中恶性胃间质瘤占63.3%(19/30).肿瘤平均直径5.4cm,胃周淋巴结转移1例(3.3%).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阳性为30例(100%),S-100阳性为2例(6.7%),HHF 35阳性为8例(26.7%),CD34阳性为27例(90.0%),CD117阳性为22例(73.3%).结论 胃间质瘤术前确诊困难,主要通过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许传屾;李亦工;尹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护理

    难治性青光眼为一组药物难以控制眼压而常规小梁切除术预后差的青光眼,其手术成功率仅为11%-52%[1],我们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魏小琴;宋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六味地黄汤含药脑脊液对α7nAChR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汤含药脑脊液对A1β1-40诱导的α7nAChR缺失的保护作用,为六味地黄汤防治A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观察细胞形态,以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α7nAChR的表达量.结果 六味地黄汤含药脑脊液1天20%+1μM Aβ1-40组和10天205+1μM Aβ1-40组能改善细胞生长状况,明显上调PC12细胞活性(P<0.05,P<0.01),增加α7nAChR的表达(P<0.05,P<0.01),但给药1天和10天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六味地黄汤含药脑脊液能抑制aβ1-40的神经毒性作用,保护a7nAChR.

    作者:马伟;马锋;苗珍花;马丽君;田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7只雌性SD大鼠,分别在蛛网膜下腔置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布比卡因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行交叉试验.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0.75%布比卡因20μl或生理盐水20μl,10分钟后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两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所需的时间.结果 布比卡因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白酚用量(7.6±0.6mg/kg)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10.8±0.8 mg/kg)(P<0.01);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所需时间布比卡因组(324±525)也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499±59 s)(P<0.01).结论 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能减少大鼠丙泊酚的镇静用量并缩短眼睑反射消失的时间.

    作者:马妮娜;马汉祥;刘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变化

    目的 提高冠心病(CHD)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检出率.方法 对60例CHD患者应用12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按临床特征分为3组:A组:稳定型心绞痛伴有SMI患者;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SMI者;C组:急性心肌梗死后伴SMI发作者.结果 60例CHD患者中,共检出心肌缺血612阵次,其中SMI 542阵次,占88.56%;有症状心肌缺血70阵次,占11.44%.SMI发作高峰为6-12时,0-6时低,白昼发作是夜间发作的2.37倍.临床情况越重,SMI缺血负荷值越大.结论 CHD患者SMI比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更常见,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荆文庆;姜清茹;宋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四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04例四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其中胸腹部皮管46例,带蒂皮瓣181例,游离皮瓣77例.结果 胸腹部皮管移植46例,全部成活,移植成功率100%;岛状皮瓣移植成功177例,移植成功率97%;游离皮瓣移植成功74例,移植成功率97.5%.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是修复四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作者:闫乔生;许有;贾晶;常刚;刘宁;缪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一种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模型的制作

    目的 探讨用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发生骨溶解,建立骨溶解模型.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接受假手术;B组为钛颗粒骨溶解模型组,将钛颗粒置入小鼠颅顶骨,10天后取出颅骨,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HE染色中B组骨吸收明显增加,骨小梁结构紊乱及骨质疏松;计算颅骨正矢状线骨破坏溶解面积A组为(0.075±0.012)mm2,B组为(0.372±0.011)mm2;TRAP染色中破骨细胞数目A组为(10.1±1.1)个,B组为(32.3±4.2)个.与A组相比,B组可明显增加骨溶解(P<0.001)及破骨细胞生成(P<0.001),TRAP染色与HE染色结果相符.结论 将钛颗粒置人小鼠颅顶骨建立骨吸收模型的方法,实验证实具有可行性,可为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张亮;陈志荣;吴兴临;金群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31例肺结核病人抗结核药物耐受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肺结核病人药物毒副反应的耐受情况.方法 以是否规律服药为标准,将病人分为耐受组和不耐受组两组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31例病人,其中男性152例,女性79例.耐受组209例,占90.48%,不耐受组22例,占9.52%,男女出现不耐受的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女性不耐受组明显高于男性.目前单一的化疗方案,对于不住院治疗的结核病人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以后如何抗痨治疗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作者:麻建宁;杨利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青春期卵巢肿瘤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青春期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58例8-18岁青春期卵巢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理类型、初潮年龄、肿瘤大小和质地等,结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探讨青春期卵巢肿瘤的特点、诊断和合理的处理方式.结果 青春期卵巢肿瘤多以腹痛发病,临床以良性肿瘤为主,恶性肿瘤的发生比仅为15.55%;肿瘤的病理类型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46.55%),其次为上皮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初潮后各卵巢肿瘤的发生比率均高于初潮前,恶性肿瘤的发生初潮前为33.3%,明显高于初潮后的12.24%(P<0.01).结论 青春期卵巢肿瘤以良性、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初潮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发生开始升高;病程、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等综合性检查能提高肿瘤诊断预测性.

