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肇桂;杨淑华;郑萍萍
目的:探讨孕康颗粒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64例。单药组患者口服地屈孕酮片,首次剂量为40 mg,然后以10 mg、q12 h至阴道出血止;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基础上加服孕康颗粒,每次8 g,tid,用药至症状消失止。比较两组患者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临床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C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明显低于单药组的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地屈孕酮与孕康颗粒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均能获得较好疗效,但联合用药更能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肇桂;杨淑华;郑萍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阐释中药性效的科学内涵、寻找新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姜科山姜属、姜黄属、姜属、豆蔻属和姜花属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探讨其与亲缘关系的相关性。结果:姜科山姜属、姜黄属、姜属、豆蔻属和姜花属五属24味中药均具有辛味,多属于温、热性药,主归脾、胃经,主要功效为温中散寒、燥湿行气和消积止痛等,主治脾胃寒凝、湿阻气滞和食积诸证,均含有挥发油类成分,均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姜科五属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与亲缘关系均存在相关性,同属中药共性明显。结论:开展中药亲缘关系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和广阔前景,其对阐释中药性效的科学内涵、寻找新药具有推动作用。
作者:龙小琴;秦华珍;黄燕琼;谢鹏;罗君;翁铭钻;李明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药物临床试验中进行质控和保护受试者权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上报的药物临床试验中的233例严重不良事件(SAE)报告,按照受试者性别、年龄、上报科室、药物/器械种类、药物/器械名称、SAE的类型、SAE与药物/器械的相关性、受试者合并疾病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SAE发生率高于女性(71.2%vs.28.8%);SAE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189例,81.1%);心内科SAE发生率高(137例,58.8%);主要的SAE类型是导致住院(183例,78.5%);大部分SAE与研究药物肯定无关(164例,70.4%);发生SAE的受试者中一半以上自身合并有其他疾病(128例,54.9%)。结论:为确保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的质量和受试者的安全,临床试验过程中研究者应重点加强对老年和自身合并疾病受试者的管理,确保每例SAE得到及时处理,并如实记录和报告。
作者:张田香;陆明莹;张彩霞;袁祖贻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预防及处理索他洛尔致心力衰竭高龄患者QT间期延长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力衰竭高龄患者的药物治疗,协助医师识别并评估索他洛尔致QT间期延长的风险,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先后建议继续使用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调整护肝药物的应用,并行心电监护、电解质水平监测及用药教育等药学监护。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1 d后出院。结论:心力衰竭高危患者的药物治疗应以改善心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主;临床药师可结合相关指南和文献,协助医师及时识别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评估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后果的风险,共同制订和优化用药方案,加强药学监护,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作者:赖晓东;许珊;谢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片0.25 g,qd。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颈总动脉和下肢动脉弹性参数(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顺应性、增大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Cys-C、CRP、颈总动脉和下肢动脉弹性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颈总动脉和下肢动脉弹性,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董晓柳;徐士军;张秀清;朱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血药浓度监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2年9月-2015年6月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7例,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监测棕榈酸帕利哌酮血药浓度37次,平均血药浓度(以帕利哌酮计)为(17.72±13.46)ng/ml,监测结果在目标值范围内(10~60 ng/ml)的有24次(64.86%);男性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平均血药浓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日剂量患者血药浓度/剂量比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的患者平均血药浓度高于单药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判定为“缓解”的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与“无效”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血药浓度受患者年龄及联合用药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可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患者症状优化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曲衎衎;沈珍贤;张忠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12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达1月的患者109例,自停药起后1周进行电话回访,录入患者产生的上消化系统反应数据,并按照改良格拉斯哥消化不良评分进行评分,分为无现象组(分数<5分)和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组(分数≥5分)。将患者按照基础疾病、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饮酒史分类,进行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现象观察及分析。结果:完成调查患者91例,其中49例患者归入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组。通过χ2检验发现,老年患者(χ2=5.350,P=0.021)、有吸烟饮酒史患者(χ2=4.351,P=0.037)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发生率较高;排除性别、基础疾病影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患者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的风险是非老年患者的5.708倍[OR=5.708,95%CI(1.946,16.746),P=0.002];有吸烟饮酒史患者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的风险是无吸烟饮酒史患者的15.281倍[OR=15.281,95%CI(2.748,84.965),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停药后,部分患者会产生酸反跳现象,而老年患者、有吸烟饮酒史患者是高发人群,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萃鳌;王琳;任雪松;王亚新;杨英;袁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潜在不适当用药。方法:以Beers(2012年版)标准联合STOPP/START准则对我院内科70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潜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700例患者平均年龄(76.3±7.2)岁,平均用药(12.1±4.9)种,有144例(20.6%)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共计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220例次,其中Beers药物相关117例次、Beers疾病相关22例次、STOPP用药9例次、START处方遗漏72例次。Beers审核结果中潜在不适当用药频度高的药物为苯二氮类,STOPP审核结果频度高的是有痛风史的患者使用噻嗪类利尿药;START处方遗漏频度高的是2型糖尿病未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和糖尿病有心血管风险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结论: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较严重,应采取多种措施预防其不合理用药。