    作者:哈春芳;赵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在输卵管妊娠破裂致腹腔内出血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血液回收机对69例输卵管妊娠破裂致腹腔内出血患者的血液回收、洗涤并回输,观测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每例平均回输自体浓缩红细胞(514.3 8±210.66)ml,94.20%(65/69)患者术中、术后不再输异体血;术后血液检测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接近正常;无一例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结论 在抢救异位妊娠破裂致腹腔内大出血患者时,术中使用全自动血液回收机能快速地进行自体血回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显著节约血源.

    作者:郭玉琴;齐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高血压病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了解其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并将其与无高血压病患者5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2例高血压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颅多普勒检测高血压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进展和预防脑血管病的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孙兰香;何梅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外伤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肾外伤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研究的价值.方法 分析32例肾外伤的临床及MSCT资料.外伤原因:交通伤20例;跌落伤7例;钝伤5例.所有病人均行MSCT动脉期及实质期增强扫描.12例延时5-30分钟扫描.结果 肾外伤可分为5种类型:(1)肾挫伤、肾内血肿;(2)肾脏包膜下血肿;(3)肾周血肿;(4))肾撕裂伤、肾断裂、粉碎肾;(5)肾收集系统的损伤.结论 MSCT能准确的显示肾外伤的特征及范围,有助于肾外伤的分级,也能很好的显示肾周血肿和尿外渗.

    作者:高知玲;陈勇;来彦博;郭玉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调节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的调节与影响预后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发病48小时内29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血压变化分成两组,即血压降低组和血压未降低组,并对其临床变化进行回顾分析,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 血压降低组(82.75%)患者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大于血压未降低组.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不宜降血压治疗,对血压过快降低者应积极维持血压治疗.

    作者:滕晓芸;李丽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4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体温(T)、心率(HR)、呼吸(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R、HR、WBC、中性粒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两组患者血浆ALT、AST、Cr、BUN、LDH及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乌司他丁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玉巧;马玉龙;张跃斌;刘辉;张科东;陈月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麻患者手术中PETCO2和PaCO2差值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全麻早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无心肺疾患的全麻患者,于气管插管后30分钟采集动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相应时间的PETCO2值.结果 30例病人P(a-et)CO2值平均值为(4.73±2.34)mmHg,PETCO2与PaCO2呈正相关(y=0.534x+19.40,r=0.692).结论 在全麻醉早期,PETCO2能较好地反应PaCO2,但不能不代替PETCO2.

    作者:郭志芳;丁晓荣;海克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41例报告

    目的 探讨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内固定技术,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41例.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41例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功能达到优32例,良9例.结论 精确的复位、坚固的内固定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踝关节骨折并发症,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作者:王彦盛;姜涛;刘东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国内文献[1]报道髋膝关节置换术DVT.发生率48.2%和30%.而肺栓塞是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猝死的主要原因,国外报道肺栓塞死亡率可达20%[2],近年来有关人工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研究很多.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黄永军;牛东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食管、气管插管全麻诱导在饱食病人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食管、气管插管全麻诱导在饱食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5例急诊饱食病人使用改制的带囊气管导管盲探下插入食管,气囊充气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结果 25例病人,盲探食管插管24例一次成功,其中20例全麻快速诱导插管,5例全麻慢诱导插管,25例病人均无食管出血、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论 此方法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对患者损伤小,全麻诱导快速平稳,解决了饱食手术病人全麻诱导难的问题.

    作者:张维新;梁斌;张政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补肾固齿丸治疗肾虚火旺型牙周炎效果分析

    目的 对补肾固齿丸治疗肾虚火旺型牙周炎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筛选西医诊断为牙周炎、中医辩证为肾虚火旺型患者64人,48人为试验组,16人为对照组.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受试对象纳入后收集基线资料,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发放药物,连服90天.分别于治疗后第30天、第60天、第90天收集资料.结果 两组治疗后90天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结论 补肾固齿丸治疗肾虚火旺型牙周炎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鲍小玲;钟晓波;黄孝庆;黄娇;周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