作者:周海峰;沈杰;纪芳;张云轩;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肺癌的病因机制和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肺癌与基因突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职业暴露等多因素有关;现代中医学理论认为肺癌的病理机制包括邪毒留滞、情志劳倦和饮食内伤等。肺癌的西医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作为首选,但不适合中晚期肺癌患者,且化疗、放疗毒副作用较多;中医药治疗疗效缓慢;中西医结合疗法主要为中药与手术、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疗法的联合治疗,中药减轻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引起的机体损害,对病灶的转移有着较好的预防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有关肺癌的辨证分型尚不规范,中医药治疗机制并不明确,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冬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用药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地区11家三级医院2013-2015年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中辅助用药的总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单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数据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地区11家三级医院2013-2015年辅助用药的总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3年间辅助用药销售金额构成比分别为8.43%、10.25%、12.20%。共有13种辅助用药至少1年进入3家以上医院药品总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其中,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销售金额各年度均稳居前4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14-2015年进入前3位;前列地尔注射液、血栓通注射和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各年度DDDs均居前3位;脾多肽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和脑苷肌肽注射液DDC居前3位,分别为885.24、372.34和349.37元。辅助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升高,由2013年的9.13%上升至2015年的13.49%。结论:辅助用药已成为西安地区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销售金额、用量增长较快。临床需要加强对辅助用药的管控,密切关注其安全性问题,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作者:李海燕;胡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TP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40 ml溶于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满意度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和近期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80.64%、83.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25%、6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T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且有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作者:施子夏;张劲;张兵兵;马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食管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长托宁0.5 mg+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行麻醉诱导,行双腔支气管置管后,泵入丙泊酚4~10 mg/(kg·h)+瑞芬太尼0.1μg/(kg·min)。观察组患者手术切皮时静脉注射地佐辛注射液1 ml,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静注地佐辛/生理盐水后5 min(T3)、单肺通气30 min(T4)、恢复双肺通气1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T5、T6时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时HR、MA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2、T3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及T1、T2、T3、T4时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4、T5、T6时TNF-α、IL-8水平及T5、T6时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地佐辛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可使其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更低,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周祥坤;李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肝病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107例患者按照所使用的药物类型分为中药组与化学药组,对两组患者DILI临床特征、预后、致DILI药物种类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所致的DILI共47例,主要为保健与美容用药(19.1%)、风湿与关节病用药(14.9%)和皮肤科用药(10.6%);化学药所致的DILI共60例,主要为抗肿瘤药(21.7%)、抗微生物药(20.0%)和抗结核病药(11.7%)。中药组与化学药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初始用药至发病时间和临床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大多相似,但中药组乏力更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化学药组,且ALT、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肝损伤程度重于化学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转归和预后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和临床药师应加强协作,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并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DILI高发的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尤其应注意中药的肝毒性,以减少DILI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陈智娴;秦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二巯丙磺钠注射液在肝豆状核变性驱铜治疗中致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该药致过敏反应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二巯丙磺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获得过敏反应报告131例;患者平均年龄(23.26±9.63)岁,多集中在10~39岁(87.79%);过敏反应出现在第1、2疗程多(71.76%)。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85.90%),其中以四肢(27.45%)和躯干(22.22%)多;其次为全身系统损害(12.33%),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发热多与皮疹或瘙痒同时出现。过敏反应经治疗后均转归良好,115例(87.79%)患者在7 d内症状消失。严重的ADR占25.19%,严重的ADR患者药物过敏史比例、采用预防过敏或脱敏治疗继续驱铜失败率和症状持续时间均高于或长于一般的ADR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巯丙磺钠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增加了驱铜治疗的困难,故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尤其应关注有过敏史和第1、2疗程的患者。
作者:李颖;罗欢;李翔;汪永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74例确诊为晚期胃癌且HER2呈阳性表达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顺铂+卡培他滨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化疗第1天加用曲妥珠单抗静脉滴注,8 mg/kg。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56.76%vs.32.44%)和控制率(89.19%vs.65.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CA724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有助于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改善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作者:宋子正;李靖华;臧爱民;杨华;商琰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就诊单双日分为对照组(45例)与干预组(40例)。在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吸氧、镇静、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每次0.6 ml,每20 min一次,共治疗l h;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硫酸镁,每次0.6 ml,每20 min一次,共治疗l h。观察两组患儿用药1 h后的临床疗效、体检指标(气短、哮鸣音、咳嗽)改善时间、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并记录出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用药1 h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气短、哮鸣音、咳嗽改善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大呼气流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患儿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羊礼荣;顾倩;杨晓光;吴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可同时检测人血浆中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的分析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以卡马西平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流动相为0.1%氨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308.2→263.1(唑吡坦)、m/z 389.3→245.0(右佐匹克隆)、m/z 306.2→236.1(扎来普隆)、m/z 237.3→151.2(内标)。结果: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血药浓度分别在0.02~20.00、0.50~20.00、0.02~2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01、0.9968、0.9917),定量下限分别0.02、0.50、0.02 ng/ml,检测限分别为0.01、0.20、0.01 ng/ml;日内、日间RSD<15%,提取回收率为88.9%~106.5%,基质效应为94.8%~106.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人血浆中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的同时检测。
作者:魏欣;安静;吴茵;董占军;范理菊;白万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介入疗法用于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HBV)DNA阴性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BV DNA阴性乙肝肝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入路穿刺,将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超液化碘油注入载瘤动脉,至载瘤动脉血流停滞,同时进行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恩替卡韦片1 mg,qd,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4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及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甲胎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介入疗法能明显提高HBV DNA阴性乙肝肝癌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
作者:李刚;于翔;谢坪;蒲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膜性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膜性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指导,给予低脂饮食,不使用其他调血脂、护肝以及对血脂代谢有干扰的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依折麦布片10 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膜性肾病和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时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蛋白定量、肌酸激酶(CK)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膜性肾病和高脂血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和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TG、HDL-C、LDL-C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AST、ALT、尿蛋白定量、C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联合布辛伐他汀治疗膜性肾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TC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小敏;王福安;张宇;张献朝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B/A)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重庆地区39家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地区39家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总销售金额呈缓慢增长趋势,由76758.10万元增加至91175.90万元,年均增长率为8.98%;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之和为132601.97万元,占总销售金额的51.11%。红花注射液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各年度销售金额均居前2位。血塞通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各年度DDDs均居前4位。血必净注射液和康莱特注射液各年度DDC均排在第1、2位。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中,B/A大多数<1.00;接近或等于1.00的有疏血通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B/A始终>1.00的仅有血塞通注射液。结论:重庆地区39家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总体增长速度平稳,用药集中于抗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类,医师用药的合理性逐步提高。
作者:喻录容;韩宪忠;丁家昱;金蜀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